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三教合流古錢幣
宋代三教合流人物圖花錢圖中所示為宋代三教合流人物圖花錢,銅質,形狀屬於常見的方孔圓錢。其正面圖案為:方孔的左、上、右分別雕刻著孔子、釋迦牟尼和老子的頭像;方孔的下方是象徵宗教建築的圖案。其背面圖案為描繪宋代社會生活的一幅民俗畫面:方孔的左上方是運行於漂浮的雲層中的太陽;上方是一座宋代宗教建築;左方是一個正在玩耍的兒童和一隻蹲坐在地上的狗;方孔的右方是一位坐在矮凳上的讀書人;下方是一個正在撒尿的男童。這枚花錢上雕刻的人物頭像栩栩如生,生活場景形象逼真,體現了錢雕藝人的不凡功力。從花錢的分類來講,這枚花錢屬於宗教錢,表達了古人對儒教、佛教和道教的宗教信仰。宗教錢在花錢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體現了特定歷史時期的民間風俗。此類花錢對研究我國宗教歷史文化有一定的史料價值。隋唐初期,中國即有了「三教」的名稱。三教即以孔子為代表的儒教、以老子為代表的道教以及外來的佛教。孔子和老子都是先秦時期的哲學家、思想家、學者,不是宗教的領袖。孔子、老子被神化,被說成宗教的創始人,是後來人們塑造出來的。隋唐時期,中國佛教、道教都得到封建統治者的提倡,與儒教並列,形成了三教鼎立的局面。隋唐時期的三教鼎立,為宋以後的三教合流鋪平了道路,儒釋道三教最終從衝突走向了融合。北宋元祐年間,四川大足縣石篆山石窟造像即將儒、佛、道鐫刻於一處。北宋的三教合一,反映了代表封建統治者的以儒教為中心的勢力的增強,佛、道兩教均有了主動向儒教接近的趨勢。三教都力圖吸收另外兩教,把它們當作自己體系的一部分。三教以不同的文化功能最終實現了和諧共存,所謂「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指的就是儒家治理國家的意識形態、道教主要「治身」、佛教主要「治心」。唐宋以後,直到鴉片戰爭,這種儒、佛、道三教融合的總格局始終沒有改變。儒釋道三教和諧關係的形成歷史,不僅揭示了不同宗教之間具有相通性的精神,也說明了從文化上化解宗教衝突、走向宗教和諧的可能性,對於當今世界宗教文明衝突的解決具有歷史借鑒意義。這枚花錢和一般的表達古人宗教信仰的宗教錢不同的是,它屬於中國思想文化發展史上一種傑出的紀念幣。儒、釋、道三教在宋代的思想融合,影響了中國思想史近千年,本品生動形象地記錄了這一中國思想文化史上的深刻巨變。它品相上佳,存世僅知數枚,極為難得,收藏價值極高。(馬金生)
推薦閱讀:
※史上最全古幣年號解析——上下兩千年古錢幣發行年號及名稱(二)
※古錢幣史說「齊刀」
※古錢幣在風水布局上的妙用
※大宋古錢的歷史
※【古代金屬材料製品】古錢幣及其製作材料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