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唐宋八大家的人生,你看懂了嗎|走尋

唐宋八大家

一種文字一種人生

書法是他們的鏡子

文學是他們的形象

在古代,書法是文人的一面鏡子;他們研習書法,就是在修鍊自己的生命形象。相比今天的文人,拿得動毛筆的,動輒就到處給人題字,一不小心就成了書法家。實在該讓古人給我們來一次集體掌嘴。

先不拿王羲之、張旭這樣的頂級大師來壓人。隨便拎出唐宋八大家裡面任何一個,甭說文學界,就是書法界,當代恐無一人可與之比高;其相形見絀之勢已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令人汗顏了。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此八人是怎樣的撥弄唐宋文學的風雲,又是怎樣的舞動天下書藝的乾坤。

韓愈

韓愈,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傳遼寧省博物收藏的《曹娥碑》墨跡本上有韓愈流傳下來的唯一墨跡。此絹本書眉及左右有懷素、韓愈、樊宗師等題名,字為楷書,而韓愈題名的筆勢,頗得張旭草書豐腴凝重之體態。

最為人稱道的是韓愈流傳下來的《石鼓歌》《送高閑上人序》等詩文,為我們了解韓愈書法提供了寶貴資料,我們從中可以感受到其獨特的書法藝術審美。

韓愈認為:書法包括「技」和「道」兩個價值層面,一件能夠流傳後世的優秀書法作品,它一定是超越了技術層面,進入了「道」的境界。韓愈對張旭的狂草創作作了完整而系統的考察,得出他是以情感為核心的表現過程的結論,從而揭示了狂草創作藝術思維模式:物象——情感——書法。

這在當時是對狂草藝術本質棄舊立新、由表及裡的深層探索。正是韓愈此說,剔除了張旭書法中的庸俗性一面,其精神實質被大大宣揚,因此,張旭的書法在後代更受推崇。

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漢族,河東(現山西運城永濟一帶)人,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稱「河東先生」。

柳宗元與韓愈並稱為「韓柳」,與劉禹錫並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

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遊記寫景狀物,多所寄託,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漁翁》。

一直以來學界對柳宗元的研究大多側重在文學和思想體系方面,對於其書法的研究幾乎空缺。柳宗元在文學上的成就遮蔽了其書法上的貢獻。僅存的《龍城石刻》又一直存在爭議。

但從劉禹錫的詩文中可以了解,柳氏是一位擅長隸草的書法家,其師承張芝、鍾繇、索靖、張旭等,亦為當時書法大家。

歐陽修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世稱歐陽文忠公。後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並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他的散文創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了一代文風。

歐陽修在變革文風的同時,也對詩風、詞風進行了革新。在史學方面,也有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有《歐陽文忠集》傳世。

歐陽修酷愛書藝,自幼至老學字不輟。四歲時,母親就教他劃沙學字。平時一有餘暇、一見紙筆就練字,自稱「余每見筆輒書」。

他臨習的前代書家有歐陽詢、顏真卿、李邕、懷素等。學過真書,也學過草書。《學真草書》說:「自此以後,只日學草書,雙日學真書。真書兼行,草書兼楷,十年不倦,當得其名。」

歐陽修善寫楷書。蘇東坡曾中肯地評述他的書法特色:「用尖筆乾墨作方闊字,神采秀髮,膏潤無窮,後人觀之,如見其清眸豐頰,進趨曄如也」。此言不但明白地指出歐陽修的書法面貌,也同時讚譽了他的儀錶風範,真是所謂的「書如其人」。

蘇洵

蘇洵,字明允,自號老泉,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學家,與其子蘇軾、蘇轍並以文學著稱於世,世稱「三蘇」。

蘇洵擅長於散文,尤其擅長政論,議論明暢。

蘇洵草書深受懷素影響,崇尚晉唐筆意,筆勢雄健,氣韻有餘。

蘇洵27歲才發憤讀書,經過十多年的閉門苦讀,學業大進,但幾次科舉,皆未能中進士。

蘇洵遂通六經、百家之說,下筆頃刻數千言,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謚法》三卷,均與《宋史本傳》並傳於世。

蘇軾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世稱蘇東坡、蘇仙。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美食家,是中國歷史上百科全才式人物。

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均取得了很高成就。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

蘇軾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

蘇軾擅長行書、楷書,用筆揮遒,瀟洒自如;亦工於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為「宋四家」。

他書法早年學「二王」,中年學顏真卿,晚年學李北海,又廣泛涉獵晉唐其他書家,形成深厚朴茂的風格,自成一家。

他曾自稱:「我書造意本無法」、「自出新意,不踐古人」。黃庭堅稱他:「早年用筆精到,不及老大漸近自然。」這說明蘇軾一生屢經坎坷,致使他的書法風格跌宕。其被貶黃州時寫的《黃州寒食帖》被後世尊為「天下第三行書」。

蘇轍

蘇轍,字子由,晚號潁濱遺老,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學家、詩人、宰相。嘉佑二年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與父蘇洵、兄蘇軾齊名,合稱三蘇。

蘇轍在宋神宗年間曾任翰林學士、尚書右丞、門下侍郎等職,文學成就主要在散文,為文注重養氣,風格汪洋淡泊,也有秀傑深醇之氣。

蘇轍與父親蘇洵、兄長蘇軾齊名,合稱「三蘇」,並與父兄創立了蘇氏蜀學,他與蘇軾同為蘇氏蜀學的集大成者,它與荊公新學、二程洛學相對立,「三蘇」博通經史,遍采六經百家之說,又吸取老莊道家學說和佛教思想,逐步形成「三教合一」的思想體系。

蘇氏蜀學是北宋中期儒、佛、道三教融合的時代潮流的產物,是當時具有重要影響的學術派別。

生平學問深受其父兄影響,以散文著稱,擅長政論和史論,蘇軾稱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其詩力風格淳樸無華,文采少遜。

蘇轍不僅在詩文創作方面才華橫溢,而且其書法也頗有造詣。其書法運筆結字與其兄蘇軾頗為接近,書法瀟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詩傳》《春秋傳》《欒城集》等行於世。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臨川(今江西撫州市)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王安石潛心研究經學,著書立說,被譽為「通儒」,創「荊公新學」,促進宋代疑經變古學風的形成。

其詩「學杜得其瘦硬」,擅長於說理與修辭,晚年詩風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遠韻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世稱「王荊公體」。

王安石的詩文享譽很高,但是他的書法古來毀譽參半,很少傳世;一般評論者都認為,這是因為受到北宋黨爭和對其作為變法人物的歷史爭議造成的。

北宋保守派為了攻擊王安石,他們當權的時候就把他的書法也極力詆毀醜化甚至加以禁毀,但也不乏對王安石書法讚賞推崇的人,比如蘇軾和黃庭堅等。

現存公認的真跡只有兩幅,一幅是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的《過從帖》,一幅是上海博物館藏的《楞嚴經旨要》卷。從這兩幅真跡來看,鑒賞觀念不同,評價也就會截然相反。

如果用傳統的書法藝術鑒賞眼光,或者從世俗欣賞的喜好來看,那確實很難受到推崇和喜愛。比如有人用「筆跡如斜風細雨」 譏諷王安石的書法不端莊、規整,那幅《楞嚴經旨要》卷從表面上看來確實如此,頗有幾分當代「丑書」的味道。

但是,如果換一種眼光,擺脫傳統保守思想,用開放尚意的審美觀念來鑒賞,那就會看出它卓爾不群的高妙所在,得出相反的結論,王安石的書法其實是很有個性特色的,在藝術上也是有獨到之處的。

曾鞏

曾鞏,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建昌南豐(今屬江西省)人。北宋政治家、散文家,為「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紘、曾協、曾敦)之一。在學術思想和文學事業上貢獻卓越。

曾鞏出身儒學世家,祖父曾致堯、父親曾易占皆為北宋名臣。曾鞏天資聰慧,記憶力超常。幼時讀詩書,脫口能吟誦,與兄長曾曄一道,勤學苦讀,自幼就表現出良好的天賦。十二歲時,曾嘗試寫作《六論》,提筆立成,文辭很有氣魄。到了二十歲,常研讀歐陽修之文,亦受歐陽修之賞識,名聲傳播四方。

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及第,歷任太平州司法參軍、知州、中書舍人。元豐六年卒於江寧府。宋理宗時追謚「文定」。

相傳他寫的文章一出來,就被人拿去傳抄,不到一月就流傳天下,讀書人手抄口誦,唯恐落到別人後面。

曾鞏書法,早年師顏真卿,後追蔡襄,《局事帖》是迄今發現的唯一一件曾鞏傳世墨跡,是曾鞏62歲那年寫給同鄉人的一封信。

觀《局事帖》用筆精巧,筆畫連帶自然,絲絲入扣,骨力通達。筆勢騰挪跳躍,順逆兼施,雖水平不及蔡襄,也相差不遠。

2016年5月15日晚,中國嘉德2016春拍「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古代」專場,曾鞏的《局事帖》以1.3億元起拍,1.8億元落槌,最終以2.07億元成交,創造其個人作品拍賣紀錄,《局事帖》全文共124字,稱得上一字千金。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走尋微信公眾號:zouxun1949

推薦閱讀:

大家看陰宅風水圖解
《給那個你曾經深愛,卻不能在一起的人寫一句話吧》~~~憋著眼淚看完,整理給大家,看完胸會痛,請酌量閱讀
二月二,龍抬頭,50個笑死人的髮型,給大家樂一樂~
真實民間偏方治好了我的高血壓 分享給大家
作為舊體詩詞大家的毛澤東

TAG:人生 | 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