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譜》
07-10
《詩人譜》--編錄:中國科大.李弦,2009.71.張九齡(678-740) 字子壽,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屬廣東)人。長安進士,為右拾遺。官至中書令。後貶荊州長史。他以詞臣而為賢相,以正直敢言見稱。曾劾安祿山狼子野心,玄宗卻說他「誤害忠良」;又見忌於李林甫。在罷相之後四年,他就死了。時人以為開元二十四年罷張九齡而相李林甫,是政局治亂的分界。2.李白(701-762)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出生於中亞碎葉城(前蘇聯吉爾吉斯境內,唐屬安西都護府)。天寶元年(742),因友人吳筠之薦,召入長安,供奉翰。後因侮弄宦官高力士,得罪寵妃楊玉環,遂被排斥,離開長安,漫遊江湖。安史亂時,入肅宗弟永王李璘幕。永王被殺,牽連李白,先被囚於潯陽(今江西九江市)獄中,後責放夜郎(今貴州桐梓縣),在巫山途中遇赦得釋。最後病死於當塗(今屬安徽)。 3.杜甫(712-770) 字子美,祖籍襄陽(今屬湖北),出生鞏縣(今屬河南)。開元二十三年(735),自吳越漫遊歸來,赴東都洛陽參加進士考試,未取。後又赴長安應徵召,又落第,終身未成進士。安史亂起,輾轉兵間,曾任肅宗朝左拾遺,後因營救房琯得罪肅宗,不久經秦州而入蜀,構草堂於成都,從此草堂就和杜甫結合在一起,一同經受怒號的秋風。但他在草堂實際生活的時間不過一年多,因中間曾避居梓州。代宗大曆三年(768),攜家出峽,打算到郴州去依靠舅父崔偉,不料途中阻水,風痹加劇,病倒船中,不久就死了。4.王維(701-761) 字摩詰,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後其父遷家於蒲(今山西永濟縣),遂為河東人。開元九年(721)進士擢第。天寶末,為給事中。安祿山陷兩都,遣人將他送至洛陽,迫授偽職。後祿山張宴於長安凝碧池,召集了當時的梨園子弟,王維聞而悲之,作了一首「萬戶傷心生野煙」的詩。及亂平,對受偽職的人以六等定罪。王維因曾作此詩,其弟王縉又請求削自己官職以贖兄罪,故得特赦。 王維早期很感佩賢相張九齡,政治上也有抱負。後來張九齡被李林甫排擠,正直敢言之士受到打,他也為此沮喪。四十歲後就隱居藍田輞川。妻亡無子,孑然一身。他本信佛教,晚年更不吃葷腥,不衣文彩,過著「萬事不關心」的生活。5.孟浩然(689-740) 字亦浩然,襄州襄陽(今屬湖北)人。年輕時曾隱居家鄉鹿門山,以詩自娛。後往長安,應進士試,不第,又還襄陽。後病疽死。終身是個布衣。 他的一生,多半在襄陽度過,他的詩歌,也很多以襄陽為題材,故張祜有「襄陽屬浩然」之句。6.王昌齡(690?-756) 字少伯,京兆(今陝西西安市)人,開元進士,任校書郎,後舉博學宏詞科。曾一貶江寧丞,再貶龍標(今湖南黔陽縣)尉。安史亂起,往江寧,道出亳州,為刺史閭丘曉所殺。7.丘為 嘉興(今屬浙江)人。天寶進士,官至左散騎常侍。約生於武則天長安初年。《唐詩紀事》說他活了九十六歲。與王維、劉長卿等相友善。8.綦毋潛 字季通,一作孝通,《唐才子傳》作荊南人。荊南,唐方鎮名,治所在今湖北江陵縣。一說虔州(今江西贛縣)人。開元進士。官至著作郎。後見兵亂,遂歸隱江東別業。9.常建 開元進士,曾任盱眙(今屬江蘇)尉。一生仕宦頗不得意,終於一尉,遂浪跡山水,最後移家隱居鄂渚。詩也多寫山水田園,間有邊塞之作。10.岑參(715-770) 江陵(今湖北江陵縣)人。父親岑植,曾兩任刺史,但在岑參少時即死去,乃從兄受學,刻苦讀書。天寶進士。初為小官,後充安西節度使府掌書記及安西、北庭節度判官。卒於成都旅舍。11.元結(719-772) 字次山,魯山(今屬河南)人。天寶進士。安史亂起,曾逃難入猗玗洞。代宗時,任道州刺史。12.韋應物(737-792) 長安(今陝西西安市)人。他一生的經歷極為複雜。十五歲時即為玄宗侍衛。他在《逢楊開府》一詩中,對他年輕時的放浪生活曾有很坦率的陳述。因遭人輕視,便折節讀書。後任洛陽丞,軍士中有倚恃宦官勢力專橫虐民的,曾被他扑打,治之以法。官終蘇州刺史。大約德宗貞元七、八年間卒於蘇州,時已罷任。13.柳宗元(773-819) 字子厚,河東(今山西永濟縣)人。德宗貞元進士。順宗時,曾參加王叔文革新集團,任禮部員外郎。憲宗即位,王叔文集團受到打擊頁失敗。他被貶為永州司馬,後又改柳州刺史。四年後,死於柳州。14.孟郊(751-814) 字東野,湖北武康(今浙江德清縣)人。四十六歲時才中進士,其欣喜之情,可於《登科後》的「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兩語中見之。越四年,任溧陽縣尉。由於不能舒展他的抱負,遂放跡林泉間,徘徊賦詩,以致公務多度,縣令乃以假尉代之。晚年生活,多在洛陽度過。憲宗元和九年,河南尹鄭餘慶再度招他往興元府任參軍,乃偕妻往赴,行至閿鄉縣,暴疾而卒。15.陳子昂(661-702)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家世豪富,年輕時使氣任俠,後乃銳意讀書。曾舉進士。武則天曾召見,授麟台正字,又任右拾遺。一再上書,直陳自己的政見,都是針對時弊。後因其父為縣令段簡所辱,他聞而立即還鄉,被段簡借故下獄,憂憤而卒。16.李頎 少居潁陽(今河南登封縣西)。開元進士。曾任新鄉(今屬河南)縣尉。和王維、王昌齡、高適等都有交往。17.韓愈(768-824) 字退之,河南河陽(今孟縣西)人。昌黎是韓氏的郡望。幼以孤子刻苦力學。德宗貞元進士。任監察御史時,因上書言事,貶陽山令。順宗即位,以大赦移江陵府。憲宗元和十四年,任刑部侍郎時,因上表諫迎佛骨,大觸憲宗之怒,欲加極刑。經裴度、崔群奏請寬減,乃貶潮州刺史,後復召回。18.白居易(772-846) 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下邽(今陝西渭南縣附近)人,生於河南新鄭。貞元進士,曾任校書郎、贊善大夫等職。後任太子少傅,分司東都,遂在洛陽宅中以詩酒自遣,死後葬於洛陽之香山。19.李商隱(813-858) 字義山,號玉溪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縣)人。文宗開成二年,登進士第。後因牛李黨爭受到冷落,自此奔走四川、嶺表、湘中、徐州等地,仍以幕僚寄人籬下,又身多疾病,益自抑鬱。後還鄭州閑居,卒。20.高適(700-765) 字達夫,滄州(今河北滄縣)人。早年窮困,狂放落拓,不事生產,客游梁宋間,過著流浪生活。天寶八載,舉有道科中第,授封丘縣尉,後又憤而辭去官職。後入河西節度使哥舒翰之幕為書記,這使他得以接角大漠風光、士卒隱情。安史亂起,玄宗出奔,他間道覲見於河池(在今甘肅),詳陳潼關之失的原因。21.唐玄宗(685-762) 即李隆基。祖籍隴西。睿宗李旦之子。開元二十七年,封孔子為文宣王。安史之亂,出奔蜀中,後其子李亨(肅宗)即位,尊為太上皇。至德二載末回長安,後即抑鬱而卒。謚曰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故也稱明皇。22.王勃(649-676) 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縣)人,年十四即及第,授朝散郎,後為沛王府修撰,因戲作檄英王雞文,被高宗逐出,乃客蜀中。為虢州參軍時又犯死罪,遇赦革職。父福畤因受累而謫遷交趾令,勃前往省親,渡海溺水,驚悸而死。23.駱賓王(619?-?) 婺州義烏(今屬浙江)人。初唐四傑之一。曾從軍西域,宦遊蜀中。及任侍御史,又因贓罪下獄,他在詩文中則力辨其冤。出獄後,為臨海縣丞,怏怏不得意。睿宗文明(684)時,徐敬業起兵討武則天,他曾為其僚屬,軍中書檄,皆出其手。敬業失敗,賓王下落不明。或說被殺,或說亡命,甚至說在靈隱寺為僧。其一生行跡,頗為詭奇,也近於縱橫家。24.杜審言(646-708) 字必簡,鞏縣(今屬河南)人。他是杜甫的祖父。因他屬於襄陽杜氏一支,故新舊《唐書》作襄陽人。高宗咸亨間進士。武則天時遷膳部吶外郎。因結交張易之等流峰州。後起複為國子監主簿,修文館直學士。25.沈佺期(656-713) 字雲卿,相州內黃(今屬河南)人。高宗上元間進士。由協律郎累除給事中、考功郎。他與宋之問齊名,有「沈宋」之稱。又皆諂事太平公主、張易之等貴佞。曾因受贓被劾,未追究,值張易之敗,遂長流歡州(在今越南境),後復起用,官至太子詹事。他的主要活動在武則天時期。26.宋之問(656?-712) 一名少連,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陽縣)人,一說虢州弘農(今河南靈寶縣)人。年輕時即知名,曾任左奉宸內供奉,實近弄臣,故得傾附張易之兄弟,受知於武則天,二張敗,謫瀧州,忽又逃還。睿宗即位,以之問曾附張易之、武三思,配徙欽州(今屬廣西)。玄宗先天中,賜死於謫所。27.王灣(生卒年不詳) 洛陽(今屬河南)人。玄宗先天年間進士。任滎陽主簿,後參加群書整理工作。以洛陽尉終。28.劉長卿 字文房,河間(今屬河北)人。天寶進士,曾任轉運使判官等。因剛而犯上,兩度遷謫。終隨州刺史。新舊《唐書》無傳,《新唐書.藝文志》中略有記載,其詩則馳名上元、寶應間。29.錢起(710-?) 字仲文,吳興(今屬浙江)人。天寶進士,官至考功郎中,故世稱錢考功。他是大曆士才子之一,也是其中傑出者。又與郎士元齊名,當時稱為「前有沈宋,後有錢郎」。30.韓翃 字君平,南陽(今河南沁陽附近)人。天寶末進士。曾兩為節度使幕僚。德宗時以駕部郎中知制誥。官終中書舍人。31.劉眘虛 江東新吳(今江西奉新縣)人。開元進士,曾任洛陽尉及夏縣令。他為人較淡泊,脫略勢利,交遊多山僧道侶,今存詩僅一卷,存年約五十歲。後人曾將他與賀知章、包融、張旭稱吳中四友。32.戴叔倫(732-789) 字幼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參湖南、江西幕府。後為撫州刺史,《新唐書》本傳有「耕餉歲廣,獄無繫囚」之稱。又遷客管經略使,也以清明仁恕見稱。晚年上表自請為道士。33.盧綸 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濟縣)人。大曆十才子之一。安史之亂時,曾客居鄱陽。屢舉進士不第,後宰陽元載取其文進薦之,補閿鄉尉。後入渾瑊河中元帥府,德宗驛召之,適卒,當在貞元十四(798)十五年間,年五十一、二歲。34.李益(748-830) 字君虞,姑臧(今甘肅武威縣)人,家於鄭州。大曆進士。每作一詩,教坊樂人競作為供奉的歌詞。北遊河朔時,幽州節度使劉濟召為從事。唐憲宗聞其名,召為學士。但他自負才能,多所凌忽,故為眾不容。35.司空曙 字文明,廣平(今河北永年縣附近)人。曾登進士第。韋皋為劍南節度使,曾召至幕府。終水部郎中。家貧,性耿介,曾流寓長沙,遷謫江右。36.劉禹錫(772-842) 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舊唐書》作彭城人,生長於江南。貞元進士。與柳宗元同榜。後為監察御史。唐順宗永貞元年(805),王叔文執政,他和柳宗元皆被叔文引入禁中,參與謀議,曾有意於革新。王叔文失敗,他貶為朗州(今湖南常德市)司馬,即八司馬之一。37.張籍(766-830) 字文昌,和州烏江(在今安徽和縣)人,郡望為吳郡。貞元進士,曾任太常寺太祝。他和韓愈關係在師友之間,其任國子博士即由韓愈所薦。最後任國子司業,世稱張司業。 早年生活貧困,後入仕途,也只是閑職下僚。節度使李師道欲以書幣聘他入幕,他作《節婦吟》卻之。38.杜牧(803-852) 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市)人。晚唐詩人。文宗大和進士。曾入江西、宣歙及淮南使府之幕。官終中書舍人。39.許渾 字用晦,潤州丹陽(今屬江蘇)人。文宗大和進士,官監察御史。後抱病退居潤州(今江蘇鎮江市)丁卯橋附近,輯耲i鰨蠣抖∶罰湫砸脖景攪幀Nぷ芡瞥縊浴敖喜拋有砘朧腫智逍戮渚淦妗背浦J廊聳熘淙紜吧接曖捶緶ァ奔闖齷朧幀?40.溫庭筠(813?-870?) 字飛卿,原名岐。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與李商隱並稱「溫李」。年輕時才思敏悟,每入試,押官韻作賦,於八叉手間就寫成,故有「溫八叉」之號,但行為放蕩佻達,出入歌樓ji院,「能逐弦吹之音,為側艷之詞」。他的才華,多半消磨在這些生活中。又得罪權貴,其終身未中進士或與此有關。常為人代筆,以文為貨。曾兩為縣尉,終於國子助教。41.馬戴 字虞臣,《唐才子傳》作華州(今陝西華縣)人,一說在濱海之地。武宗會昌進士。在太原幕府中因直言被貶龍陽尉,後逢赦回京。官終太學博士。42.張喬 字伯遷,池州青陽(今屬安徽省)人。昭宗大順時,京兆府解試月中桂詩,以「根非生下土,葉不墜秋風」句擅場。後黃巢軍起,乃隱居安徽九華山。43.崔塗 字禮山,《唐才子傳》說是「家寄江南」,當時浙江桐廬、建德一帶人。僖宗光啟進士。壯客巴蜀,老游龍山,故也多寫旅愁之作。44.杜荀鶴(846-904) 字彥之,自號九華山人。池州石棣(今安徽石台)人。出身寒微,中年始中進士,仍未授官,乃返鄉閑居。曾以詩頌揚朱溫,朱溫乃薦他為翰林學士。因患重疾而卒。45.韋莊(836-910) 字端己,長安杜陵(今陝西西安市)人。宰相韋見素之後,屢試不第,詩中自稱家貧。黃巢軍入長安,他適因應舉關係而留在城中,曾寫成長詩《秦婦吟》。最後入蜀依附王建為記室,王建即位,任為宰相。因頗賞杜甫「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門月色新」詩,故歿葬於白沙。46.僧皎然 皎然,俗姓謝,字清晝,吳興長城(今浙江長興縣)人,自稱謝靈運之後。與陸羽同居吳興杼山妙喜寺。47.崔顥(?-754) 汴州(今河南開封市)人。開元進士,官終尚書司勛員外郎。人曰其「年少為詩,名陷輕薄」,獻詩李邕被斥,後至塞上。48.祖詠 洛陽(今屬河南)人。開元進士。和王維相交三十年,維贈詩有「貧病子既深,契闊余不淺」語。大概是個流落失意的人,後隱居汝水間。49.崔曙 開元二十六年進士及第。大概曾往來於兩京,寄家於宋州(治所在今河南商丘縣南),隱居於嵩山。官止一尉,時間不長。50.皇甫冉(718-771) 字茂政,安定(今甘肅涇川北)人。曾祖時已移居丹陽。天寶進士,任無錫尉。大曆初入河南節度使王縉幕。官終左拾遺、補闕。他生當亂離,頗有漂泊之嘆,終年只五十餘。51.元稹(779-831) 字微之,河南河內(今河南洛陽附近)人。八歲喪父,家貧,由其母教讀。十五歲明經及第,授校書郎,後官監察御史,曾與宦官劉士元爭廳,貶江陵府士曹參軍。穆宗長慶初,又受宦官崔潭峻優遇,以其《連昌宮詞》等向穆宗進奏,大為賞識,即知制誥,後又拜相。以武昌軍節度使卒於任所。52.薛逢(806-?) 字陶臣,蒲州河東(今山西永濟縣)人。會昌進士,任萬年尉。自恃才高,偏激傲慢。晚年行李蕭條,龍鍾自憤。官終秘書監。53.秦韜玉 安中明,京兆(今陝西西安市)人,一說湘中人。曾應進士試未中,乃出入宦官田令孜之門。僖宗奔蜀,他從駕前行,以工部侍郎為田令孜神策軍判官,並敕賜進士及第,故有「巧宦」之稱。54.裴迪 關中人。與王維同居終南山,以詩唱和。天寶後為蜀州刺史。又是與杜甫、李頎友善。曾為尚書省郎。55.王之渙(688-742) 字季凌,原籍晉陽(今山西太原市),其高祖時已遷絳州(今山西新絳)。曾任衡水主簿,因被誣解官,家居十五年,復出任文安(今屬河北)縣尉,卒。葬於洛陽。56.李端 字正己,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少時居嵩山,晚年師事高僧。大曆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初至長安時,駙馬郭曖結納文士,端曾入其館。旋以多病居終南山,不久復為杭州司馬。後又移家隱居衡山,自號衡岳山人。57.王建(767?-831?) 字仲初,潁川(今河南許昌市)人。文宗時為陝州司馬。後又從軍塞上。最後退居咸陽原。58.權德輿(759-818) 字載之,天水略陽(今屬陝西)人。十五歲時曾以其文編為《童蒙集》十卷,曾任監察御史。德宗聞其名,征為太常博士,轉左補闕。憲宗時拜相。後出鎮興元,不久因病詔許回京,卒於途中。59.張祜(792-854) 字承吉,南陽(今屬河南)人,一作清河(今屬河北)人。頗有才思而不工應試文,以處士終身,卒于丹陽隱舍。60.賈島(779-843) 字浪仙,一作閬仙,范陽(今北京市)人。初為僧,韓愈勸之還俗。屢舉不第。文宗時為長江(今四川蓬溪縣)主簿,故世稱賈長江。後改普州(今四川安岳縣)司倉參軍。卒於普州官舍。61.李頻 字德新,睦州清溪(今浙江淳安縣)人。大中進士。調秘書郎,遷武功令,以其賑恤饑民,扼抑豪強,為懿宗嘉獎,擢侍御史。為建州刺史時,地方賴以安定。歿後父老相與扶樞哀悼,葬於永閩之永洛洲,並為立廟。62.金昌緒 餘杭(今屬浙江)人。63.賀知章(659-744) 字季真,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縣)人。武則天證聖時進士。曾由張說奏薦,入麗正殿修書,後遷太子賓客,秘書監,故稱賀監。64.張旭 字伯高,吳(今江蘇蘇州市)人。開元、天寶時在世。曾任常熟縣尉。以草書著名,與李白詩歌、裴旻劍舞,稱為「三絕」。性好酒,每醉後號呼狂走,索筆揮灑,時號張顛。65.王翰 字子羽,并州晉陽(今山西太原市)人。睿宗景雲進士。年輕時以博戲飲酒為事。并州長史張嘉貞頗加禮遇,他感激之餘,撰樂記號以進,於席上自唱自舞。張說也善待之。說罷相,後出為汝州刺史。至郡,又日與人縱禽擊鼓,於是又貶道州司馬,卒。66.張繼 字懿孫,襄州(今湖北襄陽)人。天寶進士。大曆末,以檢校祠部員外郎為洪州鹽鐵判官。他的詩流傳下來的不多,除描寫景物外,也有反映當時兵荒馬亂中民生多艱之作。67.劉方平 洛陽(今屬河南)人。天寶時人。生平未出仕,故《唐才子傳》以劉先生稱之。也善畫山水。68.柳中庸 名淡,大曆時河東(今山西永濟縣)人。仕洪府戶曹。《唐才子傳》稱為「處士」,並作京兆人。69.顧況 字逋翁,海鹽(今屬浙江)人,因海鹽當時屬蘇州,故也作蘇州人。肅宗至德進士。曾任江南判官。性恢諧,常嘲弄人,因此遭人嫉惡,被劾貶饒州司戶。他本有道家思想,後乃攜家隱潤州延陵的茅山,自號華陽山人。70.朱慶餘 字可久,越州(今浙江紹興市)人。他是張籍的知音,寶曆進士,官秘書省校書郎,又曾客游邊塞。71.鄭畋(823-992) 字台文,滎陽(今屬河南)人。武宗會昌進士。任秘書省校書郎、中書舍人。劉瞻罷相,黜為節度使,畋所草制詞中,卻有美詞,懿宗怒,貶畋為梧州刺史。僖宗即位,召還為兵部侍郎,後又拜相。卒於其子凝績隴州刺史郡舍。72.韓偓(843-914?) 字致堯,小名冬郎,自號玉山樵人。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市東南)人。十歲為詩,曾受其姨夫李商隱稱讚。昭宗龍紀進士。任左拾遺、中書舍人。為昭宗功臣,曾遷兵部侍郎。朱溫竊權,他因不依附,兩遭貶謫,後曾詔復其故官,他不敢入朝,攜家依閩中王審知,卒。時當在梁乾化後。73.陳陶(804?-874?) 字嵩伯,劍浦(今福建南平)人。曾舉進士不第,乃浪遊名山,自稱三教布衣。宣宗大中中,避亂入南昌西山,學道求仙,結局有一些神怪的傳說。74.張泌 字子澄,淮南人。在南唐為句容縣尉,官至中書舍人。75.王涯(764?-835) 字廣津,太原(今屬山西)人。貞元中進士,以左拾遺為翰林學士。好書畫,博學工文,文有雅思。後與李訓、鄭注等謀誅宦官,事泄被誅。<全文完>--編錄:中國科大.李弦,2009.7。
推薦閱讀:
※網路詩壇精評三十家之李夢唐篇(留取殘荷)
※鮑勃·迪倫:我首先是詩人,其次才是歌手
※宋犖(1634~1713) 清代詩人。字牧仲,號漫堂,又號西陂,綿津山人
※十首古詩詞把詩人的悲傷心情表達的淋漓盡致,讓人感同身受
※詩人玉屑(宋)魏慶之卷之一二
TAG:詩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