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讀片】頭部增大,上視不能,原因何在?
把你的診斷寫在本文下方留言區,留言給小編~本期答案將在明天的【天天讀片】欄目中公布~
作者:王寶軍
來源:醫學界影像診斷與介入頻道
病史:男性患者,10歲,主因頭部增大,雙眼上視不能,共濟失調;
影像診斷:
三腦室後部及松果體區可見類圓形分葉狀腫物,呈稍長、長T1稍長、長T2信號,其內可見散發點片狀短T1信號,脂肪抑制後未見信號降低,病變在DWI呈等、低信號,SWI病變內可見散發點片狀低信號,增強掃描病變實性部分明顯異常強化,其內可見多發小圓形無強化區,灌注成像病變未見異常高灌注,病變大小約為33*31*36毫米(RL×AP×SI),中腦導水管明顯受壓變窄,雙側側腦室及第三腦室明顯擴張,雙側側腦室周圍可見稍長T2信號。四腦室無明顯擴張。
1、松果體區佔位性病變,考慮生殖細胞腫瘤或松果體母細胞瘤可能性大,不除外頂蓋起源腫瘤(如膠質瘤)的可能性;
2、幕上腦積水,伴間質性腦水腫。
討論:
你的診斷是什麼?診斷依據是?
----------♀我是【上期答案】分割線♀---------
上期病例戳鏈接:【天天讀片】頭暈、頭痛、突發昏迷,原因是?
討論
髓母細胞瘤是後顱窩較常見的惡性腫瘤,其主要好發於兒童小腦蚓部近中線部位,占兒童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1/4左右,成人髓母細胞瘤多發生在小腦半球,約佔顱內腫瘤的1%。多位於小腦蚓部,也可見於第四腦室、小腦半球、橋小腦角區。
病理:
部分學者認為成人的起源可能與兒童不同,成人髓母細胞瘤起源於小腦的外顆粒層,也有認為是一同起源整個胚胎的中樞神經系統。髓母細胞瘤的組織學分型常分為兩種,分別是經典型與促纖維增生型,後者較多見,鏡下特點為細胞排列緊密、體積較小、大小較一致、核大胞漿少、經典型可見菊形團樣細胞排列結構;促纖維增生型中纖維組織增生明顯,可見漩渦狀及島狀結構$兩者均有向神經細胞或膠質細胞分化的趨勢。
臨床:
髓母細胞瘤好發年齡為10歲以下,成人多見於20-40歲,男性多見。病灶局限在小腦蚓部時臨床癥狀相對較輕,當病灶向周圍生長,出現四腦室受壓變窄、填塞、橋小腦角池、小腦延髓池擴大,腦橋、延髓受壓前移致使橋小腦角池變窄、閉塞時,出現明顯臨床癥狀,包括噁心、嘔吐、行走不穩至行走不能等小腦共濟失調症候群。病灶亦可向上生長致中腦導水管受壓,出現幕上不同程度腦積水致顱內壓增高。
MR表現:
①髓母細胞瘤以實性為主,其內及周邊可伴發囊變、壞死、囊變灶內壁薄、較光整、可多發亦可單發,病灶大易出現囊變、壞死、其為瘤體生長速度較快,瘤體血供與生長不相一致所致。
②病灶周邊可見連續或不連續腦脊液環影,大部分位於病灶左右方或前方,後方很少出現,這與腫瘤的起源,生長方向有關。
③邊界一般較清,病灶周圍可見不規則輕中度水腫。小腦蚓部病灶周圍水腫相對較輕,而小腦半球病灶周邊水腫較明顯表現。
④病灶在T2WI呈等、稍低信號或混雜信號,T2WI呈等、稍高信號或混雜信號,增強掃描依病灶血供情況強化程度不同,乏血供腫瘤強化不甚明顯,呈輕度或不強化,富血供腫瘤強化較明顯,呈結節狀、塊狀、簇狀或均勻強化,部分病例可見強化的細蒂。
鑒別診斷:
室管膜瘤:多發生於四腦室底部,病灶生長可填塞四腦室,也可經小腦側孔向兩側生長,病灶生長接近小腦蚓部時與髓母細胞瘤鑒別困難,但仔細觀察,矢狀位室管膜瘤瘤體與小腦蚓部間可見殘存腦脊液線征將兩者分開#小腦蚓部受壓後移。
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多見於兒童"青少年!影像上按照瘤體形態可表現為,純囊腫型,增強掃描無明顯強化,單囊附壁結節型,囊可強化或不強化,壁結節明顯強化,囊內含壁結節型,增強掃描囊壁強化,結節亦明顯強化。
昨天的讀片,答對的朋友們在這:小森、王序、何愛斌、還好還好、雲間鶴鳴、zhangjunhong、楓林紅葉、木槿、crystal、老陳、Denise、笨小孩、!、Melon、系美林啊、茶樹、王寶軍、探路者、臨時工、夏~
以後病例里答對的朋友小編也會陸續選一些放到文章里來,我們可以一起看看誰「上榜」的次數多,誰是真正滴病讀片達人,也有禮品獎勵哦~
同樣的如果對【天天讀片】有什麼好建議,也請留言給小編,有電子書相送~有想與大家共同討論的病例,也投稿給小編吧~還有我們徵集能夠語音讀片的達人,推薦有獎哦~投稿郵箱是:yxj_echshanyan@163.com 。
置頂公眾號的都是真愛~(右上match角→查看公眾號→置頂公眾號√)推薦閱讀:
※伊斯蘭文明在12~13世紀後趨於保守的原因是什麼?
※科學家認為已經弄清楚太陽耀斑形成或未能形成的原因
※慈禧一年消耗15萬個蘋果,網友得知原因憤慨:大清不亡,天理何在
※胎兒畸形的原因,可能就在身邊!
※周恩來一生不回故鄉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