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傳千古的著名對聯鑒賞
1.名樓名聯相映輝
岳陽樓位於湖南省岳陽市古城西城門之上,背靠岳陽城,俯瞰洞庭湖,遙對君山島,北依長江,南通湘江,為湖南著名形勝。相傳岳陽樓原為三國時吳將魯肅的閱兵台,唐代即建樓。宋朝慶曆四年,岳州知州滕子京重修岳陽樓,並請其同年進士、文學家范仲淹作了千古名文《岳陽樓記》,從此,岳陽樓更加聞名遐邇。「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作為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的岳陽樓,而在其上更不乏名聯。
四面湖山歸眼底;
萬家憂樂到心頭。
這是清代嘉慶進士、陝西高陵人陳大綱,在巴陵知縣任上所題。此聯獨闢蹊徑,上聯描寫風景,言簡意簡,只在出句點破而已。下聯筆鋒突轉,從四面湖山的空曠即而想到萬家憂樂,所用詞語典故「憂樂」,也是出自范仲淹《岳陽樓記》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是全聯的主題所在,立意也就在於此。作者若沒有真摯的憐憫之心,是絕不會寫出這樣的聯句的。
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范希文兩字關情,滕子京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愴然涕下;
諸君試看,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氣爽,岳州城東道岩疆,瀦者?流者?峙者?鎮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
這是清末貴州知府竇垿(蘭泉)所題岳陽樓聯。上聯縱向論史,歌頌岳陽樓人文,用詩詞人物典故;「杜少陵五言絕唱」是指唐代詩人杜甫詩《登岳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范希文兩字關情」是指范仲淹《岳陽樓記》:「先憂後樂」中的「憂」、「樂」兩字。「滕子京百廢俱興」是指「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呂純陽即古代傳說中的八仙之一呂洞賓,相傳他曾三過岳陽樓,有醉戲美女的傳說。以設問引出與岳陽樓有關的四位歷史名人及傳說人物,又引用陳子昂《登幽州台》詩句「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給人一種悲愴悠遠之感悠悠歷史,浩浩江水,抒發不勝感慨。下聯橫向寫景,極言洞庭湖水勢,描述岳陽樓及洞庭湖四周的景物。瀦(zhu):水積聚的地方。洞庭湖為瀦,揚子江為流,巴陵山為峙,岳州城為鎮。下聯末句設問,「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含無窮意蘊,耐人尋味。聯語用排比、鋪陳和當句自對等手法,由人及地,由古及今,從不同的角度有層次、全面、完整地表現了事物和道理,一人一事、一層一迭地反映出有關岳陽樓的佳話和四周形勢景象,揭示了岳陽樓之所以著名而雄偉的原因。上下聯文的照應關係,貫穿始終。聯中重複用了四個虛字「耶」和「者」,對於調整對聯的結構、增強對聯的氣勢、表達作者的感情,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這聯有十一個分句,一氣呵成,不完全拘於格律,全聯節奏鏗鏘,氣韻流轉,汪洋恣肆,自成格調。讀來大氣磅礴,鼓舞人心。
2.唯楚有才斯為盛
在湖南省長沙嶽麓書院二門,有一副著名的對聯:
唯楚有才;
於斯為盛。
嶽麓書院,位於湖南省長沙市郊嶽麓山上,創辦於唐末五代,為中國四大書院之一,也是中國歷史及人文教育與思想辯論為一體的古代名跡。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張軾等人都曾到此講習任教,影響很大。歷經宋、元、明、清各代,1926年正式定名為湖南大學。
此聯是清代嘉慶年間嶽麓書院山長袁名耀、和該院學生張仁階集句而成。上聯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唯楚有才,晉實用之」一語。下聯出自《論語·泰伯》:「唐虞之際,於斯為盛」一語。聯句意思是指天下惟有楚地出人才,而以嶽麓書院最為英才齊聚之所。
袁名耀(?—1835),字道南,號峴岡,湖南寧鄉人。嘉慶辛酉進士,授編修,歷官侍讀。嘉慶十七年(1812)被聘為湖南嶽麓書院山長,主教5年。以培養人才著稱,有《吾廬草》。張仁階,清代貢生,袁名耀的學生。據記載,清嘉慶十七至二十二年(1812—1817),袁名耀任嶽麓書院山長。袁名耀初任山長時,門人請其撰題大門聯,袁就以「惟楚有材」囑諸生應對。眾人沉思未就,貢生張仁階應聲對:「於斯為盛。」袁名耀非常高興,認為屬對工切,就令人將此聯鐫刻懸掛在書院大門口兩邊的門楹上。
聯語意境深遠,氣勢豪邁。近代以來,湖南人文由於有王夫之、魏源等人的倡導,得風氣之先,文人學子講究品節,深究學問,並能經世致用,心懷天下。後來又有曾國藩、左宗棠、陳寶箴、譚嗣同等人,身體力行,影響士子。所以一時間湖湘大地,人物萃集,氣象不凡,以致後來又毛澤東、劉少奇等共產黨人也從此地向風而起,後來居上。這都是此聯所以產生的背景和對其的印證。
此聯聯中「惟」、「於」和「有」、「為」均為虛相對,「斯」為指示代詞,用以和名詞的「楚」相對,也算匹配;而以「材」對「盛」從詞性的角度來看有所失對。雖然在上下聯腳之字為上平下仄,有違對聯之基本平仄規律,但不能因辭害義,尤其是對聯在內容上非常恰切地表達了嶽麓書院所在地理位置以及他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洵為佳聯名對。(圖三十八)
3.騎牆名聯息爭端
始建於魏晉時期的南陽武侯祠,位於河南省南陽市區西卧龍崗上,是紀念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諸葛亮躬耕於南陽的祠堂。南陽武侯祠雖然在名氣上比不了四川成都武侯祠,但這裡也有一副著名的聯語,可以憑藉著與諸葛亮的關係而名揚天下。
聯語作:
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後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陽南陽。
上聯是說,諸葛亮一心為國,並不分君主是賢明的劉備還是昏庸的阿斗;下聯說諸葛亮名垂千古,為天下傳誦讚揚,又何必分辨什麼他原來居住地是在襄陽、還是在南陽呢?
這副對聯的作者是清代道光同治年間曾五任南陽知府的顧嘉蘅。據說他當年寫著副對聯時,是為了了結一樁歷史公案而作的。原來,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回憶自己未出茅廬時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南陽在河南省境內。但在《三國志》中又收了諸葛亮的《隆中對》,是當年劉備三顧茅廬時諸葛亮所講的治國方略。而隆中在湖北省襄陽境內。於是,明清時期南陽人和襄陽人為了爭奪名人資源效應,都說諸葛亮是隱居在自己的家鄉,文人學者是紛紛引經據典,互不相讓,打起了筆墨官司。而南陽知府顧嘉蘅,是湖北東湖(今宜昌)人。為了既不得罪故鄉人,又不刺傷為官地,只好來個「和稀泥」,寫下了這副著名的騎牆折中對聯,勸解大家不再分南陽襄陽,從而緩解了一場曠日持久的爭論,因此這副對聯名噪一時,為人們競相傳誦。
1959年,當時任團中央書記處書記的胡耀邦來南陽視察工作,對這副對聯頗為欣賞,還據此聯改了一副對聯:「心在人民,原無論大事小事;利歸國家,何必爭多得少得。」借古人名聯的舊形式而賦予革命的新內容,充分體現了老一輩革命家胡耀邦同志的寬廣胸襟和高尚情操。這使得這副對聯就更加有名了。
4.月老祠聯定姻緣
在杭州西湖白雲庵月老祠有一副著名的對聯,是戀愛中的青年男女都願意光顧賞析的。聯語作:
願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屬;
是前生註定事,莫錯過姻緣。
該聯作者顧曾恆,清代學者,河北通州人,光緒進士,曾任甘泉、合陽知縣。
這是一幅集元雜劇戲曲詞句的集句聯,上聯出自王實甫的《西廂記》。《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中有《清江引》:「謝當今盛明唐主,敕賜為夫婦。永老無別離,萬古常完聚,願普天下有情人的都成了眷屬。」下聯引自高則誠的《琵琶記》,為不作變動的原句。上下聯雖出自兩本書中,但對仗工整,天衣無縫。「天下」對「前生」。「有情人」對「註定事」,「成了」、「錯過」,都可以形成對仗。「眷屬」對「姻緣」並列結構名詞,尤為工切。聯語明白如話,非常工巧,借月老之口祝願天下有情人都能成雙成對,比翼雙飛。
在我國古代的民間神話傳說中,月下老人是主管人間男女婚姻大事的主神,相當於西方神話中的神箭手丘比特。據唐人李復言《續幽怪錄》記載,唐代韋固年少未娶,某日夜宿宋城,在旅店遇一老人。老人靠著一口布袋,坐在月光下,翻看著一本書,像在查找什麼。韋固問老人在翻查什麼?老人答道:「天下人的婚書。」韋固又問袋中何物?老人說:「袋內都是紅繩,用來系住男女雙方的腳,即使相隔千里,或是彼此有過仇怨,貧富懸殊,天涯海角,只要一被繫上,便定終身,無不成為夫婦。」韋固十分驚奇,忙打聽自己的婚事。老人翻書後說:「現在的親事不會成功。你現在住宿的店北,有個瞎了一隻眼睛的賣菜老太太,她醜陋的女兒,現在只有三歲,到十七歲時與你成婚。」韋固怒從心起,派隨從前去刺殺那個女孩。慌亂里,隨從用刀刺中女孩眉心後,落荒而逃。後來,韋固的親事一直沒有成功。十四年後,韋固因軍功和才能卓著,被刺史王泰看中,並將十七歲的女兒許配給他。洞房花燭夜,漂亮的新娘眉間粘著一塊貼花。韋固覺得奇怪,詢問後才知道,此女原是自己派人刺殺的女孩,大難不死後,被叔父收養至今。韋固方知天意不可違,也將以前的事情告訴了妻子。二人驚嘆冥數前定如此,恩愛到老。從此,月下老人的主婚故事便流傳開來。
明初,劉兌的雜劇《月下老定世間婚配》,使月老「千里姻緣一線牽」的故事流傳甚廣。據說,在舉行婚姻,讓月下老人證婚,寓意婚緣天定,雙方白頭偕老,象徵天長地久,美滿幸福。但不像其他神靈,月老並沒有專門被供奉的祠宇。
直到清代光緒年間,著名藏書家丁松生把月老祠建在杭州西湖孤山下的白雲庵右側。按照蘇州園林建築風格構建的,天井是典型的江南民居格調,左右廂房可供男女雙方在婚禮前化妝之用。正前方五間房屋是舉行婚禮慶典儀式的地方。月老祠大廳正中供奉著主宰人間婚姻大事的玉雕月下老人像,左右兩邊分別為麒麟送子和麒麟獻寶。像這樣的神祠在中國絕無僅有,所以特別有名。清末小說家劉鸚寫《老殘遊記》,在十七回里就提到過月老閣,並提及此聯。葉聖陶先生在談到舊式婚姻的危險性時,也曾經說過這樣的話:「我與妻能夠愛好也只是偶然,迷信一點說全憑西湖白雲庵那月下老人。」這樣,月老祠和這副名聯就更為天下人所共知了,常有痴情男女在此虔誠祈禱,願得如意伴侶,恩愛佳偶。
5.姓秦愧上岳飛墳
杭州岳飛墓和岳王廟景區,位於西湖棲霞嶺南麓,現存格局於清代重建後形成,分為墓園、忠烈祠、啟忠祠三部分。墓園坐西向東,岳王廟大門前,聳立著「碧血丹心」石坊。在越王廟正門上有這樣一幅對聯:
人從宋後少名檜;
我到墳前愧姓秦。
這也是一副流傳甚廣的千古佳聯。
作者秦大士(1715—1777),字魯一,又字澗泉,號秋田老人,江蘇省江寧(今南京市)人。清乾隆十七年狀元,官至侍講學士。相傳,秦大士與著名文學家袁枚等人,一起遊覽杭州西湖。大家一起遊覽了三潭印月,便沿著蘇堤來到岳墳,一眼就看到岳飛墓前秦檜夫婦的跪像,便七嘴八舌地議論一番。袁枚發現秦大士一臉的尷尬,故意和他開玩笑地說:「秦公,我們今天來作副對聯吧。我出上聯,你對下聯。如何?」還沒有徵得他的同意,就出了上聯:「人從宋後羞名檜。」秦大士紅著臉,隨口對道:「我到墳前愧姓秦。」此聯之妙,妙在題岳墓而無一字道及岳飛,只從秦檜一面著筆,以奸相秦檜之被人唾棄,反襯民族英雄岳飛之受人仰懷,有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妙。聯語中含有自嘲之意,同時還表達了對岳飛的敬仰之情。
推薦閱讀:
※愛雅閣的【醒世箴言 千古奇文】
※[轉載]揭開八字算命術千古之迷
※史上五大無敵猛將:沒有岳飛,第二位堪比李元霸,第一位千古無二
※被篡改了的一段歷史----笑評千古罪人張學良---
※漢高祖的惆悵:品味千古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