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掌秦國朝政數十年的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太后
秦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年)八月,重武好戰、爭強好勝的秦武王嬴盪在洛邑與孟說比賽舉「龍文赤鼎」時大鼎脫手砸斷脛骨而亡,時年僅二十三歲。秦武王無子,秦國眾臣迎立武王異母弟、在燕國作人質的公子稷回國繼位,是為秦昭襄王。贏稷繼位後因年少由其母宣太后執掌朝政,以舅舅魏冉為將軍。時年僅三十多歲的宣太后羋八子走上了秦國的政治舞台,她將在之後的數十年中左右秦國的國政,也掀開了中國歷史上太后掌政的開端。
宣太后,羋姓,又稱羋八子,戰國時期秦國王太后。她是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贏稷之母。羋八子本是楚國人,之後嫁入秦國成為了秦惠文王的姬妾,稱羋八子。年少的贏稷在母親和舅舅魏冉的幫助下即位後,國政由宣太后執掌。宣太后執政後,首先做的就是穩定秦國內部,她先是誅殺了做亂的公子壯、公子雍及支持他們的惠文後(秦武王之母,因擁立公子壯為君而被殺),並將秦武王后驅逐至魏國,肅清了與秦昭襄王不和的諸公子。之後又任命魏冉為秦國國相,封自己的兩個弟弟和兩個兒子以顯爵(穰侯魏冉、涇陽君公子芾、華陽君羋戎、高陵君公子悝合稱「四貴」,權傾朝野)。通過這些舉措,宣太后將朝政大權牢牢的控制在以自已為主的小集團中,而秦昭襄王反而成了擺設。雖然秦王贏稷知道母親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使秦國變得更加強大,但他也知道遲早有一天,他所代表的王權要和母親代表的外戚勢力徹底攤牌。
宣太后執政後,秦國繼續奉行遠交近攻的軍事外交政策,其間數次擊敗楚國,大敗韓國、魏國。秦昭襄王十四年(公元前293年),秦將白起率秦軍大敗韓、魏聯軍於伊闕,斬首二十四萬級,天下震動。其後韓、魏兩國紛紛割地求和,諸國談秦而色變。在對外不斷征伐的同時,秦國進一步鞏固對巴蜀的統治,巴蜀地區的穩定為秦國提供了穩定的大後方並供應戰爭所需的糧草和兵員。宣太后還改變了正面征討義渠國的策略,採用懷柔、拉攏的政策以墮其志,並且在義渠王赴秦國朝拜之際將其留在咸陽,長期與其淫亂並生下二子。到公元前272年(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宣太后誘殺義渠王於甘泉宮中,秦國趁機發兵攻滅義渠,在義渠的故地設立隴西、北地、上郡三郡。義渠隱患的解除,不僅消除了秦的後顧之憂,戎地驍勇的士兵眾多的牲畜 ,還為秦滅六國提供了雄厚的軍事資源。
時間進入了公元前266年(秦昭襄王四十一年),這時的宣太后已經進入了垂暮之年,在這一年她交出了國政並退居幕後。也是在這一年秦昭襄王任命范雎為丞相,封為應侯。韓國、魏國、楚國等諸侯國在秦國的大舉征伐下喪失了大片的國土,秦國離最終統一天下的日子也只剩下了不到五十年了。次年的十月,執掌秦國朝政近四十年的宣太后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她的兒子秦昭襄王為她舉行了隆重的葬禮,葬於芷陽驪山。
推薦閱讀:
※歷史上為他人作嫁衣的四位農民起義領袖,有兩位都已經建國了
※中國歷史三位神人,其中有一位擁有過24個老婆
※世界上最悲傷最感人的石雕,是為紀念786名僱傭兵而建
※「神話」/「歷史」的對立與整合
※汪暉:中國「新自由主義」的歷史根源 (第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