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品唐詩 讀唐朝

品唐詩 讀唐朝時間:2014-04-28 11:40:11來源:人教網(www.pep.com.cn)(轉自:中國歷史網)品唐詩 讀唐朝山 東 孫 風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一個王朝,國力強盛、經濟繁榮、文化燦爛,達到了中國封建社會[注: 封建社會是分封制定義的一種社會制度。這種制度下,國王向各類封建領主授予采邑,而封建領主向國王效忠,從而形成了一種金字塔式的國家治理結構。]發展史上的高峰。在這一時期,我國古典詩歌發展到鼎盛,唐詩發展成為唐朝最有代表性的文化表現形式。這一時期,名詩名家輩出,不少名篇千古傳誦,清代康熙年間[注: 個人簡介 康熙帝,滿族,全名愛新覺羅·玄燁,廟號清聖祖,「康熙」為其年號,清朝習慣以年號稱呼皇帝。www.lsQn.Cn康熙系滿清入關後第一皇帝順治皇帝的第三子,]編著的《全唐詩》「得詩四萬八千九百餘首,凡二千二百餘人」。也就是說,今天我們依然能讀到唐朝近五萬首詩歌,其作者達二千二百多人。歷史告訴我們,文化的生命力是永恆的,一個社會的文化也往往能夠折射出這個時代的特點。今天讓我們通過品讀唐詩,領略大唐的盛世與繁華。一、唐詩里的治世說到唐詩,先要說的是唐太宗李世民[注: 唐太宗-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濟世安民」。漢族,隴西成紀人,祖籍趙郡隆慶,政治家、軍事家、書法家、詩人。],他不僅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同時也是一位造詣很高的文學家。《全唐詩》這樣介紹唐太宗:「詩筆草隸卓越千古,有唐三百年風雅(指詩歌)之盛,帝實有以啟之焉。」這句話既肯定了他在文學創作上的造詣,也高度評價了他在唐代詩歌發展中所起的推動作用。唐太宗李世民可以說是初唐時期唐詩的傑出代表之一,他一生所著詩篇很多,《全唐詩》就收錄了其詩作八十多篇,《春日望海》是描寫他的政治情懷的一首好詩:「披襟眺滄海……芝罘思漢帝,碣石想秦皇。霓裳非本意,端拱且圖王。」這首詩表達出唐太宗要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歷史證明,唐太宗實現了他的人生目標,在他統治期間,勵精圖治,減輕農民負擔,注重發展農業生產;任用賢才、虛心納諫;改革吏治,「戒奢從簡」,開創了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唐朝經濟的繁榮和國力的強盛為唐詩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讀唐詩也恰恰能夠了解當時的社會發展情況。詩聖杜甫的《憶昔》,就讓我們領略到唐朝開元年間的盛世繁華:「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這首詩寫出了開元年間的繁榮富庶,百姓安樂。唐玄宗統治前期,勵精圖治,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唐朝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注: 開元之治-開元之治是唐玄宗(李隆基)統治前期所出現的盛世。唐玄宗在位44年,前期(開元年間)政治比較清明,任用賢能,經濟迅速發展,]」。此時的唐朝國泰民安,很多詩人遊歷祖國大好河山,寫下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馮至先生在《杜甫傳》中寫道:「唐代知識分子不囿於書齋生活,讀書之外喜好遊歷天下。特別是盛唐時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已然成為時尚」。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杜甫在不羈的漫遊中目睹了五嶽之首泰山的雄渾壯麗,寫成了名篇《望岳》:「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也喜好遊歷,寫出很多千古名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字裡行間流露出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寫出了詩人對朋友的赤子心腸;「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雲帆濟滄海。」抒發的是詩人意氣風發、積極樂觀的豪邁氣概。二、唐詩里的登科科舉制度自隋朝誕生以來,發展到唐朝,歷經完善,到唐玄宗時期,詩賦成為進士科主要的考試內容,以詩賦取士已蔚然成風。在這一背景下,更多文人用功讀書,研究詩賦創作,作為仕進的敲門磚,我們所熟知的很多唐朝的文學家都是進士出身。唐代詩人孟郊曾經將自己在科舉考試中屢次受挫失意的心情用詩歌表達出來:「一夕九起嗟,夢短不到家。兩度長安陌,空將淚見花。」(《再下第》)後來終於登榜,又寫下一首《登科後》,「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表達出詩人進士及第後那種春風得意的愉悅心情。可見,當時的文人不僅重視科舉,更善於用詩表達自己的心境。我們熟知的唐朝詩人賀知章「少以文辭知名,工草隸書。進士及第。」(《新唐書·賀知章傳》);陳子昂屢試不中,後來終於睿宗文明元年(684年)高中進士;盛唐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在年近不惑時中進士;山水田園派詩人王維「九歲知屬辭(撰寫詩文)… …開元十九年狀元及第。」(《舊唐書·王維傳》),還有韓愈、白居易、劉禹錫、柳宗元等等也都是進士出身。進士考詩賦,在唐代社會營造了重視詩賦的氛圍,由此形成推崇詩歌的社會風氣,從而又推動唐詩的發展繁榮。三、唐詩里的創新精神唐朝時期,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注: 多民族國家 拼音: 解釋: 1. 由多種民族組成的國家。]得到空前發展,唐朝在處理民族關係上本著一視同仁的原則,唐太宗曾說「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唐太宗這種一視華夷的民族政策一直影響到其後繼者,這有力地促進了各民族人民之間的融合,各族人民在交往中實現了文化的交流;同時唐朝統治者對待外來文化採取開明的態度,當時對外交往很活躍,唐人在與亞洲,非洲,乃至歐洲的交往過程中,既向國際傳播了唐朝的文化,又有利於學習當時世界上先進的文化。開放的社會環境孕育的唐詩,表達出積極達觀的人生態度,並且還追新求變,充滿了創新精神。「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描繪出千帆競發、萬木爭春的富於生機的景象,表現了劉禹錫對仕宦升沉、世事變遷的豁達胸懷;「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寫出了李白對詩歌的見解:寫文章應純美自然,反對裝飾雕琢;白居易也通過「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表達自己對於文學創作的見解,寫文章應該貼近現實,貼近事實,把握時代的脈搏。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發展的不竭動力,以善於創新的唐朝詩人為代表的唐朝人不僅在文學創作上創新,他們在其他領域也頗有建樹,比如唐朝的農民製成曲轅犁和筒車,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唐朝工匠發明的絢麗多姿的唐三彩更是世界藝術珍品,遠銷海外,擴大了中國的國際影響。四、以史為鑒,追求卓越詩聖杜甫見證了唐朝的由盛轉衰,他通過「三吏」「三別」等有代表性的詩歌來反映那個複雜動蕩的年代,到唐朝中後期,唐王朝的鼎盛期已經過去,但是,唐朝的詩歌創作並沒有因此停滯不前,反而先後出現了一批風格迥異,各有特點的詩人,比如我們熟知的韓愈、柳宗元、白居易、劉禹錫、李商隱、溫庭筠等等。這些詩人從不同的角度作詩來記錄唐朝走向衰落的危機和百姓的苦難,其藝術思想更是熠熠生輝,對後世影響也極為深遠。唐詩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悠悠千載,韻律無窮,今天我們在品讀唐詩魅力的同時,更能領略到生活在盛世唐朝的中國人的民族驕傲。在深化改革的新時代,我們中華民族只有不斷創新,銳意進取,追求卓越,才會讓我們的民族更加優秀,我們的國家更加繁榮昌盛!作者簡介:孫風,任教於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金嶺回族中學,熱愛教育事業,熱愛歷史教學,喜歡研究歷史,研究歷史課堂教學,在各級刊物發表文章多篇

歡迎光臨木柳書屋
推薦閱讀:

秦皇漢武、隋文帝唐太宗,成吉思汗康熙大帝誰對中國貢獻最大?
唐朝酒價知多少?唐朝的酒真的都價值千金嗎
周末版:唐朝簡訊(11)
唐朝、後唐、南唐是什麼關係?五代十國為什麼有兩個「唐」
唐朝四大女詩人,她們用才情照亮了整個大唐!

TAG:唐詩 | 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