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蓋碗沖泡好,其歷史淵源、曾經的暗語也很有意思哦
歷史上先後出現、使用過的飲茶器,按材質不同,有金、銀、玉質、瑪瑙、水晶,還有琺琅、石質、牛角、紫砂、瓦、陶、瓷、玻璃、木製、竹製等,幾乎可以盛水的物品,都能製作泡茶器,可謂源遠流長。
因從小就喜飲茶,知道好泥料紫砂壺泡茶,是最高檔的器具,最好一把壺只泡一種茶,以免串味,泡茶水溫不宜過高,否則會燙熟茶葉,不好喝。知道西湖龍井、碧螺春等少數幾種茶名。用過的泡茶器就是紫砂壺、杯、玻璃杯而已。以現在眼光看,不成系統,也很膚淺。
習茶以來,以蓋碗沖泡居多。蓋碗又名三才碗,喻示天地人,天時地利人和齊聚,是好寓意。泡茶器里,蓋碗使用規矩多,用蓋碗直接喝茶,要天地人配件齊聚,不能少一樣。身要坐正,不能拿掉蓋子,碗放置托盤正中,左手拿托盤,右手三指拿蓋,輕輕刮幾下,意在將浮起茶葉及泡沫撇去一邊,便於品飲,將蓋重新蓋於碗上,略傾斜,將碗送至口邊,將茶湯慢慢吸進去,一口一口飲,不能有聲音,否則失禮。
在客場,刮茶末可省去,容易被誤認為主人茶葉不好,動作要緩慢從容,頗為雍容華貴,最直接目的,就是怕碗從茶托里掉下來(最實用就是最後一句)。
據聞,蓋碗是唐德宗建中年間,由西川節度使崔寧之女在成都發明,父女都是愛茶人。當時茶杯無底托端茶時燙手,崔小姐於是想到木盤子托茶杯,可是品茶時茶杯容易滑到,又想到以蠟固定茶杯,這實際是最早茶船的雛形。為好看,又讓工匠製作漆環代替蠟環,套住茶杯,茶船由此流傳開來。現在使用的蓋碗,沒有脫離這個範疇,由此思路不斷改良、衍化而來。
「蓋碗茶」,起源於唐朝,興盛於清代。在休閑文化頗為濃郁的四川成都一帶最先興起。後來,這種特有的飲茶方式逐步由巴蜀向四周地區擴散發展,後遍及全國。
茶文化在成都已經被演變成獨具巴蜀特色的「茶館文化」。有諺語說:「頭上晴天少,眼前茶館多」。川人喜歡擺「龍門陣」,在茶館中,邊品飲蓋碗茶,邊海闊天空,佐以茶點小吃和曲藝表演,談笑風生,實為人生至樂。茶博士的斟茶技巧,是老茶館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水柱臨空而降,瀉入茶碗,翻騰有聲;須臾之間,嘎然而止,茶水恰與碗口平齊,碗外無一滴水珠。這既是一門絕技,又是一種藝術的享受。
成都不論是風景名勝地,還是鬧市街巷之中,到處都可看到富有地方色彩的民間茶館。多以竹為棚,擺滿竹桌、竹椅。清風徐來,茶香瀰漫。茶葉多以細嫩綠茶峨眉山竹葉青、峨眉雪芽等為主,也有高檔的龍井、碧螺春等優綠。往往一杯香茗,一碟小吃,便可坐上半日,與親友盡情縱論暢談。「蓋碗茶」之所以受歡迎,不僅在於茶具的可用可賞,文化意蘊也很豐富,為喝茶帶來了很多樂趣。
茶具的擺放就非常有講究,每一種茶陣,都蘊含了各自的暗語。蓋碗茶暗語也很有意思,了解一些暗語的含義,也使飲茶休閑活動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這套蓋碗茶暗語不光磁器口碼頭可以使用,在舊時的臨江門、儲奇門碼頭也能通用。
茶蓋朝下靠茶船
含義:堂倌,我要添水了
用這種方式請堂倌單獨為客人添水,一般只能添兩次。如果你想要堂倌給自己第三次添水,那就只有等到茶館給所有茶客統一添水時才行。
茶蓋上放片樹葉
含義:暫時離開,莫收蓋碗
老茶館一般是先付錢後喝茶。客人有事想暫時離開,可以在茶蓋上放個小東西,樹葉甚至火柴、石子都行。不過,茶館畢竟是做生意的地方,暫離一般不要超過半小時,否則堂倌還是會收你的茶具。
茶蓋朝外斜靠茶船
含義:外地人,有困難
舊時很多幫會的人愛泡茶館,如果外地幫會的人遇到困難,要找本地幫會的人尋求幫助,就如此擺放茶具。堂倌看到暗語後便會在茶館裡尋找,介紹雙方認識。
茶蓋立起放茶碗旁
含義:錢沒帶夠,要賒賬
這種茶具的擺法叫棱起,重慶話中就是指生意有困難、沒辦法的含義。喝茶時忘了帶茶錢,如有朋友在場,為了避免尷尬,可以此示意茶館老闆,先賒著茶錢,改天再補。茶館老闆也懂得,不會點破,給客人留面子。不過,使用這種暗語的一般是老熟人或有信譽的人,生面孔沒法用。
茶蓋朝上放進茶碗
含義:可以收桌子了
示意茶館老闆,你喝完茶走人了。
關於什麼茶具沖泡比較好的問題,不久前看見過好幾位熱心茶友撰寫的文章,包括一些知名高級評茶員也很關注這個問題。當時也受到感召,想有空時即興發揮一下,因忙,一直沒「靈感」,就沒有貿然動筆(滑鼠乎)。
今天試析蓋碗沖泡的好處。
有茶友認為,常見的沖泡器具有玻璃杯(名優綠茶用)、紫砂壺(普洱茶等需要悶泡的茶類比較好)、蓋碗(本人淺見,認為適合一切茶類)。
各種茶的老嫩程度不一樣,沖泡時必須控制水溫,這是沒有異議的。
玻璃杯,尤其是峭拔細長形制的,沖泡諸如松針、毛峰等長形名優綠茶比較好,能清楚看清茶葉在水中上下起舞、慢慢綻開的情形。玻璃杯出湯不太方便,熱量散發不快,溫控操作稍微不當,茶葉容易「悶熟」,個人以為還是一般情況下喝茶比較好,帶有品鑒性質的,不推薦使用;
紫砂壺特有的形制,腹大收口。除了極少數特殊形狀的闊口壺,一般的形制都是收口,這種壺的特點就是溫度散發比較慢,容易「悶」,這就不利於綠茶沖泡,加上紫砂壺有吸收茶香、釋放茶香的特點,品鑒時不能保持茶葉本來香氣,紫砂壺也不利於視覺直觀鑒賞湯色,茶葉里有無夾雜,還是作為平時普洱茶、烏龍茶等沖泡比較合適;
蓋碗的形制上大下小,高度比碗口直徑略小,由於是向上外翻的岔口,導熱快,溫度更容易散發,只要衝泡水溫控制得當,不會「悶熟」茶葉;
蓋碗便於觀察茶品沖泡過程中葉形、湯色變化,不會吸收茶香,能最大限度保持茶品本來滋味,茶品的香氣散發容易實現最大化;
蓋碗一般碗內都是白瓷,容易鑒別茶湯顏色及深淺變化;
蓋碗沖泡容易發現茶葉里的異味和夾雜;
蓋碗簡便易學、實用、高雅,使用、清洗比較方便,性價比較高,不妨多備幾款輪換使用,以免視覺疲勞。
綜合以上思路,本人以為,除了正式茶葉評鑒,有專門要求使用的器具沖泡以外,一般帶有品鑒性質的或者民間鬥茶、賽茶,都適合使用蓋碗沖泡。
秋絢2017年7月1日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