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們留給兒女們最好的財產不是金錢,而是……
哈佛大學美國精英階層的「名校情結」瑪利亞上哈佛,當然借了她老爹奧巴馬的榮光。美國國家大學招生諮詢協會的戴維·霍金斯接受媒體採訪時就說:「考慮到瑪利亞的身份,我想很多大學都會爭先恐後地要她。」
奧巴馬與女兒先來看看奧巴馬和第一夫人米歇爾是如何通過名校由草根跨入精英行列的。奧巴馬的父親是肯亞黑人,母親是白人。奧巴馬兩歲時父母離異,後來母親再婚再離異,可以說奧巴馬成長於一個支離破碎的家庭,後來能夠出人頭地,完全是哥倫比亞大學和哈佛法學院的「強硬背景」,讓他嶄露出政治才華,47歲就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第一夫人米歇爾有著和奧巴馬相似的教育經歷。來自芝加哥黑人工薪階層家庭的米歇爾年少時學習優秀,在普林斯頓本科畢業後,接著上了哈佛法學院,畢業後回到家鄉芝加哥成為知名律師事務所的一名律師,並與奧巴馬結緣。
何止奧巴馬一家,其實在美國整個精英階層,都有著揮之不去根深蒂固的「名校情結」。在美國精英階層有一個重要共識,即留給子女的最好遺產不是金錢,而是精英教育。美國《華爾街日報》說過,上流社會子弟「削尖腦袋」也要擠進常春藤名校,為的是延續經濟和文化上的上流地位。政治世家門第的出現和延續,正是這一教育投資的重要回報。所以在美國,大學教育可以說是社會階層的分水嶺。如羅斯福家族,兩個羅斯福總統都畢業於哈佛大學。打破紀錄連任四屆總統的富蘭克林·羅斯福有四個兒子,三個去了哈佛。第26屆總統西奧多·羅斯福一家更不簡單,維持了至少五代哈佛校友的家族傳統。父子總統老布希和小布希都畢業於耶魯大學,從「老太爺」布希參議員,到小布希總統的大女兒,布希家族至少四代是耶魯校友。前總統柯林頓的獨生女切爾西之所以上英國牛津讀博士,也是因為她老爸在英國牛津大學讀過書。
左起:老布希、奧巴馬、小布希、柯林頓美國人喜歡談論的1%富人,都把孩子送到哪所大學了?送孩子到常春藤大學幾乎是理所當然的選擇。孩子得到的教育跟其他沒那麼有名的大學其實相差不遠,但在這些大學獲得最大的優勢其實是孩子在這裡建立的人脈關係和學府的信譽名氣,會令他們受益終生。美國名校有沒有潛規則答案是肯定的。以哈佛、耶魯、哥倫比亞和普林斯頓等常春藤為代表的美國名校基本上都是私立大學,收入很大一部分主要依靠社會團體和基金會,尤其是精英校友的捐款。這意味著學校在審核來自重要資助者子女的申請時,普遍傾向於「高抬貴手」。
哈佛大學名校錄取中另一個公開的「潛規則」是「校友子弟優先」,即申請人的父母或者家庭成員曾經在這所學校就讀,該申請人將得到學校對於校友子女的優先考慮。哈佛大學一名教育學專家邁克爾·赫維茨整理30所大學錄取情況後發現,在SAT(美國大學入學考試)分數等其他因素同等的前提下,校友子女被錄取幾率比其他人高出45.1%,所以有人說進常春藤是「拼爹的結果」。美國名校一般把校友子女稱之為「傳承」,相當於是褒獎這個家族對學校的「忠誠」。美國頂尖高校為了證明自己的公平,總是強調自己的錄取都是「無視需求」(即錄取時不管學生是否能支付學費),哈佛等大學甚至會免除貧困或中產學生的學費。但這些學校往往不是「無視財富」。「捐款與錄取」已經成為美國大學的一種潛規則。普利策獎得主、《華爾街日報》調查記者丹尼爾·金在《大學潛規則》一書中,為我們揭示了「多少錢才能買到一張進入常春藤盟校的門票」。根據丹尼爾·金的調查,只要贊助2萬美元,一個學生就能被一般的博雅學院優先錄取;比較出色的大學,這個數目就達到了五萬美元,而且學生家長需要許諾未來會投入更多的捐款;排名前25名的美國大學,10萬美元是必須的;排名到了前十名,25萬美元只是「及格線」,父母往往要投入上百萬美元來為子女鋪平道路。
美國是「機會之地」,早就是神話了很多人來到美國打拚,都是為了孩子的發展——言下之意,美國社會是一個流動性很大的地方,通過良好的教育和自身的努力打拚,即可躋身上流社會。美國總統奧巴馬也曾用高亢的言辭重申了美國對「人人機會均等」這個夢想的承諾。他說: 「如果一個生在赤貧之家的小女孩知道她和別人擁有同樣的成功機會,因為她是美國人;她是自由的,平等的,不僅在上帝眼中,也在我們自己眼中:這時就表明我們忠於了自己的信條。」美國人也是這麼認為的。「由於美國社會沒有「長子繼承製」,所以永遠不會分化出世襲貴族。在一片機會均等的土地上,最優秀的人總會脫穎而出。那些僅僅佔據家族財富的庸人則缺乏必要的競爭力。所以,這總是一片充滿活力的土地。」《論美國的民主》一書就是這樣描繪美國社會這個「理想國」的。 實際上呢? 「美國是機會之地」的說法不過是個神話。美國自稱「機會之地」或者至少機會比其他地區多,也許百年前可能是真的。據美國《時代》周刊報道,美國的階層流動性已經明顯低於它曾經鄙視的歐洲舊大陸,一個新的世襲貴族階層已然在美國形成。根據美國布魯金斯學會開展的研究,出生在收入最低的1/5家庭的美國人只有58%日後擺脫了這個層次,其中僅有6%進入最上層。美國的經濟流動性遠低於歐洲大部分國家和所有北歐國家。
哈佛創始人約翰·哈佛在美國排名前146所大學的3/4大學生來自社會經濟地位較高的上層,例如哈佛大學學生家庭的平均年收入為15萬美元。這就意味著在一所精英大學中,你碰到一名富有學生的可能性是碰到一名窮學生的25倍;在大多數常春藤大學,也即被認為是美國東北部最好的八所大學裡,「出身名門貴族」這一因素佔到每個班級的10%至15%之間。在哈佛大學,這些「藍血」美國人被錄取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3倍多。去年5月15日,代表華裔、印度裔、韓裔、巴基斯坦裔等 64個美國亞裔組織宣布,向美國聯邦教育部和司法部民權機構投訴,指稱哈佛大學等常春藤名校招生中存在針對亞裔美國人的種族歧視。這是近20年來美國亞裔在追求平等教育權益方面最大的一次聯合行動。亞裔組織指出,這種普遍存在的歧視現象違反美國憲法公平教育機會的精神,要求美國聯邦教育部及司法部對哈佛的錄取程序進行調查,促使哈佛大學等美國一流學府終止歧視性行為。申訴委員會援引多位學者的調查數據,發現亞裔學生進美國一流名校的SAT分數要比白人高140分,比拉美裔高270分,比非洲裔高450分;同等分數錄取率比白人低67%,更遠低於非洲裔和拉美裔,這種明顯的種族歧視極大地限制了亞裔學生獲得公平教育機會。「機會均等」曾是美國建國的理想,如今漸行漸遠了;「寒門難出貴子」,美國也不再是這一「真理」的例外之地了。
推薦閱讀:
※婚後一方買房屬個人財產為誤讀 專家解讀新法
※銀行理財產品風險驟增
※杯具八零後們,都來晒晒自己如今的財產吧…… - 蘿蔔網 - 人人都是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