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中的隱私與距離

文章摘自《媽媽我從哪裡來》  作者:霍佳 出版社:人民日報出版社   本書簡介:最有資格回答孩子問題的人,最適合孩子的終身導師,不是教育專家,不是知名學者,而是我們自己——孩子的父母。孩子的問題千奇百怪,層出不窮。我們不能寫一本題典來讓每一位家長按方抓藥,遇到某個問題就打開某……[連載內容]

  很多夫妻在有了孩子之後,開始覺得夫妻間親熱成了一件麻煩事。如何進行?怎樣才能不被孩子發現?一旦發現了該怎麼辦?面對孩子那天真無邪的眼神,那單純的問題「爸爸媽媽你們在幹什麼啊」,父母真是尷尬無比呀。

  孩子對於爸爸媽媽相處的模式懷有一種微妙的感覺:如果父母關係不和,孩子會很不安。但如果父母親密無間,孩子也會不高興。我女兒從小就對於我和她爸爸單獨相處非常警惕,哪怕只是我們倆坐在沙發上聊天,她也要擠到中間,把她爸爸推到一邊,然後宣布:「我挨著媽媽!」

  假如偶爾我和她爸爸擁抱一下,女兒就會站在一邊,獃獃地看著,眼圈一紅,然後哇哇哭著說:「抱我!媽媽抱我!」

  每次我們都會笑著說:「寶貝也來加入!全家一起抱抱!」女兒就破涕為笑,跑過來抱著爸爸媽媽。

  久而久之,女兒對於爸爸媽媽之間也很親密這件事就很能接受了。她經常在清晨時分醒來之後,從自己的小床上跑下來,爬到我們的大床上,然後躺在我們倆中間,心滿意足地說一句:「我們全家人都在這裡呀!」

  聊天擁抱之類的父母親熱行為,孩子很容易理解——畢竟父母對孩子也是這樣的。但是正如古人所說:閨房之樂,有甚於畫眉者。夫妻之事對於孩子來說,可就不那麼容易接受了。曾經有一位讀者問我:「假如孩子看到父母做愛該怎麼辦呢?」我的回答是:「說實話,我覺得最好的方式就是盡量避免這種事情發生。」

  孩子直接目睹父母做愛的根本原因,是父母沒有與孩子分開睡,或者沒有把他們的卧室鎖上門。所以,我的第一建議是:家中有孩子,夫妻雲雨之前,請記得鎖上你們的房門。

  聽起來很簡單,可是家有小惡魔,想鎖門可沒那麼容易啊。

  小男孩每天都要媽媽摟著才能入睡,久而久之,他認為媽媽和大床都是他的專屬。這天他睡熟以後,媽媽剛小心翼翼地起身,睡夢中的小男孩就警惕地一把抱住媽媽,像個樹袋熊似的掛在媽媽身上。媽媽只好又躺回小男孩旁邊。爸爸見此煩躁地說:「你看你,從小摟著睡,這回可好,動一下都不成了!」

  在很多中國家庭里,孩子五歲之前,親子之間堪稱零距離。大部分中國父母在孩子兩歲以前都不會和孩子分床休息,分屋更是要小學後才開始。

  這是從孩子的嬰兒期遺留下來的習慣——小嬰兒需要父母無微不至、時時刻刻的照料。甚至夜裡,父母也要隨時起身,照料孩子喝奶、如廁、蓋被子、噩夢中的安撫等等。因此,孩子的床當然離父母越近越方便。

  漸漸地,孩子在這樣親密無間的生活狀態下,徹底習慣了這種毫無隱私的相處方式。假如父母有一天突然在某些時間關上門,孩子會覺得尷尬不滿,甚至覺得被拋棄了。

  而父母也覺得自己應該有求必應、有問必答。越是親密就越是放不下,一眼看不見孩子都不踏實。久而久之,也就養成了在家裡從不鎖門的習慣。

  無數媽媽在有孩子以後,洗澡、上廁所就不再鎖門甚至關門,徹底地揮別了自己少女時代的最後一點矜持感。

  對此,很多父母可能會覺得也無所謂——與幼小的孩子談隱私,談距離感,不僅是沒有必要,甚至有些殘酷。哪個孩子不是無限依戀父母呢?我們怎麼可以冷冰冰地與孩子保持距離呢?關上門孩子會不會覺得自己被父母排斥了?讓孩子自己睡一間屋子他會不會害怕?

  其實,私密感與距離感只是一種習慣。就好像以前我們中國人聊天從不介意問年齡和收入,但現在很多人開始迴避這類問題。凡是與習慣有關的事,早早建立就不會讓人產生反感。小嬰兒在距離感的適應上,表現得比大部分的幼兒都更迅速。

  我認識的一位中國媽媽嫁了個德國人。她告訴我,第一個孩子出生後,按照中國習慣沒有分房,就睡在父母的屋子裡。等到一歲多開始讓孩子分房時,花了很長時間才讓孩子接受。於是第二個孩子出生時,她依照德國規矩,從嬰兒時期起就與孩子分房而居。令她吃驚的是,她發現嬰兒一下子就接受了。比老大一歲多那次分房的經歷順利得多。

  說到這裡,一定會有很多人,就像開頭我提到的那位讀者一樣,發來第二張紙條,對我說:你說的都對。應該跟孩子建立私密感。可是,我家的情況是:孩子已經看見了!我該怎麼跟孩子解釋?

  當事情已經發展到最壞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面對它。如果你比較羞愧,我想你可以粉飾太平,將這件事解釋得巧妙一點:「爸爸媽媽在做一種特殊的運動,這種運動只有大人會喜歡。小孩子是不能做這種運動的,會受傷。」

  假如孩子平時已經有了一定的生理衛生常識,而父母又足夠開明,也不妨更加坦白地告訴孩子:「這種運動與生孩子有關,所以,只能在爸爸媽媽之間進行。」

  答案這樣應該就足夠了。更重要的是應該提醒孩子:「下次爸爸媽媽如果關上門,你要記得敲門哦!」

  我在一個論壇看過一個帖子,問大家第一次見到自己父母做愛是多大,感想如何。那帖子回復人數極多,相當多的人都表示在童年時期,曾無意中見到過父母親熱,其中大部分人表示當時自己受了很大的刺激,甚至悲傷地哭了起來。他們說,雖然不知道父母在做什麼,但是那種強烈的視覺刺激,使得當時年幼無知的自己有一種類似被拋棄的感覺。可見此情此景對幼兒來說,多半是個不怎麼愉快的場面。

  為人父母,也許我們也應該學習一點孩子們刨根問底的精神,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人類對於性行為的羞恥感究竟是從何而來呢?為什麼幼兒看到性行為也會覺得不愉快呢?為此,我還真的查了不少資料。比較普遍的一種說法是:人類自認為是萬物之靈,因此對於自身動物性的一面都會有或多或少的羞恥感,男女之事即為其中之一。而且,因為男女之事中有隱含的暴力因素,因此激情狀態下的兩個人,在旁觀者看來,總歸是不體面的。

  而從生物自我保護的角度來看,據說幼兒都是本能地反對父母繼續生孩子,以免奪了自己的寵愛。所以,對這件事也會有著天然的反感與厭惡。

  所以,大約孩子是很難喜歡看見父母的這種行為的吧。當然,父母更加不願意被孩子看到。所以,對此事的最佳處理方式,還是——記得鎖門。

  ● 為什麼你們互相親吻?

  ● 你們為什麼要把我關在外面?

  ● 那兩個叔叔阿姨在幹嘛?

  ● 電視里這倆人在做什麼呢?


推薦閱讀:

揭秘男女交往時最恰當的心理距離
陽春三月,自駕婺源,近距離體驗中國最美鄉村!
那最痛的距離,是你不在我身邊,卻在我心裡
花開花落,不過一段距離
疲勞距離"過勞死"只有5步 如何緩解疲勞?

TAG:家庭 | 隱私 | 距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