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如何培育「工匠精神」

《參考消息》駐東京記者藍建中4月20日報道 上個月,「工匠精神」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引發熱議。無疑,弘揚「工匠精神」將帶動中國從「製造大國」走向「製造強國」,促進企業精益求精、提高質量,使認真、敬業、執著、創新成為更多人的職業追求。那麼,在工業時代,作為製造業強國的日本是如何培育「工匠精神」的呢?

「匠人精神」有文化基礎

日本的「匠人精神」由來已久。佳能全球戰略研究所研究總監瀨口清之認為,日本的成功是以傳統精神文化為基礎的,得益於一貫吸收中國古典文化的精髓。「匠人文化」就是中國的傳統思想與日本固有精神的結合,匠人和農民都認為自己的工作是「天職」,對天必須忠誠,所以都竭盡全力用心工作。而日本的農民文化、町民文化和武士文化的基礎都來自中國。

日本製造業的優勢在於技術創新。在江戶時代,除了通過荷蘭學習歐洲科學(簡稱「蘭學」)以外,日本也有很多獨立的創新,比如,當時的活動偶人已經非常精巧,能用毛筆寫字;葡萄牙的火槍1543年傳到日本,日本經過仿製,很快就應用於1575年的「長篠之戰」,這是世界上第一次大規模將火槍應用於戰爭。

瀨口清之指出,日本企業生產和開發是一體的,注重創新,企業不創新就會倒閉。需要說明的是,由政府主導的科技研發,在數量上僅占日本科技創新的20%,剩下80%的科技創新都是由企業完成的。民間企業是日本科技發展的主力,「匠人精神」則是日本科技發展的源泉。

高素質藍領工人是支柱

一些日本企業界人士也指出,日本產品精益求精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市場競爭激烈。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只能以質取勝,企業不得不生產更精良的產品。可以說,日本不是在工業時代的衝擊下留住了「工匠精神」,而是工業時代的競爭培育了「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最主要的體現在藍領工人身上。早稻田大學教授鵜飼信一指出,日本超過90%的企業都是中小型企業,而其中還有很大一部分是工作人員不滿10人的零碎小規模企業。但是,不少中小企業擁有支撐日本製造業的技術實力。小規模企業的競爭武器是高素質的勞動者。他們的自我革新、熟練程度的提高、對新的機械設備的熟悉,以及對新技術和新知識的學習等,是日本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

在日本,藍領工人也是很體面的工作,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收入差別不大,藍領工人的薪資水平在全世界都處於前列。藍領工人在社會上也受到相當尊敬,一個高級技術工人的月薪,足以支撐起全家的開銷。有這樣堅實的物質基礎做後盾,技術工人得以全身心投入工作當中,從而不斷創造出新產品來。

鵜飼信一認為,高素質的勞動者才能產出高附加值的產品,而一個成熟的技術工人必須要經歷一段不計較眼前利益、不辭勞苦、努力學習技能的歲月。可以說,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製造業中「勞動者就是創造者」,是日本製造業的精髓。

傳統工藝後繼有人

在日本,「工匠精神」不只體現在製造業工廠,還存在於大量民間手工藝人身上。日本《文化財產保護法》將工藝技術作為需要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傳人不僅受到社會各界尊重,而且經常見諸媒體,尤其是其中的重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俗稱「人間國寶」)更是社會地位甚高。

截至2010年,日本在工藝技術部分的「人間國寶」包括已過世者有165人(由於部分重複,實際是162人),包括陶藝、織染、漆藝、和紙等。日本政府為了保護重要無形文化財產,對「人間國寶」每年提供200萬日元的特別扶助金。對於傳承團體,則為培養傳承者的項目和公開展示文化遺產的項目補貼部分經費。

雖然政府多有財務上的資助,但是日本工藝的從業者並非個個「榮華富貴」。一名華人媒體人士說,他以前認識幾個搞扎染的日本人,除去其中一位被評為「人間國寶」收入較高外,其他人的經濟狀況都很一般。恐怕支撐他們的還是對傳統工藝的熱愛。

學習民間手工藝必須經過長期培訓才能出師,而工藝品製作異常繁瑣,原料也不便宜,所以利潤並不豐厚。如漆器表面鑲嵌的貝殼和象牙雕刻,所用原料都非常昂貴,算上原料和成本,幾乎沒有利潤可言,從業的匠人能堅持下去多是出於對傳統手工藝的熱愛和希望將技術傳下去的願望。

記者此前曾參觀致力於傳承傳統工藝的京都傳統工藝大學校。這裡,眾多喜愛傳統工藝的年輕人在刻苦學習。年輕人能耐得住性子在這裡學習,完全是出於對傳統工藝的喜愛,也可以看出「匠人精神」不乏傳人。

推薦閱讀:

年年有餘的魚
大國工匠:首位敢在小型渦噴發動機上「動刀」的人
1000年的日本工匠精神,熔成這把刀|馮侖視頻
[三匠行]為啥中國丟了工匠精神,日本卻沒有?
為什麼人們對《舌尖3》的章丘鐵鍋感到反感,但日本手工鍛打的廚刀卻備受推崇?

TAG:日本 | 精神 | 工匠 | 工匠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