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清明|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

《郊行即事》宋·程顥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紅;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  4月4日,清明節氣。

  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

當前瀏覽器不支持播放音樂或語音,請在微信或其他瀏覽器中播放

高山流水 純音樂 - 素手雲箏集

《長安清明言懷》

唐·顧非熊

明時帝里遇清明,還逐遊人出禁城。

九陌芳菲鶯自囀,萬家車馬雨初晴。

客中下第逢今日,愁里看花厭此生。

春色來年誰是主,不堪憔悴更無成。

  清明節的名稱與此時天氣物候的特點有關。作為時序標誌的清明節氣早已被古人所認識,漢代就有了明確的記載。西漢時期的《淮南子·天文訓》中說:「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清明風」即清爽明凈之風。宋代陳元靚的《歲時廣記》云:「清明者,謂物生清凈明潔。清代富察敦崇在他的《燕京歲時記》中引《歲時百問》中的話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元代吳澄所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三月節……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故「清明」有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氣清徹明朗,萬物欣欣向榮之意。

《清明日園林寄友人》

唐·賈島

今日清明節,園林勝事偏。

晴風吹柳絮,新火起廚煙。

杜草開三徑,文章憶二賢。

幾時能命駕,對酒落花前。

  清明三候:「一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鴽;三候虹始見。」意為這個時節首先是桐花開放,接著是喜陰的田鼠不見了,全回到地洞,古人認為陽氣盛則鼠化為鴽,陰氣盛則鴽復化為鼠;然後雨後天空可以看見彩虹。

《清明日與友人游玉粒》

唐·來鵠

幾宿春山逐陸郎,清明時節好煙光。

歸穿細荇船頭滑,醉踏殘花屐齒香。

風急嶺雲飄迥野,雨余田水落方塘。

不堪吟罷東回首,滿耳蛙聲正夕陽。

《閭門即事》

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清明時節,除東北與西北地區外,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日平均氣溫已升到12℃以上,大江南北至長城內外,到處是繁忙春耕景象。黃淮地區以南的小麥即將孕穗,油菜已經盛花,東北和西北地區小麥也進入拔節期。「梨花風起正清明」,多種果樹進入花期,到處繁花似錦景象。「清明時節雨紛紛」說的是江南,大部地區4月平均雨量在100毫米以上;但黃淮平原以北廣大地區,清明時節降水仍然很少,由於氣溫回升很快,乾燥多風,是一年中沙塵天氣較多的時段。

《洛陽清明日雨霽》

唐·李正封

曉日清明天,夜來嵩少雨。

千門尚煙火,九陌無塵土。

酒綠河橋春,漏閑宮殿午。

遊人戀芳草,半犯嚴城鼓。

《清江引清明日出遊》

明·王磐

問西樓禁煙何處好?

綠野晴天道。

馬穿楊柳嘶,人倚鞦韆笑,

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

宋·王禹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清明節掃墓、踏青等習俗源於寒食節和上巳節。寒食掃墓起源,一說是紀念春秋介子推而起,另一說來自蜀地百姓祭祀諸葛亮。還有人認為源於上古先民春分時祭祀高禖,也就是祭祀高母,在只認母不認父的原始社會,高母就是祖先,祀高禖就是祀祖先。唐玄宗立寒食為祀祖節,朝廷以政令形式將掃墓固定在寒食節。由於寒食清明時間相連,唐宋時寒食與清明並列放假,官員有四至七天假期;宋朝規定太學放假三日,武學放假一日。後來,清明和寒食逐漸合而為一,寒食節祭祀習俗歸於清明節,「上巳春嬉」節俗也合併到了清明節。

《清明》

宋·高翥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受漢文化的影響,滿族、赫哲族、壯族、鄂倫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瑤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個少數民族,也有過清明節的習俗,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除此之外,傳統有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風俗活動在各地流行。

《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明·高啟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後還鄉亦可哀。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其中插柳風俗是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南方一些地方人們清明時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預報天氣,古諺有「柳條青,雨蒙蒙;柳條幹,晴了天」說法。又清明、七月十五和十月初一為三大鬼節,是百鬼出沒討索之時,民間說柳有辟邪卻鬼功用,稱「鬼怖木」,所以人們插柳戴柳以辟邪。過去一些地方民間還有清明節忌使針、忌洗衣等習俗,傍晚以前要在大門前灑一條灰線,據說可以阻止鬼魂進宅。


推薦閱讀:

清明節:「生命是留不住的,我們要練習告別」
吳氏清明會
清明詩會作品展播|詠櫻、褚向平
清明:緬懷故人 重拾傳統 m
易百科:四大"鬼節"之清明節

TAG:清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