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華陽國志》未詳述的古蜀先賢

《華陽國志》未詳述的古蜀先賢

內容提要:《華陽國志》卷三「蜀志」敘述了古蜀國遠古時期蠶叢、魚鳧、柏灌、杜宇、開明「五帝」史,在其卷末的「總結」中,提到古蜀先賢:大禹,黃帝所婚之女,彭祖。《華陽國志》沒有對他們詳細記載,其實,他們都是在中國遠古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物:大禹是中華民族「立國始祖」;嫘祖是我國桑蠶文化的發明家;彭祖是中國神話傳說的長壽仙人。

關鍵詞:華陽國志古蜀先賢大禹嫘祖彭祖王喬

由東晉常璩撰寫的《華陽國志》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地方史志之一,比較詳細地敘述古代西南地區政治、經濟、歷史、地理、物產資源、生態、民族、文化等多方面的情況。自成書以來,《華陽國志》就受到歷代學者的高度評價和推崇。對於古代西南的研究,無論古今學者,都把《華陽國志》作為重要的史料。

《華陽國志》的卷三是「蜀志」。「蜀志」依據《蜀王本紀》的記載,敘述了古蜀國的遠古歷史:蠶叢開國至禪位開明,其間經歷了蠶叢、魚鳧、柏灌、杜宇、開明五代,蠶叢「始稱王」,「杜宇稱帝」,以及開明王朝事迹和秦滅開明王朝事也即是古蜀國滅亡事。但是,古蜀國的遠古歷史,決非只有蠶叢、魚鳧、柏灌、杜宇、開明「五帝」,誠如任乃強先生在《華陽國志校補圖注》中說:「《蜀王本紀》為漢代人所記蜀人傳說,只得如此三四著名之酋長,非能列舉其世系……」[1]還在古蜀歷史上,還有一些很有名望的古蜀先賢,《華陽國志》雖然也提到了,卻並沒有去詳細記載。

「蜀志」最後仿「太史公曰」的總結,是如下一段話:

譔曰:蜀之為邦,則天文,井絡輝其上;地理,則岷嶓鎮其域;五嶽,則華山表其陽;四瀆,則汶江出其徼。故上聖,則大禹生其鄉;媾姻,則黃帝婚其女。顯族,大賢,彭祖育其山;列仙,王喬升其岡。而寶鼎輝光於中流,離龍、仁虎躍乎淵陵。開闢及漢,國富民殷,府腐谷帛,家蘊畜積。《雅》《頌》之聲,充塞天衢,《中穆》之詠,侔乎《二南》。蕃衍三州,土廣萬里,方之九區,於斯為盛。固乾坤之靈囿,先王之所經緯也。[2]

在這段話中,提到的蜀中先賢就有:大禹,黃帝所婚之女,彭祖,王喬。在這四人中,除中國道教崇奉的神仙王喬是漢代人外,其餘三人都是在中國遠古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物,也是《華陽國志》未詳述的古蜀先賢。

一、中華民族「立國始祖」:大禹

「禹」是中國遠古歷史上最著名的人物,被敬稱為「大禹」。《史記》的第二篇是《夏本紀》,它其實就是大禹的專紀。在《華陽國志》「蜀志」的「汶山郡」中有:「郡西百里。有石紐鄉,禹所生也。夷人共營其地,方百里,不敢居牧。有過,逃其中,不敢追,雲畏禹神;能藏三年,為人所得,則共原之,雲禹神靈祐之。」[3]

「禹」名文命,為夏後氏首領、夏朝第一任君王,是我國傳說時代與堯、舜齊名的賢聖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績,就是歷來被傳頌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劃定中國國土為九州。大禹是為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偉大歷史人物。他的重大功績不僅在於治理洪水,發展國家生產,使人民安居樂業,更重要的是結束中國原始社會部落聯盟的社會組織形態,創造了「國家」這一新型的社會政治形態。

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公認大禹是偉大的治水英雄,中國第一個王朝的立國始祖,記載於史書和流傳於民間的大禹的豐功偉績,折射出大禹近乎完美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並因之而成為中華民族傳統精神的楷模。他在治水中不畏艱險、身先士卒、公而忘私、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偉大品格,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體現,同時也為他贏得了後世子孫的崇敬和傳頌。大禹的傑出貢獻,對中國歷史的演進和發展以深遠的影響。

在歷史上,說「禹」是蜀地羌人、生於石紐的古人很多,最早的應該是孟子。《史記集解》引晉人皇甫謐的話說:「孟子稱禹生石紐,西夷人也。《傳》曰『禹生自西羌』是也。」[4]此外,司馬遷在《史記·六國年表》中說「禹興於西羌」;陸賈在《新語·術事》中說「大禹出於西羌」;桓寬在《鹽鐵論》中說「禹出西羌,文王生北夷」;等等。不過,最有分量的證據是《蜀王本紀》的記載:「禹本汶山郡廣柔縣人也,生於石紐。其地名痢兒畔。……禹,六月六日生於石紐。」[5]

二、我國桑蠶文化的發明家:嫘祖

嫘祖是傳說中的中華民族最早的領導人——軒轅黃帝的元配妻子。相傳她是我國桑蠶文化的發明家;實現部落聯盟、中華民族大統一的政治家;攻心為上、帛化干戈的軍事家;嫁娶相媒、通婚建家的改革家;愛護人民、初始文明的教育家及「和平使者」。她是與炎帝、黃帝同時代的中華民族祖先中的女性代表。她還是與川西北有著若干聯繫的古蜀文化的代表人物。

《史記》明確記載:「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6]此外,傳為大禹、伯益所作的《山海經?海內經》記載:「黃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居若水,生韓流。韓流……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顓頊。」《大戴禮記·帝系》載:「黃帝……娶於西陵之子,謂之嫘祖氏。」《路史·後記》說:「黃帝之妃西陵氏女曰嫘祖,以其始蠶,故又為先蠶。」《綱鑒易知錄》說:「西陵氏之女嫘祖……始教民養蠶,治絲蠶以供衣服……故後世祀為先蠶。」眾多記載,均說嫘祖為黃帝正妻,本為西陵之女。

「西陵」在哪裡?翻檢史籍及諸地誌書,學術界所稱引的與嫘祖西陵氏有關的地方共五處,它們是:今湖北宜昌、湖北黃岡西北、湖北浠水、四川茂縣疊溪和四川鹽亭。

四川鹽亭發現有距今六千年左右的一個完整界碑,碑上刻有五十多行類似文字的符號,與西安半坡遺址彩陶符號相類似。鹽亭縣高燈鎮龍盤村蠶絲山下的祖家灣,世代傳為嫘祖墓地。1998年在這裡的古墓石壁上發現了模糊的圖案,經專家考證,為《軒轅酋長禮天祈年圖》和《蚩尤歸墟扶桑值班圖》。這些都為嫘祖出生在鹽亭提供了旁證。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開始養蠶、繅絲和織綢的國家,這是對世界文化的一個極大的貢獻。對這一貢獻,流行最廣和影響最大的一種論點即是「嫘祖始蠶」,即是說,嫘祖創導了養蠶、繅絲,使紡織成為中國女性的專業。

關於嫘祖馴養家蠶、治絲織綢之事,自西周以迄近世,代代相承,循而未改。在先秦時,嫘祖已被普遍尊為蠶絲始祖,西周王室即有祭先蠶也是祭祀嫘祖的活動;到晉、南北朝、隋唐時代,「嫘祖始蠶」的記載多了起來,仿效西周制度祭先蠶西陵嫘祖的活動也有所增多。

西漢淮南王劉安著有《蠶經》,其書雖已佚,但在元代王幀的《農書》中多處引用,如:「西陵氏勸蠶稼,親蠶始」;「黃帝元妃西陵氏始蠶,蓋黃帝製作衣裳因此始也」;「黃帝元妃西陵氏始蠶,即為先蠶」。這是嫘祖擁有蠶絲技術發明權的最確切證明。

嫘祖最早是作「纝祖」。「纝」字的本義即包含著始蠶、治絲、織綢等內涵,而「祖」的名稱則有起源和始祖的意義。因此,「纝祖」的本義就是蠶桑絲綢之祖。

《隋書·禮儀志》記載:北周(557年—581年)尊嫘祖為「先蠶」,即始蠶之神。《通鑒外紀》記載:「西陵氏之女嫘祖為(黃)帝之妃,始教民育蠶,治絲繭以供衣服。」《路史》則稱:「伏羲化蠶,西陵氏始養蠶,故《淮南蠶經》雲『西陵氏勸蠶稼,親蠶始此』。」這種說法在宋元以後開始盛行。

唐代著名韜略家、唐玄宗時梓州隱士、大詩人李白的老師趙蕤為鹽亭撰有《嫘祖聖地》碑誌,記有比較完整的祭「先蠶」嫘祖的歷史。其文說:「女中聖賢王鳳,黃帝元妃嫘祖,生於本邑嫘祖山,歿於南巡道,尊囑葬於青龍之首,碑碣猶存。生前,首創種桑養蠶之法,抽絲編絹之術,諫諍黃帝,旨定農桑。法制衣裳……弼政之功,歿世不忘。是以尊為先蠶。……憶宮史。據前碑所志,補建於蜀王之先祖蠶叢;……信哉,女聖嫘祖誕生之地矣!泐石銘碑,以誡後世,集首創之大成……」

以上資料充分表明,「嫘祖始蠶」是真實的歷史而不完全是傳說。

先秦史籍既稱「西陵氏之女是為嫘祖」,可見嫘祖名義來於她未嫁黃帝之前。那麼,嫘祖發明桑蠶家養,繅絲織絹制衣,任西陵酋長、西蜀聯盟首領,即當在西陵氏國之時。馬驌《繹史》引《黃帝內傳》稱:「黃帝斬蚩尤,蠶神獻絲,乃稱織維之功。」這條材料表明,中原在「蠶神獻蠶」之前,是沒蠶絲的,即是說,嫘祖發明養蠶繅絲技術是在未嫁黃帝以前的事,由於她與黃帝的結合,以後又長期隨黃帝巡行天下,其子孫遍布各地,從而把養蠶繅絲技術推向了中原,甚至推向了歐亞。

儘管中國古代是一個男尊女卑的時代,然而嫘祖卻受到了自西周以來直至清朝這樣延續幾千年,幾乎是不間斷的崇拜和祭祀。這種尊敬不僅僅來自臉朝黃土背朝天的黎民百姓,還來自高高在上的封建朝廷,這種尊敬是發自內心的崇敬而非對權勢的畏懼。可以說,嫘祖是中國歷史上惟一受到如此禮遇的女性。

三、中國神話傳說的長壽仙人:彭祖

《華陽國志》「蜀志」的「犍為郡」中有:「彭祖家其彭濛。」《華陽國志校補圖注》說:「彭祖,王子年《拾遺記》雲姓錢名鏗,古仙人之長壽者。《郡國志》注引《益州記》曰:武陽縣『有彭祖冢,上有彭祖祠』。《元和志》:『彭亡城,亦曰平無城。彭祖家於此而死,故曰彭亡。』」[7]

關於彭祖的生平閱歷,《大戴禮記·虞載德篇》說:老彭與仲傀並列,為商初功臣。說彭祖在商初已有672歲,至商七代中宗(即大戍王)時逝世,活了803歲。彭祖一生不求功名利祿,只求逍遙自在,這方面的事例不少。相傳公元前4600年,彭祖和他的兩個兒子彭武、彭夷就隱居在福建名山碧水之間,住於幔亭峰下,茹芝飲瀑,遁跡養生。

據《武夷山志》記載:彭祖隱居武夷山時,教人開墾荒地,種植糧棉、花果、茶葉,挖井取水。在福建武夷山脈主峰黃崗山,彭祖與兒子的遺迹尚存,有墳墓和石碑。武夷山現已為國家級旅遊聖地。彭祖隱居於閩,後為避戰亂,再度隱居於四川名山(今彭山縣)至仙逝。後人將其居住的山命名為長壽山(也叫彭山),並在此設立彭山縣。彭山遺迹有彭祖墓園、彭祖墓、彭祖祠、彭祖仙室,室外內有石雕的壽星彭祖肖像,室外陳列八卦圖案。彭山縣人民上至政府官員下至一般百姓歷年都到此慶祝彭祖壽星節。從上述遺迹證明彭祖確實仙逝於四川彭山。而彭祖故鄉徐州原先只有彭婆墓,沒有彭祖墓,這也說明彭祖歸老於四川彭山。

史傳彭祖壽高880歲,有人認為這古時彭山一帶「小花甲計歲法」的結果。小花甲計歲法源於「六十甲子日」,就是古代所傳六十個星宿神挨次值日一圈的時間。民間崇拜上天星宿,凡人壽命皆與星宿對應,便以六十個星宿神輪流值日一周的時間為一歲,按此計算,彭祖實際壽數合140歲。

《史記·楚世家》載:「彭祖氏,殷之時嘗為侯伯,殷之末世滅彭祖氏。」[8]「氏」在上古多用作宗族的稱號。因此,「彭祖」有可能是以其命名的一氏族,《史記》還記載有彭姓氏族被封國於大彭等地。清人孔廣森在注《列子·力命篇》「彭祖之智不出堯舜之上而壽八百」之句時說:「彭祖者,彭姓之祖也。彭姓諸國:大彭、豕韋、諸稽。大彭歷事虞夏,於商為伯,武丁之世滅之,故曰彭祖八百歲,謂彭國八百年而亡,非實篯不死也。」就明確說明了這種情況。所謂彭祖年長八百,實際上是大彭氏國存在的年限。但對於彭祖善於養生的種種傳說歷代並無異議,可以推想,由於彭祖這個氏族精於養生,族中長壽之人輩出,並以此而名聞於世,於是逐漸產出彭祖享壽八百這類的傳說併流佈於後世。故彭祖這個氏族可以說是上古時代一個有代表性的著名長壽家族。

彭祖在歷史上影響很大。孔子對他推崇備至;莊子、荀子、呂不韋等先秦思想家都有關於彭祖的言論。道家將彭祖奉為先驅和奠基人之一,許多道家典籍保存著彭祖養生遺論。晉代醫學家葛洪撰寫的《神仙傳》中還特別為彭祖立傳,當時的君王派人向他求道,他只說:「吾遺腹而生,三歲而失母,遭犬戎之亂,流離西域,百有餘年。加以少枯,失四十九妻,喪五十四子,數遭憂患,和氣折傷,榮衛焦枯,恐不度世。所聞淺薄,不足宣傳。」晚年定居犍為郡武陽(今四川彭山縣東),病故後葬於此,碑撰「商大賢墓」。

先秦時期,彭祖在人們心中是一位仙人。到了西漢,劉向《列仙傳》把彭祖列入仙界,並稱為列仙,彭祖逐漸成為神話傳說中的人物。

注釋:

[1](晉)常璩撰,任乃強註:《華陽國志校補圖注》第119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推薦閱讀:

古蜀遺韻——西壩窯
誰能介紹一下古蜀歷史?
先秦古蜀道【33P】

TAG:古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