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如何用語言暴力,摧毀了自己的孩子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數百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擊標題下藍字「洞見」免費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作者:洞見Hugopinkman
暴力教育對一個孩子來說,是毀滅性的;而語言暴力對於一個孩子的傷害,更甚。
最近網上流傳了一個視頻,很多人看了不寒而慄。
泰國一家超市,兒子沉迷遊戲,父親怒不可遏。
"有種你就別活了!"
父親說完這句話,將手槍上了膛放在櫃檯上,正轉身離開。
兒子拿起手槍,對準自己的腦袋扣下了扳機...自殺了。
寥寥數語就可以概括事情經過,但卻概括不了少年的絕望和痛苦。
被至親鄙夷怨恨,對自身自卑絕望、對傷害自身者的報復心態,所有的情緒堆積在一起的時候,恰巧旁邊有最有效的武器。
於是一個鮮活的生命結束了,一個悲慘的家庭輪迴開始了......
語言,是可以給人溫度的。
冷漠的語言,是一種暴力,一種殺人於無形的方式,沒有任何痕迹,但是它就是具有可以摧毀一個人的力量。
到底語言暴力對一個人的傷害有多大?
知乎網友鹿丘說:「在你今後對我好的日子裡,都像錯覺。」
01
你說的話我都會當真
年幼不知事的年代,父母就是孩子心目中的神,他們的話就是真理。
家長的一言一行,乃至一個表情,都會對孩子的性格塑造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正如蘇珊·福沃德教授在《中毒的父母》一書中說:
「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的,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如果從小父母說你是聰明的,你潛意識裡也會認為自己就是那麼聰明的人,所以會一直保持聰明的行為,因為你覺得那像你。
如果你的父母總是惡毒地批評你蠢,長大後你就自認為表現出聰明時是偶然,表現出笨拙才覺得像你。
我們不得不承認,當下家長對孩子的體罰已經不是主流,泛濫成災的是軟暴力——語言暴力。
有人給語言暴力下了定義:
「使用嘲笑、侮辱、誹謗、詆毀、歧視、蔑視、恐嚇等不文明語言,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感受到痛苦和傷害。」
心理學家做的一些實證研究表明,兒童成長在經常實施語言暴力的家庭環境中,出現以下行為的幾率增大:
自我否定、懷疑、消極、不懂得控制情緒、不能清晰表達自己的需求、暴虐、逃避責任、不會處理正常人際關係,甚至青少年犯罪和童年時期遭受語言暴力之間有強烈的正相關。
第57屆戛納國際創意節銀獎作品《語言暴力》,就是一個證明。
謝勇導演對瀋陽市少管所的6名拘押青少年進行調查,發現他們都遭受過來自父母密集而慘烈的語言暴力攻擊:
「丟人」、「豬腦子」、「廢物」、「你怎麼不去死」......
這一聲聲的謾罵和埋怨,將他們推入無盡的黑暗之中,受盡心理上的折磨,最終釀成大錯。
02
摧毀一個孩子的10條咒語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故事:
有個叫林瑩瑩的北京姑娘,小時候跟父母住的四合院里。
父母都是老師,為人謙和,但是對孩子的管教比較嚴格,認為「嚴是愛,松是害。」
一天,已經上小學的瑩瑩竟然尿床了,她既緊張又害羞。
媽媽當時很生氣,站在院子裡邊收拾被褥邊當著鄰居埋怨:
「這麼大個姑娘還尿炕,人家2歲的小孩都比她強!」
如今,已經36歲的林瑩瑩還能記起當時的感受:
「想找個地縫鑽進去。鄰居都在院子里聽我媽嚷嚷,還有小夥伴在笑我,我就像被扒光了衣服站在那裡,沒有一點尊嚴......」
更糟的是,成年後的瑩瑩一直有失禁的問題,看了很多醫生也不見好轉。
為此她一直無法結婚,很長一段時間她和她的父母都認為這是生理問題。
直到看了心理醫生,才知道這個問題很大程度是精神上的,與她小時候的承受巨大壓力有直接關係,她說這輩子也無法原諒媽媽......
由此可見,語言暴力和體罰相比哪個殺傷力最強?
我認為是語言,它是一種精神層面的持續性傷害,這比肉體的暴力更可怕。
因為言語直擊人心,針針見血,甚於刀劍。
我有一個好朋友,她父母一直奉行打擊式教育,伴隨著挖苦、嘲笑和埋怨。
她一直活在「別人家孩子」的陰影中,直到現在談起小時候的事,還是會哽咽,著實讓人心疼。
她不想要孩子,因為她覺得她會像她媽對她那樣對她的孩子,她不想這樣。
是啊,這些沒有療愈的創傷,如果我們沒有阻斷和糾正,就會一直複製給我們的下一代,我想說這真是一場悲劇。
有人戲謔地總結了《家長必備:如何毀掉自己的孩子》秘籍。
第一招,讓孩子覺得沒了你不行。經常對孩子說:「要不是我和你爸,你會生活得這麼舒服?」
第二招,經常提起別人家的孩子。經常對孩子說:「你看隔壁家的小王,人家哈佛畢業,你怎麼就從藍翔畢業呢?」
第三招,把自己塑造成家庭犧牲者。經常對孩子說:「我砸鍋賣鐵,吃糠咽菜供你出國讀書!」
第四招,保持威嚴說話絕不和藹。經常對孩子說:「我怎麼就生了你這個蠢東西?」
第五招,決定孩子的命運。經常對孩子說:「你就考公務員,就這麼定了。」
第六招,學會遷怒於孩子。經常對孩子說:「老子天天加班這麼辛苦,你能不能讓我省點心?」
第七招,以謙虛的名義讓孩子出醜。經常對孩子說:「TA啊,什麼都不行,哪裡行啊?」
第八招,以抱孫子為最終目標。經常對孩子說:「你都二十好幾了,什麼時候生啊?」
第九招,給孩子無形以壓力。經常對孩子說:「我和你媽老了,不靠你靠誰啊?」
第十招,經常強調自己是最懂孩子的人。經常對孩子說:「我是你媽,我不懂你誰懂你?」
做到上述這些,恭喜你,你成功毀掉了自己的孩子。
03
我們都不完美,請互相包涵
在豆瓣心理諮詢小組看到一個評論:
「我也曾想過怪父母,在我剛開始接受心理諮詢的時候,一般都會問小時候的經歷,我發現很多事情都和小時候父母跟我的關係有關。
我忍不住想:是不是因為你們以前對我不夠關心,所以才讓我現在變成這樣的?」
後來我聽到一個阿姨的一句話,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她是這麼對兒子說的:「你是第一次當兒子,我也是第一次當媽,都多擔待著點。」
對啊,他們都是第一次為人父母,也是邊走邊學,父母不是完美的,就像我們也不是完美的一樣。
為人父母,首先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每一個父母都在承受著來自社會方方面面的壓力,負面情緒得不到釋放,就傳染給自己最愛的人,孩子就會遭殃。
大人們總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脾氣,如果控制不了,那就遠離孩子,避免孩子成為炮灰。
告訴自己的孩子,最近心情不太好,但是跟你沒有關係。
讓我自己安靜一會就行,這樣既免於衝突,你還為孩子示範了正確的情緒處理方式,多好。
如果沒忍住說了不該說的話,那就及時彌補,第一時間跟孩子道歉,道歉沒什麼丟人的。
其次,允許孩子犯錯,每個錯誤都是孩子自我成長的機會。
就像孩子小時候學走路,一定是需要經歷摔倒的,他在摔倒爬起的過程中,才學會掌控自己身體的平衡。
孩子犯錯的時候,自己也會受到打擊,這時家長如果能夠蹲下身來輕聲說話,對孩子的努力給予肯定,那麼就會給孩子帶來面對困難的勇氣和能量。
第三,父母需要獨立於孩子之外的生活。
孩子是父母的羈絆但不是全部,擁有自己想要的生活,就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孩子負責。
父母給予孩子最珍貴的禮物,就是讓他們積極地看待自己。
▽
孩子的世界是一張白紙,你給予他愛,他傳承愛,也會愛別人;
你給予他恨,施加於他暴力,他也會恨別人,施加別人於暴力。
暴力教育對一個孩子來說,是毀滅性的;
而語言暴力對於一個孩子的傷害,更甚。
教育的目標,首先是讓孩子成為一個人格健全的人。
弱者才使用暴力,好的家長只會給予孩子更多的愛與包容。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