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窮養富養,最終拼的是教養

窮養富養,最終拼的是教養

心海無岸 在教育孩子方面,流傳很廣的一句話叫「窮養兒子富養女」。如果簡單將這句話理解為對孩子物質生活上的苛刻或放縱,恐怕會把孩子的成長引向歧途。假如,一個原本可以滿足孩子溫飽生活的家庭,非要機械地效法「窮養」,讓兒子忍受饑寒,不僅從小會為孩子身體埋下疾病禍根,而且有可能讓孩子目光短淺,貪圖小利,為五斗米折腰。對於女孩來說,一個本不富裕的家庭,非要傾盡所有讓女兒享受奢華生活,就會傳遞給孩子一種好逸惡勞追求金錢的虛榮心,為了物質而不擇手段不顧廉恥。 所以,對孩子的教育,不必太糾結於物質。在孩子自食其力之前,量入為出,滿足孩子基本生活所需,不讓孩子為吃穿用度發愁,是為人父母應盡的義務,也是保障孩子一生身心健康的基礎。人只有不專註於物質生活,才能拓展精神視野,錦衣玉食也好,粗茶淡飯也罷,都一樣是活得淡定從容。你苛待了孩子,讓孩子吃不飽穿不暖,還自鳴得意說「歷練孩子」,乃是愚蠢至極。 縱觀歷史,那些偉人學者哪一個是窮養或富養的結果?成就他的,必然是教養。而教養,涵蓋了學識、修養、視野、品格。無論是司馬光,還是曾國藩,他們所受家教與眾不同。而且,他們在後代的教養上,都點燃了一盞盞智慧之燈,把家族智慧發揚光大,延續了世代興旺。諸葛亮的教子書更是語重心長、言簡意深:「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漫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 其中的「儉」字,絕不是「窮養」的意思,而是向子孫說明,節儉是體現在一個人身上的美德,是一種高貴的品質。 物質上的節儉不是小氣,恰恰是一種超然物外的大氣。人生天地間,我們只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員,大自然饋贈人類生活所需,取我一份已足夠,更多的人生享受,來源於無限的精神世界。那些喜歡揮霍物質的都是可憐的暴發戶心態。有教養的人,洗手打肥皂時都會關閉水龍頭;吃東西可以很講究、很精緻,但從不會浪費。因為他知道,即便再有錢,也不能顯得粗鄙,錢是自己的,而資源是大家的。可見,教養,就是讓一個人從年幼之時就懂得最基本的是非標準,為人處世必須明白事理和常識,由小到大,慢慢樹立起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所以,教養,是人內在的品格修養映射於外在的優雅與從容,是骨子裡流露出的高貴。西方所崇尚的貴族精神,其實就是高貴的教養——善良、悲憫、正直、有社會擔當。 當一個人擁有了良好教養的時候,他就能舉止合范,進退有度,在取捨之間把握好分寸;在成功之時,他可以喜不自勝,但不會得意忘形;在失敗之中,他可以黯然神傷,但不會意氣消沉;為官為富為貴,常懷悲憫之心,不會泯滅良知;身為布衣匹夫,依然會傲骨凜凜,清凈做人;在錯誤面前,他一定會安靜地反思自我,而不是怨天尤人,百般推脫責任。教養,不是富貴人家的專屬,也不是貧窮人家的私藏,而是任何一個家庭或父母、師長都能傳遞給孩子的一筆無價財富。孩子生於貧窮之家,擁有了教養,他知道自己怎樣的立足現實和發展自我;孩子生於富貴之家,擁有了教養,他知道怎樣利用自己的優勢開拓未來。因此,教養,是成就孩子一生的基礎,是讓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系統工程。只想機械地通過窮養或富養的捷徑,劍走偏鋒,自以為可以出奇制勝,其結果往往事與願違。 教育孩子是一門科學,不是「窮養與富養」所能簡單概括的;教育孩子是一種智慧,亦是對父母本身所具教養的一種考驗。有些父母在孩子教育上出了問題,不是埋怨學校就是抱怨社會,從不反思自己是否給了孩子良好的教養。撞人又捅人八刀的那個罪犯的父母,口口聲聲說自己對孩子管教太嚴,是社會把孩子毀了,就是不承認自己沒有教給孩子最起碼的教養——尊重生命。 窮養富養,最終拼的是教養。無論貧富,都可以傳遞給孩子好的教養,培養出孩子的高貴品格,唯一的途徑,就是讀書與思考。一方面,父母長輩通過閱讀與思考,向孩子傳遞知識與智慧;另一方面,培養孩子讀書思考好習慣。書是前人智慧的結晶,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養成讀書習慣,將成為他一生主動汲取知識和智慧的源泉。需要強調的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保持與孩子的溝通與交流很重要,甚至應該接受孩子成年之後的反哺教育,與孩子共同成長,這樣才能將家族品格一代一代更好地傳承和發揚。 一個知書達禮的家族,走出去的必然是有人品高貴的子孫。


推薦閱讀:

女人的資本是教養,不是漂亮
【家長學校】32條禮儀,讓孩子更有教養
【家長學校】好家風,好家教,帶來悄然浸潤下的好教養
孩子真正的教養在每天的飯桌上,再不教就晚了!
還有比有教養更重要的事嗎?

TAG:教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