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文新整理語文古代文化常識試題(四)

2017年8月專輯9月專輯已出,歡迎選用!高考第一品牌語文月刊代碼46-88每月一本定價12元。其中每年8月作文專輯、9月試題分析專輯、12月分類練習專輯、4月AB卷二套題等為高考必備!諮詢微信13602424805(手機)

====

語文古代文化常識試題(四)

題號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選項

題號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選項

76.下列對原文加點字有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東宮,指封建時代太子所居住的宮殿閣。借指太子本人,太子就是封建時代君主的兒子中被預定繼承君位的人。歷朝歷代都是以長子做太子。

B.倡優,古代稱以音樂歌舞或雜技戲謔娛人的藝人,漢·司馬遷《報任安書》:「仆之先,非有剖符丹書之功,文史星曆,近乎卜祝之間,固主上所戲弄,倡優所蓄,流俗之所輕也。」《琵琶行》中的琵琶女屬於這類人。

C.放鄭,《論語·衛靈公》:「樂則《韶》《舞》,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後以「放鄭」謂棄絕淫靡之音。

D.典籍,指法典、圖籍等重要文獻,是歷史上重要的文獻名錄之總稱,在不同的領域,有不同的代表性典籍。《資治通鑒》是史學典籍,《水經注》是地學典籍。

7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宮車晏駕」,「晏」:遲。宮車遲出,舊為帝王死亡的隱諱說法。

B.「歲余,徙為衛尉」,「徙」,此處意為貶謫。如《後漢書·張衡傳》中「衡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徙」即為此意。

C.「幸大王自改」,「幸」,希望。與《孔雀東南飛》中「幸可廣問訊,不得便相許。」中的「幸」含義相同。

D.「元朔二年」,「元朔」是漢武帝時期的第三個年號。以紀念前129年衛青打擊朔方(北方)匈奴祭祀祖先的龍城。同時「元朔」也指一年的第一個朔日,即正月初一。

7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僭」是超越本分的意思。「僭位」是指越分竊據上位。文中「及堅僭位」意思是說苻堅登上皇位並不是合法的。

B.《禮記·樂記》:「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車,而封黃帝之後於薊。」後稱初即位或到任為下車」。「猛下車,明法峻刑」中「下車」指王猛剛到任。

C.「便宜從事」指可斟酌情勢,不拘規制條文,不須請示,自行處理。「堅遣猛於六州之內聽以便宜從事」一句可見苻堅對王猛的信任。

D.「言台除正」一句中的「台」指「尚書台」,有官吏任免的權利。「授訖,言台除正」是說王猛對官吏有罷免權力,某官任職後,王猛只要上報尚書台就可以除去官吏的正式任命。

79.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工」,清代六部之一,主管工程營造、屯田水利等。

B.「黜陟」,「黜」是貶斥、廢除的意思,「陟」指官員的晉陞。「黜陟」指人才的進退,官吏的升降。

C.「漕」,指漕運,漕運是我國古代利用水道(河道、海道)調運糧食(主要是公糧)的一種專業運輸。

D.「乞歸養」,請求辭職回家來調養自己的身體。

80.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吏部是「六部」之一,長官為吏部尚書,掌管文官的任免、考選、調動等事務。

B.祠亦稱祠廟,是舊時祭祀祖先的建築,相當於現在為紀念名人等修建的紀念堂。

C.授為加授官職之意,表示這種意思的詞語還有拜、拔、除、擢,以及左遷等。

D.致仕,古人也常稱致事、休致、致政等,指的是古代官員退休,回鄉安度晚年。

8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稱自己往往稱字,稱別人往往稱名。

B.明經,漢朝出現的選舉官員的科目,被推舉者須明習經學。

C.擢,一般表示陞官,「左遷」是降職的委婉說法,「徙」則表示一般的調職。

D.謚號是人死之後給予的稱號,有官謚、私謚之分,有褒有貶。

8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為了便於他人稱謂,一般對平輩或尊輩要稱字。

B.嶺南,指中國南方的五嶺之南的地區,相當於現在廣東、廣西及海南全境。

C.禮部是六部之一,掌管典禮、科舉、學校等,禮部侍郎是禮部的最高長官。

D.崩,也稱做駕崩、山陵崩,是古代表示帝王或皇后死亡的一種委婉說法。

83.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太學是中國古代的的一種大學,始設予漢代,為中央官學、最高學府。隋代以後改為國子監,面國子監內同時也設太學。宋代太學仍為最高學府,隸國於監。

B.冠,指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也稱弱冠,表示成年。冠禮在宗廟L}I進行,一般由指定的貴賓給行加冠禮的青年加冠。

C.進士,是古代科舉會試及第者之稱,宋代進士分為三等:一等稱進士及第,二等稱進士出身,三等賜同進士出身。

D.書是對帝王的呈文,有不同的稱呼,如章、奏、表、疏、封事等,封事是預防沿漏的意思,是一種秘密的奏議。

8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郎,古代為議郎、中郎、侍郎、郎中等官員的統稱。戰國始有,本文中是指為為君主侍從之官。

B.遷,移動、搬換、轉變之意,在古代也可指官職的變動。

C.奉錢即資助之錢,如《史記·蕭相國世家》中「高祖以吏繇咸陽,吏皆送奉錢三,何獨以五」的「奉錢」即是此意。

D.疏是在朝官員專門上奏皇帝的一種文書形式,「疏」原意是疏通的意思,引申為對問題的分析。

8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殿試,是科舉制度中最高一級的考試,在宮廷舉行,由皇帝親自主持,只考策問一場。

B.中書舍人、給事中、吏部尚書是古代官職;「政和』』、「建炎』』和「紹興』』是皇帝年號。

C.行伍,我國古代兵制,十人為伍,五伍為行,後用「行伍」泛指軍隊。

D.補,指官員由候補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授予官職。

8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諸生」是明清時期經考試錄取而進入府、州、縣各級學校學習的生員。生員有增生、附生、廩生、例生等,統稱諸生。

B.「殿試」是科舉制最高級別的考試,皇帝在殿廷上,對會試錄取的貢士親自策問,以定甲第。明清殿試後分為三甲:依次稱為狀元、榜眼、探花。

C.「致政」,官吏將執政的權柄歸還給君主,指古代官員正常退休。意同「致仕」或「致事」。古代官員一般在70歲時退休,有疾患則可提前退休。

D.「壬子」是干支紀日法。古人用干支依次、循環地紀年、紀月、紀日和紀時辰。干支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合稱。

8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屯田」指政府組織、利用戍卒或農民、商人墾殖荒地的農業生產形式,有軍屯、民屯和商屯之分。漢以後歷代政府沿用此措施取得軍餉和稅糧。

B.「貞觀元年」一詞中「貞觀」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號,「元年」指第一年。古代帝王一人一個年號,故可用年號稱呼皇帝,如康熙皇帝等。

C.「出」字含意豐富,在文章中指京官離開京城去地方上任職。同時它還有「超出」的意思,如韓愈《師說》中「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中的「出」。

D.「末作」指工商業,與本業農業相對,文中竇軌實行的是重農抑商政策。賈誼《論積貯疏》中的「末技游食之民,轉而緣南畝」已表達出重農抑商思想。

88.下列對文中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故事:舊日的制度;例行的事。如「奉行故事」「虛應故事」。《六國論》中「苟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之下矣」中的「故事」即此意。

B.中官:中官在古代含義較多。最初是古官名,後來還可指宮內、朝內之官。本文的「中官」指宦官,又稱閹人、內官、內臣等。

C.「出為湖廣左參議」中的「出」指京官外調。《琵琶行》中的「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中的「出官」也是這個意思。

D.巡撫是中國明清時地方軍政大員之一,又稱撫台。巡視各地的軍政、民政大臣。清代巡撫主管一省軍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撫軍安民」而名。

89.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中嘉祐二年進士第」中「第」指科舉考試及格的等次,「進士」是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後一級考試者,意為可以進授爵位之人。

B.古代任命或調任官職的詞語很多,「拜中書舍人」指「授予中書舍人一職」,「徙明、亳、滄三州」指「調任明州、亳州、滄州知州」。

C.「丁母艱」是指母親去世,回鄉守喪。守喪有一定的時間規定,這在古代是一種孝順行為,表明當事人對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D.「六經」指六部儒家經典著作,是指經過孔子整理而傳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們是《論語》《詩經》《尚書》《禮記》《樂經》《周易》。

90.下列文化常識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大理寺,中央司法機構。北齊定製,歷代沿置,掌司獄定刑,長官為大理寺卿,文中的周三畏和薛仁輔都曾擔任大理寺卿一職。岳飛和岳雲被捕後都關押在大理寺的監獄中。

B.黃河在古代被稱為「河」或「河漢」,習慣上人們把注入外海外洋的稱為「河」,把注入內湖或內海的稱為「江」。文中所提到的「河北」,指的是黃河以北的廣大地域。

C.宋代實行重文抑武的國策,文官地位比武將要高,宰相的權力比較大。文中的秦檜,為了控制諸將,特意把岳飛、韓世忠、劉錡等人的軍職罷免,轉為文官。

D.雅歌投壺,是古代秦漢以後貴族內部的吟詩與遊戲活動,雅歌謂歌《雅詩》,投壺就是將箭矢投入到裝有小豆的小口壺中,能夠投中者即獲勝。後常用以指武將之儒雅行為。

9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字」:古人幼時命名,成年(男20歲、女15歲)取字。字是為了便於他人稱謂,對平輩或尊輩稱字出於禮貌和尊敬。

B.「巡撫」: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為省級地方長官,地位略次於總督,別稱「撫院」、「撫台」、「撫軍」。

C.黜:指罷免官職,古代表示罷免官職的詞還有:奪、除、免、去、廢等。

D.「卒」:專用於指大夫或相當於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級官員的死。唐代以後則用作「死」的通稱。其它意為「死」的詞還有:崩、薨等。

9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諸生,古代經考試錄取而進人中央、府、州、縣各級學校,包括太學學習的生員。

B.御史,自秦朝開始,御史專門怍為監察性質的官職,負責監察朝廷、諸侯官吏,一直延續到清朝。

C.宦官,也指太監,是中國古代京城既為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也為一品二品官員服務的官員。

D.謚,古代皇帝、貴族、大臣、傑出官員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後所加的帶有褒貶意義的稱號。

94.下列對文中加橫線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光緒是光緒皇帝的年號。我國古代紀年法主要有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皇帝年號紀年法;干支紀年法等。

B.觴為古代酒器。

C.提督為武職官名,負責統轄一省陸路或水路官兵。

D.公為敬辭,尊稱男子。中國古代有「公、侯、伯、王、男」五等爵位。

9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諱嫌」就是避諱,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是古代避諱的總原則。如東漢為避光武帝劉秀諱,改「秀才」為「茂才」。

B.擢進士第,又可稱為進士及第,指科舉時代經考試合格後錄取成為進士。但是唐宋時的「進士」有別於明清時的「進士」。

C.禮部是古代官署「六部」(吏、戶、禮、兵、刑、工)之一,管理全國學校事務、科舉考試及藩屬和外國之往來等事宜。

D.「謚」即謚號,是古代對君、侯、臣等有一定地位的人在其死後追封的稱號,用以表彰其功績或品德,謚號只能由朝廷授予。

9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以官受氏就是根據擔任官職授予姓氏,如:司馬、司徒、司空、上官、太史等。

B.校射意思是校場比試射箭。

C.袖詩求見,意思是袖藏詩文請求拜見。袖子里有倒兜就想今天西服的內兜一樣裝進去會自然垂到袖口的除非你自己掏 ,否則它自己不會掉出來。

D.廉訪使:宋、元時期的職官名。宋代全稱廉訪使者,元代全稱肅政廉訪使。主管監察事務。

9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漢朝出現選舉官員的科目,始於漢武帝時期,至宋神宗時期廢除。被推舉者須明習經學,故以"明經"為名。

B.攝,古有「代理」之意,「攝政」指代國君處理國政。

C.中國古代紀年法主要有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年號紀年法、干支紀年法、年號干支兼用法,「上元」「廣德」都屬於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

D.古代十日為旬,文中幾十旬應為幾百天。

9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京兆:地名,古代的二級行政單位,所管轄範圍大致相當於陝西西安及其附近所屬地區。

B.奉詔:接受皇帝的命令。奉,這裡意為恭敬地獻上。詔,帝王所發的文書命令,亦即詔書。

C.御史中丞:官名,漢朝為御史大夫的次官,唐復置御史大夫,亦往往缺位,仍以中丞代行其職。

D.儀同三司:非三司而儀制同於三公。三司即三公。唐代稱御史大夫、中書、門下為三司。

99.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襲爵」指封建時代子孫承襲先代的爵位。「侯」為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

B.「建興」「成帝」「咸康」在文中都是帝王年號。「年號」是指古代皇帝紀年的名號。

C.「至尊」是對皇帝的敬稱,古代用來敬稱皇帝的還有「陛下」「萬歲」「主上」「聖上」等。

D.「贈」又叫「追贈」,指古代皇帝為已經去世的官員及其親屬給予的加封。

100. 下列對文中劃線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校尉,官名。校,軍事編製單位。尉,軍官。校尉為部隊長之意。西漢,漢武帝為了加強對長安城的防護而置中壘、屯騎、步兵、越騎、長水、胡騎、射聲、虎賁八校尉。八校尉之秩皆為比二千石,屬官有丞及司馬。

B.游徼,鄉官之一。原為泛稱,意為有秩祿的官吏中最低級人員。秦末始為官名。漢沿設。掌巡察緝捕之事。魏、晉、南北朝多沿設。

C.世券,又稱鐵券。明代賜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權的憑證。形制如瓦,其大小依官爵高低分為九等,外刻其功,中鐫其過。每副各分左右,左存功臣,右藏內府。若子孫犯罪,取券勘合,折其功過予以赦減。

D.爵,在文中指爵位、爵號,是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賜。舊說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種爵位。周以後各封建王朝都有封爵制度,爵稱和爵位制度雖然因時而異,但被封爵者都有封地且可世襲。

76.A 清朝好幾代不是

77. B 徙:此處意為調職。

78. D 「授訖,言台除正」是說王猛對官吏有任命權力,王猛先授予某人官職,然後只要上報尚書台就可以完成對官吏的正式任命。

79.D (解析:解答此題,應結合著該詞語所在的語段及具體語境分析,D.「乞歸養」理解不正確,由其具體語境可知,正確的解釋應為「請求辭職回家奉養父母」,所以選D。)

80. C (「左遷」為貶官。)81.A (稱自己往往稱名,稱別人往往稱字)

82. C (禮部最高長官為禮部尚書)

83.C (進士,是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之稱。)

84.C 奉錢有兩個意思,其一是資助之錢。其二是薪俸。在本文中應該是薪俸之意。

85. C D項應為「五人為伍」。

86. B (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依次稱為狀元、榜眼、探花;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87. B 古代帝王並不是一人一個年號,有些皇帝有好幾個甚至十幾個年號,比如唐高宗。

88.A (《六國論》中的「故事」是「舊事,先例」的意思。)

89. D 《論語》不是六經

90. B 「河漢」指的是「銀河」,「人們把注入外海外洋的河流稱為江,把注入內湖內海的河流成為河」。

91.C (「除」指任命、授予官職。)

92. C 應是「專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員」。

94.D 公、侯、伯、子、男五種爵位

95.D 一般文人學士或隱士的謚號,則由其親友、門生或故吏所加,稱為私謚,與朝廷頒賜的不同。

96. B (應是比試射技和武藝)97. C 「上元」「廣德」都屬於年號紀年法。

98.B (奉,恭敬地用手捧著。)

99. B (「成帝」是帝號,而不是帝王年號。)

100.D 宋代,除世襲爵位外,很多封爵只是終身爵,身死爵除。

附必修二相關常識

1.《詩經》六義

2.古代的時辰、記時年、月、日的方式

3.婚俗

4.坐具:床

5.禮節:長跪、拜

6.文體:記、銘、賦、序、說

6.文化名人:三蘇、蘇黃 蘇辛 唐宋八大家 宋四家 

7.山川 姓氏 成語 節日 建築(亭台樓閣廊檻 青廬) 器物(觴 槊 匏樽 舳艫 旌旗 盞)


推薦閱讀:

致父親│連常識也沒了,你整天用手機讀那麼多知識幹嘛?
關於「免簽」「落地簽」,這些常識你知道嗎?
與人交往的禮儀常識
男生的哪些生理常識你需要懂
請注意老年人的生活常識

TAG:文化 | 常識 | 古代 | 語文 | 整理 | 古代文化 | 文化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