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預測超新星爆炸倖存行星很可能孕育生命
|
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一張超新星1987A圖像。科學家認為當一顆恆星以猛烈超新星形式死亡時,其行星系統內的行星可能會被巨大的力量彈出離開原來的軌道,漫遊在星系中而倖存下來 |
據英國《每日郵報》8月9日報道,根據一項最新天文研究顯示,當一顆恆星以猛烈超新星形式死亡時,其行星系統內的行星可能會被巨大的力量彈出離開原來的軌道,漫遊在星系中而倖存下來。科學家預測,這種倖存下來的行星很可能孕育外星生命。
據悉,至少是太陽7-10倍質量的恆星才能演變成為超新星,這股強大的恆星爆炸可以使任何內部行星陷入混亂之中。這些行星有的燒焦被吞併,有的穩定環繞在超新星殘骸周圍的軌道上,有的則被彈至更遙遠的太空軌道。位於行星系統邊緣的行星更容易被拋離,在其它幾顆恆星的引力作用下沒有固定的運行軌道,形成自由運行的行星。
來自英國劍橋大學的天文學家迪米特里?薇拉斯(Dimitri Veras)是該研究項目負責人,他說:「由於每顆恆星都將死亡,因此將足以引發大量行星被噴射,從而在星系中可形成大量自由行星。觀測證據顯示:在恆星之間自由漂浮的行星數量遠超過環繞其軌道的行星。」 據報道,至2011年5月,一支天文學家小組描述現已觀測到10顆行星獨立漫遊穿過星際空間。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大學天文學家施坦因?希古拉德森(Steinn Sigurdsson)稱,這項最新驅逐機制可以解釋那些新生行星如何逃離它們的行星系統,並預計宇宙中大約有數十億顆自由運行行星存在著。
這項最新研究還表明,在極特殊情況下,許多倖存行星可能與超新星殘骸相結合,在恆星爆炸後遺留的中子星或者黑洞周圍找到一個新的運行軌道。
該項研究中最值得探索的一個問題是,生命體很可能存在於這些倖存下來的自由行星上。被稱為「行星獵人」的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博士後約翰?戴伯斯(John Debes)稱,如果某顆自由行星具有足夠的內部熱量,並支持地表下岩石層生命體,就可能孕育生命。他還說:「地球擁有保持生命體存在的必要條件,如果地球有機會被彈出軌道之外,那麼它仍極有可能孕育生命。」
科學家的研究表明,在無主恆星的行星系統中,氣候學、地球動力學和生物地球化學過程也能孕育產生生命體,尤其是那些具有熱液噴口的地下海洋,流動的能量流足以運行一個生物圈。科學家認為,生命未必一定要按照地球的模式來發展,也許我們覺得很惡劣的環境卻恰恰適合其他生命存在。地球上絕大部分的生命需要水和氧氣,以及適宜的穩定條件,這只是存在於地球生命的必須條件,不應該推廣到整個宇宙,或許宇宙的某處存在另外一種形態的生命,它們不需要氧氣和水,而是依靠其它的物質生存。
推薦閱讀:
※生命靈數看你是否有娶富婆的命
※生命感悟集錦
※與文字談情說愛,綻放生命的精彩
※每日禪話(89)生命只關乎你的心
※屬牛什麼時候出生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