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腰痛癥狀分析

5月9日王程在研究會「自然療法保健技能與方法專題講座」報告

今天是母親節,祝廣大母親身體健康。今天講一講頸、腰痛。

第一,現在可以說人人都有頸椎病。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過於追求舒適度,出門坐汽車、回家看電視、休息卧沙發、長時間上電腦等不正確的姿勢,都會因為頸椎而產生很多不好的癥狀。

先說說寰、樞椎關節半脫位引起的頭昏。我們低頭仰頭,左顧右盼頭部的轉動,就是頸椎第一、二椎體之間的轉動,是通過頸部韌帶連接拉動的。而給大腦供血65%的頸動脈就在頸椎兩側橫突孔內,如果感到頭昏,就可能是頸動脈受壓,腦供血不足,其原因是寰、樞椎位置不正,錯位。

要確診,首先要排除其他因素。一,年齡在50歲以上血液問題(血粘度高、高脂血症、高血糖等);二,血壓問題(有腎性、心性、腦性、內分泌性、頸性高血壓,頸性最多。);三,腦動脈硬化,其特徵是記憶力下降,嗜睡。

「張口位」X光片檢查。若樞椎齒突與寰椎兩側間隙相差不大於2mm,為正常,若大於即為「寰、樞椎關節半脫位」,實際是錯位。

手摸棘突檢查。在枕骨下緣(風府穴下)手摸到的棘突是樞椎棘突,檢查其與第三、四頸椎棘突是否在一條線上,與三、四不成一線,即錯位。

其主要癥狀特點,不能看動態物體,一看就暈;嘔吐特點,嚴重時說吐馬上就吐出來。

其它頸椎關節錯位的癥狀。若後腦疼,雙耳旁疼,屬枕大神經疼痛,是頸三、頸四關節問題。

手臂麻木與頸椎的關係:大拇指麻木,是頸五神經根受累的問題;中指麻木,是頸六神經根受累的問題;小指麻木,是頸七神經根的問題;而第八神經根受壓迫,腋下會感到麻木。無名指、小指麻木,是第七神經根受壓迫,在第六頸椎棘突旁觸摸有壓痛點。

頸四以上神經根受累,以頭面、五官、心臟和腦血管神經癥狀為主,如眩暈、頭痛、眼脹、視物疲勞、失音、聲嘶、耳鳴、心悸、室性心動過速等。

若整個手都麻,問題在臂叢神經。在鎖骨部位檢查前斜角肌有疼痛點,觸摸有條索狀結節,屬前斜角肌綜合症。開始於頸部放射到手與手指,以麻木及麻刺感明顯,疼痛的部位沒有明確的界限。

如果是「手套狀麻木」,是末梢神經炎,要與頸神經根受壓相區別。要用藥物治療,按摩起不了作用。主要表現為手足或四肢麻木,可伴有疼痛,無力感。輕者指(趾)端麻木,重者可延伸至整個手掌及足部、四肢,甚至全身。感覺麻木困脹、屈伸不利、運動不靈活,「螞蟻爬一樣」或「針刺樣感覺」,部分患者有「襪子」「袖套」型異常感覺,自覺皮膚變厚一樣,感覺遲鈍。

頸椎病共分六類,除神經根型外還有頸型頸椎病、椎動脈型、交感神經型、脊髓型和混合型。

頸型頸椎病也稱局部型頸椎病,是指具有頭、肩、頸、臂的疼痛及相應的壓痛點,壓痛點多見於棘突及兩側椎旁處,程度多較輕,用手壓之患者可忍受,且疼痛範圍與受累的神經根分布區一致。由於癥狀較輕,往往重視不夠,以致反覆發作使病情加重,不少反覆落枕的病人即屬於此種改變。此型實際上是頸椎病的最初階段,也是治療最為有利的時機。

椎動脈型頸椎病。椎動脈型頸椎病是因為椎動脈受壓迫或刺激而引起其供血不足所產生的一系列癥狀。癥狀特點頭昏、頭痛、噁心嘔吐,最常見的是頭痛,眩暈和視覺障礙等。主要是大腦供血不足引起,需彩色多普勒檢查確診。

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由於椎間盤退變和節段性不穩定等因素,從而對頸椎周圍的交感神經末梢造成刺激,產生交感神經功能紊亂。由於椎動脈表面富含交感神經纖維,當交感神經功能紊亂時常常累及椎動脈,導致椎動脈的舒縮功能異常。因此交感型頸椎病在出現全身多個系統癥狀的同時,還常常伴有的椎-基底動脈系統供血不足的表現。

若刺激到第5—8頸神經,會發生心血管癥狀:心悸、胸悶、心率變化、心律失常、血壓變化等,造成心臟不適,即「頸性心臟病」。心電圖檢查正常,X光片診斷會發現頸椎生理曲度變直甚至反弓,頸5、6椎間隙變窄。但注意要在排除冠狀動脈缺血基礎上診斷。

頸性心臟病屬於交感型頸椎病的一個具體表現之一,主要是由於頸椎病變壓迫或刺激和心臟的交感神經,出現類似於冠心病,心律不齊的癥狀,如心慌,胸悶,胸痛,心律失常等等表現,但是檢查心臟又無心臟的器質性病變。

脊髓型頸椎病,脊髓型頸椎病是由於頸椎椎體退化及相鄰軟組織(如椎間盤突出、椎體後緣骨刺、後縱韌帶骨化、黃韌帶肥厚或鈣化、椎管狹窄等)的退變造成了對脊髓的直接壓迫,加上劇烈的運動或長期的不良姿勢等動態因素的影響,導致脊髓受壓或脊髓缺血,繼而出現脊髓的功能障礙,臨床表現如四肢麻木無力、活動不靈、走路時有踩棉花的感覺等。其主要特點,走路腳像踩在海棉上,軟綿綿無力。由於頸椎錯位壓迫脊髓,運動神經元受損傷,這種病手法按摩難度大。因此患者如有上述癥狀出現,應當立即去醫院就診,以免錯失最佳治療時機。

混合型頸椎病。是兩種以上病因引起的頸椎病叫混合型頸椎病。它同時兼有幾種頸椎病的癥狀。如有頭昏,手麻癥狀,就提示既有椎動脈型頸椎病的癥狀,又有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癥狀,這就叫混合型頸椎病。除脊髓型外,上述兩種以上癥狀都常見,椎動脈型與交感神經型較多見。要注意它們的共同點和區別處。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護頸椎,保持頸椎正常生理彎曲度,要會正確使用枕頭。北方地區,最好用蕎麥皮枕頭,高度為本人拳頭高。平卧枕頭應放在脖子下,頭要有點後仰的感覺。側卧,應枕在耳下。

要注意頸部不能受涼,不能受累,長期伏案工作,要善待自己,隔一個小時要仰頭,活動頸椎,恢復正常生理曲度。不能老低頭,多看看天,適當活動頸椎,做做頸椎保健操,低低頭、抬抬頭、左看看、右看看、左搖搖、右搖搖、左轉轉、右轉轉,以自我舒服為度。

也可做做轉肩運動,雙肩打開,擴胸上提。因為頸部肌肉起於頸椎,止於肩、胸廓部,要使肩關節、頸椎共同運動。

頸椎部按摩要注意:不能用力過度。不能搖、扳。一般動作揉、搓,用指腹從上往下,從左向右揉,橫向搓,再拍打(一揉、二搓、三拍打)。拍打完後再揉搓,對皮膚一個安慰。

第二,再說說腰痛。

常講「病人腰痛,大夫頭疼」,腰痛,是個複合型疾病,引起原因很多,要具體分析,有骨性、肌肉、內臟、內分泌以及精神因素等等。

外傷性腰痛為最多,有開放性和閉合性。一般由於閃、趔、撞、摔等造成。

骨性,骨折、骨裂,臨床多見。

軟組織損傷性,包括肌肉、筋膜、韌帶、骨性和軟組織附件(如椎間盤)等。

椎間盤突出引起腰痛較多見,椎間盤是位於人體脊柱兩錐體之間,由軟骨板、纖維環、髓核組成的一個密封體。其構成分為中央部的髓核,富於彈性的膠狀物質;周圍部的纖維環,由多層纖維軟骨環按同心圓排列。頸腰部纖維環前厚後薄,髓核易向後外側脫出,突入椎管或椎間孔,壓迫脊髓或脊神經。

腰四、五椎體之間受力最大,最容易發生突出。壓迫脊神經主要區域為下腰段,坐骨神經區域,引起由腰部至大腿及小腿後側的放射性刺痛或麻木感,直達足底部,重者則表現為由腰至足部的電擊樣劇痛,且多伴有麻木感。診斷主要為有癥狀,才能結論為椎間盤突出症。關鍵是診斷。要找正規的醫院、醫生,保守療法為首選,盡量不要做手術,手術是一種破壞性治療方法。

注意腰部不要受累、受涼,若受累受涼,也易導致椎間盤內末梢營養能力下降,局部缺少營養,在長期坐位,不良姿勢下椎體受壓過大會引起椎間盤突出。

中醫對腰痛的分型及自然療法。

1、 風寒濕性腰痛。

主要癥狀:腰部冷痛重著,每遇陰雨天或腰部感寒後加重。腰肌痛點為腰眼、腰骶部、雙側臀部多見。

治法:散寒除濕、溫通經絡。

自然療法:火罐、刮痧溫熱療法。

方葯:麻桂溫經湯、獨活寄生湯、滲濕湯。

2、 濕熱性腰痛。

主要癥狀:腰髖馳痛,牽掣拘急,痛處伴有熱感,每於熱天或腰部著熱後加重。伴有小腹部抽痛、脹痛。

治法:清熱利濕,舒筋活絡。

自然療法:推拿、刮痧、拔罐(走血罐為最好)。

方葯:八正散、四炒湯、加味二妙散。

3、氣滯性腰痛。

主要癥狀:情緒所致,生氣、三焦不順,腰痛急劇,走竄不定,轉側困難,雙下肢均可受累。

治法:活血祛瘀,疏肝通絡。

自然療法:刮痧、走罐、耳穴、針灸,背部膀胱經全走罐,重點部位肝俞穴、膽俞穴,橫向走罐。

方葯:復元通氣散、復元活血湯。

4、瘀血性腰痛。

主要癥狀:痛處固定,或脹痛不適,或痛如椎刺,日輕夜重,或持續不解,痛處拒按,面色晦暗,舌質隱青或有瘀斑。常有外傷、勞損病史。

治法:活血化瘀、理氣止痛。

自然療法:血罐較好,用三棱針點刺。

方葯:身痛逐瘀湯、調榮活絡飲。

5、痰淤性腰痛。

主要癥狀:腰肌勞損性,多由素體陽虛,營血不足,寒凝濕滯,痹阻於肌肉、筋骨、血脈所致。

治法:溫陽補血,散寒通滯。

自然療法:針灸、刮痧、火罐,背部調理,以調理脾胃為主。

方葯:陽和湯。

6、肝腎兩虛性腰痛

主要癥狀:腰痛以酸軟、困為主,喜按揉,腿膝無力,勞碌後加重,休息則減輕,且出現墜痛。偏陽虛則手足不溫,少氣乏力,偏 陰虛:手足心熱,面色潮紅。

治法:偏陽虛則溫補腎陽,偏陰虛則滋補腎陰。

自然療法:溫熱療法為主,手法以補性手法為主,定罐,不宜用血罐。

方葯:偏陽虛用右歸丸加党參、黃芪,偏陰虛用左歸丸加當歸、木瓜。

介紹幾種鍛煉腰部方法。

1、「後退行」又叫「倒走」,是一種有益的健身方法。要領是走時膝蓋不要彎曲,步子均勻而緩慢,雙手握拳,輕輕地向前後擺動,挺胸並有規律地呼吸。全身放鬆,身體直立,胸部挺起,腿要伸直,踢起,膝部不要打彎,兩臂前後自由擺動,走動起來有骨絡圓潤、全身輕鬆如鬆綁的快感。

2、單臂展翅。將左手(或右手)輕輕地搭在座位(或其他地方)上,身體正直,抬起右側(左側)上下肢(同側或對側下肢都可),昂頭,上肢和下肢都往後上方使勁伸展。

3、燕子平衡。採取俯卧位,兩臂向後伸直,頭部、肩部盡量後仰,同時下肢綳直,頭足翹起,僅讓腹部著床,全身呈弧形。

4、長時間坐姿調理法。坐姿時間長,引起雙腿酸、軟、困,不要急於起來,先舉右臂、伸左腿,做6—9次,再換位置,舉左臂、伸右腿6—9次。

5、活動腰部。前後左右轉腰、搖胯。塗抹紅花油用熱水袋腰部熱敷。推按手部腰椎反射區。

第三、現場回答的幾個問題。

1、下山膝蓋痛。這是因為下山時重心在膝關節上,腳後跟先著地,因為無彈性,震動造成半月板受損,膝關節損傷。

調理方法,熱敷,理療(微波,超短波)。要學會保護自己,膝關節鍛煉,可以爬樓梯,爬上去,坐電梯下樓,以免膝關節受傷。

2、小指尺側麻木三周問題。是否腱鞘問題。點按肘、腕部心經穴位,拔伸小指。

3、肱三頭肌損傷問題。按揉肩部,捏、推、熱敷。

4、左腳面麻木。是否神經損傷。點按陽陵泉、解溪穴。

6、膝關節增生。無好辦法。按摩髕骨兩側膝眼處韌帶為主,可先塗抹「正骨水」,熱敷。

7、肘關節疼痛的分類。

外側痛,「網球肘」,(肱骨外上髁炎)鷹嘴炎;後邊痛,「手槍肘」,肱骨外側炎症;內側痛,「手球肘」,肱骨內側炎症。用大拇指按揉,先按揉,再撥筋,不要怕痛,後熱敷。


推薦閱讀:

BF839:黑色素瘤的特點與癥狀
2型糖尿病易被忽視的8癥狀
指甲上出現這7大癥狀竟是大病預兆!這種斑點可能是惡性腫瘤!
慢性前列腺炎癥狀
【專題】兒童手足口病初期癥狀有哪些?

TAG:腰痛 | 癥狀 |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