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大咖齊聚南開為楊振寧祝壽並歡迎恢復中國國籍,95歲他葉落歸根
近日,30多位中國科學院院士齊聚天津,在南開大學陳省身數學研究所,以學術報告會和座談會的方式慶祝楊振寧先生95歲華誕,歡迎楊振寧先生恢復中國國籍,轉為中科院資深院士。
物理前沿會議上的楊振寧
與此同時,一條「95歲楊振寧恢復中國國籍」進入微博熱搜榜,很多人才知道原來祖籍安徽的楊振寧早在今年2月份就已放棄外國國籍,轉為中國國籍。
截止2017年8月24日21點新浪微博熱搜榜
2016年底,已放棄外國國籍成為中國公民的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楊振寧和姚期智兩位教授先後提出,希望根據《中國科學院章程》規定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今年2月21日,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和計算機領域最高獎項「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兩位世界頂尖級科學家脫離外籍。對中國科學界來說,楊振寧放棄外國國籍回歸中科院一事無疑是令人振奮,也水到渠成的「頭條新聞」,然而網上的「超熱」反應卻是因為爭議不斷。
有人冷言冷語指責他晚年回國是別有用心,「回國養老說」和「利己主義論」講的頭頭是道:
也有人覺得當年不回國無可厚非,對如今終於回國的他表示歡迎:
當然關於楊振寧的爭議可不止於此,這位95歲的老人,幾乎一生都處在輿論的風口浪尖。
從未止息爭議毋庸置疑,楊振寧教授是世界物理學界的泰斗級人物。20世紀五六十年代,他先後創立「楊-米爾斯規範場」論和提出「楊-巴克斯特方程」,並因與李政道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原理而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身負如此成就,為何招致惡評?
入美籍=不愛國?自2003年底楊振寧回北京定居之後,爭議便入洪水猛獸般紛至沓來。爭議的焦點在於,當年鄧稼先先生回國的時候,他沒有跟著回來,而是加入了美國國籍。而當時回國的他,仍是美國國籍。
楊振寧是1964年3月23日加入美國國籍的,直到03年學成回國,爭議便自此開始。早在1983年,楊振寧就自己在一本書里透露,他父親到臨終時都沒原諒他放棄中國國籍。
「而清華大學學生批評楊振寧事件」也曾一度在網上傳的沸沸揚揚。2005年,一篇《清華學生怒批楊振寧:不忠不孝不仁不義》文章聲色俱厲地指責他「謊話連篇」「貪婪無恥」。
中國青年報資深記者賀延光也發表了關於對楊振寧的評價的言論,稱 「楊振寧對美國的貢獻遠遠大於中國。這位美籍人,效忠於美,服務於美,帶著諾貝爾的榮耀,晚年回到中國,吃住行盡享在美國不曾有的待遇,回贈中國人的,是一針針的麻醉劑」。之後很多網友紛紛群起而攻之,稱他「錦上添花不及雪中送炭」。在今年2月份,楊振寧、姚期智放棄外國國籍、轉為中科院院士的報道又迅速點燃網路,被網友熱議。
所謂楊振寧「不肯回國效力」的真相是什麼?
當年負責爭取李政道、楊振寧回國的張文裕教授表示,李、楊獲諾獎時還沒有加入美國國籍。國內給他打電報,讓他去瑞典,同時爭取他們回國工作。他們說還年輕,爭取在國外工作一段時間,到一定的時候再回去。
而50年代的反右政治運動不能不讓人忌憚,這是他們沒有回國的重要原因。
到了1971年,中美關係還沒有解凍,楊振寧毅然回國訪問,這在當時是冒著很大危險的。訪華時楊振寧主動向周總理提出回國工作,但是由於中國當時積極謀求與美國建交,這一可能涉嫌「挖牆腳」的建議,被婉言謝絕。
楊振寧表示,當時做這個決定(加入美國國籍)曾考慮了很久,是一個很痛苦的決定。他曾經說:「沒有這座橋樑,世界不可能有真正的和平與安定」。
對於網上的這些爭議甚至非議,科技與戰略風雲學會研究員陳經說:「不能用「愛國至上論」作為評價科學的唯一標準,更何況楊振寧對中國科學界的貢獻是很大的。他站在世界科學界最高的位置上,給中國科學家提供視野和角度。楊振寧定居清華後,多次在中美之間奔走,帶了很多學生,甚至給本科生上課,讓中美學術界對接」。加入外國國籍並不等於不愛國,這樣「一竿子打死」的愛國論顯然有點偏激狹隘。無論是楊振寧還是鄧稼先,他們都作出了自我、個人的選擇,而這些選擇很多時候都是受彼時歷史條件制約的。
年齡差=不倫戀?2004年,82歲的楊振寧與28歲的翁帆女士結婚,兩人年齡懸殊的「老少戀」不僅轟動全國,也觸動了一些人,受到他們的譏諷。
楊振寧與翁帆
尤瓦爾·赫拉利在《人類簡史》中曾指出,作為社會性動物,人類正是通過八卦才能充分了解自己部落中的關係狀態,知道誰是可信可靠的,從而發展更緊密複雜的合作方式。與之類似,「窺私」是人類的又一原生基因。
上述論述放在楊振寧引發的爭議上很是恰當。顯然,比起關心楊振寧先生的科學成果,普通吃瓜群眾也確實只關注這些八卦和情緒性的東西這些年來「翁帆不幸福」、「翁帆笑容背後的真相」、「翁帆嫁給楊振寧的目的」等分析不絕於耳……兩人伴隨著這些質疑已經走過13個年頭了。
就在上個月,一則標題為《楊振寧遺產分割完畢,可憐的翁帆……》的消息再次將楊振寧推向爭議的深淵。
微信截圖
這則消息的內容大致為:楊振寧表示自己的遺產已經分配完畢,妻子翁帆獲得了一座別墅的使用權,楊振寧與前妻的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將獲得現金資產。翁帆獲得的是北京某高校專門給楊振寧建造的一座三層小別墅,可是這座別墅楊振寧只有居住權,產權還是歸大學所有。
後經證實,消息起源於關於一座別墅的討論,網友稱該別墅僅有居住權,而產權歸大學所有。經過從標題到內容的演變後,才出現這樣一則消息,並開始在網上瘋傳。可見,三人成虎,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
相信每一個人都認為,愛情完全是自己的事。但兩人的感情卻引來了數不清的紛紛擾擾,真相如何,唯有當事人自己知曉,旁人何苦抓著不放? 更有惡意抹黑者,直接導致我們很多中國人不僅對於楊振寧在科學界的成就和貢獻一無所知,還讓他背負了很多庸俗的標籤。
盛名之下可副1922年出生於安徽合肥的楊振寧,是世界著名物理學家,也是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還是中美關係鬆動後回中國探訪的第一位華裔科學家,在促進中美兩國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作出重大貢獻。根據中科院公布的信息,今年將滿95歲的楊振寧,至少有9個院士頭銜。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楊振寧先後創立「楊-米爾斯規範場」論和提出「楊-巴克斯特方程」,因與李政道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原理而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而根據知乎上獲得近5000個贊的網友總結,楊振寧有13項諾獎級別的成果:
截圖自知乎用戶「王不二」的回答
絕大多數的學界頂尖成就,都是普羅大眾無法理解的。這就好比之前牛頓研究的力學也有人覺得沒有用,但是放到現在,我們坐的汽車、飛機、火箭的設計和建造,其實都離不開牛頓當年的研究貢獻。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其實楊振寧的學術排名,在《英國物理學會》期刊的編委、英國學者Albert的文章里,楊振寧在世界科學史上的地位是第10-18位。簡單的說,就是楊振寧可以和我們熟悉的愛因斯坦、牛頓等科學家,活在一個圈子裡。
在1994 年,美國富蘭克林學會將北美地區獎額最高的科學獎——鮑爾獎頒發給楊振寧時的頒獎詞中也提到:「授獎給楊振寧是因為他提出了一個廣義的場論……這個理論模型,已經排列在牛頓、麥克斯韋和愛因斯坦的工作之列,並必將對未來幾代產生類似的影響。」
而楊振寧曾多次在許多場合表示,他取得諾貝爾獎的最大意義,就是幫助克服了中國人覺得自己不如人的心理。
但是,他給年輕一代帶來的還不僅僅是信心。1978年3月,在楊振寧等人的倡導下,中科大創建首期少年班;資助中國學者去國外高校進修;在楊振寧建議下,清華大學決定根據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經驗,成立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他還把在清華的工資都捐了出來,用於引進人才和培養學生等等。
葉落歸根方休爾曹身與名俱裂,不廢江河萬古流。在一片口水中靜下來想想,當這位中國華裔科學家的翹楚,選擇放棄外國國籍,「葉落歸根」時,給中國帶來的學術資源、人脈資源都是他花了一輩子在外國經營起來的。
人民日報也評論說,什麼時候回國都不晚,他們是國之瑰寶,理應受到禮遇。「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不唯地域引進人才,不求所有開發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正是國家的人才政策。這在另一方面來說,楊振寧回歸中國國籍,莫不是中國之大幸。
魯迅曾在文章《蒼蠅和戰士》中寫道:「有缺點的戰士終竟是戰士,完美的蒼蠅也終竟不過是蒼蠅。 」這世上沒有誰能隨便的成功,光環的背後,有著無數你看不到的艱辛和努力。更何況,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這個世界上,只有偉大的作品和成就,沒有偉大的人。牛頓,愛因斯坦還有亞里士多德,他們也曾犯過錯,但沒人質疑他們的成就。
如今,楊振寧回到了祖國,看到很多年沒有看到的老朋友,他表示自己有一種「年輕人不能體會」的高興。如此,就很好。
編輯:徐嘯
參考來源:新華社、南開新聞網、《共和國外交風雲錄》、知乎、北京日報、環球網、央視、《參考消息》、《中國教育報》、清華大學官網、環球時報、《人物》雜誌、人民日報等
推薦閱讀:
※站在弱者的視角
※道,絕非科學所能企及。
※科學防晒,做無瑕女人
※少吃飯多吃菜真的好嗎?教你科學吃一日三餐
※從科學角度看,農曆先進還是公曆先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