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水稻機插秧節本增產育苗技術
淺談水稻機插秧節本增產育苗技術 |
|
С
|
2010??10??28?? |
[ 971 ]λ????????????? |
摘要:水稻機插栽培是繼品種改良和栽培技術更新之後,進一步提高水稻勞動生產率的重要措施。它具有節約生產成本、保證栽插密度、提早水稻成熟期、增產增效的特點。該技術是否成功的關鍵之一是採用科學的水稻機插秧育苗技術,培育健壯秧苗。筆者今年在區農技推廣站和區農機推廣站的技術支持下,在我鎮匯倉村推廣150畝水稻機插秧,經過實踐,探索出了適合石牆鎮自然生態條件和栽培管理水平的水稻機插秧塑料育秧盤雙膜保溫育苗技術。 關鍵詞:水稻機插秧育苗技術 隨著農業機械化的不斷發展,農村勞動力的大量轉移,需要大量勞動力的水稻生產對降低勞動強度的要求越來越高。我鎮常年水稻種植面積12000畝,近幾年在地勞動力僅2000多人,且多為老弱人員,人平負擔面積在4畝以上,勞動力壓力突出。因此減輕水稻生產勞動強度已成為我鎮農業生產上極需要考慮解決的問題。為此,2009年在我鎮匯倉村示範推廣水稻機插節本增產栽培技術,示範面積150畝。由於水稻機插秧採用系統規範育苗技術、能夠培育健壯秧苗,有利於提高成秧率、降低勞動生產成本,深受農民群眾的喜愛。據測產調查,2008年我鎮機插秧平均畝產達到687公斤,比常規栽培增產12.6%。 1、水稻機插秧育秧原則 秧苗是機械插栽的基礎,傳統的旱育秧、地膜育秧和濕潤育秧不能作為機械插秧的秧苗,因此,只有塑料育秧盤培育出根部帶有營養土塊並利於機械栽插的水稻秧苗,才能用於機械插秧。 2、機插秧播前準備工作 2.1營養土準備 營養土要求:質地疏鬆、透水透氣、遇水不板結、乾旱不開裂,並有良好的保水保肥能力和一定的粘結力。主要包括床土的選擇、采土、粉碎過篩和培肥等四個環節。 2.1.1床土的選擇一般選取耕作熟化的旱地土,最好採用肥力好的菜園土。不管選取何種土壤,要求含砂量不能過高、粘性不能過重。其標準為:手捏成團,棄之能散。因為土壤含砂量過高,粘結力差,保水保肥效果不好;如果土壤過粘,透水性差,容易出現秧根腐爛、插秧時土粘秧盤、拔秧困難等問題。 2.1.2采土宜在秋季進行,一是此時有土可采,二是此時氣溫較高,方便晾曬、粉碎。采土數量每畝大田需合格營養細土100公斤,另準備25公斤左右未拌過肥的細土作蓋種時用。 2.1.3粉碎過篩營養土要求有良好的團粒結構、粒度均勻、顆粒直徑在2~5mm的佔三分之二以上,沒有僵塊、石子、瓦礫、雜草等雜質。土壤乾濕度宜掌握在細土手捏成團,落地則散就可以了。 2.1.4培肥一般選用土壤肥沃、疏鬆通氣、呈弱酸性或中性的菜園地或半泥的壤性土作床土,配備適量的旱育壯秧劑後就可直接使用。旱育壯秧劑具體配用量每100公斤營養土可配用壯秧劑05-0.8公斤,加過磷酸鈣5公斤、已堆漚腐熟的有機肥50公斤,充分攪拌均勻製成營養土備用。 2.2苗床準備 選擇排灌、運秧方便、便於操作管理的田塊做秧田。按照秧田與大田1︰80~100左右的比例備足秧田。苗床規格為苗床板面達到「實、平、光、直」。平整苗床宜在播種前3-5天進行。 2.2.1床址選擇旱育秧苗應選擇背風向陽、地下水位在50cm以下,土質疏鬆肥沃,不易板結,水源清潔方便,利於管理的旱地。 2.2.2耕翻對選好的床地用旋耕機旋耕2~3次(也可用人工翻欠),耕深15~20cm。土塊細碎均勻,清除瓦礫、石子、雜草等。耕作時間宜在秋冬進行,以便經過冬天冷凍,平時日晒雨淋等風化作用,使土壤熟化。 2.2.3開溝作廂在耕翻過的土地上,搶晴天在播種前3~5天開溝作廂。廂面寬約140cm,秧溝寬約25cm、深約15cm,四周溝寬約30cm以上、深約25cm。 2.2.4平整廂面在作好邊框的廂面上,用澆水的方法進行沉實整平,有坑窪、裂縫處及時進行填補,要求整體平直。若是採用濕潤育法,床址應選在能排能灌、水源清潔方便的地方。苗床製作除按旱育秧方法製作外,溝深加深至30cm。 2.3鋪營養土 主要包括調酸、鋪土、消毒三個環節。 2.3.1調酸水稻苗期生長喜偏酸性,其幼苗適宜於PH值在5.0~7.0的微酸性土壤條件下生長。當PH值小於或等於5時,能限制霉腐、立枯等病菌的入侵和危害。要求PH值在5.5~6.5之間。當PH值小於5或大於7時就要進行調節。現在常用的是旱育壯秧劑調節,因壯秧劑是一種多功能酸性複合肥,其中含有硫酸、腐殖酸、全價肥料、殺菌劑、生根劑和矮壯素等,一次性施用可以達到調酸、營養、消毒、化控一體化,簡化程序,節約成本。具體操作方法是先將固體壯秧劑研成粉狀,然後用少許營養土拌和均勻,再按100公斤營養土配0.5~0.8公斤壯秧劑的比例與營養土拌和均勻。調酸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立枯病發生,而立枯病是在苗弱、低溫、病原菌三個條件同時存在時才會出現,使用壯秧劑可以減輕立枯病的發生。 2.3.2鋪土將制好的營養土均勻鋪滿苗床,土層厚2cm左右,做到表面平整。 2.3.3消毒防病機插秧苗期最常見的立枯病,它對育秧的成敗威脅最大,對營養土消毒可以切斷感染源,用惡霉靈、敵克松消毒可以有效防止立枯病。具體操作辦法是:將45%敵克松1000~1500倍液或99%惡霉靈原粉3000倍液均勻噴在鋪好營養土的苗床上,將苗床噴透為原則。這樣可以起到澆水消毒雙重功效。若是旱育法,當營養土水未飽和時,應繼續澆至飽和。若是濕潤育法,當營養土未飽和時宜在播種完後向秧溝灌水進行漫灌來解決,待床土充分吸足水分後再排干秧溝水。 3、定量精量播種,確保播種質量 規範化水稻機插秧育秧要做到精量播種。並根據品種和當地農藝要求,選擇適宜的播種量,要求播種均勻、不重不漏。 3.1播種 3.1.1播種期確定水稻播期的確定與各地氣候、耕作制度、品種特性、病蟲害發生期等密切相關。一般按照當地常年播種期,結合當年的氣候情況來確定。按照我鎮的自然生態特點和栽培習慣,今年我鎮播種期一般確定在3月20開始。 在同一地方,由於機插秧秧齡係數彈性小,應根據插秧機的數量、機插面積和機插速度合理作好分期播種計劃,確保適齡適時移栽,只能田等秧不能秧等田,避免超秧齡、超季節移栽。 3.1.2播種量確定每畝大田機插育秧要準備的種子數量因品種、區域而定,一般雜交稻需種子1~1.25公斤。雜交稻每盤芽谷的播量為75-85g,每畝育15-18盤。 3.1.3種子處理及催芽搞好種子消毒,確保芽谷整齊是整個育苗的工作基礎。 3.1.3.1種子處理播種前選擇晴好天氣晒種1~2天,浸種時選用「使百克」或「施保克」2毫升加10%「吡蟲啉」10克,兌水6~7公斤,浸5公斤種子,浸種時間一般為24-36小時,浸種後不必淘洗可直接催芽。 3.1.3.2種子催芽催芽主要注意溫度和水分。在種子破胸以前要求溫度保持在35~38℃,破胸後到出芽前要求溫度保持在28~32℃;水分要求保持種子濕潤。種子發芽要做到「快、齊、勻、壯」。「快」是指兩天內催好芽;「齊」是指要求發芽勢達85%以上;「勻」是指芽長整齊一致;「壯」是指幼芽粗壯,根、芽長比例適當;顏色鮮白,氣味清香,無酒味。當種子催芽達到「根長一粒谷、芽長半粒谷時」即可晾芽播種。 3.1.4播種方法目前有機播和手工撒播。但我們是採用人工撒播。其具體方法是:將單位面積上所需要種子以多次少量的辦法,分次拋撒,逐漸補漏撒勻。 3.1.5播種要求分布均勻,無過稀過密之處,密度適中,每平方厘米苗床達到雜交稻有1~1.5株苗的標準。 3.2覆土蓋種 在覆土蓋種之前,應用板類工具將種子輕度壓實一下,使種子陷入泥中,便於覆土,播種後均勻撒蓋籽土,以不見芽谷為宜,覆土厚度在0.3~0.5cm左右。注意使用未培肥經過敵克松消毒的過篩細土,不能用拌有壯秧劑的營養土,蓋種土撒好後不可再洒水,以防止表土板結影響出苗。 3.3蓋雙膜保溫育苗 為防早春冷害,實現保溫增濕,濕潤齊苗的目的,應先在播後的秧盤表面上蓋一層地膜,然後用竹片搭小拱架、蓋天膜。小拱架高度40cm、間隔50cm左右,注意插平、插直、高度一致,拱架高度不能太低,否則保溫能力差、溫度變化大、高溫時容易燒苗。天膜需拉緊奔直,四周壓入泥中。稻苗立針現青時要及時揭去平鋪膜。 4、苗床管理 4.1做好保溫管理,防止低溫凍苗和高溫燒苗 出苗至二葉期前,以保溫為主,嚴封四周薄膜,防止冷空氣侵入,晴天膜內溫度超過30℃,應揭去兩頭通風;三葉後以通風煉苗為主,陰天蓋好薄膜,防止高溫燒苗,移栽前5~7天煉苗揭膜,在煉苗揭膜時應先揭兩頭、後揭兩邊、最後全部揭開,逐漸揭膜煉苗。不要一次就將膜揭開,煉苗期薄膜揭開後把膜放在秧廂側面,防止後期寒潮,我鎮今年在4月13日揭膜後就遇見寒潮,防止寒潮來臨時,沒有薄膜蓋,造成秧苗嚴重凍傷,誘發立枯病的發生。 4.2及時管水 播種到出苗,一般不灌水,不噴水,出苗後如秧盤上土壤發白、乾燥,可噴濕秧盤泥土,保持濕潤,床土濕度應保持在90%左右,以利齊苗。秧田管水方法應以晴天滿溝水,陰天半溝水,雨天不灌水,三葉後秧苗根系大量生長,應保持廂面濕潤,水不過秧廂,以利盤根。遇寒潮應及時灌水上廂護苗,寒潮過後及時排水。 4.3適時追肥 在秧苗二葉期,根據秧苗長勢,選擇晴好天氣揭開薄膜,每畝秧苗用尿素2.5~3公斤兌水施苗肥,也可將尿素兌清水糞潑施,施後及時蓋膜。注意不能夠過量施用,防止施肥過量死苗,以少吃多餐的方法施用化肥,促進秧苗生長。 4.4病蟲害防治 秧苗期根據病蟲害發生情況,做好防治工作。同時,應經常拔除雜株和雜草,保證秧苗純度。在水稻秧苗的培育過程中,常見的病害是立枯病引起成片死苗。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由於環境條件不適引起的生理失調;二是由於真菌的侵染。秧苗立針到二葉一心,是防治立枯病的關鍵時間,用45%敵克松1000倍液或99%惡霉靈3000倍液噴洒苗床,可有效防治秧苗立枯病。如立枯病嚴重,可連續施藥兩次,隔5~6天再施一次。插秧前3--5天用20%三環唑750倍液噴洒秧苗以預防稻瘟病,做到帶葯下田。 5、施好送嫁肥控水煉苗 5.1移栽前施好送嫁肥 栽插前要看苗施好送嫁肥,能促進秧苗根源基發育,使葉片挺健清秀,增強栽後秧苗髮根能力強和抗植傷能力。一般在移栽前3~4天,對葉色褪淡的脫肥苗,畝用0.5%尿素溶液噴霧或用4~4.5千克兌水500千克於傍晚均勻噴潑澆,施後並灑一次清水以防肥害燒苗;對葉色正常、葉挺拔而不下披苗,畝用尿素1~1.5千克兌水100~150千克進行根外噴施;葉色濃綠且葉片下披苗,不施肥。 5.2控水提高苗質 栽前通過控水煉苗,減少秧苗體內自由水含量、增強秧苗抗逆能力,是培育壯秧健苗的一個重要手段,使根盤結好利於機插。控水時間應根據移栽前的天氣情況而定,一般是在移栽前5天控水煉苗。控水方法:晴天保持半溝水,若中午秧苗卷葉時可採取洒水補濕;陰雨天氣應排干秧溝積水,在起秧栽插前的雨天要蓋膜遮雨,防止床土含水率過高而影響起秧和栽插。適宜機械化插秧的秧苗應根系發達、苗高適宜、莖部粗壯、葉挺色綠、均勻整齊。當秧苗達到秧齡25~30天、葉齡3.5~3.8葉、苗高12~20cm、莖基寬不小於2mm、每苗根數12~15條、根系盤結好、提起不散,就能確保機械插秧順利進行,減少漏插缺壟短窩。 由於機插秧育苗是一整套新的育秧技術,只有認真把好每一個技術環節,採用科學的技術措施,才能培育出健壯的秧苗,確保機插秧育苗的成功;只有用健壯的機插秧苗進行機械栽插,才能提高成苗率、降低分櫱節位、提高成穗率,從而提高水稻產量,促進農業機械化建設的不斷發展,提高勞動生產率。 結束語:今年,在區農業委員會的安排和業務指導下,結合我鎮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實施,第一年在我鎮匯倉3社示範推廣150畝機插秧,於3月19日播種,採取統一育秧、機插、統防統治等精心管理。栽插密度為6×9寸,保證畝栽11000窩以上,改變農民傳統稀大窩的習慣,實現增窩增苗。目前長勢良好,有望比對照增產10%以上,深受廣大農戶喜愛,為今後我鎮推廣機插秧奠定了基礎。 |
推薦閱讀:
※水稻機插高產栽培技術--科技信息網
※人工智慧的「終極目標」——類腦智能的技術熱點與國內外布局
※硬頭鱒親魚培育技術
※連載128:短棍的基本技術1
※【譯文】輕鬆跑完全程馬拉松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