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沉默的奶農

楊龍.沉默的奶農[N]. 中國畜牧獸醫報,2011-07-17(02).

一場關於奶業標準高低的爭論,讓中國奶業時隔三年之後再次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各路觀點互不相讓,媒體保持深度關注,但其中鮮有爭論背景中最大的群體奶農發出聲音,奶業標準高低的爭論在水面表現得波濤洶湧,奶農們則在「深水區」保持安靜,一切似與他們毫無關係。

一條完整的奶業產業鏈要經過奶牛養殖、奶站收購、企業加工、代理商營銷、超市零售等環節,而整個產銷鏈條中,可以說是廣大奶農在背著整個中國乳業走路。但也只有奶農承擔的生產風險最大,獲得的利潤卻相對較低,奶農沒有享受到行業快速增長帶來的利好,相反,企業的惡性競爭、中間商的壓級壓價、養殖成本飆升令各地殺牛倒奶事件時有發生。十餘年來,中國乳業的急速膨脹使得原本平衡的生產供應鏈被打亂,自建牧場投資高、周期長,瘋狂擴張期的乳企完全沒有耐心等待,拚命跑馬圈地,展開奶源爭奪大戰,散戶奶農被裹挾其中,成為單純的規模化擴張過程中最大的受害者。

「不是不想說話,也不是發不出聲音,只是說了喊了也不會有人來重視。」一位奶農在微博平台上如是說。在我國深具「國情」特色的奶業生產體系中,奶農作為個體所表達出來的聲音,的確難以找到一個穩定而可靠的擴音器,同樣在這場爭論中,也依然被淹沒於主流聲音之中,一瞬間被「國情」,也習慣性地被「噤聲」。

作為長久以來中國奶業最為普遍的生產方式,奶農與企業同在一個單向流動的生態系統內,奶農是系統的基礎,企業則站在鏈條的頂端。從博弈論的觀點來看,在這樣一個先天不足的系統內,奶農與企業,兩者看似同生共榮,實則根本對立,乳企的利益最大化與奶農的利益最大化是一對難以調和的矛盾。中國奶農對於行業發展而言,是個被動的群體,因此他們的聲音很容易被忽略。面對市場化營銷的企業,奶農利益無法得到有效保障,命運很難自己掌握,付出多卻回報少,奶牛養殖水平受此影響也難有提高,這也是中國奶業長不大的核心根源。原料奶標準的「國情」說,將維護奶農利益擺在最前面,從側面說明奶農的利益才是奶業的根基。然而實際情況卻是,中國的奶農處在產業鏈最被動的地位,乳企可以自上而下俯視他們,奶站可以變著法兒欺負他們,他們缺乏對等地位,也沒有一點有效的自我保護措施。奶農長久被壓制於弱勢地位,或也是原料奶標準高低爭論背後,一個潛在的安全隱患。為了提高利潤,乳企有壓低原料價格的動機,奶農則為了滿足低價的要求,就有降低質量的企圖,其產生的後果便是分散飼養的格局與養殖水平低下的現狀難以改變。在這種氛圍中,奶農很難自覺去提升原料奶生產的質量,這就給原料奶標準的「國情說」提供了另類解讀。

在國際上,奶農和加工廠是一個利益體,而國內存在奶農、收購站和加工廠三個利益體,每一個都要掙錢,從而導致利益的多元化。根本而言,改變奶農的市場弱勢地位和提升其談判能力,關鍵在於奶業要有重新定義博弈結構、化利益對立為利益統一的意識,這樣才能設計出新的交易結構,打破食品安全和質量標準迷局。奶農的弱勢地位一天不改善,國人喝上放心奶則無從談起。乳業標準「低了」還是「高了」之爭,恐怕對改善中國奶業現狀並無多大實質意義。

推薦閱讀:

沉默中等待,等待中傷害
「你有權保持沉默……」的由來
婚姻沉默症:寂靜的死亡
波音、羅羅為何對中國沉默

TAG:沉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