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轉】 中阮教學

來源:互聯網 作者未知課程名稱:中阮 教學目標 熟練掌握中阮(琵琶)樂器的演奏技術,能夠獨立演奏(獨奏,合奏,重奏)中阮(琵琶)樂曲。達到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或地方)的中阮、琵琶專業的等級考試水平。 (初、中、高級)教學內容 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編製的《全國民族樂器演奏社會藝術水平考級系列叢書》(中阮、琵琶考級曲集)、地方(如民族出版社的中阮、琵琶實用教程)的部分練習曲、各地的民歌、小調等樂曲作為練習曲目。 課程目標: 1、初級目標包括: 中阮(琵琶)入門、樂理、手指(倚音、顫音、疊音、滑音等)技巧 練習、樂曲演奏,掌握演奏的基本技巧、能夠演奏基本簡單的曲目。 2、中級目標包括: 各種技巧的強化練習、中級樂曲練習、其它指法練習(中級),熟練掌握演奏的技巧,能夠演奏中級曲目,體現風格的表現。 3、高級目標包括: 作品練習。熟練掌握演奏的技巧並在技巧上能夠獨立處理樂曲、能夠熟練按照樂譜 正確演奏,有自己的曲風。 課程面向對象: 小學二—五年級、初中起始年級。 教學樂器 採用天然材料(紫竹、白竹、鳳尾竹、花斑竹)制的中阮(琵琶) 教學形式: 小班授課,每個星期天下午上課。 主要課程內容: 內容提要 : 通過結合《中阮、琵琶演奏曲集》一書獨奏曲的練習,注重基本功、基本技巧的訓練,能夠幫助練習者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練習時,既可依照教程的順序練習,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加以變動。總之,練習過程要善於解決各個學習階段的主要困難,從全局出發去解決每一個技術和藝術上的問題。需要說明的是,阮有大阮、中阮、小阮,等等,雖然各個品種的音域、音色不同,但定弦規律是一致的。本書簡單介紹了阮的歷史及構造,大阮、中阮的音域、定弦和各調的首調唱名;以中阮為訓練對象,大阮可可借鑒一些練習曲。 阮是中國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據東漢傅玄《琵琶賦》序載,阮是當時人們參照琴、箏、築、箜篌等樂器創製而成。圓形音箱、直柄、十二品位、四弦。阮古稱秦琵琶或月琴,唐武則天時發展為十三品位。因晉人阮咸善彈此器,因此得名。 一、 阮的歷史 阮 撥奏弦嗚樂器。源於中國漢代(公元前206—公元220)的琵琶。唐代武則只690—705在位)時改稱阮咸,宋代簡稱為阮,今為中國民族樂隊及戲曲樂隊的常用樂器。 阮源於中亞,通過龜茲傳入我國,阮在漢時稱為秦琵琶,唐時稱阮咸,宋時稱阮,直到清代都一直保持古制。阮是「阮咸」的簡稱。古琵琶的一種。阮有低阮、大阮、中阮、小阮四種,目前樂隊中多用大阮與中阮。中阮比大阮高純五度。阮有三弦、四弦之分,有品,按十二種平均律裝置。阮的演奏技巧比較簡單,演奏方法及符號與琵琶相同。小阮主要用於演奏旋律;中阮、大阮、低阮主要擔任和聲伴奏。阮的音色圓潤而豐富,頗具特色,並且自成一族,在樂隊中可起強有力的作用。

收藏 分享 0

  • 反對
  • 2#

    發表於 2009-4-1 21:35 | 只看該作者

    中阮教學(續1) 漢時,有多的馬上樂器傳入我國,漢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 115年),張騫出使烏孫國(今烏孜別克民族),烏孫王昆彌與漢通婚,烏孫公主出嫁前,漢武帝命懂得音樂的工匠參考琴、箏、築、卧箜篌等創製了一種能在馬上彈奏的樂器,圓形音箱、直柄、十二柱、四弦,這種樂器便是阮,當時稱「秦琵琶」。現存的古代中亞豪來茲姆王國宮殿壁畫上有阮咸,是公元4世紀的作品,說明阮咸源於中亞,通過龜茲傳入我國中原。 東晉(317~42O)「竹林七賢」中的阮咸是傑出的音樂家,最喜彈奏這種樂器,他當時彈奏的已是趨於定型的阮了。由於阮咸善彈和當時社會對竹林七賢的崇尚,這種樂器一時風行全國各地,成為獨奏、合奏或為相和歌伴奏的主要樂器。後來因為社會動亂,阮曾一度失傳。在甘肅麥積山石窟浮雕和敦煌北魏壁畫上,可以見到阮的造型與現在的形制相似。  據《新唐書?元行沖》載,唐武則天時(684~701),蜀人蒯朗在古墓中得銅器,身正圓似琵琶,與《竹林七賢圖》中阮咸所彈樂器相似。元行沖認為:「此阮咸所作器也,命易之林,弦之,其聲高雅,樂家遂謂之阮咸。」唐代的阮,有四弦、13柱,發展得已比較完善。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在詩中形象地描繪阮的音色純厚圓潤。如珠落玉盤那樣悅耳動聽。在唐代的《清商樂》和《西涼樂》中,阮咸也是主要的樂器之一。  阮咸在盛唐時期流傳東瀛。至今,在日本古都奈良東大寺正倉院中,還珍藏著一張唐代傳去的螺鈿紫檀阮咸。這張阮咸長10O.7厘米,四弦、14品,在圓形共鳴箱的面板上,開有兩個圓形音孔並鑲有音窗,腹部是一副四人奏樂圖。琴頸和琴軫上,都有螺鈿鑲嵌,在琴箱的背板上,更嵌出美麗的花枝圖案,並有兩支飛翔的鳥雀。其工藝之精細,造型之秀美,為後世所罕見。 阮咸簡稱為阮,始於宋代。10世紀末,宋大家把阮咸由四弦增至五弦,但不稱其為五弦阮咸,而稱「五弦阮」,阮之名自此始。 元代,阮在民間廣泛流傳,成為人們喜愛的彈撥樂器。從中國音樂研究所收藏的一張清代阮看來,直到清代,阮仍保持著古制,音域只有一個多八度。在民間流行的舊式阮,則退化為兩條或三條弦,即使是四條弦,也是每兩條同發一音,音域很窄,音階也不完備。建國後,阮的改革和演奏藝術發展很快。20世紀50年代對阮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使阮具有高音、中音、次中音和低音4個聲部,而自成一族。改革後的阮都為四弦,採用金屬弦,調音方便,音域擴展到三個八度以上,音量增大。半音俱全,可任意轉調。在演奏技巧上,除傳統指法外,還吸收了其它中、外彈撥樂器的技法,大大豐富了阮的表現力。 1977年製成的雙層共鳴箱中阮,是在加大的琴箱內增設一張較薄的共振板,把腔體隔成前後兩部分。這種際音色圓潤渾厚,音量明顯增大。1979年製成的電擴音中阮,既保持了阮的傳統音色,又豐富了發音的韻味。20世紀80年代研製的無品大阮,在琴箱中的高音區支有一根音柱,由於降低了山口和縛弦的高度,琴弦距指板較近,便於演奏。它保持了大阮原有的音量,音色較為柔和,演奏上可借鑒三弦、琵琶和箏的抹、滑、揉、打、吟等技法,適於演奏流暢如歌的旋律,表現力極為豐富,具有動人的藝術效果。近年來研製的新大阮,增大了共鳴箱和面、背板的拱度,加長了琴桿,面、背板的厚度由中央向四周逐漸減薄,面板裡面粘貼「V」形音梁和周邊挖「U」形槽,音孔改為對稱的鳥形,造型美觀,發音堅實、宏亮,音色純厚圓潤,顯著增強了表現力,可供獨奏使用。歷史上漢琵琶是"阮"的前身。在南京西善橋古墓出 土的南朝時期(420~589)(竹林七賢及榮啟期)磚刻壁畫.其中阮咸斜抱一件樂器彈奏的圖像.它為今人研究阮的歷史、形制、沿革及演奏等提供了確切資料。據(新唐書.元行沖傳),武則天在位時.蜀人蒯朗在古墓中得銅器,身正圓似琵琶,與(竹林七賢圖)中阮咸所彈的樂器相 似。元行沖認為,"此阮咸所作批也.命易以木,弦之,其聲亮,雅樂家遂謂之阮咸。"至宋代.宋太宗趙匡義於至道元年(995)把阮改為5弦,稱之為"5弦阮 。  阮既可獨奏,也與其它樂器合奏,如故宮博物院所藏三國時代的青袖瓷倉上有阮與其它樂器合奏的陶塑裝飾﹔麥積山北魏壁畫上繪有笳與阮的合奏圖﹔敦煌壁畫佛座前樂舞的樂隊合奏中有阮﹔宋人仿五代周文矩宮中圖卷有阮與古琴合奏等。

    TOP

    3#

    發表於 2009-4-1 21:36 | 只看該作者

    中阮教學(續2)據史料記載,阮的樂譜十分豐富。如,宋代以前有(阮咸譜)20卷,(擘阮指法)1卷,(琴阮二弄譜)l卷等。可惜這些阮諧均已夫失。阮的製作在唐代已達到較高的工藝水平。現存於日本奈良正倉院的唐嵌螺細紫檀阮,其工藝之精細,造型之秀美已相當完善。20世紀30年代,上海大同樂會曾仿製過古代阮﹔1946年前後,無錫華光國樂團按唐代阮的形制,研製出三弦的大阮、中阮各1把。 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民族管弦樂團對阮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依十二乎均律補齊半音,使轉調不受限制﹔增加品位,使音域擴展到3個八度以上。新改編和創作的獨奏曲目有(瑤族長鼓舞)、(引水上山坡)、(調歌)、(火把節之夜)等。  漢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 115年)。張騫出使烏孫國(今烏孜別克民族),烏孫王昆彌與漢通婚,烏孫公主出嫁前,漢武帝命懂得音樂的工匠參考琴、箏、築、卧箜篌等創製了一種能在馬上彈奏的樂器,圓形音箱、直柄、十二柱、四弦,這種樂器便是阮,當時稱「秦琵琶」。在甘肅麥積山石窟浮雕和敦煌北魏壁畫上,可以見到它的造型。  東晉(317~42O)「竹林七賢」中的阮咸是傑出的音樂家,最喜彈奏這種樂器,他當時彈奏的已是趨於定型的阮了。由於阮咸善彈和當時社會對竹林七賢的崇尚,這種樂器一時風行全國各地,倍受人民歡迎和喜愛,而成為獨奏、合奏或為相和歌伴奏的主要樂器。後來因為社會動亂,阮曾一度失傳。  據《新唐書?元行沖》載,唐武則天時(684~701),蜀人蒯朗在古墓中得銅器,身正圓似琵琶,與《竹林七賢圖》中阮咸所彈蝗樂器相似。元行沖認為:「此阮咸所作器也,命易之林,弦之,其聲高雅樂家遂謂之阮咸。」唐代的阮,有四弦、13柱,發展得已比較完善。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在詩中形象地描繪阮的音色純厚圓潤。如珠落玉盤那樣悅耳動聽。在唐代的《清商樂》和《西涼樂》中,阮咸也是主要的樂器之一。  阮咸在盛唐時期流傳東瀛。至今,在日本古都奈良東大寺正侖院中,還珍藏著一張唐代傳去的螺鈿紫檀阮咸。這張阮咸長10O.7厘米,四弦、14品,在圓形共鳴箱的面板上,開有兩個圓形音孔並鑲有音窗。琴頸和琴軫上,都有螺鈿鑲嵌,在琴箱的背板上,更嵌出美麗的花枝圖案,並有兩支飛翔的鳥雀。其工藝之精細,造型之秀美,為後世所罕見。  長期以來,阮始終保持著古老的風格和形式,構造上沒有什麼改變。在民間流行的舊式阮,反而退化為兩條或3條弦,即使4條弦,也是每兩條同發一音,音域很窄,音階也不完備。從中國音樂研究所收藏的一張清代阮看來,直到清代,阮仍保持著古制,音域只有一個多八度。   阮在現代的發展。  新中國成立後,阮的改革和演奏藝術發展很快。50年代對阮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使阮具有高音、中音、次中音和低音4個聲部,而自成一族樂器。這些改革的阮都為四弦,採用金屬弦,調音方便,音域擴展到三個八度以上,音量增大。半音俱全,可任意轉調。在演奏技巧上,除傳統指法外,還吸收了其它中、外彈撥樂器的技法,大大豐富了阮的表現力。  80年代研製的無品大阮,在琴箱中的高音區支有一根音柱,由於降低了山口和縛弦的高度,琴弦距指板較近,便於演奏。它保持了大阮原有的音量,音色較為柔和,演奏上可借鑒三弦、琵琶和箏的抹、滑、揉、打、吟等技法,適於演奏流暢如歌的旋律,表現力極為豐富,具有動人的藝術效果。 二、阮的結構:  阮由琴頭、琴頸、琴身、弦軸、山口、縛弦和琴弦等部分組成。琴頭和琴頸是用兩塊硬質木料膠合而成,琴頭頂端多飾以民族風格的雕刻,琴頸上粘有指板,指板上嵌有2 4個音品,品按十二平均律裝置。  琴身是一個呈扁圓形的共鳴箱,由面板、背板和框板膠合而成。在面板上膠有縛弦和開有出音孔。弦軸有4個,除用普通弦軸外,也可用齒輪銅軸。琴弦使用絲弦、腸衣弦或金屬弦。琴頭呈如意狀,4個弦軸分別裝在琴頭兩側。琴桿修直,背部呈扁圓形,正面平整設指板,面上粘山囗和品位。設24品,依十二平均律排列,每半音一個品位。音域可達3個八度。音箱正圓,面板和背板略成拱形,面板上方左右開音孔,下方中央有撥扶手。  製作阮,所用材料大致和琵琶相同。琴頸和琴身框板,還可使用椴木或楊木。面背板都使用桐木。指板用紅木。弦軸可用紅木、黃楊或黃檀等。琴身的圓度應準確,面背板平整光滑,琴頸和琴身在一個平面上,各部膠接嚴密牢固,音品間距準確,表面塗漆勻凈、木紋清透。   中阮為中音樂器,音色恬靜、柔和、富有詩意,與秦琴相似,在合奏中常擔任演奏旋律或描句,具有動人的效果;擔任伴奏時,豐富的節奏變化能突出樂曲的特點,在樂隊中採用兩個以上中阮分部演奏和聲,會使彈撥樂器組的中音聲部更為豐滿。   大阮比中阮低五度,是次中音樂器,發音堅實、雄厚而有力,與西洋樂器大提琴相似,在樂隊中演奏旋律時,常與中阮作八度結合,以加強中玩效果,流暢的琶音最適宜映襯抒情的旋律,演奏單音或和弦時,能加強節奏、烘托出樂曲熱烈奔放的效果。中阮和大阮,既適於獨奏,也適於合奏或伴奏。在民族樂隊中,常用來組成雙音或三音和弦等各種音型,以加強整個樂隊的演奏效果。它常給二胡、板胡、笛子和嗩吶等樂器伴奏。在京劇和其它地方戲曲中,也常用到中阮和大阮。   低阮是低音樂器,發音深沉而低厚,猶如西洋樂器低音提琴,在民族樂隊中,低阮只用於演奏和聲的節奏或是經過簡化的曲調。有些樂隊還將它作為低音拉弦樂器使用。

    TOP

    4#

    發表於 2009-4-1 21:39 | 只看該作者

    中阮教學(續3) 三、阮的定弦 各種阮的定弦及音域均不相同,在樂隊中的作用也不一樣。大、中、小阮以五度關係定弦,低阮以四度關係定弦。根據阮的大小可分為大阮、中阮、小阮三種,還有一種叫低阮。 民間流傳的阮,定弦很不統一。在民族樂隊里,大、中、小阮都以五度關係定弦,它們分別為:小阮(C、g、d1、a1),中阮(G、d、a、e1),大阮C、G、d、a,低音阮以四度關係定為(E1、A1)、D、G。常用的音域是:小阮從C~a3,中阮從G~e3,大阮從C~a2,低音阮從E1~e。在這族樂器中,小阮是高音樂器,發音清脆、明亮,在樂隊中常擔任演奏曲調。 上世紀有一段時間中阮的定弦模仿小提琴,自四弦至一弦定為G、d、a、e1;大阮的定弦模仿大提琴自四弦至一弦定為C、G、d、a。這種弦與弦之間均為純五度音程關係的定弦稱為「五、五、五」定弦法。 阮演奏家在實踐中發現「五、五、五」定弦法不是阮的最佳定弦法。把中阮定為G、d、g、d1;大阮定為D、A、d、a,讓一弦和二弦、三弦和四弦成為相鄰的二個八度關係,這種五度、四度、五度音程關係的定弦演奏指法更方便,彈和弦音更快捷。也有把中阮定成A、d、a、d1(四度、五度、四度)的,指法也很科學。現在藝術院校的阮教學多見「五、四、五」定弦和「四、五、四」定弦。這種定弦稱為固定音高定弦法。 四、阮的演奏技巧: 阮的演奏技巧,原來比較簡單。隨著樂器的改革,如今逐步得到豐富。近年來,我國許多音樂學院先後開設了阮的專業本科,大阮和中阮的獨奏曲也相繼湧現。目前,經過演奏者的繼承、實踐、移植和創造,右手的指法已有彈、挑、勾、抹、扣、劃、輪、拂、分、搖、掃、滾等30多種,左手指法也有泛、打、帶、滑、推、拉、吟、紋等IO多種,顯著提高了阮的藝術表現力。中阮的名曲有:《雲南回憶》《絲路駝鈴》《滿江紅》等 五、阮在京劇樂隊中的應用 京劇樂隊中的阮可以採用固定音高定弦法。但這種定弦彈奏京劇常用調bE、E調時空弦音用的少,沒有開放音,阮的四根弦共振不好,阮與其它樂器的共鳴也不好,指法不順,演奏技術要求嚴格。固定音高定弦適用F調、G調、A調、bB調、C調、D調等。 京劇樂隊中阮的最佳定弦法是和京衚衕步定弦,伴奏二黃用5 2 5 2弦;伴奏西皮用6 3 6 3 弦。若考慮弦的張力,阮的四根空弦音中至少有兩根和京胡一致。和京衚衕步定弦,指法就能和京胡指法近似,演奏順便,能充分發揮器樂性能,樂器與樂器之間的共鳴也好。有時E調二黃和E調西皮相繼出現,這時阮的伴奏就不分二黃、西皮了,二黃唱腔所需要的音符在西皮弦上都有。兩種唱腔共享一種指法,保證1=E音就可以。隨京胡的定弦法能導致演出中因轉調經常擰軸調弦。 伴奏京劇的阮演奏員要學會空弦音高設計。一齣戲中有D調、bE調、E調、F調、G調、A調、bB等多種調門出現時,則應該選擇固定音高定弦法,靠變換指法轉調,演出過程中不用調弦。一齣戲中大多數唱腔均為E調,只有少數唱腔為其它調,中阮和大阮的定弦可以根據需要將空弦音名改變,改變的目的是讓阮的空弦音和指法向京胡靠攏,以便統一風格,增強共鳴。比如現代京劇「沙家浜」中1=E調唱腔居多,兼有1= #G(bA)、 1=#C(bD)、1=#F 等調門。中阮可以將空弦音定成#G #C #g #c(E調的3 6 3 6 弦);大阮可以將空弦音定成#C #G #c #g(E調的6 3 6 3 弦)。1=#G調中阮用1 4 1 4弦,大阮用4 1 4 1弦;1=#C調中阮用5 1 5 1弦,大阮用1 5 1 5弦;1=#F調中阮用2 5 2 5弦,大阮用5 2 5 2弦。這種定弦比阮的固定音高定弦降低了小二度,弦的張力仍保持在最佳狀態。1=E調使用的是京劇常用指法,伴奏效果好。1=#G、1=#C、1=#F等調門空弦音屬唱腔常用音,和三小件配合亦好,指法方便順溜,便於演奏。整齣戲僅定弦一次,演出中不用擰軸調弦。設計空弦音高時要首先考慮一場晚會的最多用調,以最多用調為主設計空弦音高,盡量與京衚衕步,兼顧轉調、共鳴、弦的張力、音區、鄰弦之間的音程關係等,演出中儘可能減少調弦次數,偶遇轉調則使用變指法按音。 阮的空弦音程關係可以根據需要臨時改變。舉兩例說明: 1.大阮用固定音高定弦法(D、A、d、a)為1=C調二黃唱腔伴奏,空弦音首調唱名是2 6 2 6。用C調指法可以彈奏,但指法不順,伴奏快速唱腔有難度。若將第三弦臨時降低大二度定弦,空弦音變成2 5 2 6(D、G、d、a )。第二弦和第三弦與京衚衕步使用的是二黃指法,整個樂隊效果會因此一音的臨時改變而顯得活躍。 2.用大阮為1=bB調反二黃唱腔伴奏,固定調定弦空弦音首調唱名為3 7 3 7,反二黃的主要音符1音和5音要靠一指和二指分別控制,指法不順,演奏難度大。把第三弦臨時降低大二度定弦、空弦音唱名變成3 6 3 7(D、G、d、a),主要音符1、5兩音則由左手一指在二、三弦上控制,使用的是京劇常用指法,加上空弦音3 6 3 7的配合,什麼速度的反二黃都能順利演奏。並且大阮使用的正是最佳音區,共鳴效果好。 京劇伴奏樂器除三小件外其它樂器的伴奏音符應該是逐件遞減的。三弦的音符少於月琴,中阮的音符少於三弦,大阮的音符少於中阮。只有這樣處理,樂隊的整體效果才能清晰透明。技術好的中阮演奏員可以完整地彈奏京胡伴奏譜(用旋律音高彈奏,莫用高低音互翻)。大阮的聲音反應較中阮遲緩,伴奏時刪減一些音符是必要的,精減後剩下的音符多為旋律中的骨幹音。 阮演奏員有必要學習和聲、配器方面的知識,掌握低音處理方法,大阮和中阮互相配合,在大齊奏的伴奏中將和弦,分解和弦等配器技法、阮演奏技巧融入唱腔伴奏之中,展示樂器之長,使伴奏效果更科學、更具活力。十二平均律的應用,使有二十四個品位的阮能應對任何京劇唱腔的伴奏。阮咸已成為京劇樂隊的主要成員,不可缺少。我們要提高阮的演奏技術,重視阮在京劇樂隊中的作用,京劇樂隊應該與時俱進,設置阮專業。 中阮和大阮已成為京劇樂隊中的常規伴奏樂器。阮的聲音柔美、豐厚、音域寬廣。在京劇樂隊中與四大件結合的很好,既能完整的演奏旋律,又能支持旋律重音。中阮屬中音樂器,大阮屬低音樂器,中阮和大阮填補了京劇樂隊的中音和低音聲部。儘管常用隨腔齊奏的方法,但也加強了聲音厚度和節奏烘托。中阮可能不是人們耳熟能詳的樂器,學中阮的是很少,但使用中阮的地方並不少。這是民族樂團中必須的配置,是重要的中低音樂器。她有非常獨特好聽的聲音,有點像吉他的。

    TOP

    5#

    發表於 2009-4-1 21:40 | 只看該作者

    中阮教學(續4完) 六、作品 (起止級1—10) 第 一 級1 賣報歌…………………………姚策定譜2 我愛北京天安門………………姚策定譜3 紫竹調…………滬劇曲牌 甲天下定譜4 採茶撲蝶………福建民曲 甲天下定譜 第 二 級1 鳳陽花鼓………………………安徽民歌2 葬花………………………龐玉璋定指法3 旱天雷…………廣東音樂 甲天下訂譜4 八月桂花遍地開………………江西民歌 第 三 級1 金蛇狂舞…………………龐玉璋定指法2 關山月……………,龐玉璋定指法3 紅星歌…………………………姚策定譜4 雨打芭蕉………廣東音樂 甲天下訂譜5 花好月圓…………………諸新誠定訂譜 第 四 級1 流………………………………林吉良曲2 錦上花………………………………3 草原小牧民……………………姜銘禮曲4 魚水情………………………王振元編曲 第 五 級1 山寨歡歌………………………姜銘禮曲2 划船曲………………………龐玉璋移編3 瑤族舞曲………………………姚策定譜4 侗歌…………………………林吉良編曲 第 六 級1 雙聲恨……………廣東音樂 姚策定譜2 石林夜曲………………………林吉良曲3 河南小曲……………………趙桂林改編4 夕陽簫鼓………………………龐玉璋移 第 七 級1 赤膽忠心……………………姜銘禮改編2 四方舞曲………………………丹麥民歌3 火把節之夜………龐玉璋、趙桂林訂譜4 大浪淘沙……………趙桂林中阮演奏譜 第 八 級1 草原晨曦………………………姜銘禮曲2 游泰山…………………………林吉良曲3 寒江春回………………………趙桂林曲4 鳳凰花開………………………林吉良曲 第 九 級1 松風寒…………………林吉良、寧勇曲2 望月……………………………趙桂林曲3 早春的草原……………………趙桂林曲4 草原抒懷………………………林吉良曲 第 十 級1 古道行…………………………姜銘禮曲2 馳騁(塞外鐵騎)……………趙桂林曲3 滿江紅…………………………林吉良曲4 雲南回憶…………………………劉星曲 七、課程的評價 中阮班是我們學校的特色班,開設的面還不是很廣,不能作為考試學科進行考試,但可以有多種途徑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 1、弘文學校的學分制(1)基礎學分 (2)獎勵學分 2、通過考級 3、各級比賽 4、校內外展示 5、藝術節 中阮演奏家簡介 : 魏育茹,1960年5月26日出生。現任中央民族樂團獨奏演員、國家二級演員。1989年獲第十三屆世界青年聯歡節演奏最高榮譽金獎。1995年獲中國樂器國際大賽二等將。曾出訪朝鮮、新加坡、加拿大、日本等國家演出。  魏育如十歲起學習琵琶,在北京市少年宮擔任獨奏, 1981年考人中央民族樂團,對中阮演奏進行了潛心鑽研,掌握了中阮演奏高難技巧,演奏熱情,細膩而富於變化。  多年來為電台、電視台製作了大量音像節目,並為多家唱片公司錄製中阮獨奏曲,出版了《雲南回憶》協奏曲唱片。  在海內外的藝術活動中,獲得了廣泛好評,是當今在國內外較有影響的青年演奏家。併兼任北京民族樂器廠及廣州琴弦廠技術顧問。  這位同是為人妻,為人母的女性深情的說:「每當拿起樂器,坐在水銀燈下全身心的投入藝術創作中時,一切煩惱都忘卻了,我願為民族音樂的繁榮獻上我的一束芳香」。

    推薦閱讀:

    楊式太極拳教學 傅清泉先生主講
    拉丁舞入門教學:體態、手位、握持
    教學相樂
    北大溫儒敏教授談作文教學
    【46個視頻】初級化妝技法專業教學視頻

    TAG: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