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國內藝術品消費群體及特徵分析
一、國內藝術品消費群體分析
首先,藝術品收藏行業中收藏群體在變化,以前我國收藏行業收藏群體大部分是收藏家,他們是中國收藏群體的主流。但隨著近幾年收藏事業的發展,許多行外的資本也投入到了收藏行業,他們將資金投到收藏行業,想獲得進一步的回報。同時,許多企業家也在慢慢由普通收藏愛好者向資深藏家進化,甚至有很多企業家成為收藏行業引導者。於是就催生了藝術品價值的迅猛攀升。此時,社會資本成為收藏品買賣強有力的競爭對手,這就是收藏群體的變化。此外,變化較大的就是交易方式的升級,以前收藏品、藝術品交易,大多是面對面交易;之後延伸到店鋪銷售;此後,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大家開始在互聯網上跑馬圈地,這是一個很大的轉變。微消費時代的到來,一方面對實體店鋪的交易產生衝擊,另一方面又為藝術品交易提供了新的交易方式和宣傳模式。所以說互聯網技術或者經濟的發展,推動了交易方式的升級,相信後續還會有新的方式衝擊市場。
二、藝術品市場發展基本特徵
目前,隨著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快速發展,在規模與結構的雙重推動下,市場轉型的進程得到了進一步發展,收藏投資成為越來越重要的市場行為;與此同時,收藏投資文化建設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成為新時期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過程中的一項重要的課題。
可以說,收藏投資文化是中國藝術品市場制度的一種重要補充形式,它在市場發展的過程中,對於形成共同信念及行為規範等方面的作用和功能不容忽視。在中國藝術品市場處於快速發展與轉型的時期,其作用表現得尤為重要。概括地講,優秀的收藏投資文化能夠為藝術品市場的制度建立與完善提供思想、信念、規範等的支持,能夠節約正式市場制度的運營成本,彌補正式制度的缺失與不足。同時,作為一種准公共產品體系,收藏投資文化的價值判斷,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政府管理部門對收藏文化創新所採取的激勵措施與態度。也就是說,政府藝術品市場管理部門一旦出現「缺位」 ,那麼,其他非制度性收藏投資文化就會前來補位。特別是法律法規條文和制度,規定的僅僅是有限領域的交易關係的規範,而在法律、制度規範界定之外,收藏投資文化就會「當仁不讓」「見縫插針」 ,在藝術品市場制度的盲區地帶發揮積極作用。而當前中國藝術品市場收藏投資文化的缺失,最集中的就是體現為信用機制與環境的缺失,這正是收藏投資文化價值體系能夠發揮作用的地方,這也是當下我們研究與探討新形勢下中國藝術品收藏投資文化發展的重要現實意義。
藝術品市場進入穩定發展的常態
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的歷史可謂是源流久遠,在長期的收藏實踐過程中形成了一套相對體系化、穩定的傳統,這些傳統直到今天仍然發揮著不可小覷的作用。但我們又不能不深刻地認識到,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特別是進入新的世紀以來,隨著國力的增強,市場規模的拓展,以及中國概念在全球範圍內的廣泛認知與接納,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地位在國際藝術品市場發展過程中顯得越來越重要,在國際化與互聯網科技的推動下,國際藝術品市場的綜合治理也越來越需要中國藝術品市場發揮更多、更大、更全面的作用。在這種大格局中,中國藝術品市場無論從市場體系、市場結構、定價機制與動力體系等諸多方面,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可以說,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逐漸地進入了一個新的常態,而這一常態下的中國藝術品市場呈現出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徵:
1 .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過程中「商品化——資產化——金融化——證券化(大眾化) 」的趨勢已經展現出來。在這一趨勢中,藝術品及其資源資產化是核心,資產的金融化是重點。
2 .中國藝術品市場作為一種新的市場形態,其發展的戰略地位越來越突出。
3 .隨著中國藝術品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與創新業態的不斷發展,中國藝術品市場對世界藝術品市場的引領作用在加強,中國藝術品市場參與世界藝術品市場治理過程的作用在增強。
4 .中國藝術品市場參與人群眾多,社會關注度高,大眾化趨勢明顯。
5 .中國藝術品市場國際化進程越來越明顯。首先是國際藝術品市場的介入:先畫廊,後拍賣,再到國際大的藝術品市場資訊服務巨頭紛紛來到中國,參與市場競爭,最搶眼的就是國際兩大拍賣公司蘇富比、佳士得進入中國落地生根,國際大資訊機構紛紛發布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研究報告與提供相應的研究服務。其次是中國藝術品市場走出去,不僅僅是拍賣公司在境外設立機構開展業務,國際交流與合作頻繁,更重要的是國內市場開始消費國外的藝術品,從古董傢具到藝術名家作品。第三,藝術品保稅業務的迅速興起,帶動物流、保險等業態的國際化發展進程,也是一個非常生動的寫照。
6 .中國藝術品市場資產化進程加快。資產化動力的形成總體上源自兩個大方面的推動:一是國際市場層面,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之後,藝術品特別是經典藝術家的典範之作作為優質資產,被廣泛驗證與推崇,藝術品資產化成為世界話題;另一個特點呈現在國內市場層面:面對巨大的需求與消費結構快速轉型的大背景,不動產登記條例的公布,財產保有稅、遺產稅等政策預期的不斷強化,藝術品資產正在進入人們財富管理的視野,成為一種新的財富管理工具。
中國藝術品市場的這一新的常態,與傳統的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形態相比,已經有了重大轉變,尤其是市場的系統性、結構性層面發生了一些重大變化。事實上,最為主要的變化還是表現在市場形態的轉變與進化方面。具體就是:
1 .鑒賞收藏的市場形態,其基本的理念是眼力與專業知識是最重要的資本,這時,藝術品的功用就是個人鑒賞、投資喜好、增值保值與禮品等。
2 .專家+投資(或顧問+投資)收藏投資市場形態,其基本的理念是藝術品也是一種投資品,這時,藝術品的功用就是鑒賞、禮品與投資。但由於中國藝術品市場環境及專業基礎知識的門檻較高,體制性的保障又很難到位,專家的介入在這個階段就成為必然。這時轉借介入的形式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專家投資;二是專家顧問+投資。
3 .資產化、金融化的市場新形態,其基本的理念是中國藝術品及其資源的資產化、金融化是推動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的重要動力,金融資本對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槓桿作用不斷得到發揮。在這個階段,由於市場環境不斷向好,體制性支持不斷到位,藝術品市場正在成為一種有效的投資管理平台。當然,要做到這一點還要取決於:藝術品均質性標準的建立與真假問題的解決;資產金融化的實現與服務支撐體系的建立;資本槓桿作用的產生;市場進入與退出機制的建立。
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的這種形態變化與新的基本特徵的確立,用市場發展的基本現實,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基本的發展態勢:中國藝術品市場已經進入一個新的、穩定發展的常態。
藝術品市場收藏投資文化建設的轉型與重構
與中國藝術品市場新常態相對應,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收藏投資文化也正處在重要的轉型與重構的過程中。具體來講,這種轉型與重構的基本架構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收藏投資的市場生態在變化。即從個人的、圈子的市場,進一步發展到公開的商品生產、資產市場,再到今天逐步向市場生態化的方向發展,收藏投資市場的功能與體系進一步健全。
2 .收藏投資的價值發現平台在轉變。事實上,在不同的市場形態下,收藏投資的價值發現平台是不同的,經歷了從個人、圈子、市場交易體系到金融體系參與的平台化等幾個階段,收藏投資的價值發現平台在多元化發展中不斷豐富與完善。
3 .市場動力結構推動下的收藏投資價值評判標準的變化。近幾年,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的動力結構的變化,最突出地體現在由禮品市場向投資市場的推動與轉化,收藏投資價值評判標準也不斷從重名頭、重碼頭、重地位向重以藝價比為核心的價值投資取向變化。
4 .市場的多元化與全球化條件下的收藏投資價值取向與價值挖掘方式的變化。中國藝術品收藏投資市場的價值取向與價值挖掘方式,正在走向以價值為核心的收藏投資文化觀,以及以「真」「精」「新」為核心的傳統收藏投資文化觀的對接融合。
5 .文化傳播及文化基礎的轉化,使收藏投資文化的形態進一步現代化。通信、互聯網及信息處理與管理技術的融合發展,以及媒介融合的趨勢,都使收藏投資文化的發展面臨新的格局與環境,這必然會推動其發展形態的進一步提升。
6 .市場基礎與體系的不斷完善發展,使收藏投資文化的發展更加體系化、專業化、科學化、規範化。一級市場體系、二級市場體系及博物館美術館體系的建立,使收藏投資文化的市場基礎與體系不斷完善,可以說,收藏投資文化的發展正在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藝術品市場收藏投資文化建設的基本趨勢
中國藝術品市場的轉型發展正處在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新常態下,中國藝術品市場收藏投資文化建設中的基本趨勢,總體上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 .重視全球化的價值觀與規範的強力推動,正在使中國藝術品傳統收藏投資文化在傳承中出新、在傳承中變革成為可能;基於新常態的收藏投資文化理念與規範正在形成,理性平衡正式與非正式制度在收藏文化發展中的作用。中國藝術品市場中的非正式制度變遷處於嚴重滯後的狀況,導致正式制度與非正式制度嚴重不協調。儘管中國藝術品市場轉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由於我國藝術品市場的正式制度主要是在求強求富的目標指引下,通過自上而下的人為選擇過程而導入的,而非正式制度卻仍然更多地表現為以適應傳統的藝術品市場特徵的理念形態和習慣、習俗體系,因此,在正式制度與非正式制度之間就必然會產生劇烈的衝突與震蕩。只有通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變遷協同,才能夠充分實現藝術品收藏投資文化的功能延伸和結構擴容。
2 .法制與市場機制因素已成為對中國藝術品市場收藏投資文化建設的主導性影響。除了「收藏投資文化」與「信用危機」以及傳統文化中的非正式制度因素之外,中國文化傳統中「情法兼顧」的模糊性也給現代「市場規則」的確立帶來了很大的問題。在藝術品市場的運作中,遵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以市場機制與規則來對參與市場競爭的各個主體進行約束是市場發展的基礎,也是收藏投資文化建設的基礎。樹立公平競爭的市場規則與公正的法律規則,藝術品收藏投資文化才能有效建立並發揮出相應的功能。
3 .發揮收藏投資文化對藝術品市場體系運作規範建立與參與主體能力的建設的作用,是一個市場治理的方向。中國藝術品市場由於缺乏系統理論的支撐及相應的運作規範,參與市場競爭的主體層次不高,資本進入緩慢,且進入市場運作的資本過度分散,投機意識濃重。其中的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收藏投資文化尚未完全建立起來,文化對收藏投資市場的軟制約作用發揮不出來。而正是這種過度的投機與急功近利,致使中國藝術品市場缺乏法制與文化的制約,亂象叢生。由於中國藝術品市場化的發展更多地依賴於民間能力及力量的自我推動,進一步發揮收藏投資文化對藝術品市場體系運作規範的作用,以及進一步推進其參與市場體系主體的能力建設,意義更為重大與直接。
4 .收藏投資文化建設已成為中國藝術品市場管理體制與制度建設的一部分。在新世紀里,隨著中國藝術品市場規模的不斷成長與轉型,收藏投資文化體系的不斷建立,針對困惑我們的一些問題,我們會不斷發現與尋找答案及解決途徑;同時,這也會給我們以更多信心與解決問題的智慧、辦法,其中,以收藏投資文化來推進藝術品市場的體制及制度建設,就是最為重要的一個方面。
5 .誠信機制建設已成為中國藝術品市場收藏投資文化建設的核心與基礎。其中,建立藝術品市場徵信體系是突破藝術品市場誠信機制建設發展瓶頸的重要舉措,是進一步建設與發展藝術品收藏投資文化的急迫需要。
6 .重視「市場+互聯網」融合機制在收藏投資文化建設過程中的基礎性的引導地位,充分發揮「市場+互聯網」融合機制的引領作用,實現與尋找市場機制、政府意志與收藏投資文化建設相融合的介面與路徑。
7 .總結、普及與推廣中國藝術品市場收藏投資文化的核心價值觀、理念、規範等,是新常態下中國藝術品市場轉型發展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三、藝術品市場發展趨勢分析
藝術金融化已成發展趨勢 藝術品市場需求高達6萬億
產業信息網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藝術品市場需求預測及戰略諮詢報告》顯示,近幾年,隨著中國藝術市場的迅勐發展,許多金融機構如銀行、信託、基金等,紛紛介入藝術品領域,金融資本的介入,使藝術品成為一種投資產品,實現金融資本與藝術品對接、藝術品投資的融合,藝術資源變為金融資產。隨著大量資本的介入及相關體系的逐步完善,中國藝術金融化的時代已經到來。
為什麼這麼說呢?
中國文交所董事局主席丁曉飛覺得從三個方面可以說明這一點:一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經濟取得長足發展,人均GDP不斷攀升,家庭資產勐增,誕生了許多新高凈值人群,他們大多文化水準較高,品位較高,參與藝術品投資的願望更加強烈;二是,中國藝術品市場經過20年的發展,已處於全球領先地位,從不成熟到形成體系,藝術品資源的價值被認知、開發、發掘,藝術品投資的回報率較之房地產、股票高很多,吸引了眾多投資者爭相加入;三是,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背景下,許多藝術品機構和金融機構都推出了新的金融產品,主要推出的有藝術品融資、藝術品信託、藝術基金、藝術品份額化等。藝術品投資已成全球公認的第三大投資形式,風靡全球。
藝術金融化是未來發展趨勢
藝術金融化不但為金融產業的發展尋找到一條新的途徑,是金融業發展的一個新方向,也為藝術市場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藝術品金融化在西方金融界有悠久的歷史,世界上歷史最悠久和投資業務最大的幾家銀行,包括瑞士聯合銀行,瑞士信貸,荷蘭銀行等金融機構,都涉獵並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藝術銀行服務系統,下設有專門的藝術銀行部。
中國藝術金融化起步較晚,與西方發達國家有較大的差距,在這樣嚴峻的形勢下,中國藝術品機構和金融機構都在積極探索新的途徑,不斷推出新的產品,目前,主要推出的有藝術品融資、藝術品信託、藝術基金、藝術品份額化等,其中藝術品份額化做得尤其出色,而藝術品份額化方面,中國文交所做得最為出色。中國文交所在短短三年的實際運營的時間裡,已陸續推出了四十多個文化藝術品權益份額資產包,投資人會員高達五萬餘人,交易商會員近四十家,推介代理商多達600餘家,遍佈全球,並以其為文化界和金融界做出的突出貢獻,受到全球投資者的廣泛認可和青睞。中國文交所秉承「根植中華、和合共贏」的經營理念,堅持走高端路線,所推出的文化藝術品權益份額資產包都是國際國內公認的頂級藝術大師的藝術精品,例如齊白石、張大千、陳逸飛的繪畫,朱炳仁的銅雕,王懷民的瓷畫等等。
這些金融產品的推出加快了藝術與金融結合的進程和步伐。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意識到藝術品值得投資,藝術市場只有在資本助力下,才能進一步發展壯大。在藝術品市場異常繁榮的今天,藝術金融已經形成一個自上而下的產業鏈條,不僅有自己的產品體系,還有獨立的交易平臺以及相應的支撐和服務系統,藝術金融已經完全按照產業化的理念發展。「發展到今天,藝術金融取得重大突破,藝術與金融的對接不再是零散的、點對點的,或者僅僅是產品級的,而是體系性、產業化的形成,這標誌著藝術金融已經真正進入體系化、產業化的發展階段。」這是丁曉飛比較認同的一個觀點。
藝術品市場需求高達6萬億
近年來,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迅勐,交易額勐增,2011年中國藝術品市場交易總額達到2108億元,其中藝術品拍賣市場的交易額為975億元。2013年中國藝術品的交易額穩居全球第二位,佔全球藝術品市場份額的24%(2013年全球藝術品成交總額為474億歐元)。在此形勢下,藝術金融也以強勁之勢迅勐發展,2011年,不包括藝術品信託、藝術品融資、藝術品證券化,僅藝術基金一項就達到了50多億元的發行規模。由此可見,藝術金融發展前景非常廣闊,蘊含很大的市場空間和市場價值。
中國藝術品市場研究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西沐在中國經濟和藝術品市場規模的基礎上,計算出藝術品金融發展的潛力。根據巴克利銀行的推薦數據:機構投資者與高端人士會配置5%的資產進行藝術品投資。如果以保守的5%作為對藝術品的潛在的需求進行估計,按中國130萬億元的財富這樣一個保守的數字計算,中國藝術品市場潛在的需求就是6萬多億元。
6萬多億元的市場需求,帶來了巨大的藝術產業發展空間,丁曉飛也認為,「藝術金融化會引發相關產業的發展,最直接的就是文創產業,這個產業鏈太大了。」比如藝術授權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將藝術資源轉化為日常用品,市場的發展潛力非常大,也有機構試水。藝術金融化會衍生出很多類似藝術文創、版權買賣交易這樣的產業,還有很多無形的藝術文物,它們的價值可以通過文創產業實現。 目前,文化產業已上升到國家政策,大力發展文化產業,藝術金融化無疑會成為推動文化藝術產業發展,推進藝術市場壯大,促進中國文化藝術傳播的重要途徑。藉助金融化的手段,促進藝術的影響,只有以強有力的推廣方式,中國文化藝術在世界競爭中才能站得住腳。
本文采編:CY205中國產業信息網微信公眾號中國產業信息網微信服務號
推薦閱讀:
※國內水路運輸管理條例
※出國淘表太費勁?國內買表才正當時
※敘局勢關鍵時刻,特朗普後院起火,國內此勢力開始欲動!
※媽媽必知:國內外廣泛採用的胎教措施
※新子學:幾種可能的路向——國內外學者暢談「新子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