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藏作品](622) 「一帶一路」展現新時期中國開放胸懷
作者:趙磊
【特別關注】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偉大構想,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中最具魅力的組成部分之一。經過三年多的實踐,「一帶一路」建設的邏輯更清晰,魅力更閃耀,已進入「爭取更大作為」的歷史新階段。
「一帶一路」的統籌之道
「一帶一路」不是中國單方面去規劃世界,而是要真正融入世界。「一帶一路」建設涉及範圍廣、領域多,需要內外、各方協同聯動。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要切實推進統籌協調,堅持陸海統籌,堅持內外統籌,加強政企統籌。
陸海統籌展現中國的全球觀、大局觀、格局觀。就國內而言,這個倡議符合我國經濟發展內生性要求,也有助於帶動我國邊疆民族地區發展。如果將國家利益分為安全利益和發展利益的話,「一帶一路」陸海統籌就是要將安全利益與發展利益結合起來,將改革開放的末梢變成新時期對外開放的前沿。就國際而言,「一帶一路」將打破長期以來陸權和海權分立甚至對立的格局,推動形成一個歐亞大陸與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完全連接、陸海一體的地緣空間新格局。
內外統籌是關鍵點。「一帶一路」建設制定了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的與各國的具體合作方案,闡明了中國各地方的開放態勢,詳細定位了相關省份在「一帶一路」中的職能與責任,可以有機地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國際國內兩類規則。這是新一屆國家領導人以擴大開放倒逼國內深層次改革的深遠考量,通過內外統籌真正推動中國與國際社會的雙向互動,不僅要「互通」,更要「深融」。
政企統籌是突破口。「一帶一路」的有效推進既要靠政府,也要靠企業,兩者是落實「一帶一路」的雙引擎,需要同步驅動。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既要發揮政府把握方向、統籌協調作用,又要發揮市場作用。政府要在宣傳推介、加強協調、建立機制等方面發揮主導性作用,同時要注意構建以市場為基礎、企業為主體的區域經濟合作機制,廣泛調動各類企業參與,引導更多社會力量投入「一帶一路」建設,努力形成政府、市場、社會有機結合的合作模式,形成政府主導、企業參與、民間促進的立體格局。就企業的「一帶一路」定位而言,國有企業是主力軍,民營企業是生力軍。
「一帶一路」的多層次內涵
「一帶一路」建設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推動沿線各國實現經濟政策協調,開展更大範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一帶一路」的實質是「互聯互通」,其內涵具有多層次性:
經濟層次上,強調合作共贏屬性。經濟內涵是「一帶一路」的優先屬性,這一倡議首先要讓中國民眾以及國際社會切實享受到「一帶一路」的紅利與實惠。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契機,開展跨國互聯互通,提高貿易和投資合作水平,推動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本質上是通過提高有效供給來催生新的需求,實現世界經濟再平衡。特別是在當前世界經濟持續低迷的情況下,如果能夠使順周期下形成的巨大產能和建設能力走出去,滿足沿線國家推進工業化、現代化和提高基礎設施水平的迫切需要,有利於穩定當前世界經濟形勢。
人文層次上,強調文明互鑒屬性。人文內涵是「一帶一路」的核心屬性。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任何國際合作的人文基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就是要繼承和發揚絲綢之路精神,把中國發展同沿線國家發展結合起來,把中國夢同沿線各國人民的夢想結合起來,賦予古代絲綢之路以全新的時代內涵,構建有利於中國和平發展,有利於沿線各國相互欣賞、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
全球治理層次上,強調公共產品屬性。公共產品內涵是「一帶一路」的價值屬性,體現了中國的全球視野和大國情懷。公共產品至少包含物質性公共產品、理念性公共產品、制度性公共產品這三個層次。長期以來,中國在物質性公共產品上的貢獻巨大,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修路、造橋、供電等,提供人、財、物等物質性需求層面的供給。「一帶一路」建設則凸顯中國在理念性公共產品、制度性公共產品上的作為。「一帶一路」是對傳統理念的一種超越,路、帶、廊、橋等中國式話語開始崛起,代表著國際社會「消除邊緣」的發展潮流。「互聯互通」開始成為一種時尚,「痛則不通、通則不痛」的中國式文化與哲學思想開始備受矚目。在制度性公共產品層面,「一帶一路」所推崇的遊戲規則更加強調公平、開放、包容,具有西方國傢俱樂部化、排他性遊戲規則無法比擬的道義優勢。
據此,「一帶一路」的基本內涵可以概括為在經濟、人文、全球治理層面的充分「互聯互通」,在此基礎上,「一帶一路」是提振世界經濟的重要舉措,深化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創新實踐。
「一帶一路」的智慧對接
「一帶一路」是中國倡議,但其成功需要凝聚國際共識、全球智慧。共建「一帶一路」既需要各方誠意決心,也需要各方遠見卓識;既需要戰略對接、規劃對接、項目對接,也需要智慧對接、輿論對接、行動對接。不斷夯實持續發展新框架,需要實現上述六大方面的全面對接,特別是智慧對接。
第一,實現智慧對接,要加強「一帶一路」建設的學術研究、理論支撐、話語體系建設。要推動全球知名智庫合作研究前沿問題、熱點議題、棘手難題,實現「一帶一路」的智慧成長,創造良好的文化條件和政治生態。「一帶一路」是不斷動態調試的過程,需要凝聚各方智慧。為此要逐漸建立與完善「一帶一路」的動態評估機制,為這一偉大倡議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第二,要持續加強「一帶一路」軟聯通項目的落地,如文化、標準、技術、專業服務等。目前,「一帶一路」項目大多數是重資產項目,如道路、橋樑、港口、隧道、園區、能源資源、工程基建等,這類項目的特點是投資大、周期長,但風險也大。因此,特別需要一些能夠發揮潤滑劑和黏合劑作用的輕資產項目,輕資產項目離沿線國家民眾的生活更近,更易於發揮槓桿效應,助益於「通心工程」。
第三,推進「一帶一路」倡議,人才是關鍵。人才不僅是流動的,更是共享的。「一帶一路」建設面臨國際環境多變、區域狀況複雜、現實需要眾多等挑戰,涉及地緣政治、文化、社會、法律、語言、宗教等多方面具體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有方方面面的人才,要讓人才和思想在「一帶一路」上充分流動起來。只有將全球人才集聚起來,「一帶一路」才能更有活力、更具魅力。
(作者:趙磊作者單位: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教授)
[本文轉自《光明日報》2017年 4月 3日第 4版。]
推薦閱讀:
※中國人物畫繪畫技法教學視頻
※楊朔歌頌新中國十七年文革仍被斗 罪名為影射主席
※中國十大武打明星排行榜:第二位許曉東嚇到腿軟,第一名毫無爭議
※中國移民讓世界「步步驚心」 各國新政頻出應對
※柯倩婷:中國女性解放正遭遇滑鐵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