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職業倦怠感嗎?

你有職業倦怠感嗎?   文 / 曾豪傑  倦怠現象是社會生活當中一種常見現象,愛情婚姻與兩性生活,讀書學習及娛樂,職業選擇及工作事業等中經常會發生和碰到。其中尤其以弗登伯格1974年首次提出的職業倦怠更為普遍存在和比較突出,是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過程中不可忽視又較難處理的一種社會與職業現象。  一  目前,對職業倦怠主要有靜態與動態,或狀態與過程說兩種。支持前者的學者主要是從職業倦怠表現出的狀態或癥狀來闡述職業倦怠的概念。如:Maslach和Jackson認為,職業倦怠是一種表現為多維度的狀態,是「在以人為服務對象的職業領域中,個體的情感耗竭、人格解體、個體成就感降低的癥狀」。[1]支持後者的學者主要從職業倦怠發展過程特點來闡述,認為職業倦怠作為對疲勞的一種反應,是指個體的職業態度和行為以負性形式發生改變的過程。  綜合諸多有尚有爭議的觀點,筆者認為職業倦怠是個體無法應付外界超出個人能量和資源的過度要求而產生的身心耗竭狀態,是個體在社會期望值、個體內在的期望值過高而客觀實際又達不到預期目標的情況下所產生的失望的情緒、疲憊等心態的過程。簡單地說:就是由工作壓力引發的心理疲乏現象。  目前,有關專家認為衡量職業倦怠主要有三個標誌[2],或者說三個概念化操作維度。第一個標誌是個情緒耗竭。它屬於職業倦怠的現。其特徵主要有:缺乏活力,個體表現出過度疲勞、壓力維度,也是職業倦怠的核心維度、最具代表性的指標,還是最明顯的癥狀表對工作喪失熱情,情緒煩躁易怒,悲觀沮喪,對前途缺乏信心等現象。第二個標誌是去人性化。它屬於職業倦怠的人際關係維度,是職業倦怠在人際服務領域的特別指標。其主要特徵有:不把服務對象當「人」看待,表現出對他人產生不信任感、冷漠孤僻、缺乏同情心等態度。第三個標誌是個人成就感低落。它屬於職業倦怠的自我評價維度,是反映職業倦怠行為結果的指標。其主要特徵有:產生不勝任感,表現出對所從事工作意義的評價下降、自我效能感弱化、體會不到成就感,不再努力工作,角色模糊,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做什麼、怎樣做等。  職業倦怠在職業生涯中經常發生,從統計來看,其高發期主要有三個時段。第一大高發期是剛入職場之時,這個時期主要一是適應期的困惑。職場新人從開放、浪漫、求新的學生時代,轉到工作崗位上,往往發現工作是那麼的枯燥無聊,待遇低、經常加班、工作內容重複沒有新意,最討厭的是條件艱苦,於是製造出許多職場「跳蚤」,而且跳得往往盲目沒有方向。第二大高發期主要是在工作4~5年左右,這個時期主要是職業可持續發展的困惑。一般來說,一個人經歷了幾年的鍛煉和積累之後,會從當初的職場新人變老手,要麼現在仍然一事無成,無聊地得過且過;要麼已有一定成就。前者更加感覺到工作的枯燥和無奈;後者則發現自己在公司又到了一個職業發展瓶頸,只能原地踏步,原來的那些目標都已經實現,失去了拼勁,沒有新鮮感,又感覺到疲倦。第三大高發期主要是在工作10年左右,這時期主要是是職業發展瓶頸期的困惑。工作10年左右的人,已經到了35歲上下的光景。職業發展失敗的,自以為沒什麼看頭了,只能認命,工作成了養家糊口不得不做的事情,相當疲倦。而職業成功的人,經過10來年的拼搏,雖有一定成就,但面臨更多的家庭、房子、教育下一代等棘手的問題,職業方面的興趣、精力往往不足。  二  一般而言,職業倦怠經常發生在與人打交道機會越多的職業之中,如:律師、教師、醫生、人力資源師等。它自身發展變化會經歷大致主要的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應激階段。這一階段主要是資源與期望相衝突階段,也即可供職業發展的現實身邊所有資源與內心期望存在較大差距而引發個體職業發展困惑問題與思考,常使職業人士感覺疲勞或睏乏。第二個階段是疲勞階段。這一階段主要是職業倦怠者生理與心理會發生漸變,職業人士最易產生工作緊張感、焦慮感及厭煩感。第三個階段是防禦階段。這一階段主要是職業倦怠者思想與行為發生改變,對個人所從事職業前途產生嚴重懷疑,個人成就感嚴重降低,工作消極、怠慢和麻木現象比較嚴重。第四個階段是心衰階段。這一階段主要是職業倦怠都會發生思想與行為扭曲等,心神最易衰敗,心靈最易扭曲,甚至對職業和工作產生絕望感。  不論職業倦怠發展變化到哪一個階段,只要一旦產生,不論是對個人,還是對家庭,不論是對組織,還是對社會,其危害都十分明顯。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影響倦怠者身心健康。職業倦怠高或者嚴重的個體,常表現出乏力、失眠、頭痛、胃功能紊亂、胸悶等身體不適,還會出現自尊心減弱、抑鬱、易怒、焦慮、無助感等心理問題,有的因此會選擇濫用藥物治療,結果又形成惡性循環。  第二,影響倦怠者與組織內各種關係。職業倦怠高或嚴重的個體會降低與同事及工作對象的交往,易急躁,導致工作中的人際關係惡化。不但如此,還會將此情緒等帶到家庭和其他社會關係交往中,從而會使職業倦怠者體驗到更多的工作與家庭衝突,減少與親朋好友的交往,自我封閉自我孤立。  第三,影響倦怠者工作態度與倦怠者所在組織的績效。職業倦怠高或嚴重的個體對工作、對職業、對現有身邊同事與領導都容易產生審美疲勞,人在曹營心在漢,離職意向較強,無故缺勤增多,工作責任感逐漸喪失,工作滿意度嚴重降低。與些同時,一些職業倦怠者會出現濫用藥物、酗酒、增加吸煙量等影響工作的不良行為。這樣,個體工作績效自然而然會變差,組織績效也會隨之打折和出現這種那種問題。  三  導致職業倦怠的因素既是多種多樣的,又是複雜多變的。從內因與外因角度來分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職業倦怠內因方面主要有工作性質、職業特點及個體自身因素有關聯。  從工作性質方面來看。一是工作刺激過度,如超負荷、超強度、超時間的工作,易造成員工身心疲憊,而產生一些的心理壓力;二是工作刺激不足,由於員工的工資收入相對較低、工作環境缺乏安全感、工作時間長、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導致職業的認同感與歸屬感的缺失。所以工作量、強度與刺激度都需要適中。  從職業特點因素來看。第一,從職業類別看,某些職業分工易與其服務對象發生各種各樣的衝突。例如,秘書——領導、教師——學生、醫生——患者、律師——當事人等。由於其職業的服務對象個性差異很大,從業者即使付出大量的資源和情感,仍難以使其得到滿足,從而使從業者易成為職業倦怠的高危人群。第二,職業自身機械重複與人的求新求變需要之間易發生衝突。如果長時間從事同一種性質的工作,一成不變、沒有任何新意,很容易使從業者陷入只能守成而缺乏創新衝動的疲憊狀態。駕輕就熟、沒有新鮮感、成就感,便會隨之而來,從而使從業者產生一種「吃剩飯」、「嚼人家嚼過的饃饃沒味」的感覺,進而又使從業者產生情感枯竭現象。第三,職業前途大小與從業者人生追求易產生衝突。如果職業的發展前景和空間太小會造成志向遠大的員工對職業產生不滿足感和形成職業壓力。  從個人自身因素來看。個人因素是職業倦怠現象發生最主要的因素,十分複雜,五花八門。主要有:第一,個人價值取向與職業認知有基礎性影響。不同的個體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會導致不同的職業認知和職業態度。不同的職業認識便會導致不同的工作態度、表現及工作業績。第二,個人性格與興趣愛好有重要影響。一般來說,如偏執、強迫、抑鬱、自卑與較差的心理控制能力等都會加速加劇職業倦怠的發生。興趣愛好單一,特別是對所從事職業不感興趣或者興趣不大的人最易產生職業倦怠問題。總之,在職場的壓力下,從業者的人格特徵或人格缺陷易使從業者職業成就感降低和出問題。第三,個人生活背景與成長經歷有不可忽視的隱性影響。人生生活背景不好,體弱多病,成長過程艱苦難得志,付出總比得到多,社會地位卑微易讓從業者產生心理落差和矛盾。  職業倦怠外因方面主要有家庭、人際關係、組織與社會環境等幾個影響因素。  從家庭因素來看。兩性不和諧,家庭不和睦,家庭壓力大等都易導致職業倦怠發生。比如,夫妻間不忠誠和離異,家庭成員之間關係緊張,家庭成員出現疾病、失業、經濟等方面的問題,會使從業者不安心工作,對職業喪失樂趣。  從人際關係因素來看。職場人際溝通不夠和人際關係不和諧等易導致從業者之間互不信任、猜疑等人際困擾存在,使從業者出現對任何事物都提不起興趣、易遷怒他人、埋怨這埋怨那等不良心理,出現遲到早退增多、和同事摩擦不斷升級等不佳表現,最終使從業者覺得在這環境中工作毫無意義。  從組織因素來看。第一,組織變革讓人感覺迷茫。現代各組織變革速率較以前不斷加快,職業不穩定因素不斷加劇,使得人們對工作和職業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在巨大的生存壓力和社會競爭中,從業者很容易產生倦怠情緒。第二,組織管理缺陷和組織文化建設滯後使職員認同感和歸屬感不夠。如,組織管理制度不科學不以人為本,領導作風粗暴,缺乏民主,任人唯親,待遇不公平,責任不明確等都會對從業者心理造成不利的影響。組織文化缺乏或者建設滯後都會讓職員文化認同不夠,沒有應有的歸屬感,從而使從業者想另有所依。  從社會環境來看。第一,社會分工細化與要求不斷提高易讓人無所適從。我國目前正處在社會變革和轉型時期,經濟快速發展,商業競爭激烈,社會生產方式不斷發展變化,社會分工進一步細化,勞動專業化水平不斷提高,這易使勞動與工作變得越來越單調乏味。第二,社會價值體系變遷使人職業與價值觀發生改變。目前,社會價值體系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變化開始不斷地變遷,對成就感的衡量越來越傾向於物質因素,「褒揚個人價值,崇尚個性自由」等價值觀取代了過去以「集體為主,個人為輔」的價值取向,這些都易使人們努力追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一切言行功利化,使人們不再非要為某職業和工作從一而終,也很容易使從業者產生工作倦怠感。第三,社會不良現象使人浮躁不安。現代社會,不平等、不公平、非正義現象大量存在,貧富兩極分化加劇,加之現代傳媒的過分炫富和不良宣傳等,這些都容易使從業者負性情緒增多,如情緒煩躁增多,情感耗竭加劇,對工作玩世不恭現象加強等。  四  倦怠現象不僅是個體個別心理現象,而且是組織和社會疑難問題之一。解決這個老大難問題思路與對策可謂洋洋大觀,但不管如何,還是對症下藥和綜合治理較好。根據觀察和研究,筆者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是十分必要的。  從個人角度來看。既可以向高尚人士學習和模仿偶像來糾正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端正自我,也可以換個角度思考和學學阿Q精神等來及時調整心態以平衡自我;既可以實行人生和事業動態目標管理來善待自我,也可以及時充電和堅持終身學習來發展自我;既可以正確認識專業、學業、職業、事業等「四業」關係以優化自我,也可以正確認識組織與社會關係以寬容自我;既可以改變和調整原有生活方式來充實自我,也可以發展體育鍛煉、旅遊觀光、琴棋書畫等業餘愛好以豐富自我;既可以修身養性以完善自我,也既可以增加幽默滑稽感以快樂自我;等等。  從從組織角度來看。可以採取嚴格把好人事入口關,以防太易倦怠之人入關,可以搞好人事出口暢通關以保障組織人事新陳代謝機制正常運行和早日將倦怠嚴重者送出關外;可以改革原有管理方式和模式,建立以人為本的人性化管理新模式;可以努力打造舒適、溫馨的工作環境和人文環境,為員工營造快樂工作的氛圍,讓員工很有認同感、安全感和歸屬感;可以重視員工心理輔導,採用多種形式來協調和加強組織內部人際溝通以增強團隊精神;可以加強組織培訓和學習,培養員工積極的人生態度和陽光心態,從而提高員工的心理品質和工作業績;可以開展工作形式多樣化和工作內容豐富化的崗位輪換以預防單調感和倦怠現象;可以想方設法營造活潑、樂觀、積極、拼搏的工作氛圍和構建和諧快樂家園文化以增強組織凝聚力,實現和而不同和求同存異;可以倡導、組織團隊實施走出去戰略以滿足員工喜新厭舊和向外拓展需要;等等。  從社會角度來看。主要是政府需要加強自身制度建設和管理,預防和減少各種腐敗問題;加強宏觀調控,防止貧富兩極分化現象嚴重擴大化,防止不平等不公正事件嚴重增長過多過快;加強輿論導向和思想政治教育,引導人們預防和消除浮躁情緒;等等。    參考文獻:  [1]轉引自顧志良、何勤著:《教師職業倦怠研究綜述》[J].《新東方》,2008年第1期.  [2]參考張琳琳、張靜著:《職業倦怠研究木土化》[J].《理論探討》,2007年第5期.  [3]參考楊伯芳著:《職業倦怠研究述評》[J].《教育探討》,2007年第9期.  [4]參考王曉春著:《面對職業倦怠,企業和員工能做什麼》[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07年第10期.
推薦閱讀:

30 歲沒混到中層,我的職業生涯是要完了嗎?
學習《教師職業生涯發展與心理健康》 心得體會
全職太太為何成最危險職業
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這四大職業最容易導致男性不育!
我知道你是幹什麼的!

TAG:職業 | 職業倦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