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 陽曲傅先生①事略 清·全祖望 朱衣道人者.陽曲傅山先主也.家世以學行師表晉中.先生六歲.啖黃精②.不樂穀食.強之.乃復飯.少讀書.上口數過.即成誦.顧任俠.見天下且喪亂.
|
答案:1.C;2.D;3.C;解析:
(1) |
接:交往。 |
(2) |
③是陳述曹良直的內容;⑤是言其治學;⑥是他對自己一生的感嘆。 |
(3) |
袁繼咸是老師,傅山是學生。 |
(4) |
答案:①(傅山)只是有俠義之氣,看見天下將要動亂不堪,那些自稱官員的人,都腐敗罪惡不值得稱道,非常憤恨他們,於是堅毅刻苦保持自己的氣節,不肯與(世俗之人)同流合污。 ②傅先主小時成長於晉中,深得那裡山川的雄深之氣,(時刻)想到通過救濟世人來展現自己,不屑於虛言假意。 參考譯文: 朱衣道人,是陽曲的傅山先主。家庭幾代人憑著學問品行在晉中一帶堪稱表率。先生六歲時因為吃了黃精,不再喜歡吃糧谷,勉強他,才吃飯。小時讀書,誦讀幾遍即可背誦。有俠義之氣,看見天下將要動亂不堪,那些自稱有地位的官員,都腐敗作惡不值得稱道,(傅山)非常憤恨他們,於是堅守苦寒保持自己的氣節,不肯與(世俗之人)同流合污。 提學袁繼咸被巡按張孫振誣陷,孫振是閹黨之流。傅先主約定他的同學曹良直等人到匭使那裡,多次上書申訴冤情,不管用,於是跪在皇宮前陳述實情。當時巡撫吳甡也認為袁有理,終於得以昭雪,而先生也因此得以名聞天下。馬世奇為他作傳,認為他是裴瑜、魏劭再世。不久,曹良直任職兵部,傅先主給他寫信說:「諫官應該上言國家第一大事,以不辜負老朋友的期待。」曹良直震驚不語,當即彈劾丞相宜興(周延儒)和錦衣衛官駱養性,曹良直名聲大震。 傅先生小時成長於晉中,深得那裡山川的雄深之氣,(時刻)想到通過救濟世人來展現自己,不屑於虛言假義。這時,蔡懋德(謚號忠襄)任山西巡撫,當時李自成義軍(進逼形勢)危急,蔡公到三立書院講學,言及軍政、軍器之事,先主常常去聽學,說:「蔡公的話太迂拙了,不是(那種)重實際輕空談的。」崇禎十七年,夢到天帝賜給他黃冠,於是穿上道士服裝,居住上穴奉養母親。第二年,袁繼咸從九江被羈押於北京,把囚禁中的詩作送給傅山,說:「晉中之人只有弟子你最理解我,(我)距離死去不遠了,一定不可辜負知己,讓我今後羞於以師長相稱啊。」先生收到信之後大哭不已,說:「袁公啊,我也不敢有負您啊!」清順治十一年,(傅山)因受到牽連而被刑拘,據理直言而不屈,絕食九天,差點兒死去。學生中有人用奇妙之法救治他,得以生還。可是先生很是憤怒,認為不如死去,而他沒有一天不是極度悲憤的。像這樣大約有二十年。 清朝安定之後,從此(先生)以道人身份放縱閑散,漸漸出幽居之所與人交往。然而時有求教學問的人,就告訴他說:「我只是學習了老莊和列子的學說,對於現在的那些仁義之事,實在是羞於言說,即使是勉強說出,也是不擅長。」又一向不喜歡歐陽修之後的文章,說:「這就是所說的(虛浮不實)的江南文風。」平定的張際,也是明朝遺民,因為不小心生病而亡故。先生拍著他的屍骸哭著說:「現在那些頹廢腐化的人來求得一死的,能夠有幾人呢?唉,張際一死啊,與戰死沙場是一樣的啊。」又感嘆自己說:「本應是拉強弓跨戰馬的身軀,卻因為讀書而衰朽。」 |
年級 | 高中課程 | 年級 | 初中課程 |
高一 | 高一免費課程推薦! | 初一 | 初一免費課程推薦! |
高二 | 高二免費課程推薦! | 初二 | 初二免費課程推薦! |
高三 | 高三免費課程推薦! | 初三 | 初三免費課程推薦! |
更多初中、高中輔導課程推薦,點擊進入>> |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
小石城山記
自西山道口徑北,逾黃茅嶺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尋之無所得;其一少①北而東,不過四十丈,土斷②而川分,有積石橫當其垠③。其上為睥睨梁欐④之形;其旁出堡塢⑤,有若門焉,窺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⑥有水聲,其響之激越⑦,良久乃已,環之可上,望甚遠。無土壤而生嘉樹美箭⑧,益奇而堅,其疏數偃仰⑨,類智者所施設也。
噫!吾疑造物者⑩之有無久矣,及是,愈以為誠有。又怪其不為之中州⑾,而列是夷狄⑿,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⒀,是固⒁勞而無用,神者儻不宜如是⒂,則其果無乎?或曰:以慰夫賢而辱於此者。或曰:其氣之靈⒃,不為偉人,而獨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選自唐·柳宗元《柳河東集》第二十九卷《記》)
【注釋】
①少:稍、略。②土斷:山勢突然斷落,形成峭壁。③垠:邊、岸。④睥睨(pì nì):城上短牆,又稱女牆;梁欐(lì),房屋的大梁。⑤堡塢:像小城堡的石頭。⑥洞然:石子擊水聲。⑦激越:聲音響亮清脆。⑧美箭:美竹。⑨疏數(cù)偃仰:疏密起伏。數(cù):密。偃:仰卧,引申為倒下、卧倒。仰:抬頭。⑩造物者:指天。古人認為萬物都是天創造的,故稱天為「造物者」。⑾中州:中原地區。⑿夷狄:指偏遠的永州。⒀更千百年句:經歷千百年而不能一獻其優美景緻而被人們所賞識、承認。⒁固:真的。⒂不宜如是:不應這樣做,即徒勞的把小石城山安排在荒僻的永州。⒃氣之靈:地氣的靈秀。
解釋加點詞語的意義。
(1)其一少①北而東
(2)其響之激越
(3)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
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1)其疏數偃仰,類智者所施設也。
(2)以慰夫賢而辱於此者。
作者借小石城的奇景,抒發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點擊展開完整題目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
諭誠
賈誼
湯見設網者四面張祝曰:「自天下者,自地出者,自四方至者,皆罹我網。」湯曰:「嘻!盡之矣。非桀其孰能如此?」令去三面、舍一面,而教之祝曰:「蛛蝥作網,令之人①循緒。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請受其犯命者。」士民聞之,曰:「湯之德及禽獸矣,而況我乎!」於是下親其上。
楚昭王當房而立,愀然有寒色,曰:「寡人朝飢,時酒二②觛,重裘而立,猶憯然有寒氣,將奈我元元之百姓何?」是日也,出府之裘以衣寒者,出倉之粟以振飢者。居二年,闔閭襲郢,昭王奔隋。諸當房之賜者,請還致死於寇。闔閭一夕而五徒卧,不能賴楚,曳師而去。昭王乃復,當房之德也。
昔楚昭王與吳人戰。楚軍敗,昭王走,屨決眥而行失之。行三十步,復旋取屨。乃至於隋,左右問曰:「王何曾惜一踦履乎?」昭王曰:「楚國雖貧,豈愛一踦屨戰哉?思與偕反也。」自是之後,楚國之俗無相棄者。
文王晝卧,夢人登城而呼已曰:「我東北陬之槁骨也,速以王禮葬我。」文王曰:「諾。」覺,召吏視之,信有焉。文王曰:「速以人君禮葬之。」吏曰:「此無主矣,請以五大夫。」文王曰:「吾夢中已許之矣,奈何其倍之也?」士民聞之,曰:「我君不以夢之故而倍槁骨,況於生人乎!」於是,下信其上。
豫讓事中行之君,智伯滅中行氏,豫讓徙事智伯。及趙襄子破智伯,預讓劑面而變容,吞炭而為啞,乞其妻所而妻費識。乃伏刺襄子,五起而弗中。襄子患之,食不甘味,一夕而五易卧,見不全身。人謂豫讓曰:「子不死中行而反事其讎,何無恥之甚也!今必碎身麇軀以為智伯,何其與前異也!」豫讓曰:「我事中行之君,與帷而衣之,與關而忱之。夫眾人畜我,我故眾人事之。及智伯分吾以衣服,啖吾以鼎實,舉袂而為禮。夫國士遇我。我固國士為之報。」故曰「士為知已者死,女為悅已者容」,非冗方也,故在主而已。
【注釋】①循緒:循:依照,緒,功業。②觛(dàn):小酒杯。
下列關於文章內容的敘述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商湯看見布網的人四處結網,認為那是桀一樣的人,於是告誡誠布網者即使對待禽獸也不要殘暴。湯的這一做法讓老百姓相信湯對他們一定會廣施仁德。
B.楚昭王因自己酒後寒冷就推已及人,想到老百姓的疾苦,他是賈誼心中理想的君主形象。而楚昭王后來的遭遇也說明了只要君主施德於民,就能得到民的擁戴。
C.楚昭王不願遺棄一隻鞋子在戰場上,且從此之後,楚國便沒有相互遺棄的習俗,這則故事說明了君主的行為對世風的影響之大。
D.周文王對待枯骨的事例並非說明周文王貪生怕死,盲目迷信,而是說明了君主待人以誠的重要性。
結合最後一段,說說豫讓「徒事」智伯且殺趙襄子的原因是什麼?這則故事表明了作者什麼觀點?
點擊展開完整題目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
空桑生李
南頓張助,于田中種禾,見李核,意欲持去,顧見空桑中有土,因殖種,以余漿灌溉。後遊人見桑中反覆生李,轉相告語。有病目痛者息陰①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謝以一豚。」目痛小疾,亦行自愈。眾犬吠聲,因盲者得視,遠近翕赫②,其下車馬常數千百,酒肉滂沱③。間一歲余,張助遠出來還,見之驚曰:「此有何神,乃我所種耳。」因就斫④之。
(選自東漢·應劭《風俗通義》)
【注釋】
①陰:通「蔭」。②翕赫:顯耀而亂紛紛的樣子。③滂沱:下大雨的樣子。此處形容多。④斫:砍。
解釋加點詞語的意義。
(1)顧見空桑中有土
(2)因殖種,以余漿灌溉
(3)以為神,轉相告語(文中沒有)
(4)有病目痛者息陰下
(5)間一歲余
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1)有病目痛者息陰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謝以一豚。」
(2)眾犬吠聲,因盲者得視,遠近翕赫,其下車馬常數千百,酒肉滂沱。
本文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點擊展開完整題目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
觀鴨說??(明)吳廷翰
①家僮取鴨卵伏之,得雛鴨數拾枚。始育,則飼之盆中,少與之水,其聲呴呴然,其毛羽滈滈然,予甚愛,戲之。
②不數日,僮以告曰:「雛鴨有斃者矣。」既而聽其聲,啾啾然哀鳴;視其毛羽,蘇蘇然以散落,予讓僮不善畜也。僮曰:「是非不善畜也,畜不以水也。」
③次日,予適憩亭中,時雨初歇,池水方強,顧而樂之,憑欄而語曰:「曷不以畜鴨雛?」僮趨而去,不移時筐而至,稍出之水涯,皇皇然驚愕不已,其目睢睢然睨,其足逡逡然前而卻。竿之,則遂群奔水中,或揚足而馳,或拍翅而飛,不定者良久。既乃狎水,或仰而飲,或俯而啄,三五而陣,各適其所。則又或沉或浮,或沒或出,盤旋戲躍於萍藻間。既休而理羽,交口扇翅,或曳而行,或拳而立,或屈而睡,消搖相羊[1],容與如也[2]。既晡,僮將筐而歸,則相與復嬉於渚,或逐於堤,或蔽於叢,不可得,遂縱之。
④明日至,亦如之。其聲嗈嗈然以和,其毛羽濯濯然以光澤。其去畜池之前僅三日,充長已倍三之一矣。
⑤余乃嘆曰:大哉造物之育萬物乎!大而龍蛇之於淵澤,虎豹之于山林,細而蠛曚[3]黿龜醯雞[4]之於瓮、於坎、於蹄涔[5],各遂其性而已。鴨之不育於陸而育於水,亦一理也。夫反其性,造化不能以育物,聖人豈能以育民乎?君子為政,當斯民淪喪之後,煩之以法令,脅之以刑罰,誘之以智巧,盪之以淫華,本性日耗,生理日促,相與駢死而不知。一旦欲其改途易轍,驅之以道德,盪之以禮義,納之以忠信,囿之以淳樸,靡不相顧駭愕,不信不安。及其久也,教成而化行,行安而俗美,追視昔日之所為與今日之所趨,安危利害相去什佰而千萬,則雖械之使為惡,日撻之而欲其蹈刑,亦不可得矣。然則民之初生,鴨之育於盆者也。狃於習而不悟,斃於陸者也。視其斃而不知所以救,僮之讓者也。反其自然之性而猶疑,試於水者也。得其所以為性而安且樂,水之狎而不歸者也。生養蕃息,既富且昌,水之畜而充長也。
(有刪節)
【注】
[1] 消搖:同「逍遙」,安閑自得。相羊:徜徉,漫遊之意。屈原《離騷》:「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遙以相羊。」 [2] 容與:安逸自得的樣子。[3] 蠛蠓(mèi měng):也稱「蠓」,一種小飛蟲。
[4] 醯(xī)雞:小飛蟲。[5] 蹄涔(cén):蹄跡中的積水。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予讓僮不善畜也 讓:責備
B.竿之,則遂群奔水中 竿:用竹竿驅趕
C.囿之以淳樸 囿:約束、規範
D.反其自然之性而猶疑,試於水者也 反:違背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畜不以水也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B.追視昔日之所為與今日之所趨
武父子亡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
C.然則民之初生,鴨之育於盆者也
先入咸陽者王之
D.生養蕃息,既富且昌
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①段寫家僮孵化出一窩小鴨子,它們稚嫩的叫聲和潔凈油亮的羽毛格外招人喜愛,作者忍不住要去逗弄這些小傢伙玩。這是觀鴨之始。
B.第②段寫因為將鴨子放在盆里離水蓄養,小鴨子出現了倒斃的情形,其他的也叫聲凄哀,羽毛散落。這裡情節出現跌宕,為下文蓄勢。
C.第③④段記敘放養小鴨子於水池之中。這裡作者用誇張的手法細緻生動地描寫了水中鴨子的歡暢嬉鬧和喜人長勢。是記敘的重點。
D.第⑤段是作者由養鴨悟出的「育民」的道理,強調順從其本性,可使民生養蕃息,既富且昌。是作者寫作的落腳點所在。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每小題3分)
(1) 是非不善畜也,畜不以水也。
(2) 其去畜池之前僅三日,充長已倍三之一矣。
(3) 夫反其性,造化不能以育物,聖人豈能以育民乎?
有人說,本文體現了孟子的「性善論」,你同意嗎?請說明理由。
點擊展開完整題目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
方克勤,浙寧海人也。少從鄉先達學,窮研力索,至忘寢食。元季亂,隱山谷中。國初被征,起家為濟寧知府。比至官,首為書懸康衢,諭天子愛養元元之意,民即有不樂,聽詣府自言,禁隸卒誰何之。引耆耋坐語,訊得失。聘賢者為師,各立學,學凡數百區,學子系籍者至千人。時始詔民墾荒,閱三歲乃稅。吏征率不俟期,民謂詔旨不信,輒棄去,田復荒。克勤與民約,稅如期。區田為九等,以差等徵發,吏不得為奸,野以日辟。歲暮轉戎衣於燕,時令:役民舟者有誅。他郡以牛車從事,天雨雪,牛僵死於道,民破產十八九。民請以舟僦役,克勤曰:「吾知從民便而已,抵法非所憚也。」輒以舟行。省義之,不問。郡城壞,故事,以兵完築。指揮使倚貴人為重,五六月,輒聚民萬餘人治之,民不得田,哀號往即工。克勤奮曰:「民困不救,烏用二千石為!」密聞之中書,即日詔罷役。視事三年,戶口增數倍,一郡饒足。克勤為治以德化為本,不喜近名,嘗曰:「近名必立威,立威必殃民,吾不忍也。」自奉簡素,一布袍十年不易,日不再肉食。每行縣,杯湯不肯受。兗州守因童子進二瓜,笞而卻之。而於人最恩,南冠過郡者必米醪遺之,不能步者僦舟車送之。同列以事奪祿,旦夕延共食。會飲醉,投案大詬去,禮待之益恭。及酒解,來謝。克勤陽為不知者,曰:「昔之夜,吾亦大醉,不識君何謝也?」晚益畏慎,晝所為,夜必白之天,俯仰無愧怍。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少從先達學,窮研力索 索:探求。
B.時始詔民墾荒,閱三歲乃稅 閱:觀察。
C.故事,以兵完築 完:修繕。
D.自奉簡素,一布袍十年不易 奉:供養。
9.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說明方克勤為官正直清廉的一組是
①克勤與民約,稅如期。 ②吾知從民便而已,抵法非所憚也。
③民困不救,烏用二千石為! ④每行縣,杯湯不肯受。
⑤兗州守因童子進二瓜,笞而卻之。 ⑥昔之夜,吾亦大醉,不識群何謝也?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③④⑤ D.②③⑥
10.下列對原文的敘述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方克勤元末避亂山中。明朝初任濟寧知府,做愛民之事,興辦教育。在墾荒徵稅之事上,他按照朝廷規定辦理,取信於民,並採取很好的措施。
B.年底往燕地運軍服時,方克勤為使百姓不受困苦,按照法令用船運送。他還能挺身為民,不畏權勢,使朝廷下令停止農忙時徵集大量百姓修郡城之事。
C.方克勤不追求名譽,過著很簡樸的生活。每次巡行屬縣,連杯熱水也不肯接受。兗州長官通過方克勤的小僕人進獻兩個瓜,他也退回。
D.方克勤待人誠懇,貶謫的人經過郡里,他一定給予照顧。他禮待一位被罰俸祿的同事,那人酒後失態,後向方克勤道歉,方克勤裝做不知而安慰他。
11.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民即有不樂,聽詣府自言,禁隸卒誰何之。
(2)區田為九等,以差等徵發,吏不得為奸,野以日辟。
點擊展開完整題目查看答案和解析>>
推薦閱讀:
※《<論語>·沒道理——兼就教於錢穆、李澤厚二先生》公冶長第五(下)
※塗又光先生的教育思想
※齊老先生, 你拿這麼大的斧頭是要劈誰呢?
※致凌謝冰先生的一封信
※當代書壇的女中豪傑——周慧珺先生書法精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