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不如順(談談父母與子女的關係)
日子緊似一天,考試的日子快要來臨了。照理是不能再做其他事了,就算是寫點東西,也不能安下心了。回頭看這一年,到目前為止,其實是什麼也沒有達到我的預期。
但是有一點卻超過了我的意料。那就是感知幸福的能力。
幸福也需要感知。
當我看著老媽快樂的不停的說著陳年往事,彷彿以前的磨難到了現在都成了蜜糖。
孝子兩個字,隨著時間的推移,如今已經有了些許諷刺的意味。
「你這個不孝子」,聽上去好象大逆不道的味道。孝是一種倫理,是一種束搏人思想的綱常。
孝是子女對長輩的絕對服從。在長輩面前,子女只有聽的份,而沒有發言的權利。這種思想的危害就是使家庭中形成了等級森嚴的倫理關係。長輩無論對錯,子女都需無條件服從。如果有反抗的行為,就會被人視為不孝。而這個罪,對子女來說,是無論如何也背負不起的。
孝是家長制最直接的反映。在家裡,家長通常說一不二。作為家庭成員的子女只有聽從的份,而沒有反對的份。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作為一家之主的父親通常板著臉,一副不可撼動的模樣。
這種孝,給子女帶來了無言的壓力,更主要的破壞了原本可以和諧的家庭環境。長輩們倚老賣老,視子女為私有財產。在子女未成年之時,將子女掌控在手中。子女唯父母之命是從。
子女婚後,遵循的依然是孝大於情,在古代因父母干預而導致恩愛夫妻勞燕分飛的例子舉不勝舉。一曲釵頭鳳,道不盡離恨苦,陸遊唐琬的愛情悲劇是誰一手導致的呢。如今沈園依在,物是早已人非。
到了現代,雖父母與子女的關係略有些鬆綁,但原有的倫理道德,依然深深的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子女孝敬父母,本是天經地義。但「孝不如順」,一味純粹的強調子女對父母的孝,就容易抹殺了人性中最重要的一環,那就是平等與溝通,親情與友愛。
子女通常與父母處於不對等的地位,子女的話語權在家庭中基本被抹殺,行為處事須遵從父母的意志。這在一個家庭中,通常形成了控制與反控制。子女對父母既畏又敬。由此而形成的家庭矛盾,複雜而多變,
真可謂清官難斷家務事。
家長制其實是官本制的表現。在家庭中,個人凌架於眾人之上。反映到單位,就是領導凌架於組織之上。使組織成為個人工具,使家庭淪為個人私有,形成了彼此的依附關係。這種倫理道德的形成,不但客觀上缺少形成制衡家長權力的力量生成,而且使家庭成員奴隸化。在長期的壓迫中,喪失個人的獨立思維能力。也造成了不少人思想的僵化。在家裡,唯家長是從。到單位,唯領導是從。
「孝不如順」。孝既抽象,且僵化。順不但具體,而且更加可行。
我想順是父母與子女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的互相對視。彼此尊重,時常溝通。父母呵護子女,子女順從父母。父母不視子女為私有財產,而是獨立完整的一個人。父母是子女的良師益友,子女是父母的貼心人。這樣一來,家庭中,其樂也融融,其情也洽洽。
推薦閱讀:
※天相星坐守十二宮——子女宮
※矮個子女生冬天搭配
※一款聖誕紅呢子女童蝴蝶背心裙的製作過程 送給喜歡縫紉的姐妹
※教好子女的法寶
※判斷子女緣及晚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