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中國的85位名臣—— 寇準

寇準   越老越倔強的宰相  寇準是北宋的傳奇人物,他的剛直機敏,他的一貶再貶、幾起幾落,現在都是個話題,可以算是風頭甚勁,匹世無雙。許多文學作品戲稱他為"寇老西兒",但與文學、戲劇中那個詼諧、幽默的搞笑形象相比,真實的寇準其實命運坎坷。  寇準前半生順遂平安,進入政治集團核心後,其命運也如同當時內憂外患的北宋王朝一樣,起伏不定、風雨飄搖;加上皇帝軟弱,奸人層出不窮,導致寇準幾次遭罷貶,最後亦潦倒而終。作為宋朝有作為的名相,他對宋遼關係產生了久遠的影響,甚至可說因為有了寇準,才保住了宋遼百年和平。宋太宗十分讚賞寇準,高興地說:"我得到寇準,就像唐太宗得到魏徵一樣。"由此可見他在大宋智囊團中佔有的地位。但是寇準相當於魏徵,宋太宗卻非唐太宗。寇準生活在一個軟弱無能的朝代,註定其無法大展拳腳、全面發揮才能。  用實力說話  少年寇準聰明好學,年僅十九歲就考上了進士,接著便當了巴東縣令(四川奉節),年少得志,春風得意,這不僅在當時,在此後也是少見的。十九歲就要管理兩個偏遠荒僻的縣城,不啻是個重大考驗。但事實上,這個書生讓所有人刮目相看。他善於調查研究,在巴東一代做了不少好事,至今當地還遺有不少紀念寇準的亭碑。當時宋太宗雖然皇位得的不怎麼光明磊落,但在延攬人才方面做得倒還可以,於是被稱為"寇巴東"的寇準不久便上調東京(河南開封),在中央任職,開始了京官生涯。  二十八歲的寇準真是書生意氣,勇往直前。史書曾記載,有一次他報告一件事給皇帝,陳述厲害。由於忠言逆耳,太宗聽不進去,生氣地離開了龍座,轉身要回內宮。寇準卻扯住太宗衣角,勸他重新落座,聽他把話講完。一個初出茅廬的新人竟敢在大老闆發怒離開時,拉著他衣服不讓走,直到問題解決。當時,這可是冒著殺頭的危險,現在又何嘗不是以身犯險。所以,寇準三十一歲就擔任了同知樞密院事(即副宰相),真正是青年才俊了。  成也剛直,敗也剛直  性格決定命運,寇準的"剛直"和"堅持"在皇帝高興的時候可算是優點,但不高興時就面臨著危險,這是集權統治的悲哀。  公元996年,宋太宗和寇準爭論一件事情,寇準力爭不已,直到第二天依然沒有休止。這一次,宋太宗火了,辱罵寇準:"麻雀和老鼠尚且懂得人意,你怎麼不懂呢?"加上被宋太宗稱為"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的宰相呂端對皇帝說什麼寇準"性剛自任",宋太宗終於將寇準逐出中央,調到鄧州(河南鄧縣)去當個小小知州。  這是寇準仕途上的初次失利。其實深究起來,太宗深知寇準的才幹和秉性,外放的目的,只是想讓他收斂老道一些。但是寇準一走,周圍很多大臣是很開心的。原因很簡單,寇準當時負責人事管理,也就是各級官員的考核、獎懲、罷免,要做好這些選拔任命工作,須從高官重臣做起,而皇帝身邊的人就是突破口,難就難在這裡。這項工作做好了得罪人,做不好則沒有業績。這個"刺兒頭"一走,自然皆大歡喜。  但寇準走了,皇帝又開始想念他,有時會問左右的侍從:"不知寇準在青州過得如何?"而侍從的回答也很有趣:"寇準在那裡過得好著呢,不煩皇上擔心。"看來不僅大臣,連宦官們也不喜歡寇準。  寇準更厲害的一點在於,他從不利用姻親關係說事。其妻宋氏是宋太祖開寶皇后的幼妹,即便這樣一個名門之後,對寇準的仕途也沒有影響。所謂恃才傲物,說的就是寇準這種典型。  力主抗遼第一人  公元1004年,寇準再次進京,被任命為宰相。這是他第一次擔負這個重任。此時已非宋太宗當政,而是其子真宗。真宗之所以任用寇準,是因當時遼國大舉南侵,戰火迫在眉睫,宋朝江山動搖,只能任用剛性之臣。寇準當時幾乎是孤軍奮戰,當時的參知政事王欽若是江南人,主張遷都金陵;樞密院事陳堯叟是四川人,提議遷都成都。宋真宗本來就無心抗敵,更表現得惶恐不安。只有寇準堅決支持抗敵,最終以少數壓倒多數。  不僅如此,寇準特別要求:為了鼓舞士氣,爭取更大的勝利,真宗必須渡過黃河,親臨前線!這項過分的要求在緊急狀態下未被以"犯上"論處,反被批准了。其實更大的原因是真宗就是一個沒有主意的人,誰表現得最強硬自信,他就會聽從誰。  怯弱的宋真宗在寇準的督促下終於決定親征。但統治集團內部仍有不少人對抗敵沒有信心,甚至當時另一位宰相畢士安也以抱病在身、太白星白天出現對大臣不祥等為借口,不願隨駕北征,還對寇準敦促真宗親征說三道四。真宗親征之路可謂困難重重、頻生事端,一會兒要打道回府,一會兒不願過河,寇準如同在"驅趕"真宗步步前行。  當真宗出現在澶州北城樓上時,城下北宋兵民歡聲雷動,氣勢頓生百倍。遼國大軍兵臨城下卻難以破城,眼見續戰無利,便想講和。於是雙方使節秘密往返,訂立了史上著名的"澶淵之盟"。  從積極抗遼到澶淵之盟,寇準功蓋群僚,有目共睹。王安石也曾在詩中歌頌:"歡盟從此至今日,丞相萊公功第一。"但功勞太大也埋下了禍端,尤其人多的主降派,更把寇準看作眼中釘。  自古小人最難防  戰事稍平,小人就紛紛浮出水面。參知政事王欽若---這個曾被寇準斥之為"罪可斬首"的妥協派首領,一回到京城就活動起來。一次退朝之後,他對真宗說:"《春秋》一書都把城下之盟視為恥辱。而澶淵之盟實際上正是城下之盟,您難道不覺得這是一種羞恥嗎?況且寇準老催您上前線,太不拿皇上當回事了!"這樣的話說到了真宗的心坎里。從此,真宗對寇準就冷淡起來。沒過多久,寇準被免去相職,到陝州去做知州,僅做了一年多宰相。  還有一個人更不能忽略,就是丁謂。丁謂可算是寇準一手提拔起來的,曾任參政事(副宰相之職)。他的能力沒有寇準強,風頭也沒有他足,但在做人方面卻比寇準強百倍。有一次中書省聚餐,羹湯灑在寇準的鬍鬚上,丁謂看到後非常殷勤,忙不迭地為他擦拭,寇準笑著說:"參政事是國家的大臣,竟要為長官擦拭鬍鬚嗎?"丁謂聽了,心裡十分羞愧。  寇準不需要人的奉承,但有人需要,尤其是皇上。丁謂把逢迎的對象瞄準了最高統治者,以偽造所謂"天書"、大造道觀及編造祥異之事等,把宋真宗抬到了神的地位。有一次,宋真宗與大臣們一起釣魚,宋真宗釣不著魚,丁謂竟作詩,說是"鶯驚鳳輦穿花去,魚畏龍顏上釣遲"。千穿萬穿,馬屁不穿,宋真宗極吃這一套,對王欽若與丁謂的上奏及行事,簡直到了言聽計從的地步。  宋真宗病重,曾與寇準商量由誰繼位的事。丁謂與劉皇后勾結,不僅罷了寇準的相位,且將其逐出東京,於是寇準遭到了第二次罷相。  至剛則易折  老子說:"至剛則易折。"這句話用在寇準身上最合適不過。當初寇準剛當宰相的時候,一個跟他相交的官員還在成都做官,此人對自己身邊的人說:"寇公治國奇才,可惜他的學術和做人的修養不足。日後若沒有長進,則必然命途多舛啊!"結果沒過多久,寇準果然被貶。  寇準被二次罷相時,臣僚們怕丁謂,都不敢去見寇準,只有一個叫王曙的敢以"朋友之義"去為寇準餞行。還有一個李迪,更對寇準被罷相氣憤不已,堅決不與丁謂共事。  兩度為相,兩度被罷,深受迫害。但寇準卻不後悔、不悲觀。在雷州時,他"暇則誦讀,賓至笑語",毫無精神負擔。所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別人覺得貶官是奇恥大辱,但寇準卻過得挺開心。雷州的日子是寇準過得較舒服的一段生活,平常草草應付完公事就吃喝玩樂。歐陽修曾批評"寇公之禍,以老不知止耳",這話有對的一面,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偌大的北宋,懦弱的朝綱,需要的就是這樣一個剛性之人。  寇準逝世後,他的夫人曾入宮啟奏,請求朝廷撥款搬運寇準靈柩。結果撥款僅夠運到洛陽,他的妻子只好把靈柩運到洛陽安葬。途經湖北公安時,老百姓懷念寇準的功德,以竹子插地,掛物祭祀,最後生筍成林,以為神,故為他立祠,視其竹為"相公竹"。十一年後,真宗之子仁宗為寇準昭雪,歸葬下邽,終得善終。
推薦閱讀:

現金管理:名義現金池的種類及特點_現金管理_中國貿易金融網
研究前沿|「VR影視」——中國電視融媒體產業新的增長空間
形勢突變!特朗普突然發聲:和中國貿易戰打輸了,三艘航母殺奔南海!
中國羅盤詳解-第一層天池
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對當今中國的影響

TAG:中國 | 影響 | 影響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