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閱 | 解放軍攻佔南京後,保留了一支國民黨部隊!

(徽章與榮譽公號 參閱文章)

按:本文原載人民網,作者為王貞勤先生,原題為《中山陵背後鮮為人知的往事》,特此致謝!轉載時,我們為文章配發了圖片和徽章。

孫中山奉安大典

孫中山先生安葬紀念章,背面有吳稚暉題寫的「孫中山先生安葬紀念 中華民國十八年三月十二」字樣

1949年春,國共北平和談正式破裂,中國人民解放軍迅即發起渡江戰役,並於4月23日攻克了南京。眾所周知,南京城的東郊紫金山上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孫中山先生的陵寢——中山陵所在地。

南京剛剛解放,城內外秩序混亂,中山陵能否和平交接,中國人民解放軍能否保護好中山陵,意義重大。中共中央和總前委對此非常重視,部署了一項重大政治任務:一定要嚴密保護好中山陵。

解放軍佔領南京

和平接管中山陵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在北平逝世,他留下遺囑:「吾死之後,可葬於(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為臨時政府所在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遵照孫先生遺願,靈柩暫厝於北平香山碧雲寺內,在南京紫金山(也叫鐘山)修建陵墓。

中山陵於1926年春動工,至1929年夏建成,面積達8餘萬平方米。主要建築如牌坊、墓道、陵門、碑亭、祭堂和墓室等,均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築的風格。從空中俯視,中山陵像一座平卧在綠絨毯上的「自由鍾」。附近建有音樂台、光化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經樓、行健亭、永豐社、中山書院等附屬紀念性建築,眾星捧月般環繞在陵墓周圍。各建築都為名家傑作,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中山陵因此被譽為「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第一陵」,寄託了海內外中華兒女對孫中山先生的崇高敬意和緬懷之情。

1929年6月1日,南京國民政府為孫中山先生舉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孫中山從此長眠在紫金山上。為了保護中山陵的安全,國民政府專門成立了中山陵拱衛大隊,拱衛大隊的所有隊員們忠誠地「陪伴」在孫中山先生周圍,關鍵時刻甚至不惜捨命相護。

1937年12月,侵華日軍兵臨南京城下,曾用大炮轟擊中山陵。中山陵第六層平台西側一尊銅鼎的外壁上,現今仍遺留一體寫下決心書,「與中山陵共存亡」,並在孫中山陵寢旁舉手宣誓。日軍攻破南京城後,共有26名拱衛隊員為中山陵英勇捐軀。

1945年南京光復後,國民政府重新修繕了中山陵,成立了新的中山陵拱衛大隊。

1949年初,隨著遼瀋、平津、淮海三大戰役的結束,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隊伍直逼長江南岸,國民黨的統治已經搖搖欲墜。為了延緩解放軍渡江,以便進一步鞏固所謂的長江防線,國民黨玩起了假意和談的把戲。4月20日,並無多少和談誠意的國民黨南京政府拒絕在和談協議上簽字,國共和談正式破裂。

當晚,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向人民解放軍下達了正式發起渡江戰役的命令。於是,人民解放軍的百萬雄師以雷霆萬鈞之勢,從江西湖口至江蘇江陰的千里江面上,開始連夜強渡長江天塹,一舉突破了國民黨苦心經營良久的長江防線。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統治中國長達22年之久的國民黨政權宣告覆亡。

4月24日凌晨,人民解放軍35軍105師315團前衛營2營在該團副政委劉志誠和石副團長的率領下,奉命在南京追殲南逃的敵人。他們進挹江門,過鼓樓,當行至新街口時,劉志誠隱約看到了街中心矗立的孫中山先生的銅像,不由地肅然起敬。他14歲在陝西當學徒,18歲到延安參加革命,在延安學習了很多知識,對孫中山了解頗深,充滿崇敬。他們從新街口轉向東,沿中山東路行至中央醫院(今南京軍區總醫院)門口時,已走了10餘公里。這時天已大亮,部隊停下來休息。剛坐下不久,偵察員報告說發現中山陵門外還有一部分國民黨部隊殘餘。

經過了解,這支國民黨部隊正是中山陵的拱衛大隊。劉志誠和石副團長都意識到,拱衛大隊是一支特殊的武裝隊伍,負責警衛孫中山先生陵墓,絕不同於國民党參加內戰的一般軍隊,因此只能通過談判和平解決,決不能輕易動武。

原本以為,這支拱衛大隊肩負特殊使命,又在此拱衛多年,通過談判讓他們交出拱衛權肯定非常困難。沒想到的是,他們與國民政府負責管理中山陵的代處長范良和拱衛大隊大隊長王全中校接觸後,很快就順利達成協議:解放軍分別進駐中山陵和明孝陵、靈谷寺、紫金山天文台;拱衛大隊把槍支彈藥造冊交給解放軍,接受解放軍的改編,繼續擔任中山陵的守衛工作。於是,解放軍一槍不放便和平接管了中山陵。

國共兩軍同站崗

劉志誠迅速將這個情況向上級報告,上級同意他們的處置方案,並決定解除他們追擊敵人的任務,改為警衛中山陵。隨後,部隊開到中山陵園廣場集結,正式接管了中山陵、天文台等地。

部隊集結完畢後,劉志誠對全營指戰員講話,強調了守衛中山陵的重要意義,並要求大家嚴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和「入城守則」,做到秋毫無犯。

講話完畢,石副團長具體指導設置哨位和組織巡邏隊,劉志誠則召集拱衛大隊的幹部講話,說明共產黨對孫中山先生是尊敬的,解放軍將會嚴格保護好中山先生的陵墓。他還囑咐拱衛大隊的官兵照常安心工作,維護好中山陵的正常秩序。

隨後,劉志誠等人由王全陪同察看了蔣介石和孫科的公館。蔣介石公館又名美齡宮,據王全介紹,這是蔣介石、宋美齡做禮拜的地方。美齡宮建築金碧輝煌,內部陳設十分豪華。孫科公館外表雖不起眼,但內部傢具和裝飾同樣富麗堂皇。 劉志誠對王全說:「中山陵內所有國民黨要人的公館,我們解放軍全不進駐,仍由你們看管,聽候將來新的南京市政府前來接收。」

中午,劉志誠來到中山陵植物園,受到技術員吳敬立和潘祖恆等人熱情歡迎。他們一直堅持工作,保護園內的各種設備,隨後,還騰出好幾間房子,安排2營營部人員住宿,對戰士們的生活也十分照顧。

下午,范良陪同劉志誠和石副團長上中山陵謁陵。路上,劉志誠看到,正如早上達成的協議,每個哨位上都由兩名士兵值勤,一個是身穿解放軍軍裝的戰士,手持鋼槍;一個是身穿國民黨軍服的拱衛隊員,徒手站立。他們相向而立,配合默契。

國共兩軍和平銜接、同站雙崗、共同護衛中山陵的畫面,在中國國共兩黨的歷史上,實為罕見。進入中山陵的祭堂大廳後,大家懷著崇敬的心情,一齊向孫中山先生的坐像鞠躬默哀,然後進入墓室繞著其卧像和棺槨環行一周。

半天下來,劉志誠一路上留心觀察,發現中山陵園內外整潔有序,祭堂、碑亭、陵門等處幾乎沒有什麼損壞。通過聊天,劉志誠和石副團長解開了心中的疑團。

南京解放前夕,國民政府行政院長孫科去陵園謁陵辭別,范良向他請示:「共產黨軍隊渡江以後我們應該怎麼辦?」孫科說:「毛澤東、周恩來對總理(孫中山)先生很尊敬,他們不會為難你們的,你們不要離開。」范良又問人員和武器裝備怎麼辦?孫科說:「都交給他們就是了」。4月23日下午3點,范良召開緊急會議,決定將各分駐所集中,加強對陵墓的保衛,並規定:日間巡哨崗位一律僅帶刺刀,夜間除門崗外,暫不出巡。遇到解放軍,不要主動挑釁。

得知實情後,劉志誠對范良說:「為了迎接解放,你們的工作做得不錯,現在南京解放了,你應該帶領陵園工作人員和拱衛大隊的全體士兵,認真守衛執勤,把工作做得更好。」范良聽了,很受鼓舞。

下午5點,劉志誠和石副團長到105師師部彙報了進駐中山陵的情況,師首長同意他們的安排,並對他們說:「本來按軍部的部署,控制紫金山,保護中山陵和天文台是104師的任務。由於你們帶領前衛營追擊敵人,進軍迅速,先期到達中山陵,並和陵園管理部門領導人談判達成了協議,這樣,軍部就改變了決定把這個任務交給你們去完成。」接著,師首長加重語氣說:「中山陵是孫中山先生的陵寢,南京剛剛解放,共產黨和解放軍能否保護好中山陵,是國內外觀察和了解中國共產黨的一個風向標,其政治意義十分重大,黨中央和總前委對此非常重視。陳毅司令員不僅親筆寫有手令,毛澤東同志還以中央軍委的名義,親自指示攻克南京的一線部隊一定要『注意保護南京的孫中山陵墓,對守陵人給予照顧』。」

最後,師首長決定讓石副團長回團部主持工作,由劉志誠留在中山陵園內,領導2營繼續完成守衛任務。此後的幾天,劉志誠接連召集全體留守人員開會或談話,說明如何在新形勢下開展工作,並安排將全體留守人員名冊及武器裝備列表報給上級;為了確保中山陵的絕對安全,還決定各隊將暫時不使用的武器一律上交集中保管。與此同時,劉志誠還多次詢問他們有什麼困難,當了解到留守人員的經費已難以為繼和缺少糧食時,他立即與上級聯繫,解決了燃眉之急。

中山陵除了拱衛大隊的士兵外,還有不少行政管理和後勤保障人員,他們怎麼安排呢?劉志誠經請示上級後鄭重宣布,這些人如果願意留下繼續為中山陵工作,新的南京市政府會全部留用。

不容許半點疏忽

劉志誠作為駐守和保衛中山陵的解放軍最高級別指揮官,非常清楚自己肩上擔子的重量。他時刻告誡自己:小心、小心、再小心,護陵絕對容不得半點疏忽。

中山陵的守衛工作才剛開了個頭,距離中山陵僅幾公里的孝陵衛就闖進一位「不速之客」——國民黨軍暫編第4師,該師原駐紮在南京湯山,師長叫張蔭堂。南京解放那天,他們見大勢已去,無處可逃,便幾次放出「尋求談判」的訊息。 35軍軍首長明確答覆他們,談判可以,但條件只有一個:放下武器,無條件投降。但他們並不打算繳械,而要求作為起義部隊加入解放軍,各級軍官在解放軍照任原職。這一無理要求被拒絕後,該師轉移到毗鄰中山陵的孝陵衛,妄圖靠「挾持中山陵與解放軍「討價還價」。

該師不請自來,令劉志誠非常緊張,他急令部下全面加強警戒,同時催促上級抓緊處理這個問題。為了確保中山陵園的安全,35軍決定智取。軍部讓劉志誠和313團政治處主任戴逸以軍部派駐幹部的身份,立即進入暫編第4師,穩住他們並摸清這支部隊的真實意圖。出發前,劉志誠增調一個加強班進駐美齡宮,居高臨下,日夜監視暫編第4師的動靜。

進入該師後,劉志誠發現張蔭堂要求起義是假,企圖繼續與人民為敵是真。他們及時將情況向軍部做了彙報,軍部又將情況報告給第3野戰軍第一副政委兼7兵團政委譚震林,譚震林指示:解除暫編第4師的武裝,拔除這枚埋在中山陵的「定時炸彈」。

為此,35軍105師制定了周密的戰鬥方案。劉志誠、戴逸先以軍部之命將暫編第4師調到江寧縣城南的橋頭村、橫嶺村一線「接受整編」,這裡遠離中山陵地區。

待他們進入移防地區後,105師師部通知該師排以上軍官到大祠堂開會。當張蔭堂等趕到後,伏兵四起,他們乖乖地當了俘虜,士兵們群龍無首,也只好舉手投降。不費一槍一彈,這股3000多人的國民黨殘部被全部解決,確保了中山陵以及南京城的安全。

中山陵附近山林茂密,洞穴很多,為消除安全隱患,劉志誠經常組織士兵搜索山林。一天,5連巡邏隊在一片嶙峋怪石中發現一個暗洞,深不可測,附近群眾說是國民黨工兵挖的,據說可通城內。劉志誠接到報告後,當即決定進行武裝搜索。

5連連長、指導員帶領一個尖兵排,鑽進了黑森森的暗洞。洞內發現了幾隻文件箱和幾堆燒盡的紙灰,證明洞里曾經隱蔽過敵人。搜索了半個多小時,眼前突然出現一扇十分隱蔽的鐵門,門外果然已是城內。原來,這是國民黨部隊精心構築的一條軍用暗道。解放軍立即對兩邊洞口都採取相應措施,既切斷了城外殘敵到市區騷擾的通道,又能避免市區里隱藏的敵人進入陵園地區造成破壞。

南京解放初期,一些不明真相的群眾聽信謠言,以為解放後便可以將國家財產隨意佔有,於是聚眾公開盜伐中山陵的森林,甚至不聽勸阻,還圍毆守陵士兵。為了加強對中山陵園的保護,劉志誠於4月28日向新成立的南京市軍管會提出申請,派公安部隊進駐陵園,協同守陵部隊加強巡護,並抓獲和處理了一些頭號子,盜伐中山陵林木的風氣才漸漸平息。

1949年5月10日,南京市人民政府成立。從1949年4月24日和平交接到1949年7月底前,中山陵園屬於軍管的特殊時期。

1949年8月,解放軍勝利完成了接管和護陵任務,撤出中山陵。隨後,南京市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山陵園管理處」,隸屬於市園林管理處。

後來,陳毅對劉志誠接管中山陵之事很滿意,他稱讚:解放南京的戰役中,「中山陵接管得最好」。

推薦閱讀:

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一行參拜扶風法門寺
白道 幫主 刺客 風月 國民黨 黑幫 黑道---- 杜月笙
台媒:國民黨氣勢快速沉淪 應如何免於裂解
揭秘《色戒》女主角:中日混血的國民黨女特務
台「大選」國民黨全面潰敗 「五宗罪」描繪沉淪路線

TAG:南京 | 國民 | 解放軍 | 解放 | 部隊 | 國民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