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財政懸崖的崖底在哪裡?
邱 林
2012年12月,由於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因聯邦政府債務上限問題爭論不休時,輿論場談論最多的是美國「財政懸崖」。而現在,「財政懸崖」這一話題似乎來到了中國。究其原因是,這幾年,各級政府債務增加之快,令人心驚,政府舉債金額屢破歷史紀錄。
一份來自清華大學的學術報告《中國地方政府債務問題研究》稱,中國地方政府的債務總額目前累計為19.41萬億元左右,創歷史新高。截至2012年底,銀行信貸仍是地方政府債務最大的構成部分,對各種融資成本的保守估算,每年需要的利息開支接近1萬億元。
與此同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再次對中國潛在的債務風險表示關注,稱中國地方政府債務已經佔到GDP的50%,2012年這個比例僅為10%左右,1年之內增長了40個百分點。
被稱為「末日博士」的努里爾·魯比尼2月3日在英國《衛報》發表題為《新興市場從雲端跌回地面》的文章指出,2013年春天衝擊新興市場經濟體的金融風暴已經捲土重來。這一次,引發金融動蕩的是一系列事件:阿根廷的貨幣危機,中國經濟數據疲軟,土耳其、烏克蘭和泰國出現持續不斷的政治不穩定及騷亂。
他寫道,中國已面臨由信貸推動的投資熱潮所產生的額外風險,地方政府、國有企業和房地產公司的過度舉債嚴重削弱了銀行的資產組合。去年新興市場金融風暴的深層原因並未徹底消失,而中國經濟硬著陸的風險對亞洲新興經濟體、世界各地的大宗商品出口國,甚至發達經濟體來說構成了嚴重威脅。
也許官方或一些經濟學家並不贊同魯比尼的觀點,認為他在唱空中國經濟。但是,「中國經濟數據疲軟」和政府債務創新高卻是客觀事實。
關鍵在於,中央政府無法控制自身所有財政問題,因為其中許多問題源自地方政府。儘管《預演算法》禁止地方政府發債,許多地方政府還是大肆舉債,以提供基本的福利和基礎設施,或刺激地方經濟。
在2009年-2010年的財政刺激和信貸擴張期間,地方政府的舉債規模之大前所未有,其中大部分是通過表外融資平台為基礎設施項目提供資金。土地出讓金、稅收收入以及上級政府撥款是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對許多地方政府而言,土地出讓金佔到財政收入的一半以上。
然而,隨著對房地產業遏制政策的出台,許多地方政府未能實現財政收入增長。同2011年29.1%的增速相比,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在2012年僅增長了16.2%。為了平衡收支,許多地方政府愈加依賴自身融資平台。融資平台的財務風險增大、違約率攀升,因而不得不提高融資利率。
有人形容,下一步,由於經濟增長放緩,政府財政收入可能持續下行,就象一個足球從一個山坡頂上向下滾,山坡坑坑凹凹,時而向下滾得快些,時而向下滾得慢一些,有時還會彈起來,但最終趨勢是向下的。要想改變這種向下的這種狀態,有兩種辦法,一是有人撿起往上走,一種是落到山坡底,等人發現後撿起往上走。目前看來,第一種情形已不復存在,只有第二種情形了。
這正是分析人士所稱的中國式「財政懸崖」的緣由。然而,中國式「財政懸崖」的崖底在哪呢?沒有人知道。但有一點卻是無法迴避的。2013年及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都陷入保7.5%的低成長狀態中。2013年GDP達到7.6%,預計2014年的GDP只有7.5%,或者更低。由於經濟增長遲緩,讓地方稅收增加相當有限。
其實,中國式財政懸崖比想像的更嚴重。在資產-負債不匹配擴張局面下,地方政府的資產負債率持續仍將持續上升,即槓桿越拉越長。由於政府債務不斷累積,每年需要支付的利息達1萬億元左右,加上債務還本,每年還本付息約1.5萬億元,換算政府財政有15%以上支出是用於還債。
這等於說政府已經陷入「以債養債」困境。而且因為債務餘額的不斷增加,凸顯地方政府的不負責任,導致這一代人過度支出,卻讓下一代人承擔嚴重後果。如果政府決策層對此事不加以重視,情況會越來越糟。況且,債留子孫將嚴重打擊跨世代的公平性。
推薦閱讀:
※大片你大在哪裡?
※脂肪堆積在哪裡疾病最多?
※1.3億,究竟用在哪兒了 今日早報
※古瑪雅星之謎難解在哪?
※【慧跑實驗室】不同水平跑者差距到底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