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護法》來了!九成國產動畫片公司不賺錢的局面會變嗎?
我們的動畫只是為了孩子這種表現,其實成熟的動畫不僅僅是為了孩子,所以要「通吃」。
80年代是大家公認的國產動畫片的黃金時期,《葫蘆兄弟》,《邋遢大王奇遇記》,《舒克和貝塔》等一大批不論情節、色彩,都帶有明顯的中國風格的優秀動畫片相繼出爐。
然而,今年以來,國產動畫片似乎迎來了「第二春」。7月13號上映的動畫電影《大護法》在豆瓣上獲得了8.2的高分;不久前,網易漫畫宣布牽手漫威、打造中國的超級英雄;而企鵝影視和光線也相繼宣布打造國產動畫知識產權。
《大護法》劇照
不過,在這一片蓬勃景象的背後,有業內人士卻表示「90%以上的動畫公司其實都不盈利」!那麼國產動漫的現狀如何?出路又在哪兒呢?《大護法》的上映能改變局面嗎?
??
90%以上的國產動畫公司不盈利
動畫片《大聖歸來》曾掀起了動畫內容的投資熱潮,一批資本紛紛湧入,動漫公司、人才的身價隨之水漲船高。但聚集了資本、人才的動畫產業,並沒有持續產出高水準內容,隨之而來的是資本冷卻、行業也進入了一段調整期。
隨著《全職高手》、《畫江湖之不良人》等一系列動畫內容的熱播,視頻網站加碼動漫內容、用戶付費行為的增加,沉寂了一段時間的動畫產業再度躁動。
2017年2月,文化部頒布《文化部關於「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明確扶持動漫產業。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動漫產業發展前景預測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 2016年動漫產業總產值為1305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19.8%;未來動漫產業將保持在每年15%以上的增速發展,預計2017年動漫產業總規模可突破1500億元。
然而,一位動漫公司創始人坦言說,「90%以上的公司都不盈利」。採訪中,確實有多位公司負責人表示了這一觀點。實際上,多數企業在現階段還處在開發IP的階段,沒有到開花結果的時候,但內容行業永恆的二八定律,也決定了並不是每個企業都能分到這塊蛋糕。
??
國產動畫片存在低齡化創作傾向
不得不承認,目前國產動畫片普遍存在低齡化的創作傾向,市面上受孩子喜歡、家長肯定的高質量作品還是比較少,並且作品創作以及衍生品開發也未達到一定規模,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家長不願意為國產動畫買單的現狀。
??
觀點
低齡兒童的精準用戶定位曾是國產動畫片取得成功的法寶,但是現在,保守和封閉的定位可能讓國產動畫片失去市場。
儘管動畫片的主要受眾是兒童,但家長對動畫片觀看擁有毋庸置疑的影響力。如今,「85後」逐漸成為新生代家長的主體。他們普遍接受過完善的高等教育,一些人還有海外學習和生活的經歷,對子女的啟蒙教育有自己的理解和要求。進口的動畫片,無論在敘事風格還是在表現手法上,都更接近他們的審美標準。原版動畫片「學英語」的功能,更讓一些家長視之為寓教於樂的媒介。
與此同時,兒童的理解能力也在上升,批評其「早熟」也好,歸結於家長「早教」也罷,都無法阻止兒童更早地觀察和理解世界。其實,國內並非沒有這樣的動畫資源,像《西遊記》這樣的IP之所以成為經典,屢被改編屢受歡迎,就因為它的神話體系是現實的投射。關鍵在於國內的製作人有沒有深度思索、開掘現實的能力。
此外,動畫片的播放形式也發生了變化。隨著網路點播成為家庭觀看影視節目的主要形式,現在的孩子已不必在幼兒園、學校放學後,在規定時間、同一頻道觀看同一檔動畫片。這意味著一款主流的國產動畫片,未必能夠藉助傳統的渠道優勢佔領市場高地,至少很難吸引部分習慣網路化生活的家庭受眾。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國產動畫片必須貫徹分眾思維。例如,明確年齡分級規範,讓不同成長階段的兒童找到適合自己的節目。為了滿足所有兒童的需求,一些國產動畫片不得不淡化個性,強化共性,結果落入簡單和平庸的窠臼。
一部成功的動畫片是能讓家長和孩子坐在一起觀看的,它既要滿足兒童成長過程中不斷增長的審美需求,也要跟得上當代家長已成型的審美能力。固守某種固定的創作模式,不隨著受眾變化改變敘事模式,難免淪為陳舊。其實,前些年國產動畫產業迅猛發展,國產動畫片屢屢創造票房新高,正是因為它們滿足了當時的受眾審美,體現了高水平的生產製作能力。受眾在變化,國產動畫如果故步自封,結果必然是不進則退。
推薦閱讀:
※EVE當中加達里經濟合眾國的政治制度應用到現實中是否可行?
※你知道哪些有趣好玩的公司文化、公司制度?
※外匯騙子公司的特點
※遙測公司風水
※小夥子用石頭造了輛寶馬,寶馬公司知道後要送輛真的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