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 粽子艾蒿雄黃酒品中國養生文化 組圖

端陽採擷南宋 許文通玉粽襲香千舸競,艾葉黃酒可驅邪。 騎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婦把景擷。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是中國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更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現在的「端午」。《燕京歲時記》記載:「初五為五月單五,蓋端字之轉音也。」端午節的由來對於端午節的由來,有很多解釋,流傳最廣泛的當屬紀念詩人屈原。起初,端午是太陽的節日,代表人類對龍的圖騰崇拜,及對大自然的恐懼。因此,人們選擇在中午慶祝端午節,是為了驅邪。而艾草在古代的圖騰中代表劍。屈原選擇在端午節投江殉國,提升了端午節的人文精神,由此,人們又將端午節視為紀念屈原的節日。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南朝宗懍《荊楚歲時記》中記載,為了寄託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其他解釋東漢《曹娥碑》中提到,孝女曹娥於五月五日投江救其父屍,端午節為紀念孝女曹娥。春秋時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後,化為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節。聞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中提到,五月初五是古代吳越地區「龍」的部落舉行圖騰祭祀的日子。先秦時代,普遍認為五月是個毒月,五日是惡日,相傳這天邪佞當道,五毒並出。在此日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朮、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並且人們還避「端五」忌諱,稱之為「端午」。對於端午節的由來,雖眾說紛紜,其所在時節,即五月初五確為仲夏之日。《歲時風物華紀麗》對端午節的解釋是:「日葉正陽,時當中即端午節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節又可稱為天中節。由此端午節的最早起源當系夏至。」在中國民間習俗中,端午節,主要是指土地中的各種生物對人的作用最大的時期,當然,其中也包括那些對人有危害作用的病菌和蠹蟲一類的生物存在。所以,端午節期間,是對付各種病菌蠹蟲從大地中冒出來肆虐人們的時期。因此,端午節是中國人養生的一段重要時期。
推薦閱讀:

什麼牌子的粽子最好吃?
夏天來了,吃點冰冰涼涼的粽子解暑吧
咸甜粽子做法大全,哪個是你心頭好
長條紙折粽子圖解圖片大全
兒時姥姥做的黃米紅棗粽子,那叫一個香甜呀!

TAG:中國 | 文化 | 養生 | 端午節 | 粽子 | 黃酒 | 酒品 | 組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