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趣味日智
心理學趣味日智
作者:龔蕾
相信直覺我們智慧的大腦不僅能以「立體的方式」接受環境的信息,還能以「直覺的方式」瞬時間理解事物各部分的關係。也就是說,我們的大腦具有直接把握事物整體和透過現象抓本質的功能。科學史上憑藉直覺做出重大發現的事例不勝枚舉:古希臘的阿基米德在浴身時頓悟了浮力原理;文藝復興時代的達`芬奇憑藉物理直覺,預見到慣性原理;17、18世紀之交的牛頓在目擊蘋果墜地時領悟到萬有引力;20世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憑依直覺創立了相對論;等。蘇聯哲學家凱德洛夫曾斷言:任何創造活動都離不開直覺。直覺是在大腦處於最佳狀態的時候,形成大腦皮層的優勢興奮中心,使出現的種種自然聯想順利而迅速地接通。我們應該爭取把握稍縱即逝的靈感或直覺,以期獲得成功。
心理測驗 心理學家常常研製一些工具用以具體了解心理的個體差異,這就是心理測驗。 一種好的人格測驗與一種好的智力測驗一樣,也需要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但需要強調的一點是,智力測驗在評定人的智力差異時可以對不同的人做出高低不同的評價,人格測驗則不能對不同的人的人格做出高低的評價,而只能就不同的人在同一人格維度上進行程度上的評價。 人格測驗常常用於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用於人員選拔和人力資源管理。通過人格測驗有利於選擇最適合崗位特點的人去從事相應的工作,也有利於不同人格特點的人得到適合於自己的工作。如好動,好幻想,情緒不穩定,做事不細緻不講秩序的人就不適合會計,檔案管理等工作,但這些特點對於另一種工作可能就不是重要的缺點甚至是優點。 第二,用於心理諮詢和輔導。有效的諮詢和輔導要建立在對當事人的了解的基礎上,人格測驗就是了解當事人的一種途徑。 第三,用於臨床上的心理診斷。人格測驗對於精神科醫生而言,就像聽診期和血壓計對於內科醫生一樣,是用於診斷的重要工具。 第四,用於學術研究。如果研究者假定抑鬱者與非抑鬱者的歸因風格不同,前者傾向於將失敗歸於內部因素(能力和努力等),將成功歸於外部因素(難度和運氣等),而後者傾向於將失敗歸於外部因素,將成功歸於內部因素,要驗證這一假設,就需要用一種工具將抑鬱者與非抑鬱者區分開來。 心理學家通常根據測驗方式將人格測驗分為自陳式測驗和投射式測驗。
營養與大腦 大腦負責一個人全身的活動,它的工作量相當大,即使在夜晚,身體休息了,大腦還在工作著。所以,大腦雖然不大,艱苦的勞動使它需要的養料與它的重量相比卻是相當巨大。如腦重量約為1000克左右,占體重的2%,但是,它所消耗的氧氣量卻佔全身需要量的20%,它所接受的血流量占心臟排出量的20%。因此只有不斷供給大腦充足的營養,它才能精神飽滿地工作;如果大腦營養供應不良,它就會產生疲勞或受到損傷。 心理學家對這一問題曾做過大量的研究,並十分清晰地為我們揭示出營養對大腦的影響。他們研究發現,不但出生後兒童的營養狀況影響腦的發展,而且其在母體內的營養狀況也影響腦的發育。如在妊娠後10-18周發生第一次腦激增,增長數十億的神經細胞,這段時間的營養非常關鍵。如果孕婦的營養條件較差,分娩出的新生兒體重在2000克的較多,其腦重量要比對照組低15%。在第三世界已發現,如果母親的營養不夠,特別是缺乏氨基酸,那麼第一次腦激產生的神經細胞總數只有西方兒童的40%。假如營養不良發生在妊娠的最後3個月至生後24個月,且持續時間較長,又不能及時糾正,隊腦發育所造成的後果是嚴重而不可逆轉的。 從大腦的形成到發育和發展,一刻也離不開良好的營養供應;而大腦為了保證它的正常活動,提高它的工作效率,同樣也離不開充足的能量供應。營養不良或飲食不當,可導致注意渙散,抑鬱,驚恐甚至睏倦。因此,我們要給大腦提供適宜的營養,首先,早餐一定要吃飽吃好,其次,要注意營養的平衡。一般來說,保障人的大腦正常運轉需要的營養物質有水,氧,蛋白質、糖類,脂類,微量元素等。
挫折—情緒研究 挫折-情緒理論依從於操作性條件反射的原理。按照操作性條件作用的定義,在動物行為受到獎賞或不受到獎賞所引起的反應中可以看到所謂「挫折效應」。阿姆塞爾(A.Amsel)認為,在消退的條件開始被建立時,也就是強化被抑制時,動物常常隨著瞬時提高的力量而產生反應。 阿姆塞爾指出,挫折是當有機體在先體驗到獎賞後又體驗到無獎賞時所出現的情況。羅森茨韋克認為挫折是一種障礙,它阻止需要的滿足,也就是說,它以某種方式阻礙了動機。 挫折—情緒理論無論對動物的挫折性無獎賞研究或挫折性無獎賞的厭惡研究,還是對人類中的挫折性無獎賞研究都是在探究個體行為遇到挫折所引起的情緒變化情況,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情緒和行為的關係。
感覺 加拿大心理學家赫布(D.O.Hebb),貝克斯頓(w.h.Bextion),於1954年進行了第一個感覺剝奪(sensory deprivation)實驗。 實驗過程中,讓被實驗人員進入專設的與外界完全隔離的房間內,躺在一張舒適的小床上,眼睛被蒙上眼罩,耳朵被堵住,手也被套上。除了進食與排泄外,就是無聊地昏睡或者胡思亂想。被實驗人員期間注意力不能集中,不能進行連續而清晰的思考,所有被實驗者都感到無法忍受這樣的痛苦。即使給予再高的報酬,也很少有人能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上一周。 實驗後四天,對被實驗人員的各種測驗表明:進行精細活動的能力,識別圖形的知覺能力,連續集中的能力以及思考的能力均受到嚴重的影響。被實驗人員在實驗後,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恢復到正常水平。實驗證明,沒有刺激,沒有感覺,人不能產生新的認識,也不能維持正常的心理生活。 感覺(sensation)是一種最簡單的心理現象,它是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應。 任何感覺的產生,都需要兩個基本的條件:一是刺激物,二是感覺器官。主要的感覺有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膚覺,運動覺,平衡覺和內臟感覺。
思維與語言的關係語言本身所具有的概括性,間接性,社會性的特點決定的。語言是為全體社會成員共同理解的一種符號。通過這種物質形式的符號,才能把某一類事物的共同的,本質的特徵和它們之間的聯繫確定下來,鞏固下來。語言和抽象思維雖然有密切的聯繫,但思維過程和語言過程不是一回事。人雖然依靠語言進行抽象思維,但語言不是思維。思維和語言是有區別的。首先,語言是人們交流思想的工具,思維本身並不具有這一特點。其次,思維與客觀事物的關係是反映和被反映的關係,其間有本質的,必然的聯繫。而語言同客觀現實的關係是標誌和被標誌的關係。二者之間則沒有必然的聯繫。我們可以用不同的詞代表同一事物。再次,語言中的詞與思維中的概念並不完全等同。同一個詞可以表達不同的概念;同一概念也可用不同的詞來表達。最後,語言的語法結構與思維規律是不同的,不同民族的語法結構不全相同,但思維的規律都是相同的。
人格 心理學對個別差異的研究主要涉及能力和人格兩個方面,人格是心理學中一概複雜,困難但又極為重要的研究領域。 人格是個人內在的動力組織及其相應的行為模式的統一體。這一界定包含三層含義:第一,人格通常是指一個人外在的行為模式。第二,人格更是指一個人內在的動力組織。第三,人格就是這樣一種蘊涵於中,形諸於外的統一體,這種同意體往往由一些特質構成,如內外向,獨立性,自信心等。 人格結構就是心理學家所研究的人格特質,也就是說應該從哪些維度去分析人格,人格由哪些因素構成。主要有奧爾波特的人格特質論。卡特爾的人格因素論。艾森克的特質理論。「大五」和「大七」人格因素論。 人格的形成有:遺傳的作用,環境的作用,認知的作用,各種因素的相互作用。 健全人格及其培養:免於心理疾病。 追求自我實現:培養健全人格:自我概念,自我協調,以人為中心的心理治療。
個體心理發展心理發展是指個體隨年齡的增長,在相應環境的作用下,整個反應活動不斷得到改造,日趨完善,複雜化的過程,是一種體現在個體內部的連續而又穩定的變化。 心理發展的主要特點是:連續性與階段性,方向性和不可逆性,不平衡性,個別差異,發展的關鍵期。 心理發展的主要觀點有:成熟勢力說,行為主義觀,精神分析論,相互作用論,認知和感知能力的發展,記憶的發展,思維的發展,語言的發展。 情緒和社會性的發展。 影響心理發展的遺傳和環境因素。生物前提和自然條件,環境因素。 個體心理發展最重要的因素:學習。有學習心理,相應還有教學心理。 從人與人之間交互,還有人際交往心理。 心理健康是現代社會每一個健康的人必須具備的。
情緒情緒是人類對於各種認知對象的一種內心感受或態度。我國心理學家林傳鼎把情緒分為十八種:安靜,喜悅,貪慾,憂愁,憤激,恐懼,恭敬,煩悶,驚駭,愛撫,哀憐,悲痛,驕慢,嫉妒,慚愧,恥辱,憎恨。情緒理論有:詹姆斯-蘭格理論,巴甫洛夫的理論,坎農-巴德理論,沙赫特理論,阿諾德-拉扎魯斯的理論。認知和情緒互為影響。情緒與行為有關係。情緒的控制:情商EQ,主要因素有自我意識,自我激勵,情緒控制,人際溝通,挫折承受能力。健康情緒的必要條件:正確的人生追求,寬廣的胸襟,理性地認識生活,尋找身邊的快樂。不良情緒的控制:暴怒,焦慮,緊張,抑鬱,自卑。
智力和創造力智力和創造力是個體重要的心理品質。 智力應該是包含學習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一種綜合能力。 理論主要有二因素論,群因素論,三維智力結構理論,多元智力理論,三元智力理論。智力測驗與智力開發。 創造力是根據一定目的,運用已知信息,產生出某種新穎,獨特,有社會價值的產品的能力。創造力的特徵是:敏感性,流暢性,靈活性,獨創性,再定義性,洞察性。
認知過程 認知過程:信息加工觀點,認知過程,人腦與計算機。 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兩個基本特徵。特徵是穩定性,廣度,注意的分配和轉移。 感知覺:感覺是一種最簡單的心理現象。對直接作用與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應。視覺、聽覺、皮膚感覺,嗅覺等。知覺可以被看成是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官的客觀事物的整體性屬性的反映。特性有選擇性、理解性、恆常性。類型有空間知覺、時間知覺、超感知覺與錯覺。 記憶:記憶是過去經驗在人腦中的反映。形象記憶,邏輯記憶,情緒記憶,運動記憶。 感覺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掌握遺忘規律與增進記憶。 思維:思維是對客觀事物間接的、概括的反映,反映的是客觀事物共同的,本質的特徵和內在聯繫。思維的過程:分析和綜合,比較,抽象和概括、具體化。 思維的類型:動作思維,形象思維,抽象思維形式邏輯思維,非形式邏輯思維,集中思維,分散思維。 概念是人腦反映客觀事物關鍵的,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 推理是從已知的或假設的事實中引出結論。 問題解決: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提出假設,檢驗假設。
行為動力 需要是有機體感到某種缺乏而力求獲得滿足的心理傾向,它是有機體自身和外部生活條件的要求在頭腦中的反映。需要有生物需要和社會需要,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審美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動力是推動個體從事某種活動的內在原因。激活功能,引導功能,維持和調整功能。 生理性動機有飢餓、渴、性、睡眠。社會性動機有權利動機,交往動機,興趣,動機衝突與目標確立,動機與行為效果。動機理論有強化動機理論,成就動機理論,歸因理論,自我效能理論。
腦與心理 心理是腦的機能,腦是心理活動賴以產生的物質基礎。腦是心理活動的主要器官。 周圍神經系統包括脊神經,腦神經和植物性神經三部分。 大腦是人的精神活動賴以實現的物質基礎,無論結構上還是功能上,都是非常複雜的。俄國神經生理學家巴甫洛夫將人腦稱為「自然界的皇冠」。 腦的結構:腦細胞,中樞神經系統。 腦的功能:一般認為言語,閱讀,書寫,數學運算,邏輯推理等活動由左半球負責,而右半球負責知覺物體的空間關係,情緒,欣賞音樂和藝術等活動。 腦與心理活動:個體發展。腦與記憶。腦與創造,打破心理定勢,超越線性思維,相信知覺。腦與想像。腦與情緒,腦與人的七情六慾。腦與行為,性別差別。腦與智商。腦與身心健康。腦與人格,神經活動類型與人的氣質,腦與千奇百怪的人格。 腦功能開發:腦的分工與協調。大腦兩半球的一側優勢。 腦潛能開發的途徑:保護和利用大腦,鍛煉與大腦,睡眠與大腦,營養與大腦。煙酒與大腦,學習、記憶與大腦,疾病與大腦。腦潛能的開發。
心理學的發展 1879年,德國著名心理學家馮特(Wilhelm Wundt,1832-1920)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開始對心理現象進行系統的實驗室研究,使心理學從哲學中脫離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這一事件標誌著科學心理學的誕生,馮特因此被稱為心理學之父。 構造主義:構造主義的奠基人為馮特,著名的代表人物為馮特的學生鐵欽納(Edward Bradford Tichener,1867-1927).主張,心理學應該研究人們意識,即人對直接經驗的覺知.其方法就是內省法,即在精確的實驗條件下,準確地觀察並描述經驗的心理狀態. 機能主義:機能主義(Functionalesm)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詹姆斯(Willeam James,1842-1910)在20世紀初創立的.詹受到達爾文進化論思想的影響,提出任何物種的特性必定是為某種目的服務的,人類的意識是人類的最重要的一個特性,只有通過研究它的功能才能了解它. 格式塔心理學:1912年德國出現的另一個心理學派別,也叫「完形心理學」。主要研究知覺和意識的組織過程。主要代表是韋特海默(Max Wertheimer,1880-1943).苛勒(Wolfgang Kohler, 1887-1967)和(Kurt Koffka,1886-1941). 行為主義:1913年美國心理學家華生(John Broadus Watson,1878-1958)發表了一篇題為<一個行為主義者眼中的心理學>論文,宣告了行為主義的誕生. 精神分析學派:是由奧地利精神病醫生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創立的。代表作有《精神分析引論》、《夢的解析》等。從治療精神病的需要出發,從變態心理的角度研究正常人的心理。 認知心理學:在很多學者研究的基礎上產生的。1967年,美國心理學家奈瑟(U.Niesser)將各種研究成果加以總結,寫出了《認知心理學》一書,使得心理學明確成為一種學說。 人本主義心理學:是由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H. Maslow,1908-1970)和羅傑斯(Carl Rogers,1902-0987)在20世紀50年代創立的。因為人本主義心理學興起的年代較精神分析學說與行為主義晚,故而被稱為現代心理學上的第三勢力。
心理學的譜系(一)基礎心理學1.普通心理學。普通心理學是科學心理學的基礎,研究心理現象產生和發展的一般規律,如感覺知覺,記憶,思維的一般規律,人的需要,動機以及各種心理特性的一般規律等。普通心理學還研究心理學的最一般的理論,如心理與客觀現實的關係,心理與腦的關係,各種心理現象之間的相互聯繫及其在人的整個心理結構中的地位和作用,心理學的一般研究方法等。2.實驗心理學。實驗心理學是通過科學的實驗研究方法,研究人類及動物的各種行為及心理變化,圍繞科學心理學發展初期的那些傳統課題,如感覺,知覺,學習,動機和情緒等方面的問題。3.生理心理學:研究個體行為及其心理過程與其身體及生理功能的關係,主要包括各種感官的機制,神經系統特別是腦的機制,內分泌系統對行為的調節機制,遺傳在行為中的作用等。4.發展心理學。研究個體生命全程中身心變化與其年齡之間的關係。5.社會心理學。研究人際間的關係和交互影響。6.認知心理學。用信息加工方法研究人的高級心理過程,如記憶,推理,信息加工,語言,問題解決,決策以及創造性活動等。7.人格心理學。描述和了解獨特的穩定的心理特徵和行為,探討人格形成的影響因素。8.變態心理學。研究心理和行為異常的類別和成因,從而建立系統理論,作為心理診斷和治療的依據。9.動物心理學。研究動物行為變化的規律。10.心理測量學。研究心理測驗的理論,編製心理測量的方法和工具,發展心理統計方法。(二)應用心理學。1.教育心理學。研究在教育情境中學生學習與教師的交互過程的規律以便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2.臨床心理學。對具有心理障礙的人進行評估,診斷,和治療。3.諮詢心理學。幫助具有輕度心理異常和適應問題的人了解自己,認識環境,澄清觀念,解除困惑,進而消除不良習慣,重建積極人生。4.工業心理學。研究工作人員的士氣,選拔訓練與升遷,工作環境的改善,勞資雙方的協調等。5.管理心理學。研究團體組織中的人事問題。6.廣告心理學。研究如何將產品的信息提供給社會大眾,引起消費者的購買意願和行為。7.消費心理學。研究社會大眾的消費行為。8.環境心理學。研究環境對行為的影響。9.法律心理學。法律心理學研究與法律相關的各種心理問題。
心理學作為一種職業 心理學的職業主要有: 臨床心理學家——從與學習苦難兒童打交道到對艾滋病患者的諮詢,臨床心理學家運用各種技術對情緒和行為問題進行診斷和治療。這通常是社區醫生或醫療部門工作的一部分。 諮詢心理學家——可能與個人或團體打交道。他們運用心理學理論幫助人們克服自己的問題和控制自己的生活。可能從事一般的醫療從業者,大型組織或企業,也可能自己開業。 教育心理學家——受聘於學校、醫院、幼兒園和其他單位,診斷和解決學習困難以及社會情緒問題。他們或獨立工作,或在當地機構工作。 健康心理學家——應用心理學原理促進更健康的生活。受聘於醫院、健康研究機構、主管健康的當局和大學的院系。 職業或工業心理學家——在產業內工作,幫助選拔合適的應聘人員,開發培訓項目,研究功效學,開發健康與安全策略及程序。
世界衛生組織規定了健康的10條標準1)有充沛的精力,能從容不迫地應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壓力,而不感到過分緊張。2)態度積極,樂於承擔責任,不論事情大小都不挑剔。3)善於休息,睡眠良好。4)能適應外界環境的各種變化,應變能力強。5)能夠抵抗一般性的感冒和傳染病。6)體重得當,身體均勻,站立時,頭、肩、臂的位置協調。7)反應敏銳,眼睛明亮,眼瞼不發炎。8)清潔,無空洞,無痛感,無出血現象,齒齦顏色正常。9)頭髮有光澤,無頭屑。10)肌肉和皮膚富有彈性,走路輕鬆均勻。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兩個方面,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本文發表於《新華網 新華博客》http://gonglei12345.home.news.cn/blog/home.do
本文發表於《南方都市報 南都網 南都數字報》
http://gcontent.oeeee.com/7/c5/7c53c0de3653b80e/Blog/483/f3ebb0.html?t=1313711182
推薦閱讀:
※趣味測試:QQ上你的魅力有多大?趕緊來測一下吧~
※神怪中的「潛規則」之雜篇(1)
※【趣味測試】準確測試你的人生,解讀你的人生,了解自己和他人!
※清明 by葫蘆世界平台作者風兮兮
※單山蘸水到底有多大的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