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華轉載:毛澤東的性格(一)作者?林克

美華轉載:毛澤東的性格(一)作者林克(2013-02-10 08:00:00)

轉載

標籤: 雜談 分類: 2013年美華轉載

  毛澤東作為20世紀中國最偉大的人物,他的思想、氣質、風度和性格都具有他自己的鮮明個性,這個性是絢麗多彩的、多層次的,又是複雜的,可以說是一個矛盾的統一體。正如他自己所說,他身上兼有虎氣和猴氣,虎氣為主。他的性格中,既有政治家的求實精神,又有詩人富於想像的浪漫主義;他有農民的平易質樸,又有學者的高度機敏和智慧;他有驚人的耐心,又具有當機立斷的魄力;他謙虛謹慎,卻又非常自信、自尊;他詼諧幽默,卻又嚴肅壯重;他外表洒脫不羈,工作卻一絲不苟;他講話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卻有時令人莫測高深,含有深刻哲理;他重視情誼,卻又不掩飾自己的好惡;他不講排場,不擺架子,卻又令人肅然起敬;他舉止安詳文雅,有時又嬉笑怒罵,令人難以招架;他有深邃的感情,有時又含而不露。

一、巨人性格與挑戰意識

訪問者:毛澤東作為一代偉人,他在幾十年中曾影響和主宰過中國的命運。他的巨大威望和影響,是靠什麼建立起來的?你對此有什麼評論?

林克:毛澤東是一位歷史巨人,同時也是一個普通人,他有普通人的喜怒哀樂、七情六慾、錯誤和缺點,他不是完人,不是超人,更不是先哲。他有過輝煌的勝利,也有過挫折,甚至嚴重的失誤。儘管如此,他對中國革命和建設做出的巨大貢獻是不可磨滅的。他不僅是中國人民的政治領袖,而且是一位非常有魅力的領袖。他的巨大威望和非凡的魅力,不是靠權力能夠建立起來的。正如他晚年在批判林彪時說的,「天才並不是自封的」。在那個歷史時代,廣大中國人民對他的尊敬、欽佩、愛戴、信任以及響應他的號召,絕非單純的權力控制所能贏得的。在某種意義上說,毛澤東曾被視為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象徵。這同中國的歷史文化傳統、經濟基礎、社會制度、民族心理和時代背景等等因素有著密切的關係。

訪問者:你與毛澤東相處多年,根據你的觀察和體會,他的性格、氣質和情趣方面有哪些突出的表現,你能否具體談談?

林克:毛澤東多樣化、絢麗多彩的性格和氣質以及他性格的形成與變化,的確不是三言兩語所能概括的。我只能就一些突出的方面談談我的印象。在毛澤東的性格中,我認為最突出的特點是他的巨人性格和挑戰意識。毛澤東在學生時代就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有膽識的青年。他不僅好學深思,而且時刻關心著國家和民族之前途與命運,不懈地探索救國濟民、改造社會、改造國家的真理與道路。

1912年6月, 19歲的毛澤東在長沙湖南省立第一中學寫了一篇《商鞅徙木立信論》的作文。這是講公元前359年,中國著名政治家商鞅實行變法、取信於民的一個故事。這是迄今為止毛澤東留有手稿的最早的文章。他的結論是,中華民族幾遭淪亡慘境,根子在民智愚昧。因此,改革社會、救國圖存最重要的是民心的改造。

1915年,毛澤東22歲時,正值袁世凱接受日本提出的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準備次年元旦登基做皇帝。毛澤東在同年9月發出「徵友啟事」,署名二十八畫生(「毛澤東」三字繁體共二十八畫)。他自己回憶說:「邀請有志於愛國工作的青年與我聯繫。我指明要結交堅強剛毅、隨時準備為國捐軀的青年。」應者五六人中有羅章龍和李立三。

據羅章龍回憶:他同一師同學彭道良談到同毛澤東到湖南省立圖書館會面事。彭道良說道:「我與毛澤東同班同學,頗知其人品學兼優,且具特立獨行之性格。他(毛澤東)常語人:『大丈夫要為天下奇,即讀奇書、交奇友、著奇文、創奇蹟,做個奇男子。』他(毛澤東)本人所寫日記,亦有驚人語,如說『力拔山兮氣蓋世,猛烈而已!不斬樓蘭誓不還,不畏而已!八年於外,三過其門而不入,忍耐而已!』(後發表於1917年4月1日《新青年》三卷二號)合而觀之,此君可謂奇特之士,因此同學中戲稱為毛奇。」後來羅章龍又將彭道良說的話去詢問在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肄業的陳贊周。陳贊周說:「潤之(即毛澤東)氣質沉雄,確為我校一奇士,但擇友甚嚴,居恆鶩高遠而卑流俗,有九天俯視之概。」毛澤東在湖南一師讀書時,親身經歷了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的情景,這使他更加關心國事,評議政局。

毛澤東提倡做人要有遠大的志向。志向就是做人的理想。毛澤東在1913年的「講堂錄」(聽課和讀書筆記)中說:「立一理想,此後一言一動,皆期合此理想。」他對祖國的衰危感到失望和沮喪,常常以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名言來激勵自己。他喜讀《世界英傑傳》。拿破崙、華盛頓、葉卡捷林娜女皇、彼得大帝、威靈頓、盧梭、孟德斯鳩、林肯等都是他稱道的世界英傑。他深為感慨地說,中國也要有這樣的人物。毛澤東出於改造社會與國家的宏大抱負,他的「講堂錄」中摘錄了孟子說的話:「如欲賓士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青年的毛澤東激昂地呼喚:「當今之世,宜有大氣量人,從哲學、倫理學入手,改造哲學,改造倫理學,根本上變換全國之思想。」他在《民眾大聯合》一文中大聲疾呼:「天下者我們的天下。國家者我們的國家。社會者我們的社會。我們不說,誰說?我們不幹,誰干?」

毛澤東的父親指望他繼承父業,決定送他到湘潭一家米店當學徒。由於毛澤東當時崇尚「新學」,求知若渴,拒絕了父親的安排。1910年,他從閉塞的鄉村韶山沖來到湘鄉一所新式的學校讀書時,特意寫下了日本明治維新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西鄉隆盛的一首詩,留給父親:「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突出地表現了毛澤東書生意氣、胸懷天下的性格特色。強調理性的作用,誇大代表理性的聖賢作用,輕視群眾和實踐的作用,作為當時時代的潮流,是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近代資產階級思想培育下的知識分子容易接受的觀點。陳獨秀「五四」前後的文章、李大釗1916年《民彝與政治》一文,也體現了英雄史觀。青年的毛澤東自覺不自覺地受到聖賢創世歷史觀的影響,也是很自然的。1915年9月6日,他給蕭子升的信中,談到探索歷史發展規律時,指出:「歷史者觀往跡制今宜者也,公理公例之求為急。一朝代之久,欲振其綱而挈其目,莫如覓其巨夫偉人。巨夫偉人為一朝代之代表,將其前後當身之跡,一一求之至徹,於是而觀一代,皆此代表人之附屬品矣。」巨夫偉人是聖賢的同義詞。這樣,偉人不僅是人格的最高典範,而且成了歷史進化的標誌了。

毛澤東在一師的老師楊昌濟對毛澤東非常讚賞。據章士釗回憶, 1920年楊昌濟去世前曾給章士釗寫信,稱道毛澤東與蔡和森二人的學行:「吾鄭重語君,二子海內人才,前程遠大,君不言救國則已,救國先重二子。」(見《楊昌濟文集》附錄)毛澤東成為馬克思主義者以後,徹底揚棄了聖賢、英雄創世的唯心史觀,並反覆批判這種唯心史觀。他認定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真正動力,是歷史的主人,但人民群眾必須接受先進的思想理論的教育和引導。因此,人民群眾的先進代表共產黨提出和實行什麼樣的思想、理論和路線,就顯得十分重要。有鑒於此,毛澤東一生都特別重視思想路線、思想方法的正確與否。新中國建立後,他特別關注並多次領導和發動了意識形態領域的鬥爭,目的就是要解決思想理論和方針路線問題。直至晚年,他仍在反覆強調:路線是綱,綱舉目張。訪問者:毛澤東是中國歷史上一位罕見的挑戰者,他在驚濤駭浪中奮勇搏擊了一生。他高度的自信和頑強的意志,是怎樣形成和發展的?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對他有什麼影響?

林克:毛澤東性格中另一個突出特點是他的強烈挑戰意識和造反心理。他渴望迎接挑戰,參與鬥爭,進行變革。他的性格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但更重要的是受社會環境的影響。他自幼生長在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嚴父慈母兩種相悖性格的影響,形成了他反抗壓迫和同情弱者的性格,兩者結合形成了他的平等、博愛觀念和鄙視高貴者、幫助貧窮者的救民意識。父親嚴厲的管束、暴躁的脾氣和家長制的作風,使他感到壓抑,並與父親發生衝突和對抗。他得出的結論是:我如果公開反抗,保衛自己的權利,父親就軟下來;可是如果我溫順馴服,他反而罵我更厲害。我在他身邊工作時,他多次講過這樣的話。反抗的勝利使毛澤東獲得了自信。他還回憶了長沙饑民搶米風潮遭到地方當局殘酷鎮壓,韶山哥老會與地主的暴力衝突和當地農民因糧荒而發動的「吃大戶」運動等等。毛澤東明確表示:這些事情接連發生,在我早有反抗意識的年輕心靈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在這個時期,我也開始有了一定的政治覺悟。他表達了他的反抗意識與農民的遭遇和壓抑直接相聯。

對舊的傳統秩序和規範的反抗、挑戰和造反貫穿了毛澤東的一生。他認為反抗和挑戰需要有兩個前提。一是反抗和挑戰的對象必須是阻礙社會進步、壓抑個性的規範和秩序。二是挑戰者本身必須具有促進社會發展和進步的思想和理念。他早年就認為:「吾人應充分發達自己身體及精神之能力,??凡有壓抑個人、違背個性,罪莫大焉。」毛澤東青年時期深受譚嗣同《仁學》的影響。《仁學》宣告,罪網重重,與虛空而無極。初當衝決利祿之羅網,次衝決君主之羅網,次衝決詞章之羅網,次衝決倫常之羅網,次衝決天地之羅網。這與毛澤東的性格是相通的。

他的主導思想就是衝破一切羅網,反抗一切束縛個性的規範。青年時期,他常說自己「性不好束縛」。他在學校造學校校規的反,造湖南省長和封建制度的反。1919年11月14日,長沙市有個叫趙五貞的女學生,因反抗父母的包辦婚姻,在出嫁的當天在花轎中刎頸自殺。這件事震動了社會。毛澤東就此事在報紙上連續發表了十篇文章,矛頭直指舊社會婚姻制度的腐敗、社會制度的黑暗。毛澤東以戰鬥的豪情號召世人:「『反抗強權』一點,吾人應求之於奮鬥!」

成年以後,毛澤東向整箇舊世界開戰。在他的前進道路上,一個挑戰接連著一個挑戰, 1927年大革命失敗,1935年蘇維埃區域丟失殆盡,但是作為徹底反抗者和挑戰者的毛澤東和他的戰友並沒有氣餒,而是以頑強的意志和堅忍不拔的毅力堅持鬥爭,號召和鼓舞人們滿懷信心地向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挑戰,推翻了三座大山。在建設時代,毛澤東號召人們向自然開戰,向地球開戰,向科學進軍。

毛澤東極富於創造性和理想,從不滿足現狀,總是不斷地提出新的奮鬥目標,要求變革現狀。當他發現現實社會與他的目標和理想有很大距離時,為了達到理想與現實社會完美的結合,有時,他不惜打破現實的規範與秩序,打破現實的平衡與社會體制,而建立更為理想的規範和秩序,建立新的平衡和新的社會體制。

毛澤東喜歡動,不喜歡靜;喜歡進取,不喜歡守成;喜歡旗幟鮮明,不喜歡中庸之道;喜歡剛毅,不喜歡柔弱;喜歡驚濤駭浪,不喜歡安逸平淡。他認為逆境、挫折、困難、危險,能夠激發人的鬥爭意志,催人奮進,增強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力量。

毛澤東集政治家與思想家於一身,在他大部分的革命生涯中,他的挑戰意識和中國歷史發展的要求是一致的,因此,他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的身份是默契的。思想家的思想可以自由馳騁,面向無限與永恆。而政治家是不自由的,他必須面向現實,承擔重大的歷史責任。但是,當思想家的思想超越了政治家的歷史責任時,兩者便發生了撞擊和矛盾。晚年毛澤東過分強調和誇大了思想理想和精神的作用,急於求成,而忽視了政治家現實的責任,提出和發動了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和「文化大革命」,因而導致了嚴重的失誤。

分享:

分享到新浪Qing

45

喜歡閱讀(2382) 評論 (44) 收藏(4) 轉載(30) 喜歡 列印舉報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

推薦閱讀:

【教練的智慧】如何教練不同性格的人?
怎麼分辨自信和自大?
三種性格最常見 愛生悶氣易患皮膚病
人神共奮讀紅樓:薛寶釵是大氣女,還是心機婊?
你的手指有幾個螺(鬥)?決定你的命運性格!

TAG:性格 | 轉載 | 作者 | 毛澤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