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無罪,它才是經濟的真正脊樑
據新京報消息,富士康去年虧損達到3億美元,而年報則顯示,FIH凈虧損達到3.164億美元,創2005年上市以來最大年虧損記錄,除卻這些硬邦邦地數字之外,業界又傳出富士康「鼓勵員工辭職,讓員工停薪留職」等不利消息,一切都向著媒體們希望的方向發展,眾多專家齊刷刷地發表文章,指出富士康的死穴,而且夾雜著些許的不屑和莫名其妙的優越感。
一般來說,3.164億美元的數字讓很多人都會瞠目結舌,但郭總可能連眼皮都沒動一下,至於「鼓勵員工辭職」之類的消息,即便富士康發言人沒有出來闢謠,筆者也會認為這是無稽之談,因據一位朋友介紹,鄭州廠區在3~5月份會因iPhone出貨量下降而富餘大概40000人,這些人的工資會由富士康、蘋果和政府各自承擔1/3,為的就是保證旺季到來後,有人可用。事實上,財大氣粗的郭台銘根本不差這點錢,更不會鼓勵員工辭職,勞動密集型企業里,員工永遠是團隊最寶貴的資源。
風雲變化,製造才是國民經濟的真正脊樑
自墜樓事件後,富士康就一直生活在有色的眼鏡下,媒體也漸漸地把製造、勞動密集、流水線、代工等中性辭彙歸為貶義詞,他們太喜歡跑到富士康大門抽根七匹狼,而後美其名曰:卧底,隨後,熬夜寫一篇「富士康員工加班太多」戰鬥檄文,美其名曰:挽救。
可事實上,任何口水都無法左右富士康的進程,它虧也好,賺也好,和這些狗屁評論沒有半毛錢的關係,筆者認為,真正有責任心的媒體是不該總把視角對準保安、暴動和iPhone這些只有噱頭,沒有核心價值的元素之上,其實,富士康的困境代表著中國大陸整個製造業的環境,諸如用工成本改善、核心技術積累和高端製造業啟蒙,才是媒體傳遞正能量的核心。其中,最敏感的話題無疑是用工和原物料成本的上升,它使得富士康2012年的利潤率跌破1%,加之,庫存成本和客戶過於強勢的話語權,虧損也在情理之中了。
但這一切都不能成為富士康被過度妖魔化的理由,事實上,它對整個社會的貢獻能力,要遠遠大於只有代碼、沒有設備的互聯網企業,而且按照馬克思經濟理論,只有工人不斷創造剩餘價值,資本才會實現增殖,製造業就是創造剩餘價值最直接的行業,富士康120萬的員工規模,對地方的就業、經濟、進出口額都有非常明顯的拉動作用,據統計,僅僅鄭州一個新園區,就讓只會種地的河南進出口額大幅上升,2012年同比增長103.4%,居全國第10位,威力可見一斑.
新園區坐落的位置,也從兩年前的一片棗樹林,化作了如今的新興小城市,當地人民,因富士康的內遷真正走上了富裕之路,超市、網吧、租房、物流運輸…郭台銘一揮手就成就了一個奇蹟。
舉步維艱,誰造成了富士康們的困境
雖然,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真正脊樑,但鎂光燈似乎永遠都照不到這些「甘為孺子牛」的企業,它們更喜歡研發、設計、品牌等金子招牌,就好像,農民工建設了一幢幢美麗的小區,接受採訪地卻是大腹便便的開發商,也是這種不公平的分配製度和世人的誤解,加之,製造業正處於痛苦的轉型期,才造成了富士康們的困境:
首當其衝的就是中國製造業的效率問題,在富士康辦公樓赫然寫著「效率+品質+服務」的宗旨標語,時刻提醒員工注意有效率的生產,但公司規模越大,效率必然成下降趨勢,據相關數據統計,美國的平均工資是中國的47.8倍,但卻能創造出同樣的製造價值,他們的從業人數近20年下降了2/3,產值卻翻了一番,造成這種差異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製造從業者的素質沒有隨著時代的發展而顯著提高,美國的製造屬於高端產業,自動化程度非常高,能創造數倍於中國的高附加值;其次,則受限於早期的技術積累,我國現有高端設備對外依賴程度達50%,科技的貢獻率僅佔30%,專利更是只有世界總量的1.8%,非常尷尬的是,巨大的人力資源優勢掩蓋了技術不足,但這種不利局面已然為產業升級埋下了崩潰的隱患。
如前文所述,全社會似乎都對製造業的低端充滿了鄙夷,人們更喜歡談論互聯網、電商、品牌等拉風話題,印象中的製造業就只是流水線上的單調與重複;事實上,真正的製造業遠非如此,他需要全社會的支持,包括政策扶持、宏觀調控、教育支持等等。製造無罪,他需要全社會的支持受代工利潤的大幅度下降的影響,郭台銘也有點扛不住的感覺,富士康也屢屢爆出「科技轉型服務」等類似政策,筆者認為,郭台銘不可能也沒必要放棄製造而轉型服務,當下的中國,更需要踏踏實實地積累製造技術和管理經驗,而不是一窩蜂地去玩第三產業。
好在,處於困境中的郭台銘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事實上,在富士康內遷過程中,地方政府給予了大量的支持,在人力招募、廠房建設、關務稅收等方面給予了重要優惠,在這些扶持下,行業年均增速有望達到25%,除了政策之外,教育也需要應對製造業的發展而進行調整,大學生們與其抱著科技、信息、設計的乾癟信念找不到工作,但不如選擇一些中國時下最缺的藍領技術工人,而且隨著製造業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行業也需要大量的相關人才,拿iPhone5的生產線舉例,有60%的工站都採用了自動化設備完成,員工只是輔助機器作業,但這些自動化設備在性能穩定性、精準度方面還有非常大的改善空間,這就要求工程師具備高素質的專業能力,同時需要高等教育中的機械相關專業能夠與製造業有更高的契合度。當然,企業自身的管理模式和發展策略的調整,也是其擺脫困境的核心力量,以往的粗狂式管理,應逐步被精細管理、人文管理所代替,希望13連跳的悲劇不再發生。
一個健康的國民經濟結構,必然是以高端製造業為機會,同時輔以第三產業的發展,過度發展金融服務行業肯定會導致虛火上升,美國的次貸危機就是最好的教訓,希望20年後,中國的製造業能擺脫過度廉價勞動力的困境,同時也全社會能給予製造業更多的幫助,類似「北京某科技大學把富士康招聘人員趕出學校」的事件,就不要再發生了!
推薦閱讀:
※義大利經濟學家的手相學
※岑嶸| 笑話的經濟學起源(14.10.29)
※調研:中國經濟將超美國 「人緣」不及後者
※香港財長:經濟已下滑 若政局不穩將陷金融經濟風暴-手機鳳凰網
※自由的阿甘 2017 年 02 月 15 日的文章
TAG: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