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美國如何「用槍護錢」和「以錢為槍」

美國如何「用槍護錢」和「以錢為槍」 少源 · 2015-10-14 · 來源:世界軍事 19 收藏(0 評論(0) 字體: 大 / 中 / 小 在美國看來,金融霸權有時比槍更好使,而現實中的金融劫掠有時比真刀真槍的戰爭更殘酷。

  伊拉克當前的窘境遠超外界預料,國際社會在尋找應對之策時,也常常將矛頭指向十二年前的伊拉克戰爭(以下簡稱伊戰)。國際輿論認為,正是那場「出師無名」的戰爭,顛覆了伊拉克的政治生態及宗派關係的相對平衡,造成了今天的混亂。對此,2014年美國前副總統切尼緊急辯稱,伊拉克危局責任不在美國,美國是為石油而推翻薩達姆。這種略顯蒼白的辯解雖於事無補,但也充分暴露了美國維繫金融霸權的決心——畢竟,在美國看來,金融霸權有時比槍更好使,而現實中的金融劫掠有時比真刀真槍的戰爭更殘酷。

薩達姆動了美國的乳酪

  英國《泰晤士報》2007年刊登了一篇題為《伊拉克戰爭因何爆發?》的文章,文中石破天驚地指出:「很多人認為伊戰是為了石油,不對,是為了美元。假如薩達姆不挑戰美國的金融霸權,也許他還不會死。」

  要理解此中的深意,還要從上世紀末誕生的歐元說起。1999年歐元正式發行,2002年歐元區初成。由於歐元區國家比美國進口更多的石油,也就意味著歐元要比美元更多地流入那些只用美元進行石油標價、結算的歐佩克國家。而歐元誕生後,歐佩克組織內部會議也經常討論用歐元進行石油的標價和結算,這間接要求石油進口國儲備歐元而不是以美元用於石油進口。此外,由於歐盟是中東產油國的第一大貿易對象,中東產油國則是歐盟的第四大貿易對象,歐盟也一直致力於將中東石油經濟整合進歐盟經濟中,並以歐元作為貿易結算貨幣。

  2000年11月,被經濟制裁逼得走投無路的伊拉克,為吸引歐洲進口其更多的石油,率先公布自2002年初正式以歐元替換美元作為石油貿易貨幣。歐洲人高興,但薩達姆此舉產生的強大示範效應惹怒了美國。2001年7月,沙烏地阿拉伯貨幣政策署公開宣稱,將發行由海灣6個石油產出國(沙特、伊拉克、伊朗、科威特、阿聯酋、卡達)共同推出的阿拉伯第納爾,該貨幣將與歐元掛鉤。不久,印度和巴西等新興國家也將他們的部分外匯儲備由美元兌換為歐元,甚至科威特、阿聯酋等歐佩克國家也計劃把他們的貿易貨幣從美元更改為歐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數據顯示:歐元問世的第一年,即1999年,全球歐元儲備總規模為2469.50億美元,2001年末達到3822.76億美元,增長了1.55倍。2002年,歐元在國際債券發行額中的比重約佔39%,接近美元的45%。換言之,歐元確立了僅次於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不僅如此,歐元的堅挺還直接推動了美元貶值。2002年,國際清算銀行的報告稱,銀行的歐元存款儲備金率(存款準備金占金融機構存款總額的比例)從2001年的12%增至20%,並將持續升高。對此,美國戰略家布熱津斯基曾指出:「如果歐佩克所有國家的石油交易均採用歐元結算,美國的霸權地位將一去不復返。」美國於1944年建立布雷頓森林體系,即美元「鎖定」黃金,每35美元可以兌換一盎司黃金,並因此確立了美元在全球金融領域的中心地位。1971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美元與黃金脫鉤,為了保證美元原有的地位,美國選擇了讓其與國際石油貿易掛鉤,以保證美元信用能牢牢地與全球能源需求掛上鉤。這種以美元作為國際石油貿易計價和結算的貨幣體制,被稱為石油美元機制。這一體制能給美國帶來巨大的利益(簡言之,用美元結算石油,基本上等於中東油井的產出在與美國印鈔機的印刷品進行交換),這是美國追逐金融霸權的重要目的,也是實現其全球霸權的基礎。

  海灣戰爭後,薩達姆把西方石油公司都趕出了伊拉克。現在又要破壞石油美元機制,美國能坐視不管嗎?

戰爭為金融霸權護航

  美國記者、暢銷書《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馬斯·弗里德曼指出:「沒有看不見的拳頭,市場看不見的手就無法發揮作用:沒有麥道飛機,麥當勞就無法繁榮」「若要毀壞『美元帝國』,必須說服美國忘了自己的核武庫、航母和遍布世界的(上千個)軍事基地。」這話用來分析伊戰前的美伊關係,就是薩達姆想證明市場有「看不見的手」,而美國則想證明維護市場最重要的還是「看得見的拳頭」。一句話,美國霸權主義的表現形式是軍事手段掩護金融霸權,保護幣權。當歐元逐步堅挺起來的時候,殺給猴子看的雞就只能引頸受戮了。

  據高盛集團的統計數據顯示,美元匯率在2002年8月初達到了冷戰後的最高位,然後迅速下跌,歐元兌美元從2002年10月27日的1:0.8230一路升至2003年3月11日的1:1.1084,美元貶值達35%;美元兌其他貨幣的匯率也隨之下跌。美元持續疲軟,歐元屢創佳績,各國央行紛紛拋售美元,歐元大有取而代之的勢頭。人們對美元的信心降到歷史最低點。俄羅斯金融研究所甚至發布報告稱,歐元將會取代美元,登上世界貨幣的寶座。

  要打垮挑戰者歐元,美國從經濟上已難有作為。只有戰爭!戰爭是影響經濟生活的快變數手段。《紐約時報》在2009年時曾披露,2002年9月,時任美國副總統切尼和防長拉姆斯菲爾德等鷹派人士,多次攛掇中情局捏造攻打伊拉克的情報信息。2002年12月,當無孔不入的美國媒體「及時」報道出美國可能會攻打伊拉克的消息時,美國股市頓時止住了下跌的勢頭,美股指數開始小幅上漲,國際油價也隨之上漲,

  到2003年3月,英美聯軍對伊開戰前夕,國際投資人預測擁有絕對優勢的美英聯軍能很快擊潰伊軍,美元匯率因而得到支撐。歐元兌美元由2003年3月12日的高點1.1097一度跌至1.05附近,美元兌其他貨幣的匯率也隨之上漲,國際油價也在3月初突破30美元/桶,然後,不再回頭。3月21日開戰第二天,美軍數十枚「戰斧」導彈騰空而起奔向伊拉克,美股指數在2個交易日內也隨之攀升將近1000點,升幅達13%,道瓊斯工業指數(以美國30家著名的工業公司股票為對象的股價平均指數)飆升超過20%,標準普爾500指數(反映美國500家上市公司的一個股票指數)上漲4%。華爾街興高采烈,全球投資人一片歡呼,國際資本市場對美國重拾信心。

  伊戰全面爆發的最初幾天,股市和美元匯率大幅上升,其中道瓊斯指數(全稱為股票價格平均指數,是世界上最有影響、使用最廣的股價指數)在到3月26日為止的多個交易日內持續上升,漲幅達997點。但3月25日,一場不期而至的沙塵暴襲擊了巴格達以南地區,能見度不足500米,聯軍被迫暫停推進。同時,由於供給線過長和伊拉克的抵抗,美英「速戰速決」的目標未能實現。4月初,伊軍在伊中部的卡爾巴拉、希拉、欣迪耶等地與美英聯軍展開激戰。國際資本市場開始擔心戰爭轉入「城市巷戰」之後將會久拖不決,美英聯軍將面臨更多的麻煩,美元匯率開始出現較大波動。道瓊斯指數出現4個交易日的下滑,總共下跌了4.4%。但隨著4月8日聯軍佔領巴格達,美英最終戰勝伊拉克已是不爭的事實,美元匯率也開始收復部分跌幅。

  4月15日,美國宣布伊戰主要軍事行動已結束,國際市場顯示歐元兌美元在1.09附近交投(股市術語,成交的意思),接近3月初的匯率水平。之後,歐元兌美元持續承壓(股市術語,某個區域是壓力區,股票上漲困難)。2004年9月,國際油價突破40美元/桶,之後一直漲到2009年5月的150美元/桶才大幅回落。在全球石油一律只能用美元計價和結算的前提下,國際油價上漲多少,實際也就相當於美元需求提高了多少。當全世界需要更多的美元去購買石油時,美國輕鬆獲得巨額收益。從一定意義上說,伊戰的直接成果是隨著薩達姆倒台,石油歐元黯然退場。

不得不說的金融戰

  2008年,金融海嘯加重了美國的「內傷」,美元地位一落千丈,全球貨幣格局隨之發生劇變。歐元的國際地位不斷上升,對美元構成嚴重挑戰。1999到2008年,全球外匯儲備中美元份額由71.01%下降到62.14%。英鎊、日元等其他貨幣所佔份額基本沒有變化,而歐元的份額由17.90%上升到27.37%,提高了9.47個百分點。美元失去的份額全部流入了歐元。尤其在2008年4月,歐元兌美元的匯率達到1.58:1,歐元相比2003年累計升值58%。

  到了這種程度,單靠美聯儲調息無法解決危機,最簡單的辦法還是發動戰爭,但此時的美國正深陷戰爭泥潭,其在伊戰的開支已高達7600億美元。既要維護「美元帝國」,又要避免明火執仗地發動戰爭,美國決定利用其金融霸權,把全球的凈儲蓄吸引到美國的資本市場,對其他國家進行金融戰,變相起到打一場戰爭的作用。但德法等國家經濟強大,美國若直接攻擊這些國家,很可能會「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於是,美國採用了間接戰略。美國的突破口是中東的迪拜。

  2005年始,迪拜開始大事舉債從事房地產開發,引來全球熱錢投資。2008年金融海嘯嚴重危及這個外向型經濟的國家,多年積累的國家公共債務和財政赤字問題凸現出來。2008年12月,華爾街大規模入侵中東,高盛等公司大肆投機,惡意炒作,獲取巨額利潤,並擾亂金融市場。據德意志銀行統計,2009年2月迪拜房產均價2萬迪拉姆(約合3.4萬人民幣),至8月,暴跌近50%,已降至1.1萬迪拉姆(約合1.8萬人民幣)。此外,迪拉姆隨著美元貶值而貶值,迪拜通貨膨脹率連續數月高達兩位數,迪拜的房地產和金融業均遭到沉重打擊。對此,英國路透社評論稱,美國的金融霸權是誘發迪拜危機的最大外因。

  2009年11月25日,迪拜財政部宣布,由政府持有的迪拜世界公司(它是迪拜最大的企業)將推遲償付590億美元的債務最少6個月,以便進行債務重組。迪拜債務危機就此爆發。迪拜政府總共800億美元債務的逾半債權是由歐洲銀行持有,同時當地至少有400多個項目被迫停止或取消,超過3000億美元的歐盟投資打了水漂。後來,據瑞士銀行分析,如果歐盟的這些美元損失一半,歐洲銀行的壞賬將增加15%,進而引爆新一輪歐洲信貸危機。

  因此,迪拜危機重創的首先是歐洲金融機構。11月26日當天,歐洲股市遭遇重挫,各國跌幅普遍超過4%以上。在此危急時刻,美國著名的三大信用評級公司的其中兩家,穆迪投資和標準普爾,不約而同地把迪拜政府的債務評級下調到「垃圾級」,迪拜的債務危機立刻被無限放大。緊接著,亞洲股市追隨歐洲股市下滑,引發恐慌性拋售,避險情緒再度膨脹,美元和美國國債成為國際資本避險的場所,美元指數迅速回升,其他貨幣卻直線下跌。因此,迪拜債務危機拯救了危在旦夕的美元的信心。11月26日,恰恰是美國的感恩節,金融市場休市,於是美股「幸運」逃過一劫,至27日補跌,跌幅也僅為1.48%。與滙豐、蘇格蘭皇家銀行等歐洲銀行連續數日大幅重挫10%以上不同,美國花旗銀行27日低開後強勢上攻4%,最後僅僅下跌1.16%。

  儘管迪拜債務規模不能與美國次貸危機的規模相提並論,不至於對世界造成巨大衝擊,但迪拜債務危機的爆發,說明全球的主權基金也不太可靠。所以在迪拜債務危機後,很快就發生了歐洲債務危機。由此可見,迪拜危機不僅沉重打擊了歐洲金融機構,也掀起歐債危機之狂瀾,還間接達到了鞏固美元霸權、遏制歐元的目的。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wyzxwk0856)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 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草原

推薦閱讀:

轉基因在美國的遭際(一家之言)
如何降低結直腸癌的發病 — 美國發病率大幅下降的啟示
帶你走遍世界系列-----美國
這是最無下限的一次美國大選!
今天,從美國傳來凶訊:留給人類的時間不多了!

TAG: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