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明都南京故宮營造概況

讀《明代宮廷建築史》(一)——明都南京故宮營造概況元至正十六年,朱元璋攻佔集慶路,改稱應天府,在元朝的御史台舊址(亦為南唐故宮、南宋行宮舊址)處建立江南行中書省,至正二十四年,朱元璋自稱吳王,改江南行中書省為吳王府,二十六年拓應天府,並命令劉基「卜地定作新宮於鐘山之陽」。至正二十七年正月,朱元璋建國號吳,稱吳元年,以吳王府為宮城,九月鐘山新宮建成,次年正月初四(公元1368年),朱元璋稱帝,國號大明,建元洪武,遷居新宮,即南京明故宮。遷居新宮後,朱元璋打算將舊邸賜魏國公徐達為府第,徐達沒有接受,而把魏國公府蓋在吳王府南面、瞻園東邊的位置。選取新宮宮址讓朱元璋和他的大臣煞費苦心:南唐故宮舊址即吳王舊內雖然比較空曠,但面積狹小,而且臨近南部鬧市區,不宜於長久使用,在此處開建新宮的話,還需要拆除大量的民房,如此勞民傷財怨聲載道之舉,正處在大業草創階段的朱元璋自然不會貿然去做,而且南唐故宮與六朝宮城舊址又讓朱元璋擔心「六朝國祚不永」的忌諱,故而這兩處地方都沒有成為朱元璋建造新宮的首選,長江之濱則又山地縱橫,地域狹隘,且不利於提防來自長江以北的進犯,所以最後朱元璋決定在舊城之東開建新宮,於是在至正二十六年八月,拓應天城,徵用數十萬士兵和民夫填燕雀湖(隔山與玄武湖相對),在東城鐘山之陽築建新宮。自東吳以來,南京歷朝宮闕處於玄武湖至富貴山軸線上的慣例由此被打破。鐘山之陽的新宮用巨石鋪墊,並在牆基下打有密集的地丁,用三合土分層夯實,1958年在南京航空學院的工地上曾經發現過夯土層下排列密集的杉木樁,最長的木樁有15米。(季士家《明都南京城垣略論》)洪武元年的宮城,雖然創立了宮城的基本模式如三朝二宮和主要門制,但由於眾多的內外因素,宮城創製還比較草率,制度尚不完善,建築群比較稀疏,這一階段的營造屬於明宮城的草創階段。對於洪武元年宮城的具體情況,明代史書中有萬曆《大明會典》卷一八一的記載:「吳元年作新內,正殿曰奉天殿、前為奉天門、殿之後曰華蓋殿、華蓋殿之後為謹身殿,皆翼以廊廡。奉天殿之左右各建樓,左曰文樓,右曰武樓,謹身殿之後為宮。前曰乾清宮,後曰坤寧宮,六宮以次序列。周以皇城,城之門,南曰午門,東曰東華,西曰西華,北曰玄武。」洪武六年又「開文華、武英二堂」,以宋濂為教官,「擇國子生年少聰明者說書」(《明太祖實錄》),同年又修築了內城(即禁垣),大體奠定了後來的明中都和北京皇宮的基本骨架。另外,李燮平先生《明代北京都城營建叢考》一書認為,明代南京洪武元年宮殿奉天門廣場東廡左順門(即今之協和門)外有「大本堂」,其中「聚古今圖書」,太子、諸王就讀其間,兼作東宮議事之所,與元端本堂相似;右順門外則有秦、晉、燕、周、楚諸王宮室。其後「大本堂」之名不存,藏書之所後來也稱為「文淵閣」,以前者初制與後者的功能相比較可以推斷大本堂應為南京文淵閣的前身,此說頗有道理。洪武八年明太祖詔罷建鳳陽中都皇宮,九月「詔改建大內宮殿」,十年十月「改作大內宮殿成」,洪武八年、十年分別改作、改建太廟、社稷壇(洪武元年將太廟建在皇城東北,社稷壇建在宮城西南,洪武八年以不合禮制重新改作太廟於宮城東南,與社稷壇隔端門東西分列,午門之外有社街門、廟街門),此後主要的建造工程基本都在宮城之外,如洪武二十六年改建宗人府、五府、六部等官署,建鑾駕庫於東長安門外青龍橋之東;洪武二十五年改建大內金水橋,增建端門、天安門各五間(洪武八年增建的二門尚無門樓),並在承天門外建東西長安門(《明太祖實錄》)。萬曆《大明會典》卷一八一記載改建後的南京宮城說:「洪武十年十月,改建大內宮殿成。闕門曰午門,翼以兩觀。中三門,東西為左右掖門。午門內曰奉天門,門之左右為東西角門。內正殿曰奉天殿,御以受朝賀;殿之左右有門,左曰中左門,右曰中右門;兩廡之間,左曰文樓,右曰武樓。奉天殿之後曰華蓋殿,華蓋殿之後曰謹身殿,謹身殿後則後宮正門。奉天門外兩廡之間有門,左曰左順門,右曰右順門。左順門之外為東華門,內有殿為文華殿,為東宮視事之所;右順門之外為西華門,門內有殿曰武英殿,為上齋戒時所居。」文中並沒有介紹內廷的情況。潘谷西先生的《中國古代建築史》中有詳細的南京故宮復原平面圖,是很有用的參考資料。南京故宮今已無存建築,僅剩遺迹。皇城的位置大約在今中山門以西,逸仙橋東,光華門北,佛心橋南,其範圍現在多言東西四里,南北七里,皇城南部千步廊中前方為洪武門(初稱廣敬門,約在洪武二十五年至洪武二十八年之間改稱洪武門),洪武門與正陽門之間為東西橫街,千步廊左右有宗人府、五部、五軍都督府等行政部門,洪武二十六年改建翰林院於宗人府之後,詹事府居其次,太醫院又次之,最次則為東城兵馬司,《洪武京城圖志》序說:「六卿居左,經緯以文;五府處西,鎮靜以武。」《明太祖實錄》:「上諭廷臣曰:『南方為離,(光)明之位,人君南面以聽天下之治,故殿廷皆南向。人臣則左文右武,北面而朝禮也。五府六部官署宜東西並列。其建六部於廣敬門之東,皆西向建五府於廣敬門之西,皆東向。』」宮城處於皇城中間偏東北,位於今南京博物院、午朝門北,光華門御道街南北一線(即原宮城中軸線),平面略呈方形。南京故宮西北角似有御花園,蔣贊初《南京史話》:「西北角的御花園,直到後宰門(即玄武門的俗稱)的玉帶河為止。現在,那一帶保存下來的遺迹,只有當年御花園的一座假山,俗稱「馬娘娘梳妝台」。」1964年在玉帶河這一帶發現過大量日用瓷器,專家推測這裡是明代南京光祿寺遺址。西北角御花園不見於記載,此說僅供參考,但是在明代史料中有宮中園林、假山的記載。皇明祖訓記載:「洪武八年九月辛酉,詔改大內宮殿。太祖謂廷臣曰:『唐虞之時,宮室樸素。後世窮極侈麗,習尚華夷,去古遠矣。朕今所作,但求安固,不事華麗。凡雕飾奇巧一切不用,惟樸素堅壯,可傳永久,使吾後世子孫守以為法。至於台榭花囿之作,勞民費財,以事游觀之樂,朕決不為之。其飭所司如朕之志。』」依此來看,洪武初年有御花園的可能性不大,建文朝四年朝廷都忙于軍國戰爭,亦應無暇顧及御園營建,永樂帝遷都北京之前在南京宮中居住過很長一段時間,加上成化十六年皇帝才下令停止南京宮闕的建造,百年間南京宮中亦必有園林的營造。南京故宮的皇城和宮城還各有護城河,皇城護城河以青溪為水源,宮城護城河以填塞的燕雀湖余水為水源,宮城內的金水河與之相通,皇城與宮城的護城河水最後都流入秦淮河,而由於皇宮建在填塞的燕雀湖上,到洪武末年的時候,整個南京宮闕的地勢已經出現了前昂後窪、形式不稱的情況了,這或許是明太祖當年萬萬沒有想到的。寫到這裡不免想起了濟南的山東省人大珍珠泉大院,那裡原來是明代的德王府,進了大門也是前昂後窪的情況,不知道是不是和濟南蘊藏豐富的地下水有關,參照南京明故宮的例子,個人覺得這個可能性非常大。永樂十八年(1420年),北京宮殿建成,次年朱棣遷都北京,此後南京宮殿不再使用,但仍作為留都宮殿,委派皇族和內臣管理。成化十六年,下令「南京皇城內宮殿不許重修」,遂任其圮廢,此條史料見於明顧起元《客座贅語》卷八·皇城:「萬曆中,少宰李公廷機曾議修大內承天門樓。余座師少宗伯葉公向高署工部事,以質於大司馬郝公傑。郝公以《會典》成化十六年有『南京皇城內宮殿不許重修』之例答之,遂止而不行。」。由於長年荒廢,因此南京皇宮的殿宇宮門多有損壞。萬曆三年致仕的張瀚在其《松窗夢語》中記述南京宮殿荒蕪之貌,稱「……迨今唯睹城郭崔嵬,而宮闕荒蕪,殿閣止存武英、奉先,猶舊物也。」附《明史·五行志》中所載正統至天啟年間南京故宮災異:正統八年雷震南京西角門正統十四年六月丙辰夜,南京謹身殿因雷擊發生火災,延燒至奉天殿和華蓋殿,將前三殿及文淵閣全部焚毀成化三年雷震南京午門城樓弘治元年雷震南京洪武門,南京宮城內花園火災嘉靖二年雷震南京長安左門嘉靖十三年六月二十二日,南京太廟失火,燒毀前後殿、東西廡、神廚庫。此後南京太廟未被修復,而是建起圍垣,將其封閉起來,南京太廟的香火歸併到南京奉先殿祭祀嘉靖十五年雷擊南京西上門萬曆三年雷震南京承天門萬曆十六年雷震南京西安門鐘鼓樓天啟三年南京大內左傍宮火災天啟六年南京西華門內土中埋存的舊木材起火自燃崇禎十七年(1644年)五月初一戊子,由淮安向南逃難的福王朱由崧乘船自淮安抵達南京,自三山門(今南京水西門)登岸,祭拜孝陵後,從正陽門經東華門進入南京宮城,步行拜謁奉先殿,隨後自西華門出宮,以南京內守備府為行宮。此時的南京明宮城內大多殿宇已因年久失修而坍毀無存,前三殿更是早在正統十四年便被燒毀。五月初三庚寅,朱由崧自大明門入內朝,行告天禮,隨後在武英殿就監國之位。五月十五日壬寅,朱由崧在南京武英殿即位,宣布翌年改元弘光,建立南明政權。朱由崧在位時期,以內宮監作為朝殿,並對南京宮殿進行了一些修復工作,比如為迎接嫡母鄒氏(仁壽皇太后)而下令修建「西宮之園」(即慈禧殿),並整修或新建了午門、奉天門、奉先殿、興寧宮等建築,現列舉如下:崇禎十七年五月初一戊子,騎馬自三山門環城而東,拜謁孝陵,隨後經朝陽門入東華門,謁奉先殿,出西華門,以南京內守備府為行宮。崇禎十七年五月初三庚寅,自大明門入大內,至武英殿行監國禮。(《明季南略》卷二,錢海岳《南明史》本紀一。按南京皇城最南之門原名為洪武門,似於永樂、洪熙時改為大明門。)崇禎十七年五月初三庚寅,移武英殿所奉二祖二後御容於奉先殿中。崇禎十七年五月十五壬寅,即皇帝位於武英殿崇禎十七年六月戊寅,改內宮監為朝殿,命肅朝班。崇禎十七年八月癸酉,命修西宮之西園第一所為皇太后宮。崇禎十七年十一月戊子,西宮慈禧殿成。崇禎十七年十二月甲申,御興寧宮。弘光元年正月甲午,修奉先殿及午門、左右掖門。弘光元年四月丁卯,選淑女於元暉殿。最後附載兩段明人筆記中記載的南京皇宮,一則是明初劉嵩《朝會紀事》所記洪武十年十月二十九日入朝時所見的南京新宮的情況:明日,監察御史權河南司官董哲,與浙江廉使余奎等又最後至。皆集於會同館,凡四十有九人。其始至,皆齋沭,具朝冠朝服,以次日早引奏如儀,行朝覲禮。至是,始齊同焉。前期,儀禮司正戒各道官率所屬入聽宣諭,乃二十九日早朝。既退,眾各常服,俟於闕門之西外。時中書丞相胡惟庸、大都督府官毛某、御史台左大夫汪廣洋、右大夫陳寧,皆先入,文武百官從之。既而司正引眾班,循闕右西側門以入奉天門,復由門之右掖進奉天殿下,敘列于丹墀之西以俟。俄而,中使趣召,知上已升殿矣。司正與序班導眾由殿右歷西階折而東行,遙望見金刺紋團鳳扇夾御座,正南面北位,乃循殿廷西南,遂班於正南,北面立。最在前者,廉使一人,次則副使四人,廣西僉事顏繼先、陝西僉事韓宜可等數人與經歷等四十四人,作重行立,又次其後。奉天殿新成,土木疏朴,未甃飾也。上冠通天冠,御白袍,負山字金漆素木屏風,據金椅,下施葦席焉。天顏清怡,玉音暢亮,宣諭丁寧,繼以戒敕。特命戶部尚書偰斯以官段四表裡賜余奎,賞其前在山東時實封言事剴切雲。宣諭畢,眾惶恐再拜叩首謝而退。又明日,為三月朔旦,司正具戒入辭,眾復具朝冠服,隨序班先俟立於奉天殿之前墀。上既升御座,司正以聞,乃就位,贊拜。禮畢,趨退,由奉天門。未竟,有旨召復入,而前行者已出,赴儀禮司收服矣。後行者聞命,將復入,不可,乃亟出易服,仍群趨以入。時工匠方集殿墀,頗喧雜,上厭之,乃徐步出殿門。降庭陛以臨于丹墀,將坐,見臣等且還至,乃直南趨出奉天門,度金水橋。又趨午門以出,至御街中甬道而坐。百官衛士,環擁後先,而儀仗嚴肅特甚。眾俯伏,喘汗戰慄,不知所為。上始若色怒,久之,乃言曰::「若等知朕所以諭之意否乎?今天下太平,有司膺名秩食俸祿甚厚,而民隱未盡昭恤,使朕之耳目弗究於下者,非若等責歟?惟是新制,九年考績,若等其各還司,以糾以察,慎乃憲度,大者以聞可也。毋玩民事,毋干天紀,使後此能復見朕,則若等為奉職矣。」是日,聖訓諄復,視前日尤嚴切焉。拜辭禮畢,上將起,復立而申飭者再四。暨返駕,將入午門,忽返顧曰:「若等其偕來。」上既入,乃自東廡以登於觀,上遂入坐南殿,群臣登自西廡,遂列憩於殿之右掖,陳幾席焉。雲有旨賜膳。既而光祿寺設饌,酒三行,進膳畢。司正奏按察司官謝賜膳,敕免謝,乃退。詣中書省及府台以次辭謝而出。又明日,齎兵部符驗,出金川門,赴龍江驛,次第起船以歸,實是月之四日也。舟行凡十有九日,始達北平。追錄前所會憲官之爵里姓字為一帙,以識好會也。聖祖之親近外台、戒敕諄至如此,天下安得不治?然禮制近古,迥與今異,故錄之以備考雲。第二則是明黃省曾《五嶽山人集》卷第三十二記載南京故宮的《建業大內記》:攝提格之歲如月八日,大司馬喬公奉天子明詔,道承天右門,左入太廟門。門左右皆樊松竹雜灌,門內唐左右位咸有井,井覆以亭。入左角門,過石樑,明庭上須彌座,座凡三重,皆可路。廟間九,檐際皆有網絲,中設靈座,面南一位,面東三位,面西三位,皆設靈衣。由右入觀寢室,室各有靈床,床左右懸懸燈,床前素壁,壁前各設方木椅,椅上籍黃褥,褥上各設裳衣,椅麓設履。入端門,又入午門,左角門進,轉西,道台麓,上五鳳城樓,是為兩觀。中之左右,洪武之鐘鼓在焉。鐘下承塞以磚,垔前之左右,皆架瑣子革紙,鎧甲樓編,編繚絲為窗。日映其上,明麗炫目。循城之東,經八寶庫、古今經籍庫,東華門內觀太孫宮、東宮。宮前多梅。官各有寶座龍床,床皆五彩雕鏤,前階三梁以上,凡宮隔以弄壼。入文華門,殿制頗小。西觀奉先殿,殿亦有靈床,座如太廟寢室,以歲時薦享不在是,多塵。又觀興慶宮,宮前除積水幾尺,宮內藏衣扇等項,箱千餘,各系標牌,有彩金龍鳳紅箱七八座,列於中。又觀大善殿,殿在小城之上,由左門入,北轉上至南殿,殿有網絲。門凡六,雲聖祖覽讀之所。其後有石假山,下通石樑,石山鉤闌下山,循左而入,為望江樓,高際霄漢,已不可梯。樓後為九五飛龍殿,間凡九除,多萱草。底宮有天宮壁,藏佛龕。轉至內花園,中有亭,亭四面各有五色琉璃石台一座,可以登游。台峙玲瓏古石各五,中峻,次卑。台之兩涯各函石缸二,缸水清濁鬚眉。園內多梅、竹、松、柏,百卉俱足,晶瑩特異塵世。又觀西宮,戶柣以黑金為之,往往用焉。宮後有御用廚,灶為銅磚所迭。宮間五,中設沉香寶座,兩間門相對,門迭虎頭於楔上,各有龍床。床各含小床,可以周回。布席床面,朱華格眼,或剔地起突雲龍盤鳳。宮之前窗皆四斜,球文格眼,或龜背羅文迭勝,門紐皆絡膝紅金為之。左右廂宮凡十四。又左右翼十二院,院各宮三間,左右為房,房有壁廂八,朱金龍鳳為飾,皆左啟。傍屋三間,為廚,咸銅灶。廚北有小屋三間,廚前石□。宮除前又殿五間,中有沉香寶座,座端有金椅,左右有龍床。出宮是為鬃殿,鴟吻檐脊皆鬃所成,四周為格,凡四十壁,粘黃綾。又經武英殿至大庖。庖之祭器皆木色,咸朱,凡祭列於紅幾,几上咸刊定薦物品,位祭則攜幾以往。由西華門、西上門以出。大司馬授簡謹記所述。南京故宮中最讓我耿耿於懷的是《桃花扇》中弘光帝設戲選優的薰風殿,查遍所有資料也未曾見此殿的隻言片語,不知這到底是在南京皇宮中存在過但破落久矣,無人再知曉問津的一座不知名的偏殿,還是作者孔尚任的杜撰,若確是在南京故宮存在過的建築,康熙年間曾遊歷此處的作者尚能看見遺址也不無不可,有關薰風殿還有待今後進一步的探究。
推薦閱讀:

南京人平均初婚年齡30.4歲 和去年比又晚了點
南京的情懷?
無錫、蘇州、杭州和南京哪一座城市適合年輕人居住?

TAG:南京 | 故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