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漢字」的英文正名
為「漢字」的英文正名
作者:曾泰元
2017-07-24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我們中國人重要的文化瑰寶,是聯繫民族情感,凝聚民族認同的關鍵。不僅如此,對於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琉球的語文而言,漢字也曾有過十分深遠的影響。
漢字是個獨一無二的文字體系,長久以來,英文都稱之為Chinese character,無論是在語言文字的專業領域,或是在非專業的篇章話語,這都是標準答案,我也一直視為理所當然。
作為「漢字」的英譯,這個Chinese character行之有年,大家都用慣了,其實也沒什麼大問題,可是後來我開始有了不同的思考。
「漢字」的英文Chinese character,字面是「中文字元」的意思,不過它可能還有其他的解讀,如「中國人的性格」「中國的人物」「中國人的角色」「中國的特色」等,不一而足。是嗎?我們不妨先看看以下的例證:
(1)For Smith the Chinese character was defined by a "Contempt for Foreigners" and "The Absence of Public Spirit". - Jardine Matheson and Chinese Migration in the British Empire,1833-1853, by Stan Neal【對史密斯而言,中國人的性格就是「鄙視外國人」和「缺乏公益精神」──《怡和洋行,以及大英帝國里的中國人遷徙(1833-1853)》,斯丹·尼爾著】這裡的Chinese character不是漢字,而是中國人的性格。
(2)…particularly the evil Fu Manchu, the most recognizable Chinese character in Western books and movies before [Charlie] Chan came along. - From Fu Manchu to Kung Fu Panda: Images of China in American Film, by Naomi Greene【……特別是那個邪惡的傅滿洲,在陳查理出現之前,他就是西方書籍和電影里識別度最高的中國人物──《從傅滿洲到功夫熊貓:美國電影里的中國形象》,娜奧米·格林著】此處的Chinese character也不是漢字,而是中國的人物,或中國人的角色。
(3) sinicize <v. trans.> To invest with a Chinese character. -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使中國化<及物動詞>賦予中國的特色——《牛津英語詞典》】這是權威英文詞典給sinicize(「使中國化」)下的定義,定義的文字To invest with a Chinese character不是「用一個漢字投資」,而是「賦予一個中國的特色」。
看完例證之後,想法是否有所不同?Chinese character不見得是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漢字」,何以至此?原因在Chinese和character都是多義詞,二者語義合情合理的搭配,造成了潛在的不同解讀。Chinese是「中國的」「中國人(的)」「中文(的)」,可兼指國家、人民、語言。character的本義是「印記」,也就是在物體表面按壓或鑿蝕的痕迹,此義僅存於早期的文獻。這樣的印記如果用在人類的語言文字,就是表音或表意的「字元」。用在事物,就是不同於他者的「特色」。用在個人,就是有別於他人的「性格」,或是道德方面的「品格」,由此,character也可回過頭來,轉指作為主體的「人物」或「角色」。
詞語有歧義乃語言之常態,此時上下文是個關鍵,有助於釐清語義。在論及語言文字時,Chinese character應不至於產生誤解,然若是語境不清,Chinese character所指為何?是漢字?是中國人的性格?是中國的人物?是中國人的角色?還是中國的特色?根據語料庫統計,character作「字元」解是個相對低頻的意思,「性格」「特色」「品格」「人物」「角色」等義,與之相較更為普遍。因此,許多英語人士看到或聽到Chinese character時,第一反應恐怕不會是漢字,而是中國人的性格、中國的人物、中國人的角色,或是中國的特色吧?
許多人跟我一樣,長久以來都認為「漢字」的英文就是Chinese character,英文的Chinese character就是「漢字」,現在這個認知是否開始有些鬆動了?
漢字在世界舞台上具有獨特性,然其英譯Chinese character卻存在著不同的解讀,背離了獨特性之所以獨特的單一本質。因此,「漢字」的英譯Chinese character雖廣泛使用,但事實上並不理想。
我是個詞典研究者(lexicographer),經常翻查權威詞典,希望能從中了解語言的現狀,體察語言的變化,藉此鑒往知來。這個Chinese character,我遍查英美出版的各大英文詞典,發現居然只有《美國傳統英語詞典》(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Dictionary)一部加以收錄,連英語世界最大最全的《牛津英語詞典》也未收,令人感慨。
《牛津英語詞典》是有Chinese character(或其複數形態Chinese characters)的蹤跡的,然而這個片語卻僅擔任輔助性的角色,出現在其他「詞目」(lemma,或稱headword)的詞源、定義,或書證里,用以解釋說明,地位邊緣,像是個未辭彙化(non-lexicalized)的自由搭配(free collocation)。未辭彙化的自由搭配,用白話文說,就如同「中國的文字」這個短語給人的感覺一樣,結構鬆散,可任意代換(如換成「日本的文字」「中國的歷史」……),而不是「漢字」這個辭彙給人的那種語義清晰的緊湊感。《牛津英語詞典》對Chinese character這樣的處理方式,也同為其他的英文詞典所遵循。
唯一的例外是《美國傳統英語詞典》,它「辭彙化」了Chinese character,以Chinese character為詞目,提升了Chinese character的辭彙地位。定義分兩條,第一條指的是中國的漢字,第二條指是其他語言(如日文)的漢字:
Chinese character <n.> 1. Any of the set of symbols used to write Chinese, each of which represents a single, usually monosyllabic word or morpheme. 2. Any of these symbols used to write the words, morphemes, or sounds of other languages, as one of the kanji of Japanese.【漢字<名詞> 1.用來書寫中文的一套符號之一,每個符號都代表單一的、通常是單音節的詞或語素】2.這些符號之一,用來書寫其他語言的詞、語素,或音,比如日本漢字】。
讀到第二條定義,看到文字里的kanji(日本漢字),不免讓人感慨萬千。日本的文字源自中國,其漢字(kanji)照搬自中國的漢字,平假名(hiragana)仿製自中國書法的草書,片假名(katakana)源於中國漢字楷書的偏旁,而這三個以羅馬字母轉寫的kanji、hiragana、katakana,更是早為英文所收,中大型以上的英文詞典均有收錄,三者作為英文辭彙的地位無比清楚。
書寫韓文/朝鮮文的表音文字「諺文」,15世紀發明時借鑒了漢字方塊的形態,迄今僅五百餘年,其音譯Hangul也已經為多部大型的英文詞典所收。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無可辯駁的明證,就如此不留情面地橫在我們眼前。
作為日本文字源頭的中國漢字,作為朝鮮民族「諺文」參考對象的中國漢字,至今依舊在使用一個語義模糊的Chinese character,英文詞典基本不收,即使現身詞典的字裡行間,似乎也只是個跑龍套的角色。
美索不達米亞的蘇美爾人使用的楔形文字,英文是cuneiform(字面為wedge shape「楔形」)。古埃及人使用的象形文字稱為「聖書體」,英文是hieroglyph(字面為sacred carving「聖鑿」)。漢字亦是遠古時期的一大文字體系,相形之下,英文仍缺乏一個專屬的名字,有的只是隔靴搔癢、不痛不癢的Chinese character(中文字元)。「漢字」的傳統英譯Chinese character給人的感覺,就好像把cuneiform(楔形文字)稱為Sumerian letter(蘇美爾人的字母),把hieroglyph(聖書體)稱為Egyptian symbol(埃及的符號)一樣。
前有人類文字先驅的楔形文字(cuneiform)和聖書體(hieroglyph),後有中國漢字子孫輩的日本漢字(kanji)、平假名(hiragana)、片假名(katakana)和諺文(Hangul),我們中國的「漢字」,是否也該賦予它一個與之匹配的英譯了?
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用漢語拼音轉寫的hanzi如何?
SSS;好!!
推薦閱讀:
※淺談漢字
※原來這30個漢字的筆順寫錯了這麼多年!自己掌握了再教給孩子吧!
※美妙的漢字 字藏玄機
※國學丨漢字有多少個偏旁部首你知道嗎?
※漢字有五行,但很多家長為寶寶取名時都用錯!4種漢字五行界定方法準確性甄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