標籤:

作文如何妙借古詩文「出彩」

教學目標

教給學生引用、借用、化用古詩文名篇名句等進行創新寫作的方法,開啟學生的寫作思維,幫助學生提升作文的文化品味。

教學設想:

由教師講解為主,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激活學生的寫作思維。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導入

古人常說,「腹有詩書氣自華。」古典詩文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情感資源,妙用古詩文可以激活語言表達,彰顯文章底蘊,使文章散發出濃濃的書卷氣和文化氣。這無疑是高考作文「出彩」、「創新」的一條有效便捷的途徑。那麼,怎樣借用古詩文來為你的作文增輝添色呢?

二、妙引古詩文名句出彩

引用古詩文,這是寫作文時最常用的方式,可引用分為局部引用和全篇引用。

【局部引用】

就是在文章的局部位置引用古典詩文名句,如文章的標題、題記、首段和末尾等。

提問:這樣用的好處何在?

明確:由於這些地方所處的位置比較突出、醒目,容易引發讀者的關注,給他們留下較好的印象。

詳講:

(1)標題處

在文章標題處引用古詩文名句,能讓題目顯得典雅蘊藉,富有文學情趣,起到耀人眼目、催人卒讀之功。如03年福建考生的《月是故鄉明》,引用杜甫名句作為標題,不僅緊扣「感情的親疏遠近和對事物的認知」這一作文話題,而且表達得更有韻味;04年福建考生的《一蓑風雨任平生》,引用蘇軾《定風波》語句,作為題目,既緊扣所選的歷史人物,貼切凝練,又昭示文章題旨,寫出了蘇軾的豁達與超脫,可謂「一石雙鳥」。

(2)開頭處

在文章開頭嵌入詩詞佳句,以此領起全篇,則能夠使語言顯得凝練精闢,更能讓閱卷者立刻「窺」到作者的文化積澱和人文素養,給他們留下較佳的第一印象。如2004年陝西考生的《尋找快樂,精彩人生》的開頭:

「漫步於秋日落葉徐徐的小徑上,不禁吟了一句:『無邊落葉蕭蕭下,不盡愁緒滾滾來。』慨嘆落葉的悲哀與不幸。其實,落葉的生命或許就是這樣,只求得春日繁茂,秋日落英繽紛。換個思維方式,龔自珍曾說過『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嘛!我們應該欣喜,享受落英繽紛的秋景。」

這個開頭由情景入手,化用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自然引出對落葉的聯想,然後再引用龔自珍的名句,恰當地詮釋了「快樂幸福與我們的思維方式」這一哲理話題的內涵。這樣處理,使文章在開頭便顯得意蘊深刻,詩意靈動,從而避免了「開門見山」式說理可能會有的乾巴枯燥。

(3)收尾處

在文章收尾處引用古典詩文,則具有畫龍點睛之效,能夠啟人心智、升華主題,收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表達效果,令讀者掩卷沉思,回味無窮。如04年福建考生《照海倚天》的結尾: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流年似水,時光如電地過去,也許,只有歷史才能讓「無字碑頭鐫字滿」,也許也只有歷史,才能最好地詮釋曾國藩在天京城破黃袍欲加身之時寫盡生平心境的一句話: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

三處引用貼切自然不顯斧鑿,使文章文采飛揚,情理交輝,意蘊深遠,辨證而深刻地評價了曾國藩這一歷史人物,實在是一記漂亮有力的「豹尾」。

【全篇引用】

既指整段之內大量引用,又指全文各段大量引用。由於古典詩文具有的深厚的文化積澱,大量、多處的引用,將能大大提升文章的文化品質和審美趣味,充實文章的底蘊。

(1)整段引用

「寂寞是什麼?曾幾何時,有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也許,寂寞便是皓月當空,好風如水,萬籟俱寂時形影相弔的那種感覺吧!曾幾何時,有李後主感慨『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也許,寂寞正是深宮大院,國愁家愁人也愁的情絲糾纏吧!曾幾何時,有陳子昂感嘆『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也許,寂寞就是芳草依舊,天涯依舊,物是人非的空虛心境吧!於是,我問月亮,廣寒宮的嫦娥告訴我,寂寞是『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辰』的『碧海青天夜夜心』。寂寞到底是什麼?我無法回答。」

——2000年高考優秀作文《寂寞的意韻》

一段之內五處引用詩詞名句,以此作為文章情感和義理的載體,讓「寂寞」具有了深刻的文化內涵,既為文章增添了亮麗的色彩,也增強了論證的說服力和感染力,使文章底蘊厚實,充滿典雅蘊藉的詩意和豐富的人文氣息。

(2)全篇引用

例文:

只緣身在此山中

2003年四川考生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詩人把毫無思想感情的桃花看作「笑春風」而發出感慨,恐怕緣於「人面桃花相映紅」。詩人對於桃花的認識,也出於愛屋及烏而有所專屬。由此觀之,人們對於事物的認識,是不乏感情因素的。

人類的感情豐富,或憎或愛,或欣喜或悲傷,有絲絲的愉悅,也有淡淡的憂傷。於是,伴隨感情而獲得的認識總會絢麗多彩,但這正是人類所需要的。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捲簾人與李清照的認識為何懸殊,我想,應該歸結為兩人的經歷、身份以及感情的把握不同。也正是由於這樣的懸殊,才得以造就偉大的詞人。

人類需要認知,認知是人類進步的源泉,但人類也是感情動物,認知的過程也包含感情的表達。源於人心靈的精神血脈需要充滿感情的認知!

記敘時,有人說:「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但他不局限於對於事實的描述。「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由此折射出作者的智慧與寬大的胸懷,這無疑是對事物更深層次的認知。取得這樣的認知,需要感情,閱讀這樣的認知,又何嘗不需要呢?

議論時,認知更加豐富。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這是何等的讚歎。「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又是何等的冷靜與思辯。而當東坡先生再游於赤壁之時「蓋將自其變者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又把思想提上了哲學的境界。

由此觀,感情是認知的血脈,使它生機盎然,使它娓娓動聽,而感情也離不開認知,它要在一次次的認知中表達。

感謝情感,是它豐富了認知的內涵,是它澆灌了認知的清泉,為了認知,就算「不識廬山真面目」,又有何妨?

2003四川省高考優秀作文《只緣身在此山中》則可稱得上是全篇引用的典範之作了。該文以蘇軾名句作為標題,非常恰切地暗扣作文話題「感情親疏與對事物的認知」;緊接著引用崔護的詩句「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自然引出對「情感與認知」關係的認識,確立文章主旨;然後緊承首段,引用了李清照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杜牧的《赤壁》,從幾個角度來進一步闡述主旨,形象生動而不乏理性;末尾再以蘇軾的「不識廬山真面目」收結全文。綜觀全文,恰到好處的引用、嵌入古典詩詞,使哲理思考和情感抒發傳達得深刻而有底蘊,讓文章擁有了較高的文化品位。

三、巧套古詩文結構出彩

古人寫詩做文都很講究章法,每一首(篇)詩文都有其完整的行文結構與寫作脈絡,再加上古詩文本身言簡意豐、音韻和諧,套用古詩文來鋪設文章的行文結構,不僅能使文章層次分明、結構清晰,而且更能給人以典雅優美的感覺,能夠在最短時間內打動讀者。這一點,2004年湖南高考優秀作文《琵琶行之父母有情》做出了很好的示範: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孩子是父母愛的結晶,是由愛情轉為親情的結點。於是,我的爸媽便將我視作上帝賜予他們的天使。在母親的肚子宮殿里,我開始了家庭教育的第一課。聽輕音樂,做有氧體操,嘿嘿,都是我的必修課。在溫暖親切的環境下,我快樂地成長著。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愛女成鳳。嚴父慈母在我的童年是兩個互補的角色。厲聲訓斥我的父親在教導我的時候,總有母親和聲細語的安慰。這便是成功所在。童年,我學的東西紮實牢回,這是父親的功勞,我的心靈善良而不嬌氣,這便是媽媽的疼愛有加了。絕不作溫室花朵,也絕不墮落消極。

[間關鶯語花底滑]

上學後,爸媽便對我鬆了一點,不再成天限制我的活動。為了緩解學習的壓力,爸媽喜歡在周末帶我到郊外踏青。那段日子始終印在我的腦海,因為美好,因為不再重演。記得,花兒總是開著的,草兒總是綠油油的,風兒總是和煦的,鳥兒總是快活的,像我的心情。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當叛逆之神降臨時,我不再乖巧地討父母歡心。總是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不再需要陳詞濫調的叮嚀和嘮叨。喜歡上奇裝異服,喜歡上頂嘴,家裡的氣氛有些凝重。回想起來,我似乎要走上一條錯咱了。要多謝我的父親。那副嚴厲的面孔突然換成了和藹和耐心。他一步步地引導我,以不揭我的短,也不重複說教,黑色的日子就在無聲中過去了。

[曲終收撥當心劃,四弦一聲如裂帛]

終於把我拉扯大了。即將離開父母的我有些悲壯的感覺。爸媽老了,我發現他們鬢上的白絲;爸媽笑了,當我發現他們滿足的欣慰的目光。我突然哭了,爸媽的愛和他們的言傳身教早已銘刻我心。最後,爸爸說:「孩子,以後的路只能自己去走了,自己好好把握啊!」

[座上泣下誰最多,掌上明珠雙眸濕]

我要感謝父親母親的教導,他們是最普通的父母,卻是我永遠敬仰的明星。他們為我照亮了前方的路,引導我走向光明的未來。

謝謝!這是我唯一能說的話了。

白居易的《琵琶行》以琵琶女的演奏貫穿全篇,將樂曲的情調與演奏者、聽者的情緒融為一體,又以琵琶女自敘身世和詩人傾訴鬱悶相映襯,其行文結構與情感抒發融合無間,曲盡長篇歌行體詩歌之妙。《琵琶行之父母有情》這篇作文妙就妙在直接套用白詩的結構形式,將《琵琶行》一詩中有關音樂描寫的詩句,直接抽取出來、編織出全文的行文結構:「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間關鶯語花底滑」,「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漸歇。別有憂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座中泣下誰最多,掌上明珠雙眸濕(原詩為『江州司馬青衫濕』)」。這些詩句在《琵琶行》中本身就是串連詩歌內容、編織抒情脈絡的關鍵詩句,被引用為文章行文轉換的語言標誌,不僅巧妙地串起從小到大父母對「我」的關愛與教育的一些生活細節,而且使文章的行文結構放得開又收得攏,讀來自有別樣的韻味。

三、模仿古詩文語言出彩

語言是文章的第--關口,高考作文的語言除了要能夠根據文章需要儘可能得體準確之外,還應該盡量地體現出個性的色彩。如果你的文言功底比較紮實的話,不妨模仿古典詩文的語言,用文言的筆法來表達現代的感悟,這無疑也是高考作文「出彩」的一記妙招,歷年高考作文中都有這方面的成功例子,如2001年南京考生蔣昕捷的《赤兔之死》,2002年江蘇考生的《諫屈原書》,2003年四川考生的《愚者傳》和北京考生的《轉折》等。值得一提的還有2002年江蘇考生寫的仿古五言敘事詩《孔雀東南飛》,其語言脫胎於古樂府名篇《孔雀東南飛》,以一位才華橫溢有志投身西部大開發的青年作為敘事的中心人物,寫得像模像樣: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

「五歲進小學,九歲入省中,十五游南大,二十研究生。此生條件好,工作不愁找。東家婆也誇,西家嬸也贊。姐弟笑盈盈,父母樂呵呵!」好事人相承,傳遍南京城。

父母笑口開:「咱娃是塊寶,樣貌長得好。學習成績棒,獎狀沒處放。工作隨你挑,美女隨你找。」

此生脾氣牛,心志過雲頭。堂上啟父母:「兒子體質嬌,猶需多煅造。家中條件好,滴滴父母汗;兒子要獨立,想吃自己飯。」

父母大張口,婆嬸都曰奇,姐弟不作聲,外人只相疑。父母無奈何,只得隨兒意:「孩兒已長成,應該靠自身。獨立也可以,不出南京門!」

此生不樂意,以背對雙親:「二老誤兒意。兒子想獨立,立志去西北。國家政策好,西部旺氣開。兒子肯吃苦,一定能成才。」

「西部大開發?」二老心相疑,萬分不樂意。東邊招大娘,西邊請阿婆,南邊望二爺,北邊喊三叔,親戚聚一堂,都為此兒忙。

二爺開尊口:「西部有啥好?環境太惡劣,困難一重重。我去十五年,歸來兩袖風!」

大娘也幫腔:小子相貌好,潘安比不了,人品沒得說,城中很難找。又是研究生,還愁沒人要?」

此生意志堅,就是不鬆口。任憑誰來說,就是不回頭。

不是此生倔,而是心高遠。他對大家說:「大爺大娘們,叔叔嬸嬸們,城中安樂窩,小子並不愛。國家搞建設,急急要人才。我想去西部,越想越應該。東西是一家,都屬大中華。東部要發達,西部不能差;如果差距大,國家就要垮。套用魯迅話:我不建西部,誰來建設她!中華要騰飛,建設是關鍵。孩兒意志堅,長輩壯我行!」

眾人聽此言,倍感心靈撼。此子之選擇,令人心底嘆。心靈之選擇,實在不簡單。眾人支持他,西部去登攀。孔雀向西飛,今朝更好看。

這些高考優秀作文在古典詩文語言的借鑒上,顯示出了作者個性的寫作才華和較為深厚的古文修養,以及較好的駕駛語言的功力。當然,文言文畢竟是舊時代的產物,這種語言表達方式本身是不值得提倡和鼓勵,本節內容只是為考生提供一種參考。要知道,這些優秀作文的成功靠得是「故事新奇」、「立意高遠」、「語言老到」、「內容充實」,這些才是它們獲得成功的關鍵,而非僅僅是淺易的文言。

五、改寫古詩文內容出彩

好的古典詩文都是富於啟示性的,言簡而意豐,能夠通過鮮明的形象和富有張力的表達喚起讀者無盡的聯想和想像。通過對古詩文的改寫,來傳達自己對生活的感悟,也能讓自己的高考作文呈現出迷人的色彩,平添些許的詩意。當然,改寫不是對古詩文的純機械翻譯,而是對古詩文的一種再創作、再提高和個性化鑒賞。例如屈原的名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們可以聯繫自己對屈原的理解來改寫,表達出自己的個性化感悟。下面是老師給同學們做個示範:

「漫漫長路,我能追尋到什麼呢,我又能拾掇起什麼呢?屈子的腳步聲清晰地在耳畔迴響著,披髮行吟形容枯槁的身影似乎總在眼前晃動,詮釋出了一種精神的內涵。

精神路上的追尋本身就是一種痛苦,也許我們從來就無法擺脫這種宿命的折磨。難以寧靜的汨羅江啊,一朵漣漪撥弄起無盡的思緒,在跋涉的途中牽引著你我的方向。

漫漫長路,終極的目標始於腳下。

生的價值,死的分量,讓腳印去求索,讓過程去評判。

這種寫法既能忠實於原詩(文)的內涵,也能閃現出個性創造的光輝,不失為作文「出彩」的一種途徑,語文素養較好的學生完全可以做到。如你們的師姐04屆王詩紅同學所寫的《千古心情》:

「千古心情,是慈母手中的針線,是遊子身上的衣裳。夕陽西下,枯藤老樹殘陽斜掛,小橋流水,風兒吹散屋頂的縷縷炊煙。鳥兒都歸了家,而腳下的路卻依舊連著天之涯。無邊無際的遠方呀,今晚我將會魂歸何處?孤獨的旅人,守望著滿月的寧寂與蒼涼:遙遠的家鄉,母親是否依然佇立門前等候,溫馨甜蜜的家是否也已燃起了炊煙?千古心情,是臨行前母親密密麻麻的一針一線,是臨走時念念叨叨的叮嚀囑託;千古心情,是離別後遊子聲聲深切的呼喚,是內心深處無數次的魂牽夢繞。千古心情,是母親斑白的鬢角,是等待孩兒歸來的瘦小的身影,是遊子留戀的步伐,是頻頻顧首的期盼……

千古的心情啊,這千年不變的永恆。」

這個片段化用了孟郊《遊子吟》和馬致遠《天靜沙·秋思》的意境,將遊子對故土和親情的思念表達得細膩深婉,典雅蘊藉。2002年江蘇考生的《東坡的選擇》也是採用這種寫法獲得成功的。這篇高考作文化用蘇軾《前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意境,將蘇軾一生的遭遇聚焦於一個感傷而又曠達的赤壁之夜,寫出了蘇軾的「心靈的選擇」,既攝取了原作的神韻,又出之以新的情調。

改寫可以是化用意境,再現古詩文的情景,也可以從古典名篇中尋找「空隙」,對內容加以創造性的改造,例如2001年天津考生的《新六國論》和2004年江蘇考生的《〈孔雀東南飛〉新傳》。《新六國論》從蘇洵《六國論》「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中找到立意的突破口,提出六國破滅是「由於六國國君缺乏誠信」的觀點;然後緊扣「誠信」剖析史實,論證觀點;最後化用杜牧《阿房宮賦》中的名句,以「前人之鑒,後世之師。後人哀哀而不鑒之豈不更讓人悲哀」收尾;文章立意深刻,分析獨到,閃耀著個性的光芒。而《〈孔雀東南飛〉新傳》則是「活用」古典文學資源,根據話題「山的沉穩,水的靈動」對《孔雀東南飛》大膽改造而成的「故事新編」,在生動而頗具情韻的敘事中,講述了劉蘭芝和焦仲卿的「中國式離婚」,體現出了考生獨到的創新精神,和對現實生活的關注與洞察。

例文:

《孔雀東南飛》新傳

當劉蘭芝第五次回首的時候,淚還是忍不住落了下來,黑漆漆的門緊閉著,一如仲卿般冷漠,左鄰右舍還在對她指指點點,議論著這個因不守婦道而被休的女子。可是,誰能知道她的苦衷?

當她還未出嫁的時候,不知有多少的好小伙兒到她家提親:模樣兒俊的,有錢的,有勢的,為何選了焦仲卿?他又黑又瘦,又沒錢又沒勢,他憑什麼娶到美麗賢淑的蘭芝?蘭芝一遍遍地問自己。淚水漸漸模糊了蘭芝的視線,朦朧中焦仲卿那老實敦厚的臉又出現在她的眼前。是因為看中他山般的樸實沉穩吧!

「妾為水,君為山;水靈動,山沉穩;水繞山流永不移;妾身與君永不離。」「上邪!我欲與芝相知,江水為竭,冬雷陣陣夏雨雪,山無棱,天地合,乃敢與芝絕!」海誓山盟猶在耳畔,但已物是人非,欲語淚先流!

為了仲卿的工作,蘭芝跑東家,找西家,甚至出席一些非正式的聚會,在觥籌交錯中強顏歡笑,為仲卿在領導面前說盡好話。老實巴交的焦仲卿啊!你怎麼讓你妻子做這些事情呢?你可知道席間哪個人不覬覦你妻子的美貌?你可知道你妻子獨自一人承擔了多少的風言風語嗎?

當劉蘭芝看到丈夫遺落在地上的香囊時,淚刷地下來了,那是秦羅敷的香囊,那是秦羅敷的香囊!焦仲卿沒有說什麼,走到書案前寫下了休書。蘭芝彷彿聽到胸腔中有什麼碎了,一片片裂開的鈍響……

到家了,蘭芝默默地進房,悄無聲息。第二天,縣官的兒子便來提親,蘭芝含著淚默然答應。良辰吉日選在後天。「後天?」媒人自顧自地說,「那可是個好日子,秦羅敷姑娘也要出嫁哩!嫁的是焦仲卿。」

焦仲卿!!!!

天高氣爽,惠風和暢。焦仲卿坐在高頭大馬上氣宇軒昂。這時,他看到了蘭芝,熟睡著的蘭芝。

「妾為水,君為山;水靈動,湛不變;山沉穩,色不堅。」焦仲卿看到劉蘭芝最後留給他的話時,茫然若失……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

從名著中尋找「空隙」,擴展為富於想像性的空間,不僅需要有對原作的深入理解,而且需要「大膽假設」、合理虛構的精神。在考場上嚴酷的制約條件下尤為難得。此文藉助《孔雀東南飛》而別出心裁,根據作文題意要求對原作大膽改造,在生動而頗具情韻的敘事中,給出了一種新的「詮解」。這樣的「故事新編」,妙在「似是而非」,難在「似非而是」,並且首先應在題意的「前提」下創造。就此而言,本文是成功的。文章對於相關古典文學資源的「活用」,對於虛擬情境的逼真描述,也增添了故事的「說服力」與文學性。

六、總結:

以上給同學們講解了四種妙用古代詩文進行創新寫作的方法,也和同學們分享了不少優秀的作文。當然以上所講四法並非是截然分開的,妙用古詩文「出彩」的方法也不止是這四種。


推薦閱讀:

古詩有哪些類別
少兒必背古詩100首
18首古詩18種花,跟著古詩去賞花!
古詩里的童年趣事

TAG:古詩 | 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