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我都懂,為什麼還是管不好孩子?終於找到答案了
教育 誤區
共2175個字,建議閱讀時長6分鐘
上周高中同學聚會,我們的老校長也來了。大家都給他敬酒,感謝老校長的教育之恩。
老校長現在已經退休在家,他在任期間,帶出的十幾屆學生都很優秀。在教育和管理上確實很有一套。
但出乎意料的是老校長的兒子很不爭氣,原來上學的時候就出了名的叛逆,到現在好像也沒混出什麼名堂,一大家子還指著老校長的退休工資生活。
當時我們也很不明白,校長教育出的學生那麼優秀,為什麼輪到自己的孩子就束手無策了呢?其實有很多的家長也有類似的困惑,為什麼知道的道理這麼多,就是管不好自己的孩子?
睿媽觀察了很多家長的「教育方式」,發現有3個原因,很值得我們反思,相信很多家長看後,會深有感觸。
◆◆◆
你是不是經常對孩子說「下不為例」
常常聽到父母說這樣的話,「算了算了,不過下不為例」。「好了,別哭了,媽媽給你買去就是」...
你是否也是這樣的「好好父母」?這樣的父母的確容易做。說一句「算了算了」「下不為例」,不必費很多口舌跟孩子講道理,也不必費盡心思讓他停止哭泣。自己省心,孩子也高興。
暫時滿足他的要求,下次不由著他性子就行了。 不少父母總是這麼想,可往往事與願違。在該拒絕或者批評孩子的時候「心慈手軟」,孩子也就在這樣的「妥協」中放任自己,甚至變本加厲。
因為你破例一次,他還會貪心第二次。而父母在自己孩子面前最下不了狠不下心。等到第二次,很可能又一句「下不為例」就過去了,而忘記孩子已經無理要求兩回了。人的慾望是沒有止境的,孩子也一樣,讓他嘗到一次甜頭, 後面就沒有罷休的時候。
很多孩子,最初學會對媽媽提要求的時候,總是以試探的方式堅持自己的要求。只要媽媽的不是堅定的拒絕,孩子就會繼續堅持,甚至用哭鬧來要挾媽媽。這一招最能試探出媽媽耐心和極限。
但如果媽媽非常堅決,孩子就逐漸放棄讓媽媽順從自己的念頭。相反,如果媽媽屈服了,孩子的任性行為就得到了強化。只要嘗到了一次甜頭,孩子就會抓住媽媽的弱點,繼續用任性執拗的方式讓媽媽滿足自己所有的要求。
正確的做法是,涉及到原則性的事情,該不答應就不能答應。比如孩子吃飯不好好吃,非得要吃家裡沒有的零食。你就得讓他明白,無論再怎麼鬧,這個無理的要求就是不能答應。孩子「碰壁」了一次,知道耍賴也沒有用,下次他就不會再如此了。對於過分的要求,沒有「下不為例」可言。
◆◆◆
你會懲罰孩子嗎
什麼時候該懲罰
談到懲罰孩子,不要理解為把懲罰當成教育孩子的「尚方寶劍」,隨意懲罰。懲罰歷來是管教孩子的一種手段,但一般是在「說服教育無效」的情況下使用,它在任何時候都只是「輔助手段」。
對於上小學的孩子來說,一般不會犯多大的錯誤。但如果孩子太執拗、固執、任性,無論怎麼教育都無動於衷,而有些行為若不立即制止,很可能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養成不良的習慣,再糾正起來難以奏效。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就得採取懲罰的教育手段。
懲罰孩子一般是在孩子的行為習慣或道德品質出現嚴重錯誤的時候。比如,孩子說髒話或罵人,怎麼教育都不見效;好動手打人,欺負弱小,批評訓斥都無效;撒謊、欺騙人,屢教不改,等等。
孩子犯了錯誤,要讓他自己承受後果,讓他明白有些事情是「自作自受」。比如,總是欺負別人,小朋友們都不搭理他了,這就是遭到了「自然後果」的懲罰。
但如果是一些非行為習慣或道德品質方面,如在智力開發或文化學習上出現了問題,不要輕易使用懲罰。因為這樣做,很容易使孩子的智力發展和學習過程蒙上痛苦和不愉快情緒的陰影。
有原則的懲罰
懲罰孩子要遵守三個原則:一是不可濫用。不到萬不得已時,一般不用。
二是公正合理,恰如其分。要根據孩子所犯錯誤的情節輕重、性質以及態度確定懲罰的方式,最好讓其心悅誠服地接受。過輕,起不到積極作用;過重,會傷害孩子的身心健康,或引起逆反心理。
三是懲罰要看孩子的個性特徵、性別特徵。要讓孩子在心理上承受得了,避免產生副作用。
◆◆◆
你是不是經常照搬「聽來的」道理
不知道從何時起,不管遇到什麼教育孩子的問題,家長總是喜歡查電腦,翻微信,試圖找到一種「包治百病」的「萬能葯」,或者有一個無所不能的「教育權威專家」。只要擁有這些,彷彿就能解決教育孩子的一切問題。
於是,為了迎合著家長的需求,無論微博上,還是傳統媒體上,教育話題已經成為最炙手可熱的話題。教育這個嚴肅的話題,也開始被許多人利用,不管對教育的理解有多少,總會製造一些熱門話題博人眼球。
網路帶給我們取之不盡的知識和信息的同時,也會魚龍混雜,甚至虛實難辨、真假難分。很多沒有經驗的家長就容易被這些繁雜的信息誤導。
因此,作為家長,如何利用網路的優勢幫助自己育兒,如何判別應接不暇的育兒知識和信息,就顯得格外重要。這就需要家長不要盲目跟風,要具有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探索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形成自己的育兒觀念。
教育專家也好、育兒書籍也罷,都是幫助我們找到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的參照物而已。他們可能會給家長提供一些思路,但是並不意味著他們所說的就全部符合自己的孩子。
世界上沒有一個教育專家能夠解決所有孩子的教育問題,也沒有任何一個專家是絕對權威的。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確實需要學習,但更多的應該是投入和參與,更需要的是自己的實際行動。
要認真了解自己孩子的特點,判斷哪種方式對自己孩子才是最有效的,最終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確立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觀念。
家長必讀(ID:czdkuaile)原創作品
轉載請標明出處,否則必追究到底
推薦閱讀:
※「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句話有道理嗎?
※哪些道理你看到後,人生就不一樣?(十五)?
※關於高山野廟和名山大廟佛修和遇廟燒香的行為的一些探討?
※做人要懂得道理
※任先師,可能忘記了金水傷官喜見官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