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幼兒入園準備〈上〉
四個方面開發寶寶語言智能 曾有一位心理學家對100名智力商數(IQ)130的學生進行為期40年的跟蹤調查,40年之後的結果是,並非每個人都在社會上取得成功。他發現,除了智力商數以外,還有一些很重要的因素左右著他們,但當時這個問題懸而未決,直到加德納提出八大智能理論之後,我們才看到,人在社會上的成功和發展,是受到多元智能的影響。 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和傳統智力的區別是,它是從一元到多元、從單一到多維。多元智能包含語言、數學邏輯、音樂、視覺空間、肢體運動、自然、人際、內省八大智能,其中,從語言智能的發展來說,我們認為,聽、說、讀、寫是一個根本。 做一個有效傾聽者 雖然有人會認為聽、說、讀、寫是早就知道的,但我們這裡只針對0~6歲的小寶寶。有心理學家發現,接受性語言能力好的寶寶,他以後入小學、中學,直到工作崗位上,成績表現驕人,因為在同樣的時間裡,他會抓住最有效、最有重點的內容,他是一個有效的傾聽者。 流暢表達自我 說即表達性語言,俗話說"一句話講得人笑,一句話講得人跳",這"笑"和"跳"之間講究一個語言技巧。培養寶寶的這個表達能力,能讓他流暢地表達自己,也能讓他流暢地表達對別人的喜愛。 早期閱讀助交流 我們會看到寶寶小小的人兒捧著一本大大的書,表明他們在閱讀。現在非常提倡早期閱讀,早期讀外語,早期讀圖畫書等。在閱讀里就包含著兩個比較重要的問題,就是閱讀節奏的問題和發音問題,寶寶們都喜歡"小寶寶"、"寶寶笑"等押韻、有節奏的語句,因為它包含一種韻律。而發音的準確性,則對寶寶與他人的交流起著重要作用。 形聲字讓寶寶寫好字 首先,我們認為,不要讓寶寶很小就去寫很多的字。 中國的文字有一個特徵,就是形聲字。讓寶寶更多地了解文字本身的構成,是會很有意思的。把和文字相關的故事告訴他們,寶寶認字寫字的效果就會很好,不容易搞錯,而且寶寶一旦掌握了文字的形和部,他還會舉一反三呢。 有一位爸爸說,我的寶寶寫"祝賀"的"祝"和"初次見面"的"初"這兩個字時,老是搞錯。後來發現,很多寶寶都會搞錯,"初"的偏旁有兩點,是衣字旁,而"祝"為一點,是"示"字旁。對此,爸爸的辦法是重寫20遍,但效果不理想,寶寶照樣寫錯。其實我們可以做一個簡單遊戲,拿一疊報紙,拿一把剪刀,跟寶寶說,初次見面的"初"就像拿一把刀,朝著布剪下去,讓寶寶自己動手剪一下,他就會知道這是衣服的衣字旁。"祝"是和祭祀有關的,爸媽就可以把從前拜祖宗等等的故事告訴寶寶。 還有個寶寶看到牆上的一串漢字,他就跑過來問:"江、河、湖、海",這都是和"水"有關的,為什麼"沙子"的"沙"也在這裡?其實,他已經有了"音、形、義"的初步概念,等告訴他"沙"就是水很少的意思時,寶寶很高興地跳了跳,跑了,他已經知道了凡是和"三點水"有關的都是和水有關的東西。 我們寶寶的語言智能的發展就是通過他對文字的音、形、義,"聽、說、讀、寫"這四個方面來認識的。所以寶寶雖小,爸媽仍可以用很輕鬆、簡單的方式提升他的語言智能,讓寶寶在遊戲中很自然地積累,為長大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入園,也是對媽媽的考驗 隨著幼兒潛能開發理論的日益豐富和完善,幼兒園入托正在向低齡化的趨勢發展。作為一個從教多年的幼兒教師,多年來看到過許許多多各種各樣的入園問題,為了減輕小寶寶的入園綜合征(比如哭鬧和生病),縮短陌生期,讓媽媽們儘快解除後顧之憂,我想簡單談一點個人的想看法。 每年的九月秋高氣爽,是個入園的好季節,媽媽們大都計劃著在這個時候把寶寶送到幼兒園,這是孩子從家庭走向社會的第一步,這一步走得好與不好,不僅是對寶寶的考驗,同時也是對媽媽的考驗。 相信寶寶,堅定信念 在入園的第一天,初到陌生環境的寶寶們,怎麼也想不到媽媽就要把自己單獨留在這裡了,看到媽媽離開就大哭起來:"我要媽媽,我要媽媽!"經常是寶寶在室內哭,媽媽在室外落淚。但是,既然決定了入園就要有思想準備,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情緒,有時候需要狠狠心,幫孩子度過這段分離焦慮期,如果一看到寶寶哭心就軟了,不想接著送了,那麼前面的努力也就報廢了。 3年前我帶過一個孩子,剛來園時拒絕吃飯、喝水、午睡,每天哭鬧不止,嗓子哭得都啞了,每天來幼兒園就像一場艱苦的戰爭。後來才知道這個孩子一年前就入過園了,就是因為哭鬧得太厲害,家人捨不得,送了3個星期就退園了,"沒想到今年還是這樣,比第一次還厲害,還不如去年不退園呢。" 幼兒初次離開親人和家庭,面對一個新的環境和陌生的老師,必然會出現哭鬧、緊張等現象,甚至生病,這都是正常的,心理學把這些現象統稱為"分離焦慮",如果媽媽們不了解這一點,意志不夠堅強、自信,總是把自己過分擔憂的心情傳遞給孩子,那樣不僅不能幫助孩子減輕和消除分離焦慮,反而會讓孩子更沒有安全感,因此,送孩子入園時一定要堅定信念,相信寶寶自己能行,千萬別走"回頭路"。 重視入園前的準備工作 初次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無論在情感上還是在日常生活上,寶寶都會感到是一片空白,孤獨無助,因而也就產生了不安全感,哭鬧、生病也就隨之產生了,其實這也正是家長送寶寶上幼兒園面臨的兩大難題,為了更好地解決這兩大難題,現在多數幼兒園都為入園兒童安排了細緻的準備工作。 一是家訪,老師在拿到本班入園兒童的名單後,會選擇合適的時間進行家訪,其目的就是讓孩子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與陌生的老師接觸,通過和老師面對面的交談、玩耍,加深對老師的認識和了解,減少對陌生人的恐懼感。另外,老師會同家長一起交流,主動介紹幼兒園的詳細情況,讓家長對幼兒園也有一個更好的了解,其中,老師了解孩子的情況是重中之重,這對入園後更好地照顧孩子有重要作用。 二是在園內,在孩子要上的班級組織為期幾天的親子活動,目的就是請將要入園的孩子提前進入園內熟悉環境,接觸老師和同班的小朋友,老師還會選擇許多遊戲讓孩子感受在幼兒園這個集體中生活的樂趣,這些都為孩子真正的入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對於沒有參加過類似親子活動的孩子來說,他們的入園適應過程恐怕會比已經初步感受過幼兒園生活的孩子更慢一些,所以,特別希望媽媽們能夠有足夠的重視,千萬別錯過入園前這一系列的"感情培養活動"。 "老師是媽媽的好朋友" 老師和父母建立融洽的關係,同樣對孩子熟悉環境、對老師產生親切感有著重要作用。有一次在下班的路上,我偶然遇到了剛剛在親子活動中見過面的孩子家長,於是我們又熱情地攀談起來,愉快的笑聲時起時落,我和這位媽媽的快樂交談一下子讓旁邊的女兒興奮地拍著手跳了起來,並高興地說"噢,王老師是媽媽的好朋友",從此,這個寶寶再來幼兒園對我就不再那麼陌生了,成為了最先適應的一個小朋友。 媽媽帶寶寶到幼兒園參加親子活動,不僅僅是孩子熟悉、適應的過程,其實也是媽媽熟悉、了解老師的過程,所以,媽媽在引導寶寶的入園慾望時,心情一定要是喜悅的,比如告訴寶寶幼兒園有趣的事情;寶寶可以認識很多小朋友;幼兒園有好多家裡沒有的好玩的玩具;寶寶可以跟老師學好多本領;老師很喜歡寶寶,跟媽媽一樣愛寶寶等等,使寶寶對幼兒園和老師都產生一種好感,讓寶寶在心中感到幼兒園不再是一個陌生的環境。因為那裡的老師是媽媽的好朋友,那裡的小朋友是自己的好朋友。 表揚鼓勵孩子,適當"讓步" "我不去幼兒園!"這是剛入園的寶寶常說的一句話。此時媽媽一定不要著急,這是很正常的,這需要我們多給寶寶一些心理安慰,引導寶寶發現幼兒園的樂趣,比如媽媽可以對寶寶講一講自己小時候上幼兒園的快樂往事,幫助他們親近老師和班裡的小朋友,表揚、鼓勵寶寶很堅強很勇敢很懂事等等。要耐心,不要輕易斥責寶寶,因為在幼兒園裡老師對寶寶的一些行為習慣也會適當地"讓步",等他完全適應環境後再逐步提要求,寶寶就會很樂意接受了。 做好物質準備 寶寶年齡小,容易依戀自己的物品,比如小毯子、小被子、小玩具等等,因為這些物品從小陪伴他,上面有他熟悉的氣味,抱著它聞著它,寶寶心裡就有一種安全感、愉悅感,甚至自己的衣服弄髒了,老師要給他臨時換上別人的衣服,他都不接受,因此,可帶些寶寶的衣褲備用,以便老師及時給寶寶更換,另外再給寶寶準備一件他在家裡最喜愛的玩具,只要他看見這些熟悉的東西,就會有一定的安全感,在一定程度上講,這些物品會幫助寶寶減少哭鬧,儘快度過分離焦慮期。 寶寶入園後的注意事項 1、孩子入園後,家長須立刻離開。有些家長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後,聽到孩子哭鬧很不放心,便躲在牆角、門後、窗外看,或中途來看望,這樣只會強化孩子的哭鬧行為,讓孩子知道只要哭鬧就可以有媽媽來,可以不去上幼兒園了。
2、認識新朋友。家長可利用入園和離園時間,認識本班的一個或者幾個小朋友,互相介紹後,鼓勵孩子在一起,拉拉手,玩一玩。另外,老師也是孩子的新朋友。開學前幾天,家長可利用離園時間和老師交談,老師會及時表揚你的孩子,增強孩子上幼兒園的信心。
3、新生入園宜早接。剛入園的幼兒特別希望家長早點來接,體驗與家長團聚的欣慰,否則,孩子會產生孤獨、失落、甚至有被人遺忘的感覺,使孩子產生恐懼心理,更怕上幼兒園。
4、談論幼兒園的活動:全家人以樂觀的態度關注孩子在幼兒園的活動,傾聽他(她)談論在幼兒園參加的活動;認識的老師、小朋友;共同欣賞孩子帶回來的作品和獎品,可能只是畫的幾棵小草、一個蘋果或五角星貼畫,都會對孩子產生巨大的強化與激勵作用。
總之,幼兒入園不僅是對寶寶,也是對父母的一次挑戰與考驗,年輕的父母們,你們準備好了嗎?和你們的孩子一起開始行動,儘快縮短孩子在幼兒園的不適應期,使上幼兒園早日成為孩子每天最快樂、最嚮往的事。
對入園的孩子要貼心呵護 物質準備 衣服鞋子注意得體安全 生活用品:有的幼兒園要求統一購買被褥、洗漱用品,有的則要求自己準備。入園前應打聽好,以免重複準備。 衣服:準備幾套合身得體的衣服,純棉質地最好,最好是有兜的,開身的,穿脫方便。女孩的衣服不要有太多裝飾物,男孩最好不穿帶拉鏈的褲子。一定要給寶寶穿內褲,避免肚子受涼。 鞋子:鞋的大小要合適,選擇底軟、輕便的布鞋或旅遊鞋,適合跑跳活動。款式以鬆緊口或粘扣的為好,最好不要系鞋帶。注意鞋底防滑。 玩具:如果寶寶依賴性較強,可以在最初一段時間,讓他帶一兩件喜歡的玩具到幼兒園去,減輕分離焦慮。 愛心提示 穿衣過多反而容易感冒 補水:剛上幼兒園的寶寶容易哭鬧、著急上火。父母應多給寶寶喝水,也可在接孩子時帶一瓶白開水或綠豆湯。 積食:很多寶寶容易積食,父母要和老師溝通,控制寶寶的進食量。回家後盡量不再讓寶寶吃飯,補充點水果就可以了。 少穿:父母給寶寶穿得過多,戶外活動時必然出汗,被風一吹極易感冒。其實小孩子穿衣服應比成人少一些,添加衣服應適度。 老師建議: *送寶寶入園時態度要堅決。請記住:你心軟的表現只會讓寶寶變本加厲地哭鬧。高高興興地送、高高興興地離開,才是明智之舉。在第一個星期可以稍微早一點接寶寶,讓他感受到父母並沒有忘記他。 *不同的寶寶在不同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生活習慣也不相同。父母要及時與老師溝通,便於老師更多地了解寶寶、更好地照顧寶寶。 *要讓寶寶充分了解幼兒園裡不僅有遊戲還有其他活動,但活動時間有一定限制。不要將幼兒園描述得過於理想,以免產生失落感,引發哭鬧等行為。
家長如何幫助幼兒做好入園準備 上幼兒園是幼兒從家庭生活走向社會生活的第一步。幼兒從自己溫暖舒適、隨心所欲的小家,來到有組織、有秩序的幼兒園這個大家庭里,剛開始是很難適應的,多數幼兒總以哭鬧來表示他們的不滿和反抗,為了減少孩子的這種抵觸情緒,家長需要提前做好以下入園準備工作:
1、加強孩子與同伴之間的交往能力。
因為現在多數是獨生子女家庭,孩子在家養成了任性、固執的性格,凡事以自我為中心,同伴之間不會互相謙讓。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多帶孩子出來走走,鼓勵他主動地和他人進行語言溝通,避免因語言障礙影響入園後的生活。經常跟鄰居的小孩進行交往和玩耍,讓孩子在交往中知道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通過日常接觸,提高幼兒之間的交往能力,讓孩子學會和別人相處,為過集體生活做準備。
2、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家長應加強對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如吃、喝、拉、撒、睡等。在家裡要大膽放手,孩子能自己做的事情盡量讓他自己來完成。如:讓孩子自己用小勺吃飯、自己喝水;大小便也要讓幼兒自己解決,在需要的時候家長可以給予適當幫助;要從小養成孩子獨立睡眠的好習慣。這樣入園後,孩子可少碰到一些生活上的困難。另外,要熟悉幼兒園的作息制度和要求,入園前就讓孩子在家照這個作息制度生活一段時間,入園後會更快地適應新生活。
3、熟悉幼兒園的環境及生活。
入園前,家長可提前帶幼兒去附近的幼兒園玩,熟悉幼兒園的環境,讓孩子看看幼兒園有滑滑梯、騎木馬;哥哥姐姐怎樣唱歌、跳舞、做遊戲等,讓幼兒喜歡和嚮往集體生活。同時,家長可在家幫助幼兒進一步認識、了解幼兒園,多給孩子講述一些有關幼兒園的趣事。這樣可以減少幼兒入園後的焦慮感。
進入幼兒園是幼兒邁向社會的第一步,開始會遇到困難和挫折,但這一步成功了,他的自信心也就樹立起來了,他的適應能力也會得到鍛煉,性格也會更加開朗和堅強。 選幼兒園拒絕千挑萬選 9月未到,各間幼兒園無論公立還是私立的使盡渾身招數:貼街招、派傳單、上電視、做廣告……大肆宣傳,招攬生源,還言之鑿鑿:師資雄厚、設備一流,名額有限,報名從速。這可把年輕的父母們忙懷了,既要上班又要抽時間參觀幼兒園。因為每間幼兒園的宣傳單張後面都有一句:歡迎參觀,自由擇校。
我女兒3歲了,到了報名讀小班的時候。於是,在別人忙著去參觀樓盤的時候,我與先生盡量抽時間去各間幼兒園溜溜,了解情況。每看完一間回來,就與孩子的爺爺、奶奶、姑娌叔侄討論一番,直陳利弊。不知不覺女兒的入讀計劃成了家人每日的議程。
爺爺奶奶說:"紅花幼兒園是公立幼兒園,歷史悠久,紀律嚴明,管教有方……"
姑姑說:"紅花幼兒園不行,晴天還可以,下雨天光線太暗,對幼兒成長不利。小天使幼兒園是市一級幼兒園,獲獎無數,入讀此校園後定能多才多藝……"
叔叔則說:"小天使幼兒園也不行,每班幾十人才配兩位老師,哪能每位小朋友都全面盡心照顧到?金色幼兒園儘管私立,但環境優美,設備齊全,名師從教,又有校車接送,方便快捷,為何不好?……"
我與先生懵了,本來以為交通方便,環境可以就行,想不到家人反應如此熱烈。
朋友的女兒跟我女兒年齡相仿。她居住鄉鎮,但她想讓女兒入讀市區的貴族幼兒園,結果全家人反對,理由是:費用昂貴,雖然專車接送,但來回兩個鍾,路程遙遠……
我真納悶,現在的人怎麼啦?以前我們小時候入讀幼兒園,相信我們的父母都省心省力,擇近而行,無須考慮它是公立還是私立,環境好還是差,師資雄厚還是薄弱?難道現在我們還要像買樓那樣,聽聽專家的意見才決定嗎?
其實,只要"根正苗紅"哪裡都能開花結果。更何況幼兒入讀幼兒園的目的是於遊戲玩樂中達到強身健體、於集體生活中感受到紀律的約束性以便過度到小學學知識、長身體的階段。所以,我決定把女兒送到近家的幼兒園就讀。 幼兒不宜三歲前入托 三歲前入托的孩子易發展出攻擊性性格、反社會行為。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不惜一切代價培養孩子成長,吃、穿、住、行等自不在話下,教育上也不遺餘力地進行投資,從風靡全球的"胎教"熱到少年大學生就可看出,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真是到了瘋狂的地步。
在全世界範圍內,由於許多媽媽忙於工作,在過去的十年里,入託兒所的孩子增加了四倍,有的孩子在學走路時就被送到了託兒所。許多兒童專家稱託兒所是"監獄",一些年僅6個月大的嬰兒被送到那裡,從早晨8點到下午6點,他們一直在那裡呆到上 學,這些孩子主要是城市孩子,數量成千上萬,約佔入托孩子的5%,而35%的父母在孩子兩歲後就把他們交給託兒所。
但是,據英國報道,專家警告說,早教要有個尺度,一味強調對孩子的教育而忽視了孩子的天性反而會對孩子造成傷害。澳大利亞兒童教育專家、著名的臨床醫學家史蒂夫?比杜爾夫就提出警告說,把年齡不足三歲的孩子交給託兒所會增加損害他們正常心理發育的危險。
很多託兒所無法照顧到孩子,遭到忽視的孩子往往有恐懼感 由於現代工作節奏加快,壓力增加,許多父母忙於工作,無法照顧孩子,所以各國政府把增加託兒所和幼兒園作為解除父母后顧之憂的政策,僅在英國,就有25萬名三歲以下的孩子入全托或者半托,甚至有5%的父母把從6個月大到3歲的孩子"扔進"託兒所,那些孩子大部分的時間在孤獨中度過。
澳大利亞兒童教育專家、著名的臨床醫學家史蒂夫-比杜爾夫具有20年的兒童教育經驗,他曾提倡早期教育,可是他現在發現,理想與現實總是很難相符,但他改變了自己的觀點,聲稱父母才是培養孩子的最好老師,託兒所和幼兒園只不過是在做"二流"工作。
因為,最好的託兒所試圖滿足非常小的孩子的需求,但由於孩子太多,老師根本照顧不過來,所以結果往往是事與願違。而那些差的託兒所根本無法照顧到孩子,只是給他們提供吃喝,完全讓他們自己活動,這些遭到忽視的孩子往往有恐懼感,他們感到失去母愛的凄涼,這對孩子來說無疑是一個噩夢,他們身上表現出來的孤獨感看了讓人心碎。
研究發現,從小被放在託兒所里的孩子更富有攻擊性,易發展反社會行為
比杜爾夫堅定地指出,越來越多的證據在支持他的理論――那些很早就脫離父母到託兒所的孩子更容易發展攻擊性性格、反社會行為以及其他的心理問題,這樣的孩子在日後會遭遇人際關係問題,不容易與人建立密切的關係。
去年,英國兒童問題權威珀涅羅珀?里奇博士也發出了同樣的警告,她經過多年研究發現,由父母養育的孩子比在託兒所、由保姆照顧或交給親戚照顧的孩子在各方面表現得都更為優秀,他們在生理、心理和智力方面都好於其他對照組的孩子。里奇和兩位牛津大學的教授對1200名孩子進行了跟蹤研究,結果發現,從小被放在託兒所里的孩子在青少年時期更富有攻擊性。另有兩項研究也發現同樣的結果,那就是在託兒所的時間越長越容易發展反社會行為和暴力行為。兒童專家指出,過早上託兒所會嚴重影響幼兒的大腦發育、情感發展、社會行為、認知能力培養,另外他們的身體發育也遲緩,神經萎縮,腦發育異常,這些都是與沒能得到一對一家庭關懷有關,所以專家建議應該讓幼小的孩子在溫暖安全的家庭環境中成長,而不是過早地將他們送到託兒所。
最好的老師也不能代替媽媽,兩歲以下的孩子就該受到媽媽一對一的關愛
比杜爾夫強調說,最好的託兒所最負責的老師也不能代替媽媽,兩歲以下的孩子就該受到媽媽一對一的關愛,父母共同養育是最理想的方式。如果要想讓幼兒的大腦健康發育,就需要對其進行愛的刺激,媽媽與孩子的交互作用是最好的刺激,家庭與朋友的關愛對孩子發育來說是最安全的選擇,而託兒所中缺乏的就是這種影響,即使請保姆在家看孩子也不如媽媽親自照顧好,更何況多數人沒有足夠的運氣找到理想的保姆。
孩子不僅需要固定的人員養育,更需要專註的關心,一對一養育更能夠滿足嬰兒的需求。而託兒所里的老師一般是一個人照顧數個孩子,她無法同時滿足這些孩子的需要:喝奶、撒尿、遊戲、呵護等,不要認為嬰兒不懂事,他們的要求得不到滿足會讓他們產生一種孤獨感,表現為煩躁哭鬧,長期的影響則不利於他們的心理發展,迫使一些孩子發展攻擊性性格,這是情感缺失造成的後果。 哪些小寶寶適合"全托"? 父母工作忙碌,將孩子送到寄宿幼兒園上"全托"不失為一種選擇。全托有利有弊,既有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自信心,但情感交流減少,也會影響親子關係。
全托寶寶周一至周五都在幼兒園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生活,穿衣、洗漱、吃飯,甚至大一點的寶寶連疊被等均需自己做,因此他們的自理能力很強,不需成人過多幫助。同時,遠離父母溫暖的懷抱,幼兒本能地減少了求助、依賴的意識,獨立自主的能力顯著提高。
全托生活還可促進寶寶的合作能力,使之與小朋友關係融洽。在年齡相仿的群體中學習、生活,能可以讓孩子學會與同伴友好相處,接納別人,關心集體,培養合作共事能力。
但寶寶全托後與父母沒有充足時間交流感情,親子關係短期內將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其次,孩子獲得信息渠道單一,信息量也不如日托寶寶豐富。
上不上全托,家長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外向活潑好動的孩子,更容易適應全托生活,而敏感、內向的孩子,適應期可能要長一些。
如果決定上全托,家長應更注意和孩子的情感交流。特別是周末回家後,盡量要多抽時間陪孩子玩,觀察孩子情緒的變化,幫助孩子共同面對問題,防止孩子在遭遇挫折時因缺乏傾訴對象,不能進行合理的情感轉移和情緒宣洩。 寶寶入園:選擇合適幼兒園需注意的細節 臨近九月,媽媽們一定正在為寶寶入園的問題發愁吧?也許在你心裡已經有幾個合適的選擇了,但是你還拿不定注意,那麼就讓我們下面的文章引導您選擇合適的幼兒園吧!
--細節1:路途遠近是基本的考慮點不要為了好學校而捨近求遠,這樣做將帶來接送孩子的難題,也會使得孩子在今後的生活中不得不早起,以至於對他(她)的健康有負面影響。
--細節2:不要盲目追求幼兒園等級有些幼兒園因受場地限制無法達到示範園,但辦學嚴謹、教師工作踏實、服務意識強,在園孩子的家長滿意率高。這樣的幼兒園是最值得選擇的。
--細節3:根據經濟條件量力而行幼兒園每月的管理費收費標準存在較大的差異,收費標準的高低與教育質量的優劣並不一定成正比,所以家長不必為此背上沉重的包袱。
--細節4:選"特色"幼兒園須慎重幼兒階段處於生理和心理發展諸多方面的關鍵期,孩子需要通過廣泛接觸周圍的環境,促進語言、認知、社會交往、運動、情感等各方面的發展。如果在此階段花大量的時間用於練習某一技能,孩子其他方面的發展會受到影響。
--細節5:盡量不要選全托幼兒園學齡前兒童處於感情發展的關鍵期,非常渴求家人的關愛,如果此時送進幼兒園全托,孩子缺乏與親人親昵的接觸,無法體驗常人的感情,長此以往,他們會失去安全感、信任感。除非萬不得已,家長不要"忍痛割愛"。
--細節6:盡量不要進比孩子實際年齡高一級的班級。理由一:正常的孩子智力年齡隨生理年齡同步增長,一個聰明的3歲孩子進入4歲年齡段的班級,他的能力顯得平平,還有可能事事不如別人,這對孩子自信心、好勝心的培養十分不利。理由之二:當孩子大班畢業該進小學時,由於年齡的問題無法入學。孩子將面臨"留級"的打擊。
入園勿進行"定性培養"
孩子進入幼兒園前,興趣愛好、個性特長等各方面都沒有定性。因此,家長不要過早地對孩子進行所謂的"定性培養"。沒有必要要他(她)學這學那。幼兒園在招生時是不允許考試的,面試無非為了看看兒童的健康狀況(有無傳染病)、是否認識數字(1,2,3……)、顏色辨別(紅、綠……)等。至於某些心急的家長有目的性地強迫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孩子的生理健康與心理健康才是最重要的。讓兒童對周圍的環境產生興趣,以開朗的心態面對困難,是家長當務之急要解決的問題。幫助孩子渡過上幼兒園的適應期 對於2-3歲的幼兒來說,上幼兒園時他們第一次離開自己的親人,第一次自己去面對一個新的環境。他們對新的環境總會有各種各樣的不適應和不習慣。他們在適應這一新環境時,常以哭鬧來發泄離開親人、離開熟悉環境後的焦慮,也是他們剛入園時在克服與親人分離時的一種正常的依戀表現。 針對新入園幼兒的特點,教師們通常都會做足心理準備,用比較積極的態度和方式,幫助幼兒渡過適應期。在開學前,教師會逐一對新生進行家訪。通過家訪,教師會充分了解幼兒的成長背景,了解幼兒的性格、脾氣、愛好,同時和幼兒產生一種心靈的碰撞,時幼兒和教師之間形成了一種默契、一種親近感。當然教師也會向家長進行幼兒入園前後的心理疏導及育兒知識的宣傳,使家長也能做好幼兒入園的心理準備,以免在幼兒入園後出現某些問題時表現出過分的擔憂和焦慮,不由自主地情緒的流露,反而給幼兒負面的心理暗示,加重幼兒的心理負擔,所以,"孩子上幼兒園,家長準備好了沒有。"這是家長要反覆問自己的一個問題。 在開學初期,幼兒園會在這一個星期的親子共同入園的時間內,由家長陪同幼兒在幼兒園裡和老師、同伴一起生活、遊戲,以及一些簡單的生活常規的了解,教師如何組織幼兒遊戲、生活,讓幼兒知道"老師喜歡他(她),喜歡和他(她)一起遊戲。 新學期家長會是最有必要的,教師利用這個會議向家長介紹家長最為關心的問題,包括幼兒在園的吃、穿、睡、遊戲等,做好家長的工作,就幼兒入園初期的心理調整,與家長達成共識,以期得到家長的配合,家園共同努力,縮短幼兒的適應期。與此同時家長也需要幫助孩子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給孩子報名準備上幼兒園的同時,就要多向幼兒講一些幼兒園好玩的地方,也可以向同事或有關部門了解一些幼兒園的情況,告訴孩子幼兒園有許多小朋友、許多玩具、在幼兒園和老師以期遊戲,將在幼兒園吃飯、睡覺;渴自編一些小動物上幼兒園的故事,給幼兒一定的心理暗示,是他們上幼兒園以後倍感一切都是熟悉的、親切的,切忌恐嚇孩子,以"上幼兒園"來懲罰孩子;孩子上幼兒園以後,每天早晨告訴他(她)"爸爸媽媽是去上班,下班以後,也就是寶寶在幼兒園吃過飯、睡過覺以後就會把他接回家,同時給孩子上幼兒園布置一定的任務:幼兒園裡有誰?好朋友叫什麼名字?幼兒園玩什麼遊戲?玩遊戲開心嗎?讓幼兒帶著任務去上幼兒園,下午再問同樣的問題,不管孩子能不能答出來,同樣都能分散孩子戀家的情緒。 經過教師耐心的愛撫、教育,家長的支持和適當的鼓勵,幼兒很快就能對幼兒園產生信賴以及上幼兒園的願望,也就順利地渡過了適應期,高高興興地上幼兒園了。 幫助孩子適應幼兒園生活 要讓孩子有入園的心理準備。家長應該在入園前幾天,有意識的向孩子進行"入園倒計時",提高孩子對即將發生的情況的"預測能力"。可以帶孩子去參觀你的工作單位,參觀你工作的辦公室,告訴孩子,每個人都要工作,每個人都愛自己的工作,這裡就是媽媽工作的地方,寶貝工作的地方在幼兒園,寶貝也長大了,過幾天也要上幼兒園上班、學本領了。並帶孩子到幼兒園看看、走走、玩玩。如有可能,在入園前一天為孩子作一個小型的慶祝會,祝賀孩子長大了,祝賀孩子上幼兒園了。讓孩子感到,上幼兒園是件快樂而自豪的事。 入園不適應的情況同樣會在家長身上發生,最典型表現就是--焦慮。孩子哭了沒?肯不肯吃飯?有沒有受欺負?家長的心裡滿是問題,在等待中問題越積越多,終於在離開(接到)孩子的那一刻到達了頂峰,父母的難捨難離,焦慮的表情,擔憂的目光通過微妙的親子互動,傳遞給了孩子:上幼兒園是非同小可的,是令人擔憂的,甚至是可怕的。因為,在陌生的情境中,孩子對環境的判斷更多的是參考父母的反應。這種現象,在兒童心理學中,被稱為"社會性參照"(social reference)反應。所以家長和孩子的分離焦慮和對陌生環境的不適感互相強化,導致惡性循環。 所以,"新生"入園前的專家講座和心理輔導,是非常必要的。如家長可以了解到孩子產生分離焦慮是很正常的,分離焦慮的典型表現--哭,也是可以接受的。因為哭是孩子的權利、是孩子的需要,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階段。家長和幼兒園的任務,不是阻止或杜絕孩子們的哭聲,而是任何幫助他們更快的適應幼兒園生活。 此外,家長所必需做到的就是端正入園觀。家長要堅持天天送孩子入園,不能捨不得,停停送送反而增加孩子重新適應的負擔。有的家長常常騙著孩子去幼兒園,或送到幼兒園後乘孩子不備,偷偷溜走,這樣孩子會大哭大鬧。父母應該事先和孩子講明道理和條件,答應什麼時候來接一定要做到,不要讓孩子失望而影響情緒波動。家長來接時還可以和孩子一起在幼兒園玩一會兒,增加孩子對幼兒園和老師的感情。絕對不能當著孩子的面說幼兒園老師的壞話,更不能以"不聽話就要送幼兒園"來威嚇孩子。家長應儘可能的建立積極的"親師關係"--加強與教師的信息聯繫和情感交流,在入園時要向老師介紹自己孩子的性格,在家的生活習慣和特點,便於老師掌握情況進行教育。 幫助您的孩子做好入園準備 您的孩子即將入園開始集體生活,這對孩子來說是一個較大轉折,為了讓孩子儘快適應新環境、新夥伴,順利過渡,希望您幫助孩子做如下準備: 一、 心理準備 (1) 簡要介紹幼兒園,告訴孩子,爸爸、媽媽為什麼要送他(她)去幼兒園。 (2) 帶孩子參觀幼兒園,使孩子對幼兒園產生直觀、美好的感受,願意上幼兒園。 (3) 幫助認識所在班級的老師和小朋友,減少入園時的陌生感和不安全感,儘快適應群體生活。 (4) 托班開學初第一周內,家長可陪幼兒來園生活熟悉環境,待幼兒情緒穩定後再讓幼兒獨立在園。 二、 生活準備 (1) 教幼兒獨立進餐 托班:學會用勺吃飯,會用水杯喝水,不要成人喂,會用語言表示飽、沒飽、還要吃。 小班:會用勺獨立吃飯,不用成人喂,會左手扶碗,右手拿勺、吃一口飯、再吃一口菜。學會細嚼慢咽,咽下最後一口飯菜,把勺放在碗里再離開座位。 中、大班:學會用筷子,飯、菜就著吃。 (2) 教孩子大、小便 托班:能用語言表示小便、大便,會在便盆或坐便器上大小便,便前會扒下褲子。 小班:逐步學會去衛生間蹲坑上大小便,有便意能立即去衛生間,不隨地大小便。 中、大班:有便意能及時去衛生間排便。 (3) 教孩子洗手 托班:手臟後讓爸爸媽媽幫助洗手。。 小、中班:教孩子把手洗乾淨(挽袖口、手心、手背、手指、指縫、手腕)。 大班:會自己把手洗乾淨。 (4) 教孩子穿脫衣服 家長給孩子提供方便穿脫的衣服、褲子、鞋,根據年齡特點教幼兒學習穿脫衣的方法,不要包辦代替。 (5) 建立午睡習慣。在家沒午睡習慣的孩子,在入園前養成午睡習慣。 (6) 逐漸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三、 語言準備 (1) 幫助孩子建立用語言表達願望的習慣,在與人交往時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要求和想法。 (2) 父母的語言水平直接影響孩子的口語發展,為收到良好效果,父母對孩子說話要盡量清楚、禮貌、語氣溫和、發音準確,用詞恰當,表達有條有理。 四、 交往準備 (1) 父母應鼓勵孩子與同伴交往,在交往中引導孩子與同伴友好、合作、學會分享、體驗交往的樂趣,培養互助精神,增強團結友愛意識。 (2) 幫助幼兒克服恐懼感,建立自信心,學習自我控制,承擔責任等良好心理品質。 寶寶初秋快樂入園攻略 快3歲的小寶寶們,9月1日就要去幼兒園上學了,從家庭到幼兒園,是寶寶邁向社會的第一步。可入園對於孩子和家長來說,就像是一場戰爭。孩子"衝鋒陷陣",家長則暗自擔心――孩子是否適應幼兒園的生活?老師會不會喜歡他?孩子與其他小朋友能不能相處?會不會被欺負等。怎樣才能讓孩子開開心心地上學,在進幼兒園之前,作為父母應該做好哪些準備?寶寶在入園之初會有哪些不適應的狀況?年輕的爸爸媽媽恐怕正為此思前想後吧。 【家長準備攻略】 作積極暗示與老師密切配合 第一,家長不要作消極的心理暗示。 不利暗示一:"你再不乖,過兩天就送你去幼兒園。" 不利暗示二:"這兩天讓寶寶多玩玩吧,過幾天就要到幼兒園去了。" 有的家長在送孩子入園前,經常會在孩子耳邊吹這樣的風或無意中這樣說,但這樣的言語對孩子會產生很不好的影響。在孩子意識中會認為幼兒園就是懲罰自己的地方,這樣就會造成孩子在入園前就產生抵觸情緒。 而積極的心理暗示是相當重要的,華師大幼兒園曾經作過這樣一個小範圍調查,向一些剛入園就特別能適應幼兒園生活、不哭不鬧的孩子家長作了一些諮詢,發現這些家長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就是在入園之前都曾經說過鼓勵性質的話,比如有的家長告訴孩子:"寶寶這幾天真乖,我們過兩天到幼兒園去。"或者告訴孩子"幼兒園裡也有許多跟你一樣乖的好寶寶,我們去找他們玩好不好啊"之類的話。這樣的鼓勵對孩子有很積極的影響。 第二,要帶孩子熟悉環境,減少焦慮。 建議家長在入園前,帶著孩子到所就讀的幼兒園附近散步,如果幼兒園允許,還可以到園中的活動場地進行玩耍,暗示孩子"這裡有許多好玩的"、"以後要做幼兒園的好寶寶"等,這樣孩子正式入園時,就會減少對新環境的陌生感和不適應感。 第三,充分信任幼兒園的教育,以緩解孩子焦慮的情緒。 孩子剛到幼兒園一定會經歷一段適應期,有的孩子第一天入園還很開心,可是第二、第三天就哭著鬧著不想去了。其實這是很自然的現象,孩子第一天有新鮮感,等到接下來幾天"反應過來"自己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那肯定是要哭鬧的。這個時候家長盡量不要有過多的猜測,而是要相信幼兒園,在孩子面前表現出對幼兒園的喜歡,這樣孩子慢慢也會喜歡幼兒園、喜歡老師的。 特別提醒: 1、要學會"狠心" 有些家長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後,聽到孩子哭鬧很不放心,便躲在牆角、門後、窗外看,還有的中途來看望,這樣孩子的哭鬧時間會延長、次數會增多。家長不要因為孩子哭鬧而"三天打魚,兩天晒網",否則,孩子就會知道只要哭鬧就可以不去上幼兒園了。 2、新生入園宜早接 剛入園的幼兒特別希望家長早點來接,體驗與家長團聚的欣慰,否則,孩子會產生孤獨、失落甚至有被人遺忘的感覺,使孩子更怕上幼兒園。 【寶寶適應攻略】 寶寶可能有兩種不適應情況 情況1 怕見陌生人和陌生環境 案例:明明和小雲剛進幼兒園時,都有一些"反常"。明明很容易大吵大鬧,哭得天昏地暗,小雲卻是太安靜了,以前在家裡很喜歡玩的遊戲,也不感興趣了,總是一個人坐在角落裡,若有所思的樣子。 對策:大多數孩子見到陌生人和陌生環境,通常會不適應,但是表現出來的行為可能相差很大。有的孩子大哭大鬧,情緒激動,有些孩子則顯得異常安靜。 對於情緒激動的孩子,老師和家長會格外重視,及時地去滿足他們的要求。但是對於異常安靜的孩子,家長和老師往往會忽略,以為孩子"很聽話"就不加以重視。 其實,這樣的"乖"孩子,往往也是不適應陌生環境的,只是因為知道"即使哭鬧,爸爸媽媽還是會送自己上幼兒園的",就停止了"反抗",但是心裡還是不開心的,還是害怕陌生環境,如果再受到忽略,對於心理的成長就相當不利。因此老師和家長對於異常安靜的孩子要格外關注。 情況2 睡不著覺、吃不下飯、易生病 案例: 圓圓平時在家裡睡覺吃飯都特別香,但是上了幼兒園就徹底改變了。一到午睡時間就哭鬧,胃口也很不好,飯量不足平時的1/2,而且沒幾天就發熱生病了。 對策: 孩子睡覺時防範意識特彆強,尤其是換了陌生的環境,沒有家長在身邊哄著,睡前特別容易哭鬧,也就是平時常說的"作覺"。 同時,由於幼兒園飯菜和家裡的口味有所差別,而且取消了餵養方式,所以孩子在幼兒園往往吃得很少,甚至不吃。這在開始階段是很正常的。一般來說,孩子不想午睡,幼兒園的老師一般會輕輕撫摸孩子的額頭,讓孩子安靜下來直到入眠。 至於孩子吃得不多,家長可以準備一些食品讓孩子帶去幼兒園,當寶寶從一個被精心照顧的小環境進入到集體的大環境後,他的飲食起居習慣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生理上會有不適應的感覺。 寶寶接觸的小朋友多了,環境複雜了,接觸各種病原體的機會也就多了,患病的次數就會相應增多。但是寶寶的身體對各種接觸到的病原體也會產生抗體,所以他的抗病能力也會逐漸增強。 【媽媽實戰經驗】 我與孩子有個約定 點點媽(孩子去年入園):為了讓孩子愉快地走進幼兒園,前半年,我就抓住一切機會向兒子灌輸:小朋友都應該上幼兒園。玩耍中遇到鄰居家孩子從幼兒園回來,總忘不了誇獎幾句:"真是好孩子,都上幼兒園了。"為了引起孩子興趣,一次次地帶孩子到幼兒園"體驗生活",當孩子玩在興頭時,我就抱上他回家,並保證下回還來玩。僅僅讓孩子有了願望當然不夠,還要告訴他"實情"。我反覆地向兒子說明"寶寶上了幼兒園就要自己吃飯。媽媽上班,點點自己與老師和小朋友們在一起。""點點一天都不回家,自己睡覺,媽媽下班後才去接寶寶。"…… 9月1日這天,我決定不去送孩子,但卻早早去接他,到了時間進去發現,兒子背沖門坐在後面,看見媽媽,竟似渾然不覺。"點點!"我喚他,兒子依然老老實實地坐在小凳上,"點點!"我一陣心痛,張開雙臂快步過去,點點才站起來,撲到我懷裡叫了聲"媽媽!"我抱起他,兒子緊緊地摟住我,小臉用力地貼住我的臉。許久,方用小手捧起我的臉認真看看,送給我燦爛一笑。我沒有馬上帶孩子離開,而是給他鼓勵,堅定他上幼兒園的決心。於是,便抱上他向老師詢問。老師介紹說,他是自己吃的飯,有事知道跟老師說,就是午睡時哭了一下。我忙對兒子說:"老師表揚你了吧,明天點點睡覺時也不哭,對嗎?"兒子認真地點點頭。 兒子入園1個多月後,每天都高高興興地離家,還主動向老師問好。 把孩子交給像媽媽的老師 欣欣媽:女兒2歲半時,我們把她送進了一所一級幼兒園,說實話,送孩子去幼兒園時,我的確有一些擔心。但我希望孩子去幼兒園過一過集體生活,多學一些知識,我更希望她在幼兒園生活快樂。 每天早上,老師都在教室門口等著孩子們,主動先與孩子打招呼問好。對一些不肯與父母告別而哭鬧的孩子,老師就一個個抱起來安慰,"寶寶乖、寶寶親"地哄著勸著。我女兒就是其中的一個。女兒上的是小小班,班裡共配備了3個老師,兩個管教學,一個管生活。女兒上幼兒園之前,我還擔心她的大小便問題,怕她不敢與老師說,專門在家訓練了幾天。後來,事實證明,我的這一擔心也是不必要的。女兒天天在幼兒園大便,卻從未弄髒過衣褲。 女兒每天回家我都要問她:"今天在幼兒園高興不高興?"她每次都痛快地回答:"高興!"其實不用問也能看出來,她每天回家後總是哼哼唱唱的,唱老師教的童謠,玩老師教的遊戲。我問女兒:"幼兒園的老師好不好?"女兒說:"好!"我問她怎麼好,她想了想說:"老師像媽媽。"把孩子交給像媽媽的老師,我還有什麼不放心的呢? 寶寶入園---爸爸媽媽心急 九月到了,天氣涼爽多了。爸爸媽媽帶著可愛的寶寶去幼兒園。在家的時候寶寶已經問了很多次"為什麼我要去幼兒園"這樣的問題,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的回答都是因為寶寶長大了就要上幼兒園,或者是幼兒園有很多小朋友好多玩具等等,而且準備了小書包、小水壺、等等好多新奇的東西。其實還應該在入園的準備方面多下一些功夫。我帶剛入院的小朋友已經有幾個年頭了,最近也有好多的家長和我詢問這個問題,在此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小建議,希望能給您帶來一些幫助。 一.心理準備: 有很多家長以前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就喜歡嚇唬孩子,這是分場不可取的。甚至有的說:在不聽話我把你送到醫院打針或者送你去幼兒園不要你了等等,我相信這不是什麼好的方法,也許孩子一時聽了話,卻給孩子心理造成了一種誤解:醫院和幼兒園很恐怖,當你真正要送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孩子會哭、鬧,想孩子聽話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了。所以,家長剛應該有意識的描繪幼兒園的美麗,讓孩子產生一種嚮往。為入園做好第一步心理上的準備。 二.習慣準備: 幼兒園的作息時間和家裡時不一樣的,更科學更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孩子在家裡以往都是"自己的時間我做主"所以剛到園裡回很不習慣,建議家長在如園辦年或者三個月的時候到選定好的幼兒園去看一看,了解一下基本的作息時間,比如:早上幾點入園?中午幾點就餐?午休時間?起床時間?等等,做到心中有數,在家裡也根據這個情況安排作息時間,從而不至於每天遲到或者中午不喜歡午睡等等,一定要養成午睡的好習慣,對寶寶的健康有利。 三.能力準備: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非常希望自己能夠照顧到班裡的所有孩子,可是家長請注意,孩子適當的學習一些自己的管理能力還是一件好事情。比如:穿衣服(小外套)、穿鞋(盡量買粘扣的鞋子)、洗手、擦屁股、自己喝水、吃飯等等。這些小技能老師也會在教學工作中安排,可是和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慢慢教給孩子的話比較容易掌握,而且也是一項很生動的親子教育。親子教育隨時隨地可以開展,不一定非要擺出上課的姿態。作為老師,我們追求的就是學中玩,玩中學。如果您感興趣,我可以交你幾個非常實用的遊戲,讓你輕鬆和孩子在遊戲中學會這些技能,讓你的寶寶在入園後, 充滿自信。也請您多給自己的孩子一些親自動手的機會,小小手有機會動起來。 四.您的準備: 幼兒園裡雖然都是小孩子,也免不了有一些孩子之間的小矛盾,作為老師會努力減少這些事情的發生,如果您的孩子還是不可避免的和其他孩子打架了。您怎麼辦?有很多家長在互相理論的時候吵了起來,老師在中間勸解,總算安頓好了,回頭看看兩個孩子早已經和好了。所以勸您,如果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你還是和老師先溝通一下,了解事情得原委,相信老師可以解決並且給老師一些時間。另外幼兒天生好動,有時候難免會有一些小的磕碰,還希望作為家長的您能多多理解。孩子的一些話您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還是多了解一些為好。入園前一周甚至一個月的時間孩子都可能在您送去的時候大哭、大鬧。還希望您多和老師溝通,從而和老師合作,找到最好減少寶寶哭鬧的方法。時間比較緊,不足之處請諒解! 最後,祝您的寶寶順利入園。
寶寶入園後必知的技巧 忙活了好幾個月的父母們,終於把孩子送進了稱心如意的幼兒園。許多父母鬆了一口氣,總算萬事大吉了!以後孩子咋樣就看幼兒園老師的了。殊不知這時的孩子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上,更需要父母的關注、扶持。年幼兒童習慣形成需要反覆地實踐和訓練,如果家庭不與幼兒園相互配合,對孩子成長不利,孩子可能因此感到無所適從,甚至形成雙重人格。所以,在孩子入園後您還得講究些教育技巧。 1、及時鼓勵孩子在幼兒園的進步 當孩子在幼兒園取得了一點進步,如學會一首歌,一支舞,學會寫自己名字……父母應及時鼓勵。鼓勵形式可以是送他一個小禮品,在家人面前大聲表揚等等。通過這種方式,孩子會深刻體會到幼兒園生活給自己帶來的成就感,加深對幼兒園的情感。對不容易適應的孩子,父母應該盡量避免問他"今天在幼兒園老師對你好嗎?""今天和小朋友一起唱歌了嗎?"等等,避免讓孩子的記憶一直停留在不良的情緒體驗中。如果孩子說不喜歡幼兒園,或者不喜歡老師,父母應該轉移孩子的注意力,避免與他談幼兒園的事。 2、教給孩子一定的交往技巧 在幼兒園中,有一個孩子看到一個小朋友在玩一輛漂亮的小汽車,就希望一起玩。一開始這個孩子只盯著小朋友,不說話。當他看到小朋友不理他時,就撲上去,一把推開那個小朋友,搶了小汽車……這僅顯然是孩子缺乏交往技巧的表現。因此,在平時的生活中,父母應該教給孩子如何熱情地邀請小朋友一起玩,如何與小朋友一起分享等待交往技巧。在家中,父母要有意識地教孩子學會使用一些禮貌用語,如"請""謝謝""對不起",大方地向別人問好等。孩子說話時,教他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意願。例如,當孩子想去廁所時,應該說"我想去廁所"的完整句子,而不要讓他用意義含糊的習慣語代替。 3、在孩子面前正確評價老師 在培養孩子方面,父母和教師是一條戰線上的"戰友",父母首先應該信任教師,才能協同教師工作。千方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議論、指責教師。剛入園的孩子,需要對老師產生一種心理上的安全感。老師在他們心目中的地位很重要,父母應該幫助他們維護教師形象。所以,當孩子對父母說:"今天,我們畫菠蘿啦,我畫得可好呢,但老師沒有讓我"上牆"。"父母不應該說:"你們那個老師偏心。"明智的父母應該說:"那是因為老師認為你能夠畫出比這一次更好的菠蘿,他等著你下一次的菠蘿呢!"然後,私下裡再與教師交流孩子的表現和情緒。記住,理智的父母在孩子面前總是維護老師的形象,而不是相反。 4、積极參与幼兒園教育活動 入園之初,父母要主動幫助老師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向老師價紹孩子的個性特點、生活習慣等。讓老師真實地掌握孩子的特點,以便有效的方式和途徑接近孩子,使孩子對教師形成信賴、依戀的心理。幼兒入園後,父母同樣應該把孩子在家裡的情緒、表現告訴老師,但不要當著孩子的面!這樣既可以從老師那裡獲得指導孩子的方法,也有利於老師採取積極的措施來消除孩子的顧慮、不安,促進孩子的成長。 父母可以利用接送孩子的時間,直接與教師交流孩子的情況,也可以通過聯繫手冊,進行家園聯繫。此外,幼兒園各種活動,如六一兒童節、元旦,以及父母開放日,父母要積极參加,理解幼兒園的教育、管理方法,親眼目睹孩子在集體生活中的各種表現,全面了解孩子,才能配合幼兒園教育活動開展,使教育發揮最大效率。 希望在孩子獨立的起點上,父母們能做得更好! 寶寶入園三步法則 一般3歲左右的孩子就要開始進幼兒園了。開始時,受慣了家庭呵護的寶寶們會對新生活非常不適應,以至於他們開始時都把幼兒園當作是個可怕的地方。因此,這就需要父母在孩子入園前就做好應變工作。
對父母來說,如果他們能採取"準備、適應、鞏固"的三步法則,就可以盡量縮短孩子的入園適應期。
第一步:準備
為寶寶講述幼兒園生活的樂趣 告訴他幼兒園裡有老師帶領很多小朋友一起玩,唱歌、跳舞、做操、遊戲,還講好多好聽的故事,使孩子嚮往幼兒園生活。 帶寶寶查看他未來的生活場所 入園前,帶孩子到準備去的幼兒園參觀,讓他熟悉那裡的環境,看看小朋友玩遊戲的遊樂場所,讓他對幼兒園產生好感。 與早入園的孩子交朋友 在未入園前就讓寶寶有了自己的朋友,就能使孩子儘快消除對幼兒園的陌生感。 寶寶新入園,要打扮得漂亮點 入園那天把孩子打扮成靚寶寶,讓孩子有一種自豪感,激發他去幼兒園的樂趣。
第二步:適應
幼兒園生活具有一定的約束和限制,這會讓過慣了無拘無束的生活的寶寶難以忍受,為了讓寶寶早日適應新生活,父母可以採取以下辦法調整寶寶的生活規律: 調整寶寶在家的作息時間,以適應幼兒園的作息制度; 去幼兒園時,給寶寶穿的衣服要寬鬆一些,有兩個好處:一、方便活動,二、大小便容易脫褲子; 根據幼兒園戶內活動多、戶外活動少的狀況,改變寶寶入園前在家裡的活動安排。 第三步:鞏固 不要以為寶寶適應新環境後就萬事大吉了,這不能代表寶寶真正喜歡上了幼兒園的生活,因此,父母需要鞏固他們的"勝利成果"。在此,我們再為父母推薦四招: 父母與老師勤溝通 讓老師了解孩子的個性,有的放矢地關心孩子,使孩子逐漸與幼兒園老師建立感情。 教孩子交往的技能 讓孩子與全班小朋友和睦相處,建立友誼。 激發孩子的集體意識 經常給孩子講集體力量大、依靠集體什麼困難也不怕的故事,使孩子相信和熱愛集體。 配合幼兒園的教學 教孩子唱歌、畫畫、識字等,使孩子產生去幼兒園學習的興趣。 寶寶入園全面準備 上幼兒園是孩子從家庭生活走向社會集體生活的第一步,也是孩子適應社會的關鍵一步。幼兒在家庭生活中與父母、親人朝夕相處,建立了依戀情感,一旦離開家庭和親人,孩子會因缺乏情感上的依戀和安全感而產生焦慮。有的孩子甚至會因為擔心父母是否不喜歡自己了,是不是不來接自己了而不安心在幼兒園生活。有的孩子由於在家庭中處於中心位置,處處受到成人的保護,缺乏獨立交往能力,對陌生的環境和人產生恐懼,因而來到群體生活的幼兒園這一新的環境就不能很好地適應。有的孩子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吃飯要喂,走路要抱,這使他們對幼兒園的生活產生畏懼心理,到吃午飯、睡午覺的時候就會想家、想媽媽,孩子那本來就不夠穩定的情緒又會波動起來。 除了孩子這些本身的原因,還有一些客觀因素也會影響幼兒園入園時的表現。陌生的環境是造成幼兒不適應幼兒園生活的最重要的因素。一個剛剛進入新環境的人都有一個漸漸適應的過程。幼兒園是個集體的生活環境,集體對個人而言意味著某種約束,孩子不可能像家裡那麼自由。一個剛剛3歲的孩子面對一個完全陌生的有約束的新環境,會在生理和心理上產生一定的壓力,對幼兒園產生逃避的心理。而家庭教育中家長的一些誤導,如有的家長在孩子不聽話時,拿幼兒園和老師來嚇唬孩子,用"不聽話就送你去幼兒園"、"叫老師把你關起來,不接你回家"之類的話來教訓孩子,使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就對幼兒園產生恐懼感,認為幼兒園並不是一個快樂的地方,這也是孩子人園後不適應的又一個重要原因。由於幼兒自身和所受教育環境的不同,幼兒入園的表現就各有不同。有的孩子一開始高高興興地上學,可隨著新鮮感的消失,開始哭鬧;有的孩子一入園就表現得大哭大鬧,不肯上學,有的孩子則整天眼淚汪汪,不停地說"我要回家,我要媽媽";更有的孩子甚至會出現生理上的種種不適,如頭痛、尿褲子、嘔吐、驚夢等現象,一回家上述癥狀就消失。孩子的這些不適如不及時糾正,會嚴重影響孩子在幼兒園的學習和生活。 一、寶寶入園前的"必修課": 1、心理準備 我們的目標是讓孩子達到最佳心理狀態-- ☆自豪:我已經長大了,所以我要上幼兒園了! ☆嚮往:幼兒園裡可以學好多本領,還有很多小朋友一起做遊戲,可開心啦! ☆熟悉:我知道幼兒園是什麼樣子,做什麼事情,媽媽都告訴過我。 ☆安心:爸爸媽媽很愛我,老師也會喜歡我。 (1)帶孩子參觀幼兒園:入園前,可以帶孩子去參觀幼兒園的班級、活動場所,熟悉幼兒園的環境,這樣孩子就會有一種美好的感受,有助於孩子在心理上嚮往幼兒園的生活。 (2)幫助孩子認識小夥伴。有條件的話,在孩子正式入園前,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認識同一班級的小朋友,只要認識一兩個就可以。這樣孩子在進入幼兒園時,班裡有熟悉的夥伴,就可以減少孩子的陌生感和不安全感,使孩子容易適宜集體生活。 (3)給孩子一份安心 不想與爸爸媽媽分開是很多孩子不想上幼兒園的主要原因。上了幼兒園以後,孩子得獨自面對、處理問題,很容易產生失落、焦慮與不知所措的感覺。甚至會擔心爸爸媽媽不要自己了。所以在孩子入園前,爸爸媽媽要努力和孩子之間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係,多陪孩子遊戲,聽孩子說話,對孩子耐心些、細心些,讓孩子對爸爸媽媽的愛感到放心和安心,並告訴孩子,老師會像爸爸媽媽一樣喜歡他的。 (4)相信孩子,相信老師 父母特別是祖父母可能對孩子上幼兒園不放心,並在言行中有意無意地流露出來。孩子是很敏感的,他會從大人的態度中感覺到幼兒園不是個有趣、安全的地方。 爸爸媽媽應當堅信:上幼兒園是孩子社會化的重要一步,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多好處。孩子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只要我們給予適當的幫助,上幼兒園就會是一個快樂的事情。 其次,相信老師也是很重要的。幼兒園裡的老師都經過專業培訓,了解幼兒的心理,其中絕大多數是很有愛心和責任心的。家長的尊重、信任和配合對老師會是良好的激勵。不可說的話:"看你這麼調皮,送你到幼兒園去,叫老師好好收拾你";"你再不聽話,就把你送到幼兒園,讓老師把你關起來";"唉!到幼兒園你就沒這麼開心(自由)了。"諸如此類的話,會讓孩子感覺幼兒園很黑暗,老師很嚴厲,從而對幼兒園生活產生抵觸甚至恐懼心理; 二.生活準備 1.孩子要學會自己吃飯 孩子不能自己獨立吃飯並不是孩子本身的問題,而往往是家長沒有放手讓孩子去嘗試造成的。許多家長總擔心孩子把飯菜吃的到處都是,手上身上吃的油漬漬的很不衛生。對孩子來說所有的事情都是從不會到會的,孩子自己吃飯、睡覺再成人看來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卻對孩子獨立意識和能力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孩子初學吃飯時,家長可以在孩子飯桌周圍鋪一些報紙接孩子撒出的飯菜,用打不破的碗,給孩子穿上比較容易清洗的衣服,這樣堅持一段時間後,孩子就會自己吃飯了。 2.孩子要學會自己大小便。 新入園的孩子常把褲子尿濕或把大便弄到褲子上。主要是由於孩子不會獨立上廁所。孩子在入園以前大小便一般用坐式的便盆,而幼兒園的廁所都是蹲式,孩子對此不是很習慣。家長要教會孩子學會上廁所。 如果不會,在家中可以讓孩子在家中進行模擬練習:在平地上放兩塊磚,中間離開一段距離,讓孩子練習蹲上蹲下的動作,並可以逐漸加寬兩塊磚中間的距離和高度,並對孩子的大膽表現進行鼓勵和表揚,並告訴孩子蹲式大小便要比盆式的更方便更衛生,另外再平時要養成孩子訂時大便的習慣。 3、養成每天午睡的習慣 幼兒園的作息制度中有午睡,時間一般為2個小時,這是保證孩子有充足睡眠,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措施之一。對於本來在家裡沒有午睡習慣的孩子,最好在上幼兒園之前養成午睡習慣。另外許多孩子在家裡往往要抱著、拍著、哄著才能入睡,而幼兒園的老師不可能守在每個孩子身邊,因此孩子入園後會不適應,一到午睡時間就特別想媽媽。 媽媽應培養孩子獨立入睡,不抱不拍也不哄。為了讓孩子安心,可以告訴他,媽媽(或老師)雖然不在身邊,但一定在附近(或教室里);有什麼需要(上廁所或身體不舒服)可以隨時叫媽媽(或老師)尋求幫助。另外要將孩子的入睡習慣告訴老師,爭取老師的幫助。 4.孩子學會自己穿脫衣服 孩子到幼兒園穿的衣服和鞋一定要舒適、方便脫穿,如:寬鬆的、有鬆緊帶的褲子,前面系扣的衣服(衣服的紐扣大一點,扣眼也開大一點),套衫的領口要松一些,最好是前面或肩上有2個扣子,鞋子最好選擇有鬆緊帶的。如果穿脫過於繁瑣,會給孩子增加很多困難,另外孩子還會因為穿得比別人慢而自尊心受挫。父母要有耐心,及時鼓勵孩子的點滴進步。可以通過兒歌、比賽的方式,使穿脫衣服變成一種有趣的遊戲。注意:每個孩子都可能有自己穿脫衣服的方法,只要孩子穿得快,穿得好,不必拘泥於一種模式。 三.語言的準備 會向老師講述自己的需要。 孩子與父母的交流從他出生就開始了。有時孩子不用說話,僅僅一個表情或一個動作,就能讓父母明白他的需要。但當孩子到幼兒園以後,有些表情和動作就難以被老師夥同伴理解,以至於孩子的願望的不到滿足,會使他們感到委屈,從而影響孩子的情緒。因此,要讓孩子知道有什麼事情要學著向老師表達,老師會為你解決的。 四.交往準備 三歲孩子最常發生爭執的年齡。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自我意識比較強,以自我為中心。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逐漸適應群體生活,爭執就會慢慢減少。 男孩通常比女孩更容易發生爭執,男孩傾向用動作,而女孩則傾向於用語言。孩子打架時,情緒會表現的很激動,如:尖叫|、啼哭、踢打、咬人等。但孩子間打架後,不會記仇,很快會把打架的事情忘掉。 當孩子打架時,父母千萬不要不問青紅皂白,責罵與孩子打架的對方,或同孩子的家長吵架,這樣做法是極其有害的這樣只能培養孩子粗野、打人、不與同伴友好相處等不良的品質,應該絕對避免。平時,家長應該引導孩子與同伴友好相處、交往,培養良好的交往習慣。 總的來說,家長要配合幼兒園老師教會孩子一些基本的生活能力,如:自己吃飯、大小便、穿衣等,但不要操之過急,要反覆耐心地教。還有如果家長突然發現自己孩子不願上幼兒園,要細心問清楚,再根據情況與老師聯繫後處理。 二、入園後幫助孩子愉快適應幼兒園生活 1、家長放心,孩子才能安心 雖然大部分家長都做了許多入園準備,但是到了每年新生入園這一天,無論你到哪家幼兒園,哪怕已是中午時分,依然會看到為數不少的家長在幼兒園周圍往裡張望,他們肯定都是新入園幼兒的家長,因為不放心自己的寶寶,偷偷地跟蹤觀察。面對入園問題,家長比寶寶表現得還要焦慮。 孩子和父母分開,孩子和父母同樣都要經受分別的陣痛:那些抽泣、尖叫以及孩子求父母留下來時的絕望都足以把爸爸媽媽的心撕成一塊塊碎片。然而,我們必須清楚,孩子希望父母留在身邊是非常自然而且正常的,但讓孩子學會獨立,卻是他人生情感成長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父母是不可能阻止孩子長大,不可能不讓孩子獨立面對生活的。身為家長,如果自己立場不夠堅定,態度不夠鮮明,就很容易給孩子找借口不回幼兒園。 父母焦慮不安的情緒只會給孩子造成更大的影響。美國一位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早期的分離焦慮症如果比較嚴重的話,會降低孩子智力活動的效果,甚至會影響其將來的創造力以及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因此,及早減少孩子的分離焦慮,以利於將來能力的發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要比您短期的陣痛和孩子的哭聲,更具有重要的意義。 因而,家長要做的,首先是自己放心,然後才能讓孩子安心。 2、常見的幼兒不適應類型及對策 那麼一般幼兒不適應症有那些類型,我們家長應採取什麼樣的對策呢?: 不適應症一:寶寶哭鬧難入園 有的孩子入園特別難,哭天喊地,還有的孩子抱著家長的腿就是不讓家長走,讓家長欲走不忍,欲留不能。有的家長聽到孩子哭鬧很不放心,便躲在牆角、門後、窗外觀望,還有的家長為防孩子哭鬧,送孩子上幼兒園三天打魚兩天晒網,甚至長時間將孩子留在家裡。 認識與對策:首先,家長的心態很重要。有的家長對送孩子入幼兒園自己就戀戀不捨,孩子哭,家長也眼淚汪汪,孩子不肯去幼兒園,家長也表現出依依不捨。當孩子央示"媽媽,我不上幼兒園,帶我回家吧,求求您了"時,家長就往往心軟、動搖。須知,幼兒雖小,對家長的情感、心態卻是十分敏感的,當孩子察覺到家長的依性戀感和動搖心態就會強化他的要求,更不願上幼兒園了。 家長要認識到,把孩子送進幼兒園便是讓他進入了兒童小社會,這對孩子的成長是十分有利的。特別是在當今,我國城市幼兒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在家中缺少小夥伴交往的機會,易於形成孤獨、以自我為中心等不良性格。讓孩子到幼兒園,進入兒童小社會,在與夥伴交往中和在教師的教育引導下,能培養起關心他人及與人友愛、互助、分享等良好的社會心理品質。在這方面的發展是家庭環境無法替代的。 另外,把孩子送進幼兒園也是給孩子一次適應新環境的鍛煉機會。讓孩子去承受這種鍛煉,培養社會適應能力,這對孩子日後成長也是十分必要和有利的。所以,家長應該具備理智的愛,為了孩子健康成長,需要"狠狠心",堅持送孩子入園,不要猶豫,更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晒網",家長的"妥協",只能延長孩子不適應的時間。另外,家長要多和孩子談些幼兒園的趣事,還應多和老師聯繫,把孩子在園的進步和良好表現告訴孩子,如說"×老師說你吃飯有進步了!""老師說午睡睡得很好!"……以強化孩子對幼兒園生活的良性感受。目前,每家每戶大多各自住在封閉的單元住宅中,鄰裡間很少來往。家長可以通過幼兒園老師了解班上有哪些小朋友是住在同一小區或鄰近地區的,有三五個孩子時,家長就可以互相聯繫,帶孩子彼此串串門或相約在雙休日共同到效外或遊樂場玩耍。孩子在班上有了熟悉的夥伴,大多就願上幼兒園去,並能緩解分離焦慮。 一般說來,只要堅持送孩子入園,兩三周後孩子就可漸漸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了。但也有少數孩子比較難適應,這部分孩子大多是平日繞膝於家長周圍和外界接觸太少,或是家長過於呵護、包辦,使孩子各方面能力,特別是生活自理能力比較差。對於這類幼兒,家長首先要在家中注意克服那種呵護、包辦的教養方式,其次要與班上老師取得密切聯繫,相互合作,針對孩子的不足方面,雙方配合教育。在此過程中,家長還應留心注意觀察孩子的進步,即使有小的進步都要及時予以肯定,進行有效的強化。比如,家長可在家中貼上一張"寶寶進步了"的表格,根據具體的培養目標將孩子在家和在園的進步表現,用貼上獎勵標誌方式鼓勵孩子,以促進孩子的發展。孩子的能力的提高了,將有助於他逐步適應幼兒園的生活,進而願意上幼兒園。 不適應症二:回家以後發脾氣 有的孩子從幼兒園回到家後,變得愛發脾氣、鬧情緒,家長就以為孩子在幼兒園裡受了天大的委屈,對此不知所措。 認識與對策:孩子在家裡習慣了任性而為,初入幼兒園,對於諸多紀律常規難以適應,如想玩玩具時老師不讓玩,不想睡覺時老師非讓上床。而回家後,就徹底放鬆了,發一點小脾氣也很正常。所以,當孩子發脾氣時,家長先不要去管他,讓他把脾氣發出來,然後再去安撫,並講清道理。如果孩子哭鬧得異乎尋常,家長要主動與老師溝通一下,向老師問問孩子的情況,看看是不是老師表揚別的小朋友而沒有表揚自己的孩子引起的,以便讓老師多給孩子一點兒鼓勵,進行正面教育。對於有的孩子無原則的哭鬧,家長千萬不能一味遷就,要有原則,不該做的事情就是不能去做。但孩子哭完,要給孩子喝點水,以免上火。 孩子剛剛入園,全家人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擔心:孩子在幼兒園會不會沒吃飽,會不會想念家人,會不會受小朋友的欺負……於是接孩子回家後,就會出現許多新的話題。為了讓孩子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我們提出以下"五要"和"五忌",供廣大家長參考。 "五要"是 -要"走路回家" 孩子剛剛入園,離開家人一整天,見到家人會有"撒嬌"的表現。家長在接孩子時,可以給予孩子溫暖的擁抱,但仍然要注意堅持讓孩子自己走路回家。一方面,這一年齡段的孩子完全能夠做到自己走路回家;另一方面,堅持讓孩子自己走回家,也是給孩子一種他已經長大了的心理暗示,這有利於孩子心理的成熟。 二要"保持平靜" 孩子入園是家庭的一件大事。孩子剛入幼兒園時有種種不太適應的表現,這是正常的。其實孩子對幼兒園生活的不適應往往受環境和成人態度的影響。建議家長朋友接孩子回家後,要盡量保持家中往日平靜的氛圍,不要過分渲染對孩子入園問題的關注,以免造成孩子緊張的情緒。家長平和的態度是孩子很快適應幼兒園生活的良好外部環境。 三要"分享快樂" 孩子來到陌生的環境,會有些心理壓力,給孩子減輕壓力最好的辦法是緩解孩子緊張的心理。孩子回到家後,家長要有意識引導孩子回憶幼兒園一天的快樂。例如,你認識哪個小夥伴了?老師帶你們做哪些好玩的遊戲了?……成人以平靜並略帶羨慕的態度與孩子分享快樂,有利於孩子建立良好的情緒體驗,儘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四要"主動溝通" 為了幫助孩子儘快適應新環境,家長要主動與孩子溝通。聊一聊幼兒園一天的生活,談一談他結識的新朋友,給孩子講他喜歡聽的故事,陪孩子玩好玩的遊戲……這些都是十分必要的。 五要"積極配合" 幼兒園生活與家庭生活有許多不同之處,家長要主動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遊戲及學習情況,進一步了解幼兒園對孩子的要求,積極主動配合幼兒園。對孩子堅持與幼兒園保持"一致"、"一貫"的要求是十分必要的。 "五忌"是- 一忌"甜水等待" 我們常常看到,家長在接孩子時拿著一瓶甜飲料,惟恐孩子在幼兒園喝水不夠。其實,每天都有"甜水等待",反而會影響孩子在幼兒園的正常飲水,而且長此下去,會影響兒童的健康。我們倡導孩子喝白開水,因為白開水中含有飲料不具備而人體非常需要的微量元素。 二忌"刨根問底" 孩子離開一整天,家人的惦念是可以理解的,但接孩子回家後,全家人圍著孩子問這問那,不僅使孩子厭煩,還會強化孩子入園的"不適應"。因為孩子的情緒是受客觀環境影響的,成人的緊張和反常表現會直接影響孩子,使孩子產生焦慮情緒。 三忌"遷就放縱" 孩子心裡不愉快時,常常會莫名其妙地發脾氣。剛入園的孩子,有時也會出現"撒嬌"或"耍賴"的現象。這個時候,家長不要以同情的態度對待他,可以用轉移的方法排解孩子心中的不快,切忌"遷就放縱"孩子。 四忌"零食補償" 一些家長惟恐孩子在幼兒園吃不飽,回到家中,各種零食擺在孩子面前任其挑選。其實這樣做的結果會促使孩子更不好好地吃晚飯,因為每天都有零食做補充,孩子會在幼兒園吃晚飯的時候 "留有餘地",時間長了,也會影響孩子的健康。 五忌"偏聽偏信" 家長對剛剛入園的孩子有些不放心,會向孩子提出很多問題。由於這一階段的孩子常常把想像與現實相混淆,他們會說出與事實不符的答案。如,孩子之間發生不愉快的事情時,他往往會說"某某小朋友打我了",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不要"偏聽偏信"。另外,孩子在回答問題時往往會將問題的結尾作為答案,如成人問:"你今天尿褲子了嗎?"孩子回答:"尿褲子了。"問:"你吃沒吃飽?"答:"沒吃飽。"據此,建議家長多與老師溝通,從而客觀地了解孩子在園的情況,以免產生不必要的誤會。 不適應症三:穿衣、如廁都不會 有些家長,特別是老人,對孩子太過溺愛,孩子在家裡的所有事情一律包辦。這些孩子進入幼兒園後,連吃飯、穿衣、如廁都不知如何應對。 認識與對策:在孩子1歲半到兩歲的時候,家長就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動手的能力,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要試著讓孩子自己上廁所,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飯。如果孩子還沒學會,入園要主動配合老師,教孩子學會漱口、洗手,用毛巾擦手、擦嘴,用勺子吃飯,認識自己的衣服、鞋子等,在沒學會之前,相信老師一定會幫助你的孩子的。同時,教孩子學說一些日常生活用語,使孩子能較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願,如:餓了、渴了、熱了、上廁所等;該說話的時候要講話,有事情要大膽地告訴老師。這樣可以使家庭教育與園中教育協調一致,還可以讓孩子產生自信心。 不適應症四:幼兒園裡不午睡 有的孩子不習慣在幼兒園午睡,一到午睡時間就大哭大鬧,哭喊著要回家,自己沒睡好,還影響了其他小朋友休息。 認識與對策:家長要積極主動配合好學校開展新生幼兒入園前的生活狀況調查,讓學校老師儘可能地全面了解幼兒的生活習慣,並根據其習慣有針對性地進行跟進教導,另外,家長可以適當給孩子帶一個在家常玩的、心愛的寵物玩具,給孩子抱著它睡覺,可以減少孤獨感。在家也可以教導孩子在小朋友都午睡的時候,讓他幫老師做點事情,然後跟他說,如果你不來幼兒園,老師會想你的。如果你睡醒午覺再能幫老師分水果,那就更好了,老師會謝謝你的。 不適應症五:缺乏朋友孤獨少語 入園前跟小朋友接觸少的孩子,入園後會比較難以融入到小朋友的群體生活之中,不願參與遊戲,群體生活意識比較薄弱,表現比較孤獨。 認識與對策:家長可利用入園和離園時間,讓孩子認識本班的一個或者幾個小朋友,互相介紹後,鼓勵孩子在一起,拉拉手,玩一玩。同時,家長應主動請老師幫孩子介紹一個活潑大膽的朋友,讓孩子活潑起來。在家的日子,家長要盡量找一些鄰居的小朋友跟孩子玩,培養孩子的群體意識。總之,家長要多給孩子創造與外界接觸的機會,時間一長,孩子熟悉了幼兒園,朋友就會越來越多。 幼兒因為年齡小,依賴性強,對一個新環境的適應是需要一個相當的過程的,而在幼兒適應新環境的過程中,廣大家長應該放心幼兒園對幼兒的保育與教學,並積極配合好班級老師。 只要家園相互溝通、共同攜手,孩子就會較好的適應幼兒園生活。為他以後成為一個自立、自強、自律的人而打好最初的基礎。 化解初入園孩子的"任性" 3歲的楠楠上幼兒園了。這本來是件好事,現在卻讓爸爸媽媽憂心忡忡。原來,開始時楠楠只是在早晨因為不願意去幼兒園而哭鬧一會兒。可後來卻一天天變得越來越任性、煩躁和固執了。比如在媽媽接楠楠回家的路上,如果楠楠的某個要求沒有馬上得到滿足,楠楠就會趴在地上大哭大鬧,還又踢又打地讓媽媽走開,怎麼哄她都無濟於事。有一次媽媽有事請別人去幼兒園接她,楠楠為此"耿耿於懷"了好久,甚至半夜醒來從床上縮到地上,還要媽媽一遍又一遍地"過家家"一樣扮演"從幼兒園將她接回來"。再後來,楠楠每天都會找到"理由"歇斯底里地哭鬧一兩次,鬧得全家人束手無策。
[專家分析] 像楠楠這樣3歲多的孩子正處於第一個心理逆反期,他們初步有了自主意識,有了自尊感的萌芽,非常想獨立做一些事情,但自我控制的能力還很弱,有時會用頂嘴、跺腳、哭嚎、打人甚至毀壞東西等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意志。這就需要家長更加耐心地了解孩子、教育孩子,幫助他順利地度過這一時期,為今後的發展打好基礎。據調查,這一時期里,約50%的孩子在一周內至少發一次脾氣,11%的孩子一天內至少發一次脾氣。
【教養方式1號"病因"】 過於溺愛孩子任性、亂髮脾氣,往往是父母的"好脾氣"造成的。所以家長首先應檢查自己對孩子的教養方式,平時是不是對孩子過分溺愛、放任?是不是會忽視甚至默許他們的不良行為?是不是會對孩子無條件地滿足和妥協? 孩子大哭大鬧→父母屈服讓步,屢試不爽之後,孩子就會形成一種"折騰父母"的行為模式,並愈演愈烈。在這場與父母的拉鋸戰中,孩子成為百戰百勝的贏家,並在一次次的命令父母、戰勝父母中享受快樂。
解決之道:建立規則 對於處於首次心理逆反期的孩子,父母不僅要無微不至地關心照顧他們,還要為他們建立規則,讓孩子知道什麼要求是合理的,什麼事情是不能做的,逐漸讓孩子養成聽道理、講道理的習慣,學會自我控制。 建立規則的過程需要家長的耐心加恆心。當孩子提出無理要求時,堅決不能答應。如果孩子不聽道理,依舊哭鬧,家長可以冷處理,讓他哭鬧直至安靜下來,再來講道理。這種回合會反覆發生多次,但家長一定不能心軟。如果堅持了五次,第六次孩子鬧得太凶太久,您心一軟又妥協了,那就前功盡棄了。所以,無論怎樣必須堅持,孩子最終會發現無理取鬧是不能達到目的的,他就會逐漸放棄這種做法。
【2號"病因"】入園後的心理落差 進入幼兒園,對孩子來說是環境發生了巨變,父母要理解孩子的心情。在家庭里,孩子是中心,是掌上明珠,有父母溫暖的呵護,在幼兒園裡,他只是幾十名孩子中的普通一員,甚至可能是不受歡迎的一員。兩種環境的對比之下,孩子容易產生很大的心理落差,於是,孩子就可能以任性、胡鬧的方式表現這種心理上的失落感和受挫感。解決之道:更多的關心和鼓勵 在這個階段,父母要多關心、體貼孩子,並在孩子有良好的表現(如出現講禮貌的行為、幫助父母的行為)時,及時給予明確的言語和行為上的獎勵,強化他的良好表現,同時向孩子表明父母很愛他、在關注著他。 第一條和第二條的宗旨其實就是,作為父母,要忽視或懲罰孩子不好的行為,獎勵和強化孩子良好的行為。
【3號"病因"】不太友好的幼兒園氛圍 父母要到幼兒園了解一下孩子所處的環境,接觸一下老師,看看老師是否對孩子過於嚴厲或冷漠,孩子是否懼怕老師;同時,也看看孩子周圍的小朋友對他是否友好,有沒有欺負他的現象;也可向老師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具體表現。 解決之道:改變孩子的處境 如果原因在老師或小朋友身上,就要考慮改變孩子的處境。 【其它可能的"病因"】情緒發育?焦慮?生理? 一些心理學研究發現,有些孩子的無理取鬧是因為情緒發育不健全造成的;也有的孩子突然的情緒改變、大哭大鬧是因為某種原因造成的焦慮引起的;還有的是因為生理上的某種變化造成的。 家長放心,孩子才能安心 新的學期開始了,說到小班,少不了要數室內孩子們"哇哇"的哭聲和園外家長們焦慮的身影。無論你到哪家幼兒園,哪怕已是中午時分,依然會看到為數不少的家長在幼兒園周圍往裡張望,因為不放心自己的寶寶,偷偷地跟蹤觀察。面對入園問題,家長比寶寶表現得還要焦慮。 到了兩三歲,孩子總要面對一個問題,那就是漸漸離開父母的懷抱,走進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對於從未離開過家的孩子來說,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和人群中生活,肯定會有不安全感,入園焦慮由此產生。這也是孩子人生旅途上第一次感受挫折,心理、生理難免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寶寶的焦慮牽動著家長們的忐忑不安,如何使寶寶儘快適應幼兒園生活,就成了家長們的頭等大事。 孩子和父母分開,孩子和父母同樣都要經受分別的陣痛:那些抽泣、尖叫以及孩子求父母留下來時的絕望,都足以把爸爸媽媽的心撕成一塊塊的碎片。然而,我們必須清楚,孩子希望父母留在身邊是非常自然而且正常的,但讓孩子學會獨立,卻是他人生情感成長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父母是不可能阻止孩子長大,不可能不讓孩子獨立面對生活的。身為家長,如果自己立場不夠堅定,態度不夠鮮明,就很容易給孩子找借口不去幼兒園。 父母焦慮不安的情緒只會給孩子造成更大的影響。美國一位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早期的分離焦慮症如果比較嚴重的話,會降低孩子智力活動的效果,甚至會影響其將來的創造力以及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因此,及早減少孩子的分離焦慮,以利於將來能力的發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要比您短期的陣痛和孩子的哭聲,更具有重要的意義。 因而,面對孩子的入園問題,家長要做的,首先是自己放心,然後才能讓孩子安心。
將孩子的興趣轉移到讀書中去 你或許會問:"孩子對電視很入迷,也愛看帶有漫畫的書,但對文字的書卻毫無興趣。他/她已經到了入學的年齡了,怎樣才能使他/她愛看書呢?"
不少人認為,孩子不喜愛看書,原因在於電視和漫畫吸引了他們。其實,只要你對孩子看書指導得法,是能夠使孩子養成看書的習慣的。
在上小學以前的1~2年時間裡,就可以常讓孩子閱讀一些有故事情節的畫冊了。這個年齡的孩子想像力很豐富,能夠很好地理解童話和民間傳說,並為之吸引。
要捨得花錢為孩子買一些兒童讀物。精心地為孩子選購一些適合孩子閱讀的書不僅能激發孩子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能力,還有益於培養孩子經常讀書和愛護圖書的習慣,這將使孩子一生受益。
給孩子選擇的書要畫面色彩明快,主題鮮明,內容健康。每次給孩子的書不要太多,否則孩子只會浮光掠影地看看圖畫,然後就換一本再看,不利於養成從書本中獲取有益知識的好習慣。如果隔一段時間給孩子一本圖書,不但每次孩子都會產生新鮮感,能從中學到東西,更重要的是有益於孩子養成認真看書的習慣。
給孩子書本以前,可以先給孩子念一遍,並作適當的講解,這樣會使孩子對新書產生更濃厚的興趣,以後即使再拿到這本書,他/她也就會自己照著圖畫來理解書的內容。有趣的故事情節和內容會使孩子愛上圖書。在給孩子講解圖書時,還可以對孩子提出各種問題,並與孩子一起討論和解答,這樣,孩子對圖書的興趣就會更高。
上學前,孩子對閱讀畫冊感興趣,並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到了上學的年齡,他/她的興趣也會自然地轉移到文字多於圖畫的書籍上去。 兒子的人生轉折 6月6日,是寶寶的人生一大轉折,和其他孩子一樣開始進入幼兒園。起初我還想,要讓寶寶的第一個門檻不受任何傷害的邁過,可是還是這樣比較自然的上了一個普通幼兒園。我在班上呆不住了,就請了假去看望兒子。不料正趕上孩子午覺,焦急的我仔細聽著兒子在寢室里的動靜,裡面的哭聲挺多,我隱隱約約聽到了兒子的聲音,吵著要媽媽,要奶奶------真是可憐極了。聽不慣的是女教師在裡面嚴厲的呵斥聲:別哭了,再哭讓大灰狼吃了你!還哭,-------聽著好不舒服,孩子第一天上學,離開親人竟得到這樣的"環境遭遇",心理上要承受多大的傷害呀!我忍不住想進去,抱起孩子走,向那個老師說幾句------但我還是平靜了下來,傾聽孩子在裡面的情況。幼兒園,學校在孩子的頭腦中到底是什麼概念呢?幼兒教師需要多大的耐心,我也是教師,也知道教師的辛苦,但是我越來越感到教師的辛苦主要還是教師職業的無私和良心。這種辛苦是一種任何外人都體會不到的良心職業。幾個老師路過,勸我還是回去,在這越聽越越難受,眼不見為凈。 回家後,我反思了很多,在幼兒園,老師面臨很多的孩子,態度上可能不會如人心,需要家長的理解。我盡量理解老師。孩子不到2歲半,我也有點狠心,這樣會不會在他得身心上得到大的傷害呢? 上學的前兩天,孩子一回到家,就象惡浪一樣沒命的吃,什麼都吃,晚上睡覺前還要再吃。我想可能孩子換了新環境不適應,吃不下飯。我盡量讓孩子回到家高興------- 第三天,第四天,孩子不想上幼兒園了,哭著喊著,死活不去,我想在幼兒園不會象在家裡那麼自由。就忍心繼續送。哭也要送,孩子早晚會經歷這個階段的。但是我想我的孩子還是非常喜歡到個陌生的地方的,有強烈的新鮮感,可為什麼孩子就不願意去了呢?我也大體參觀了學校面貌,班級情況,孩子多,玩的機會就少,再者安全也是個問題。設施一般,我想孩子在普通的環境中慢慢認識這個社會吧?----- 第五天孩子生病了,開始啞嗓子,後又發高燒,索性先看病,也沒再上幼兒園。第二周我們又按時把寶寶送上幼兒園的班車,讓孩子在這個五彩的世界裡用幼小的心靈認識著這個世界。 這一周孩子回家的反映簡直象變了一個人似的,脾氣暴躁,大發雷霆,什麼都摔,一點不合作-----y開始我還順著,後來又批評,在百順之下,我覺得耐心到了極點的時候------一天晚飯時間,竟在我離開一會的工夫,把我辛辛苦苦切的豬耳朵全弄到了地上。我直接無法忍受,他爸還在外地出差,我支撐不住了----這次我看到他那幼稚的堅定的小眼睛裡閃爍的是一種異常的無所謂。等我的發落,又好象閃爍著一種小孩的無奈----我沒轍了,再也無力對他實施怎樣的教育發法,我哭了,大人的哭可能會嚇著孩子,但我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還是流下了傷心的眼淚。我不再理他,也不答應他的任何話語。看的出他在認錯,但是我不會原諒他的,因為他記不住這是錯,我一直這樣認為。我不再可憐他叫媽媽。我倆誰也沒吃飯,這樣度過了一段時間,我自己撿起了地上的菜,沉沒著,反省著,他還是孩子,我不能傷害他幼小的心,我還是原諒了他。抱起了他,他在我懷裡哭了,發泄的哭------我用母親特有的溫柔撫摸著孩子的頭,沒想讓他回答的問他,"你知道,今晚你做錯了一件事?"孩子卻出乎意料的回答了,含糊的說:把肉肉扔地上了----"原來他的理解,他的能力,他的思想,是這樣的讓人吃驚,不能小瞧他了。我感動了。知道他已經大了。我愛我兒子! 我反思了孩子的"處境",查閱了有關的資料,原來這是孩子的人生第一反抗期,對初到陌生環境的不適應的害怕恐懼等在家的反抗意識表現。我明白了這些就不會怪罪寶寶了。我理解了他的舉動,呵護他,用最無私的溫柔對待他,慢慢的他自然消失了-----這是我的一點成功,是還孩子的關心的唯一做法。 但是新的反映有出現了,寶寶現在老吃手指甲,揪"小雞",至今也沒改掉,我很著急----- 孩子反對上幼兒園,孩子害怕的種種反映,告訴我的不止是孩子的"墮落",更多的讓我想到幼兒教育應該實施怎樣的理念去辦學,教師又應該以怎樣的態度去對待一個個稚嫩的小心靈?!我感到迷茫!應不應該送孩子到幼兒園呢?我對幼兒教師敬禮!渴望你們用世界上最仁慈的心去關愛每個孩子,讓他們健康的發展!作為父母,我將感激不盡!!!作為中國公民,我將欣喜萬分!!! 入園前的"闖關"助跑 讓孩子調試到到最佳心理狀態: 自豪:我已經長大了,所以我要上幼兒園了! 嚮往:幼兒園裡可以學好多本領,還有很多小朋友一起做遊戲,可開心啦! 熟悉:我知道幼兒園是什麼樣子,做什麼事情,媽媽都告訴過我。 安心:爸爸媽媽很愛我,老師也會喜歡我。 A--帶寶寶看看幼兒園的生活 參觀班級活動,觀看小朋友們的上課、玩耍;瞧一瞧盥洗間、午睡房等地方;喂一喂飼養角中的小動物;玩一玩幼兒園裡的大型玩具……要讓孩子感覺到,幼兒園是一個美好的地方,知道小朋友在幼兒園中做什麼,逐漸建立起"幼兒園"的概念。 B--講講幼兒園的故事 全家都對去幼兒園的行為表示肯定和讚賞。在和鄰居朋友們玩耍時,故意大聲表揚某個寶寶認識的小朋友,並得出結論:"難怪呀,原來是上了幼兒園呀,寶寶如果上了幼兒園也會很棒的……"這樣,寶寶對幼兒園會有一種期待的心理。 常常給孩子描述幼兒園的有趣之處,比如,上幼兒園可以認識新朋友,可以跟老師學本領,可以參加各種有意思的活動等等。孩子要是任性、不聽話,就對他說:"如果你表現好,才能讓你進入幼兒園"。 還可以利用故事和兒歌,使孩子嚮往幼兒園的生活。比如講一些小動物離開媽媽獨立生活的故事,讓孩子知道幼兒園是孩子們的樂園,是學習本領的地方。 C--玩玩"幼兒園遊戲" 在參觀了幼兒園,了解了幼兒園裡的日常要求和活動內容後,在家可以和孩子玩"在幼兒園上課"等模擬遊戲。這樣可以使孩子了解將要在幼兒園裡面對的規則,幫助他今後更易於適應。 D--交交新朋友 放出去:多帶孩子出門接觸小朋友,鼓勵他主動地和他人進行語言溝通,鼓勵孩子與同伴分享食物和玩具。 請進來:常請小夥伴們到家裡來做客,讓孩子當小主人,招待好客人們。 在孩子正式入園前,最好幫助孩子認識一兩個同一個班級的同伴,這樣,孩子在進入幼兒園時,班級里有熟悉的同伴,孩子的陌生感和不安全感便會減少很多。E給爸爸媽媽的特別叮囑: E.聰明媽咪絕對戒言若干 "看你這麼調皮,送你到幼兒園去,叫老師好好收拾你"; "你再不聽話,就把你送到幼兒園,讓老師把你關起來"; "唉!到幼兒園你就沒這麼開心(自由)了。" 諸如此類的話,會讓孩子感覺幼兒園很黑暗,老師很嚴厲,從而對幼兒園生活產生抵觸甚至恐懼心理,媽咪切記哦! 送孩子上幼兒園有學問 首先,每天給孩子讀幾篇文章。華盛頓大學護理學院家庭和兒童護理學教授剴思琳·巴納德博士指出,為了使孩子更好地迎接他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學業"上的挑戰,老式的閱讀方式效果最好。尤其是"對話式閱讀"效果更佳,這是一種能使孩子真正在閱讀過程中加入自己的思考的互動式的方式。 該方法涉及如在閱讀中指著書本上的內容讓孩子解釋正在發生的事情等。使用書本是同孩子交流的極好的方式,家長甚至能最終鼓勵孩子自己編些故事。這樣他們上學後就會適應老師同樣會使用的教學方法。 另一種讓孩子入學不再困難的方法是一旦把孩子送到幼兒園門口後,立即說再見。父母在這方面犯的一個大錯誤往往是把這事搞複雜化了,而且遲遲不忍離開。她們把孩子送到幼兒園門口,然後告訴孩子"媽媽必須得走了,我知道你會表現很好,別哭。"然後當她們轉身離開時,一聽到孩子的哭聲立刻轉身又走了回來。時間一長,孩子掌握了怎麼留住父母的方法,就更難達到儘快使孩子適應學校生活的目的了。 還有一個方法是讓父母更多地參與孩子的學校生活。實驗發現,父母對孩子學校生活的參與往往能導致孩子在學校中有良好的表現。因此如果可能的話,應該多和老師預約談話的機會,了解孩子在學校各方面的表現。
小宇入園一個月的體會 小宇入園還算順,她是2歲8個半月時入園的,上了一個月,現在基本正常。是"老小朋友了"。進了9月就沒記日記,因為成了習慣。 有一點小小的體會,拿出來和大家分享。 一、入園前對幼兒園的描述:越樸素越簡單越好。很多媽媽把那兒說成是天堂里的花園,孩子去了覺得不是那麼回事怎麼辦?就不去了?媽媽以後說話還有沒有權威? 與其講幼兒園多麼好才要去,不如給她講成長的必要。 二、有條件,就錯開入園的高峰。我們上的是本部幼兒園,比外邊的孩子早進了一個月,整個8月,4個老師帶著7個孩子,教師和幼兒之間熟悉得快,我們孩子入園那天,4個老師兩個小朋友,一天下來她就把老師認清了。 三、照幾張跟老師的合影,掛家裡,有空就複習,特別是周六周日。 四、一塊兒住的小朋友,家長們達成共識,一起接,即使去早了,也在班裡等著,不早走。這7個孩子里我們有3家是鄰居,大家都彼此體諒,不讓別家孩子發慌。 五、幫孩子樹立起"星期"的概念。第一個周末,我見了孩子的第一句話是"我們休息兩天,下個星期一再來",給孩子心理上打出提前量。後來在家中門後掛了一個綠色的小笑臉,告訴她,是紅娃娃時就不去,是綠娃娃時就去。每天她很主動地去看並做出自己的判斷。打算明年初買一個老式的"月份牌兒"掛上。 六、對孩子性情上的變化,給她理解,給她時間。宇的變化,有時幾天內就換了個人,時而刁蠻,時而充滿愛心,時而挑不完別人毛病,時而對所有的小朋友都給予讚美。究其原因,就在老師。在她心平氣和時加以正面引導即可。 七、不要覺得孩子哭丟人。孩子不適應是正常的。諸位可回想一下自己的當年。我本人當初就不願去,我父親跟我說下星期要上幼兒園,我談條件要求"上星期再去",因為覺得上要比下更遠一點,我母親以不給吃細糧相威脅,本人亦不為所動。 八、回家後把孩子陪好。 九、周日下午盡量平和地呆在家裡。入園初期的周末,不要太豐富多彩。 十、關於喝水,接送時可以帶水在路上喝。也可以帶點酸奶。 十一、和幼兒園有關的負面的話,不要當孩子面說。 十二、如果老師不發小紅花,媽媽來發好了。 如何應對幼兒入園焦慮期? 人生最初的分離焦慮是在幼兒剛入園時產生的。每年的8、9月,對首次送孩子入園的父母來說,都是一道很艱難而且必須克服的難關。 距入園時間越來越近了,請來幼兒教育專家、園長、家長,聽聽他們是怎樣說的!
安度分離焦慮期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陳幗眉 孩子滿3周歲進入幼兒園小班,家庭教育應將更多的力量投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解決"分離焦慮"的問題 孩子進入幼兒園之前,一般是整天和親人在一起。進入幼兒園以後,突然和親人分離,加上老師、小朋友、周圍環境都是陌生的,所以,孩子在初入園時,很容易出現"分離焦慮"現象,甚至可延長到一兩個月之久。許多媽媽在送孩子入園之初,也同樣出現"分離焦慮"。為解決"分離焦慮"問題,家長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提前帶孩子去熟悉幼兒園;也可以在初入園的日子裡,提前一些接孩子回家。當孩子真正體驗到媽媽還是十分愛他,家庭還是"安全基地";並且,也感到幼兒園老師喜歡他,小朋友都願意和他玩時,"分離焦慮"就會逐漸消失。 二、縮小家園生活的差異性 在家裡,孩子一切生活行動隨隨便便,在幼兒園,要服從集體生活活動規則;在家裡,孩子稍有表示,成人會馬上滿足其要求,而幼兒園很難做到這點;在家裡,孩子幾乎可以佔有自己想要的一切,而在幼兒園需要分享和輪流使用。 家長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幼兒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的種種要求,主動配合幼兒園,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晚上按時停止遊戲或看電視,按時漱洗,按時睡覺等。對孩子的不良行為習慣,家長要注意讓其改正,如讓孩子懂得分享和輪流,並找機會操作和實踐。
緩釋焦慮在入園前 廣州媽媽 姜娟 在寶寶要上幼兒園之前,我已知道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出現焦慮現象,這是正常的,我把緩釋工作做在入園前。 入園報名前一個月,我與孩子的爸爸經常向孩子灌輸:你長大了,應該與其他小朋友一樣,到幼兒園去。他問:"為什麼所有的小朋友都要上幼兒園﹖"我們就告訴他:"聰明的孩子都是讀過幼兒園的,因為那裡有老師教你學習,有許多小朋友和你玩,還有許多家裡沒有的玩具。"報名前一個星期,我帶孩子到幼兒園裡參觀,引發孩子對幼兒園的興趣。看著五顏六色、充滿童趣的幼兒園,孩子竟然親吻著幼兒園的圍牆,大聲說:"我不想離開,我什麼時候可以每天到這裡玩﹖"。結果,在孩子上幼兒園的第一天,他頭也不回地高高興興地進去了,還揮著小手和我再見。 不料,當天下午來接時他卻大哭起來,嚷著:"媽媽怎麼這麼長時間不來陪我,我明天不想上幼兒園了。"我把他帶到園內的兒童遊樂區里,在他玩得最歡時,我把他帶走,約好明天再來玩。如是幾天,孩子習慣了,知道大人要上班,小朋友就只能到幼兒園去的道理,逐漸度過了哭鬧、焦慮期。
送園後媽媽莫回頭 深圳媽媽 黃定芳 開園報到日,我和孩子早早地起來準備,像過節日一樣把她打扮得漂漂亮亮。我清楚地告訴她,媽媽會暫時離去,但不要緊,有老師在,而且媽媽一下班就會接她回家。進了幼兒園,最困難也最關鍵的時刻到了,孩子死死拽住我的衣服,大哭著不放手,我決定留下來幾分鐘安撫她。我忍住內心的痛惜,告訴她,媽媽理解她的感受,媽媽不在,老師會像媽媽一樣喜歡和愛護她,媽媽一定早點來接她。聽到我柔和而又堅決的聲音,她的哭聲漸漸地小了。隨後我立即離開,沒有絲毫拖泥帶水。 下午我盡量早一些下班接孩子。孩子看到我,癟癟嘴但沒哭出來,老師說她一天都悶悶不樂。第二天就好些了,就這樣,一個星期下來她竟然有了笑臉。
幼兒入園早準備 精神準備 選擇某一天上午9時左右的時間,帶著孩子去參觀幼兒園,因為這時正是幼兒園的小朋友們進行學習活動的時間。跟門房值班的人講清原因,他會讓你和孩子進入的。在教室外讓孩子看看教室里的小朋友們在老師指導下學習的情景。看到老師與其他孩子做著有趣的事情,他自然心裡嚮往。然後帶他再去看看幼兒園的各處,並給他講述這些地方的用途。當孩子看到幼兒園到處都有花花綠綠的裝飾和圖畫時,心裡便清楚幼兒園的確是個好玩的地方。如果你能再帶著他玩玩幼兒園裡的大型遊樂玩具,這時你想把他拉走都沒那麼容易了。 接下來的日子可利用在家裡模擬上幼兒園、倒計時的方法來激發他上幼兒園的興趣(倒計時的天數為3~4天較好)。只要父母肯用心做些細緻的引導,孩子對上幼兒園就會充滿渴望。 能力準備 如果孩子能在入園前具有一些簡單的生活自理能力,那麼他就能更快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1、教孩子獨立吃飯。 學會用勺子自己舀飯菜。即使是吃得滿地都是飯粒也沒關係,到了幼兒園裡老師會想辦法,幫助他吃得乾淨些。 2、想小便的時候,跟老師說。 有些孩子剛入園時不會自己大小便,沒有爸媽提醒,又不敢告訴老師,因而憋著,或乾脆拉到褲子里。因此在入園前,必須訓練孩子需要大小便時會主動向成人講出,並且知道大小便的方法。 3、訓練孩子在口渴時會向成人要水喝,或自己主動去喝水。 4、訓練孩子當感到不舒服時會說出或用手指出具體的部位(例如頭痛、肚子痛等)。這一點非常重要,利於老師及時採取應對措施。 5、會穿脫簡單的衣褲。 6、教孩子大聲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教孩子做一些這方面的溝通:"告訴媽媽,你想幹什麼?"、"你剛才玩什麼呀,給爸爸講講好嗎?"…… 孩子掌握一些獨立生活的本領後,會更順利地適應幼兒園生活,增強自信心。 正確對待孩子的哭鬧 幼兒園的新生入園遇到的最普遍的問題當然就是哭鬧了,這是令所有家長既心疼又無奈的問題,一般來說,新小朋友都會哭2個星期左右,當然也有適應能力特別好的孩子,只哭1到2天,甚至一天都不哭的也有,不過也有個別,我遇到過一個孩子,哭了整整2個月,人也瘦了好幾斤! 1、孩子入園哭鬧是一個必經的過程,家長一定要用正確的態度去面對,下面我就向您提出"三個不要" 2、不要自己胡亂猜測孩子拒絕入園的種種原因。是不是有小朋友欺負他了?是不是幼兒園的飯菜不合口?是不是老師不喜歡他?......家長的擔心很正常,但一定要理智的對待。 3、萬不能"心太軟"。有的孩子每天都在央求父母:今天我不去了好嗎?這時家長一定要態度堅決,今天逃一天課,明天逃半天課,這樣你在不自覺中就在延長那個本身應該只有2個星期的過程,得不償失。 4、千萬不要"粘粘糊糊"。有的家長送孩子入園時表現的太依依不捨,一會親一下,一會抱一抱,就是走了還在門口偷看半小時,這樣對孩子的情緒其實非常不利,使老師的安慰穩定工作失效。 最後,我還要告訴爸爸媽媽們一個小竅門,你不妨把自己孩子在家裡的乳名悄悄的告訴老師,當老師以只有家人才稱呼的方法叫出孩子的名字時,孩子一定會非常驚訝非常親切非常熟悉的,說不定也會是止哭的好法寶哦。
為什麼初入園的孩子容易得病? 小寶,因為上了幼兒園而遇到了他有生以來的第一次大"考驗"。不少家長也有同感:為什麼孩子在家裡好好的,一上幼兒園就變得"體弱多病"了呢?為此,專家給出了答覆,為小寶紙上診病,希望能給其他家長起到借鑒的作用。
診病實錄: 小寶3歲以前是在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的"包圍"中長大的。從出生到進幼兒園的3年中,小寶因為受到全家人的精心呵護,所以很少生病,即使有病也只是輕微的上呼吸道感染,與進入幼兒園後的情況大相徑庭。小寶為何會頻繁生病呢?究其根本的原因,一是小寶平時受到"很好"的照顧,身體的抗寒抗疲勞能力較差;二是小寶沒有集體生活的經歷,平時較少受到病原體的侵襲,身體的抗病原體能力較差。孩子在受寒或疲勞時,身體的抗病能力下降,這時,如果再遇到病原體侵襲,就很容易生病了。 讓我們了解一下孩子的抗病能力是如何產生的。機體抗病能力有先天的和後天獲得的兩種。在正常情況下,每個新生兒都會得到正常的先天抗病能力(即先天免疫力);而後天免疫力(又稱獲得性免疫),產生抗體(免疫球蛋白)的細胞要在出生後才逐漸發育成熟,在出生的6個月內,產生的抗體是很少的。 寶寶從母體得到的抗體(免疫球蛋白),在出生6個月時基本消耗完,此時,他的抵抗力最弱,最容易患病。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機體的免疫系統逐漸發育成熟,抗體的產生能力也逐漸增加,通常,孩子在3歲以後,機體抗病能力較3歲前會有明顯的提高。但是,抗體是高度特異性的,只有當孩子的機體受到某一種病原體的侵襲後,才會產生針對該病原體的抗體,也就是說,對於大千世界中各種各樣的病原體,孩子只有接觸了它們,他的機體才會產生針對這些病原體的抗體。 所以,即使寶寶身體發育正常,也並不意味著他的機體對各種病原體都有抗病力。如果孩子平時接觸的病原體(細菌、病毒)的種類少,他的機體對那些沒有接觸到的病原體就缺少了特定的抗體,也就是說該病原體沒有抵抗力。當小寶從一個被精心照顧的小環境進入到集體的大環境後,他的飲食起居習慣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生理上會有不適應的感覺。小寶接觸的小朋友多了,環境複雜了,接觸各種病原體的機會也就多了,患病的次數就會相應增多。但是小寶的身體對各種接觸到的病原體也會產生抗體,所以他的抗病能力也會逐漸增強。 對小寶來說,在集體的大環境中接觸各種病原體是不可避免的,當他有了患病的跡象時,爸爸媽媽一來要積極給孩子治療,二來要讓孩子在患病時得到很好的休息,避免疾病加重。平時應該讓孩子多鍛煉,多活動,以提高身體的抗寒抗疲勞能力。如果孩子患病太頻繁,建議家長可以帶孩子去醫院檢查免疫功能,適當使用一些提高免疫力的藥物,可以加快孩子免疫功能的發育。 小寶患病後經常有胃痛,這可能是患病的病原體引起的,有些病原體,既對呼吸道致病,也會引起消化道疾病,如胃痛、腹瀉等現象;也可能與服用藥物有關,一般而言,食用容易消化的食物,幾天後癥狀就會緩解。如果胃痛癥狀較重,持續時間較長,可以服用一些胃黏膜保護劑,胃痛現象就會緩解。必要時,也可進行胃鋇劑檢查或胃鏡檢查,以排除胃的器質性病變的可能。 上幼兒園前的心理準備 孩子到了3歲便可以上幼兒園了,對於上學他們會十分興奮,但是幼兒園裡的環境卻與家中不同。在幼兒園,孩子需要與大家一起學習、活動。 大多數3歲小孩的社交技巧都不是太理想,而且其情緒亦不夠穩定,他們都需要時間學習與別人相處。不過,如果孩子具備以下八種特質,便有機會在幼兒園裡"鶴立雞群"。 1、自信。小孩要學會欣賞自己,並相信自己會成功。有自信的孩子,是會更樂意接受挑戰的,而且他們會勇於表達自己,不怕外界的壓力。 2、獨立。小孩一定要學習為自己做事,過份依賴的孩子難以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事事會以別人為依附。 3、自發性。自發性是孩子學習新事物的原動力,有自發性的孩子,會喜歡學習,對新事物表現出好奇。自發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 4、好奇。小孩子其實是天生好奇的,打從嬰兒期開始,便不斷地探索這個世界,如孩子能繼續保持好奇心,便能在學習上事半功倍。 5、耐性。小孩必須學習完成手上的工作,才開展另一件工作,有耐性的孩子會專心持久地集中精神,把一件事情做好;反之,一個沒有耐性的小孩,做什麼事都只是"三分鐘熱情",那就難以把事情做好。 6、合作。小孩必須學習與別人相處、分享和輪流使用物品。特別是現在家庭多是獨生子女,孩子不願意與人分享,但在幼兒園裡,卻是群體的世界,孩子學會與人合作,學習、生活會更加順利、愉快。 7、自製。小孩必須明白有些行為是不對的,如打架或者罵人。他們必須知道,即使是生氣,也有正確和不正確的方法來發泄,這一點,便是自制能力,能夠控制自己行為的孩子,定會是個老師欣賞的乖孩子。 8、欣賞別人。小孩必須學會欣賞別人和體會別人的感受,現今大多小孩子對別人的好意視為理所當然,不懂得感謝和欣賞別人的好意,結果同時使自己和別人均不愉快。懂得欣賞別人的孩子,一定是個快樂的孩子。 新生入園幼兒情緒的穩定 上幼兒園是幼兒從家庭生活走向社會生活的第一步。從熟悉、自由、寬鬆的家庭生活到陌生的環境、陌生的同伴和老師以及具有約束力的集體生活,這的確會給幼兒帶來不少壓力。到幼兒園後,一切都陌生得難以接受了,幼兒就必然會產生不安感,由於這個時期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差,他們稍不合意就會發脾氣、大聲喊叫、哇哇哭鬧。因此,如何讓新生入園幼兒儘快適應幼兒園生活,是幼兒園教育中所不可忽視的。在實踐中,我總結出以下幾種方法,對新生入園幼兒情緒的穩定,效果較為明顯。 一、做好家訪工作 新生入園前的家訪,一是了解幼兒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個性特點和家庭環境、父母素養以及他們在對待幼兒教育問題上所持的觀點等;二是通過家訪與幼兒接觸,初步建立感情。所以入園前,教師儘可能每個幼兒都能上門家訪或電話聯繫。具體做法是: 1.親切自然地進行自我介紹,允許幼兒稱呼自己阿姨,因為"阿姨"比"老師"更容易讓孩子感到親近。 2.叫叫幼兒的小名,牽牽他的手,通過身體的接觸使幼兒對教師產生好感。 3.和孩子一起玩他們喜歡的玩具,談他們感興趣的話題,還可採取送小禮物的方法縮短彼此間的距離。 4.教師還應善於觀察幼兒的生活環境,如幼兒的遊戲室是如何布置的,他喜歡玩什麼玩具等,這樣教師在幼兒園儘可能為幼兒營造他熟悉的環境。 5.向家長了解孩子的一些生活習慣及飲食愛好,以便教師在幼兒園做好孩子的護理工作。 二、幫助幼兒作好入園準備 入園前,可邀請幼兒來園熟悉環境,讓幼兒在父母的陪同下參觀幼兒園,認識班上的老師,讓孩子看看幼兒園有滑滑梯、可以騎木馬、哥哥姐姐怎樣唱歌、跳舞、做遊戲,他們就會覺得幼兒園有一種無形的吸引力,產生"想上幼兒園"的慾望。同時,可建議家長在家幫助幼兒進一步認識、了解幼兒園,另外,還可指導家長培養幼兒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服、洗臉、上廁所等;提前按照幼兒園的作息制度安排幼兒生活,使幼兒的生活鍾與幼兒園的作息時間相吻合。 三、讓幼兒對教師產生依戀感 在陌生的環境里,幼兒最容易失去安全感,而讓幼兒對教師產生依戀感,則是形成安全感,那麼,如何讓幼兒從父母的依戀轉移到對教師的依戀,從而使幼兒更快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呢? 首先,老師要始終在幼兒身旁細心照料,讓幼兒感到時時刻刻有老師存在,這樣他們會感到安全一些,幼兒早期觸覺較為敏感,多與幼兒肌膚相親,如拍拍幼兒的小腦袋、拉拉幼兒的小手、抱抱他、和他說幾句悄悄話等,都讓幼兒對教師產生深深的親切感和依戀感。其次要用最溫柔、最親切的語言勸導幼兒。孩子有哭鬧行為,應和顏悅色地加以勸導,決不能用尖利的甚至惡狠狠的語言去恐嚇孩子,如"再哭,把你送給公安局叔叔";"再哭,把你一個人鎖到一間屋子裡去"等恐嚇性語言是必須防止的。這樣做或許一時也能奏效,但要知道這會造成不利於孩子心理健康的不良後果,使孩子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對老師抱有畏懼感和不信任感。其次,教師應盡量滿足孩子的一切合理要求,如孩子喜歡什麼樣的遊戲,喜歡玩什麼玩具,喜歡和誰做朋友,能讓他們做的事情,盡量讓他們去做,並在其行動中盡量能給予表揚和鼓勵,孩子一旦受到表揚,就會很高興,很得意,孩子也會順從老師的教育,服從老師提出的要求,逐漸對老師產生依戀感。 四、開展豐富有趣的活動,教給幼兒一些生活技能和知識 新入園的幼兒不習慣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喝水、吃飯、洗手、大小便、玩玩具,都不能象家裡一樣隨心所欲,一切都要遵守規矩。這對於任性、一切都以自我為中心的三歲左右孩子來說,是比較困難的,老師不能遷就孩子不正當的要求,要適當地進行教育,教給他們一些生活技能,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和遊戲,讓幼兒在愉快的情緒下學到本領。此外,教師要要根據幼兒的興趣愛好,多開展豐富有趣的學習活動,"玩"是幼兒的天性,滑滑梯、騎木馬、唱歌,跳舞、畫畫是幼兒最喜歡的,因此教師可多帶幼兒去玩滑滑梯、騎木馬,教一些孩子喜歡的且容易接受的歌曲、詩歌、故事、舞蹈,這樣既可以激發幼兒的求知慾,又可以利用這些遊戲活動轉移幼兒想家想父母的情緒,讓幼兒在寬鬆、自由的氛圍中愉快地生活、學習。 五、鼓勵家長共同配合 幼兒園教育固然重要,但家庭環境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孩子們在幼兒園時已逐漸適應集體生活,但每當晚上或是周末回家後,再回幼兒園,孩子們又是哭鬧成群,所以,教師要積極鼓勵家長配合幼兒園的教育,在家時可多給孩子們講講幼兒園有趣的事情、給他們玩一些好玩的玩具,配合老師指導孩子按照幼兒園的要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動,千萬不能包辦。如對不肯午睡,一個勁兒要找媽媽的幼兒可讓其父母早點下班來幼兒園陪孩子熟悉幼兒園環境等。 新生入園幼兒哭鬧、情緒不穩定是普遍存在的,但我們怎樣盡量讓孩子較快地穩定情緒愉快地上幼兒園呢?這在乎我們老師怎樣去用心地做,我相信只要我們用愛心設身處地的去理解和關心愛護幼兒、教育幼兒,孩子們是會很快是應幼兒園集體生活的,出現在我們面前的將是一張張活潑可愛、天真爛漫的笑臉。
幼兒入園焦慮的分析和糾正 冰冰每天入園時都是又哭又鬧的,緊緊抱住父母的腿不願離開。老師迎上去接他,他就用腳踹老師,待父母一離開,他就掙開老師的手,跑到窗前大叫:"爸爸救我!""爸爸救我!"父母一聽到孩子的叫喊聲,就又心痛得立即返回,圍著兒子百般的哄勸。多次反覆,冰冰仍哭鬧不休。最後勉強與父母分離了,但可以哭上一整天,吃飯時出現噁心、嘔吐,中午不願睡午覺,頻繁小便,肚子疼。冰冰吵鬧不僅影響了自己的健康,也影響了其他小朋友正常的生活學習,冰冰成了幼兒園裡不受歡迎的小朋友。
分析: 幼兒入園焦慮,是一種情緒障礙,表現為害怕與自己的親人分離。一般正常的兒童,也會有入園焦慮,但持續的時間不會超過一個月,一般一、兩個星期也就會適應幼兒園的新環境。
方法: 對類似的入園焦慮的糾正,並不是十分困難的,老師、家長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入手: 其一,家長的育兒觀點要統一,應採取一致的教養方法。不統一的育兒觀點,不一致的教養方法,一方面會使幼兒無所適從,不知該聽誰的好,另一方面又會讓幼兒找到逃避的借口。而一致的、正確的教養方法,可以讓幼兒知道應該怎麼做,同時在思想上又能有所準備,從而重視"入園"。 其二,家長在幼兒入園報到之前,應抽出一定的時間,多陪他到幼兒園裡去看看,玩玩,熟悉一下幼兒園的環境,交一些幼兒園裡的小朋友,認識一些幼兒園的老師,這樣的做法可以讓他對以往入托時不愉快的親身體驗,來個"系統脫敏",減少其對幼兒園的恐懼感、排斥感,逐步產生愉悅感,接納感,作好入園的心理準備。 其三,對於剛進園的幼兒,老師要滿腔熱情,和謁可親的接納他,並為他介紹一些小朋友,讓他和大家一起玩,感受集體活動的快樂,驅除孤獨感和陌生感。家長要配合老師,不要孩子一哭鬧,家長就心軟,馬上返回來萬般哄勸,這種做法只會使幼兒哭鬧行為加劇、鞏固,分離焦慮加重,不利於糾正。正確的做法是:不理會、不關注他的哭鬧,這會慢慢消退他的不良情緒。當然,在"消退"的過程中,老師仍需在暗中密切觀察孩子,不能將其遺忘了,不能讓其出現過激的行為,以免意外發生。 其四,家庭環境的改變,也是十分重要的。家長應多帶孩子走出去與人交流,與人交往。這種開放式的教育,不僅可以促進幼兒的智力發展,還有助於培養幼兒樂觀、悅納、合群的性格,這對其今後走向社會是大有益處的。 與寶寶入園不適應症過招 有的孩子入園特別難,哭天喊地,還有的孩子抱著家長的腿就是不讓家長走,搞得家長欲走不忍,欲留不能。有的家長聽到孩子哭鬧很不放心,便躲在牆角、門後、窗外觀望,還有的家長為防孩子哭鬧,送孩子上幼兒園三天打魚兩天晒網,甚至長時間將孩子留在家裡。
寶寶哭鬧難入園 有的孩子入園特別難,哭天喊地,還有的孩子抱著家長的腿就是不讓家長走,搞得家長欲走不忍,欲留不能。有的家長聽到孩子哭鬧很不放心,便躲在牆角、門後、窗外觀望,還有的家長為防孩子哭鬧,送孩子上幼兒園三天打魚兩天晒網,甚至長時間將孩子留在家裡。 支招:家長不要怕孩子哭,孩子是哭給大人看的。家長送完孩子後要趕緊離開。其實家長走後,孩子大多停止哭鬧,因為老師有許多平息孩子情緒的辦法。家長的心不要太軟,只要孩子不生病,家長就要堅持將孩子送到幼兒園,千萬不要因為孩子的哭鬧而中斷。家長要明確告訴孩子:"你已經長大了,該上幼兒園了,就像媽媽上班一樣,這是任務。"千萬不要說"不聽話就把你送到幼兒園"等灰色的語言,這樣會讓孩子感到幼兒園是一個可怕的地方。另外,家長在送孩子去幼兒園的路上,不要反覆叮囑孩子要守紀律懂禮貌、唱歌時要大聲、畫畫時要畫好等,這些過高的要求、禁令或者勸告,也會使孩子望園心怯,甚至產生焦慮情緒。
回家以後發脾氣 有的孩子從幼兒園回到家後,變得愛發脾氣、鬧情緒,家長就以為孩子在幼兒園裡受了天大的委屈,對此不知所措。 支招:孩子在家裡習慣了任性而為,初入幼兒園,對於諸多規距難以適應,如想玩玩具時老師不讓玩,不想睡覺時老師非讓上床。而回家後,就徹底放鬆了,發一點小脾氣也很正常。所以,當孩子發脾氣時,家長先不要去管他,讓他把脾氣發出來,然後再去安撫,並講清道理。如果孩子哭鬧得異乎尋常,家長要主動與老師溝通一下,向老師問問孩子的情況,看看是不是老師表揚別的小朋友而沒有表揚自己的孩子引起的,以便讓老師多給孩子一點兒鼓勵,進行正面教育。對於有的孩子無原則的哭鬧,家長千萬不能一味遷就,要有原則,不該做的事情就是不能去做。但孩子哭完,要給孩子喝點水,以免上火。
幼兒園裡不午睡 支招:家長可以給孩子帶一個在家常玩的、心愛的寵物玩具,孩子抱著它睡覺,可以減少孤獨感。在小朋友都午睡的時候,讓他幫老師做點事情,然後跟他說,如果你不來幼兒園,老師會想你的。如果你睡醒午覺再能幫老師分水果,那就更好了,老師會謝謝你的。
缺乏朋友孤獨少語 入園前跟小朋友接觸少的孩子,入園後難以融入到小朋友之中,不願參與遊戲,群體生活似乎與他無關,表現比較孤獨。 支招:家長可利用入園和離園時間,讓孩子認識本班的一個或者幾個小朋友,互相介紹後,鼓勵孩子在一起,拉拉手,玩一玩。同時,家長主動請老師幫孩子介紹一個活潑大膽的朋友,讓孩子活潑起來。在家的日子,家長要盡量找一些鄰居的小朋友跟孩子玩,培養孩子的群體意識。總之,家長要多給孩子創造與外界接觸的機會,時間一長,孩子熟悉了幼兒園,朋友就會越來越多。 安慰分離焦慮的寶寶的竅門 和父母分開,孩子要經受分別的陣痛:那些抽泣、尖叫以及孩子求你留下來時的絕望都足以把你的心撕成一塊塊碎片。很多兒童是在8個月-1歲大的時候第一次經歷分別的痛苦。從那個時候起,他們開始明白,人是相對獨立的,而他們只有一個爸爸、一個媽媽。在學齡前的兒童身上,分別的恐慌常常會再次發生。另外,當日常生活的規律被打亂的時候,兒童的這種恐懼心理還會反覆出現。 孩子希望父母留在他們身邊是非常自然而且正常的,記住這一點很重要:學會獨立,這是兒童情感成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和父母或是讓他感覺安全的什麼東西分別時,孩子常常會感到難過,下面這些有創意的竅門都能夠對你有所幫助,同時也能幫助要經受離別之苦的寶寶。 讓告別變得簡單,一口袋的吻 為了緩解女兒和我分開時的痛苦,早上離開家之前,我們假裝在她的口袋裡給她留下幾個吻。我們在口袋裡吹幾個吻,然後,合上口袋不叫吻跑出來。這樣做的話,女兒就不哭了。我們還告訴她,如果在幼兒園覺得寂寞,她可以打開口袋,爸爸媽媽的吻就在那兒等著她呢。幼兒園的老師告訴我們,她看到女兒真在口袋裡找我們留給她的吻了。
尼基·科爾曼,紐約 讓孩子看著你離開 我的女兒還是個嬰兒的時候,我還在外面工作。我丈夫抱著小傢伙站在家門口,讓女兒和我揮手說"再見"。我的女兒對此早就習慣了。無論什麼時候我要把女兒留給保姆照看,女兒會同樣站在門口對我揮手說"再見"。女兒現在快4歲了,這麼做成了一種必須。讓孩子看著我離開,而不是神秘的消失,這對孩子真的非常有幫助。因為,女兒知道我一定會回來的。
詹尼弗·費茨格若德,密歇根州 規定時間 過去,讓3歲的兒子在自己床上一個人睡覺非常困難。講完一個故事,該讓他一個人睡覺的時候,他就大哭大鬧。於是,我就想辦法解決。我開始讓他把鬧鐘定時,定上15分鐘。15分到的時候我就離開。頭幾個晚上,孩子確實不好過,但是一周之內,時間到的時候,兒子就會自己告訴我該走了。
瑞貝卡·柴斯,猶他州 安慰煩亂的情緒 兒子4歲了,每次讓保姆照看的時候,孩子總是大發脾氣。通常,兒子總是堅持說自己是個大男孩兒了,可以自己做事情了。於是,我就和兒子坐下來,進行了一次媽媽和大男孩兒之間的談話。我們談到,如果他想媽媽而且覺得難過,這沒什麼關係。但是,沒有媽媽在身邊一會兒,大男孩兒一樣可以做得很好。談話之後,兒子似乎真的理解了我說的話。
寶寶焦慮期 豆豆9月份進入了幼兒園,第一次上幼兒園可開心了。因為平時沒上幼兒園時,豆豆都在幼兒園裡玩,所以他很喜歡上幼兒園。 在我們托班,應幼兒的年齡都是在2-3歲,又是第一次離開與自己朝夕相處的父母、家庭和熟悉的環境。開學初就出現了"集體哭園"的現象。豆豆在第一星期沒哭,他覺得在幼兒園裡的東西什麼都是新鮮的。在第二個星期時,他對幼兒園裡的玩具沒了興趣,星期一一來就要哭著回家。再加上他外公的不放心,過一會來看一看怎麼樣了,使豆豆看見了就一定要去找外公,而外公就把他抱回了家。這天,他外公的一抱,使我們老師的努力付之東流。事後,我就查了相關資料。在星期二,豆豆哭著要回家時,我走過去抱起了他,並問他:"豆豆能不能幹?"他說:"能幹!""能幹的寶寶,不哭的寶寶,我就會幫他找外公,豆豆很能幹,不哭!"沒想到,我這麼一說他真得不哭了。這就是資料中說的分離焦慮期安全型的寶寶,他在這階段,很容易被勸好,只要得到大人的溫暖和幫助,很快就恢復了平靜。 對於初入園的幼兒怎樣才能度過分離焦慮期,我覺得:一、父母首先自己要擺脫分離焦慮,上了幼兒園以後,不但對孩子是一個考驗,對父母也是一個考驗,對於心情緊張和焦慮的父母來說,同時還要進行"入園適應"的自我心理調適。二、我們教師要用不同的方式對待不同類型的孩子,因為孩子適應新環境具有先天特徵。我相信在家長的配合和老師的幫助下,孩子漸漸都能跨過分離焦慮這道 寶寶入園前的"必修課" 入園,是寶寶從家庭走向社會的第一步,他有那麼多需要適應的問題:沒有爸爸媽媽,沒有親人,只有陌生的老師和同齡的小朋友;沒人整天圍著自己轉,相反,吃點心、玩玩具都得等待和排隊…… 小小孩兒天天要應對陌生情境對自己的挑戰和衝擊,真的讓人心疼和擔憂啊。可是,這個適應期是孩子成長所必需的,爸爸媽媽絕不能因為心疼和擔憂而讓孩子當了逃兵。明智的父母應該為孩子及早做好充足的準備,幫助孩子更容易、更迅速地喜歡上集體生活。
功課1:心理衛生課 寶寶上幼兒園,對於每個家庭來說是件大事,任何焦慮、不安、恐懼等不良因素都會使孩子不願意去幼兒園。要使孩子順利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入園前的心理準備是首要的。 我們的目標是讓孩子達到最佳心理狀態-- ☆自豪:我已經長大了,所以我要上幼兒園了! ☆嚮往:幼兒園裡可以學好多本領,還有很多小朋友一起做遊戲,可開心啦! ☆熟悉:我知道幼兒園是什麼樣子,做什麼事情,媽媽都告訴過我。 ☆安心:爸爸媽媽很愛我,老師也會喜歡我。 A--看看幼兒園的生活: 參觀班級活動,觀看小朋友們的上課、玩耍;瞧一瞧盥洗間、午睡房等地方;喂一喂飼養角中的小動物;玩一玩幼兒園裡的大型玩具…… 要讓孩子感覺到,幼兒園是一個美好的地方,知道小朋友在幼兒園中做什麼,逐漸建立起"幼兒園"的概念。 B--講講幼兒園的故事 全家都對去幼兒園的行為表示肯定和讚賞。在和鄰居朋友們玩耍時,故意大聲表揚某個寶寶認識的小朋友,並得出結論:"難怪呀,原來是上了幼兒園呀,寶寶如果上了幼兒園也會很棒的……"這樣,寶寶對幼兒園會有一種期待的心理。 把寶寶要入園當作家裡的一件喜事來討論、迎接:"我們寶寶長大了,要到幼兒園裡去學本領啦!"讓孩子覺得入園是件高興的事,使等待入園的過程充滿了樂趣。 常常給孩子描述幼兒園的有趣之處,比如,上幼兒園可以認識新朋友,可以跟老師學本領,可以參加各種有意思的活動等等。孩子要是任性、不聽話,就對他說:"如果你表現好,才能讓你進入幼兒園"。 還可以利用故事和兒歌,使孩子嚮往幼兒園的生活。比如講一些小動物離開媽媽獨立生活的故事,讓孩子知道幼兒園是孩子們的樂園,是學習本領的地方。 C--玩玩"幼兒園遊戲" 在參觀了幼兒園,了解了幼兒園裡的日常要求和活動內容後,在家可以和孩子玩"在幼兒園上課"等模擬遊戲。這樣可以使孩子了解將要在幼兒園裡面對的規則,幫助他今後更易於適應。 D--交交新朋友 放出去:多帶孩子出門接觸小朋友,鼓勵他主動地和他人進行語言溝通,鼓勵孩子與同伴分享食物和玩具。 請進來:常請小夥伴們到家裡來做客,讓孩子當小主人,招待好客人們。 在孩子正式入園前,最好幫助孩子認識一兩個同一個班級的同伴,這樣,孩子在進入幼兒園時,班級里有熟悉的同伴,孩子的陌生感和不安全感便會減少很多。E給爸爸媽媽的特別叮囑: *給孩子一份安心 不想與爸爸媽媽分開是很多孩子不想上幼兒園的主要原因。上了幼兒園以後,孩子得獨自面對、處理問題,很容易產生失落、焦慮與不知所措的感覺。甚至會擔心爸爸媽媽不要自己了。所以在孩子入園前,爸爸媽媽要努力和孩子之間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係,多陪孩子遊戲,聽孩子說話,對孩子耐心些、細心些,讓孩子對爸爸媽媽的愛感到放心和安心,並告訴孩子,老師會像爸爸媽媽一樣喜歡他的。 相信孩子,相信老師 父母特別是祖父母可能對孩子上幼兒園不放心,並在言行中有意無意地流露出來。孩子是很敏感的,他會從大人的態度中感覺到幼兒園不是個有趣、安全的地方。 爸爸媽媽應當堅信:上幼兒園是孩子社會化的重要一步,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多好處。孩子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只要我們給予適當的幫助,上幼兒園就會是一個快樂的事情。 其次,相信老師也是很重要的。幼兒園裡的老師都經過專業培訓,了解幼兒的心理,其中絕大多數是很有愛心和責任心的。家長的尊重、信任和配合對老師會是良好的激勵。 不可說的話: "看你這麼調皮,送你到幼兒園去,叫老師好好收拾你"; "你再不聽話,就把你送到幼兒園,讓老師把你關起來"; "唉!到幼兒園你就沒這麼開心(自由)了。" 諸如此類的話,會讓孩子感覺幼兒園很黑暗,老師很嚴厲,從而對幼兒園生活產生抵觸甚至恐懼心理;
功課2:自理能力訓練課 與家裡不同的作息制度,必須要做自己還不會做的事情,造成很多孩子入園適應困難。雖然老師也會幫助生活自理能力較差的孩子,但是如果長期如此,孩子容易形成不良的自我評價--"我比別人笨",這樣的自我評價有可能伴隨孩子一生。 所以,在孩子入園前,父母要調整孩子的作息,培養各項生活自理能力,以減少孩子入園後的焦慮和自卑。 一、睡眠訓練 選擇好幼兒園後,家長應詳細了解幼兒園的作息制度,如:早上入園時間、上下午吃點心的時間、午餐時間、午睡時間等,然後在入園前的兩三個月中逐步把孩子在家的作息習慣調整到與幼兒園一致。主要包括: 1、早睡早起 孩子早上起床的時間要考慮到穿衣、盥洗、吃早餐和路上所需的時間,保證從從容容,大人上班、孩子上學都不會遲到。晚上入睡的時間則根據孩子需要的睡眠量來定,保證孩子充足的睡眠。 2、每天午睡 幼兒園的作息制度中有午睡,時間一般為2個小時,這是保證孩子有充足睡眠,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措施之一。對於未來在家裡沒有午睡習慣的孩子,最好在上幼兒園之前養成午睡習慣。 3、獨立入睡 許多孩子在家裡往往要抱著、拍著、哄著才能入睡,而幼兒園的老師不可能守在每個孩子身邊,因此孩子入園後會不適應,一到午睡時間就特別想媽媽。 媽媽應培養孩子獨立入睡,不抱不拍也不哄。為了讓孩子安心,可以告訴他,媽媽(或老師)雖然不在身邊,但一定在附近(或教室里);有什麼需要(上廁所或身體不舒服)可以隨時叫媽媽(或老師)尋求幫助。另外要將孩子的入睡習慣告訴老師,爭取老師的幫助。 附兒歌: (一)寶寶睡覺 不要拍,不要抱, 寶寶自己會睡覺。 (二) 小寶寶要睡覺 輕輕蓋上被子, 快快閉上眼睛, 聽聽故事睡著了。 二、吃飯訓練 1、自己吃飯 不給孩子喂飯,鼓勵孩子自己吃。多鼓勵,耐心些,可以讓孩子對自己產生信心;孩子吃得好時要及時獎勵或肯定;如果吃飯過慢,可以用競賽的方式逐步限定他吃飯的時間,還可以一次少盛一點飯,吃完了再添,這樣讓孩子在吃完後享受一種成就感。 小技巧:預先的一些"小費事"可以換來飯後的"大省事":在孩子飯桌周圍鋪一些廢報紙接灑出的飯粒;使用打不破的碗;給孩子穿上易清洗的圍兜。 謹記:不要在旁邊逼著、催著孩子吃,以免破壞孩子嘗試自己吃飯的熱情和興趣; 2、固定時間和地點 吃飯時間要固定,而且要求孩子一定要坐在餐桌旁吃飯。不能邊看電視邊吃飯或邊玩邊吃,吃飯的時候不能隨意走動。 3、不偏食不挑食 如果家中的食物品種單一,孩子的口味習慣也就往往比較單一,碰到自己沒有吃過的東西就很難接受。所以家長要鼓勵孩子對各種不同的食物都願意嘗試,並適當吃一些較硬的或纖維較粗的食物。 附兒歌: (一) 青菜、蘿蔔 紅蘿蔔、綠青菜, 紅紅綠綠真可愛 吃蘿蔔,吃青菜, 身體健康人人愛。 (二)好乖乖 不挑飯,不挑菜, 吃得好,長得快, 媽媽誇我好乖乖。 三、如廁訓練: 孩子入園時天氣還較熱,一般穿的是單褲,可以訓練孩子自己脫、提褲子。入冬後,穿得較厚了,老師會幫忙的。 有的幼兒園使用的是幼兒坐便器,孩子用起來比較方便。如果是蹲坑,由於孩子沒用過,就得事先以遊戲的形式進行訓練:在平地上擺兩塊磚,間隔一定距離,和孩子比賽上、下、蹲下、起來的動作,並逐漸加寬兩塊磚中間的距離和高度。然後訓練孩子雙腳踩在磚頭上站立、脫下褲子下蹲、站起來拉上褲子等一系列動作,反覆練習,直至熟練; 注意觀察孩子大便的規律,養成定時大便的習慣。 四、自己穿脫衣服、鞋子 1、認識衣服 教孩子認識自己的衣服(必要的話,在衣服上縫上名字),分清上下、前後、左右。 2、穿脫衣服 孩子到幼兒園穿的衣服和鞋一定要舒適、方便脫穿,如:寬鬆的、有鬆緊帶的褲子,前面系扣的衣服(衣服的紐扣大一點,扣眼也開大一點),套衫的領口要松一些,最好是前面或肩上有2個扣子,鞋子最好選擇有鬆緊帶的。如果穿脫過於繁瑣,會給孩子增加很多困難,另外孩子還會因為穿得比別人慢而自尊心受挫。父母要有耐心,及時鼓勵孩子的點滴進步。可以通過兒歌、比賽的方式,使穿脫衣服變成一種有趣的遊戲。注意:每個孩子都可能有自己穿脫衣服的方法,只要孩子穿得快,穿得好,不必拘泥於一種模式。 五、大聲清楚地表達自己: *在口渴時會向成人要水喝,或自己主動去喝水。 *身體不舒服時會說出或用手指出具體的地方(例如:頭痛、肚子痛等)。這一點非常重要,利於老師及時採取應對措施。 *告訴孩子憋便的害處,出現便意時,要及時告訴老師,萬一已經便出,也要告訴老師,讓老師幫助換褲子。 平時可有意識地叫孩子做一些這方面的練習。"告訴媽媽,你想幹什麼?""你剛才玩什麼呀,給爸爸講講好嗎?"…… 六、其他 1、養成喝白開水的好習慣 2、飯前便後自己洗手 孩子掌握一些獨立生活的本領後,會更順利地適應幼兒園生活,增強自信心。
功課3:準備入園禮物 與孩子一同準備上幼兒園時所需的衣服和用品,可以增強他去幼兒園的意願書包: 帶孩子一起去商店挑一個可愛的小書包,在書包表面綉上或寫上孩子的名字,利於老師辨認。其實對於剛入園的孩子來說,書包里裝些什麼是無所謂的,只要每天能背著心愛的書包上幼兒園,他就有一種成就感。 衣服: 給孩子準備一些適合在幼兒園穿的衣服,把那些不易穿脫的裙子和背帶褲收起來,也不要給男孩穿前門襟裝拉鏈的褲子,以免夾傷生殖器;衣服或褲子上最好有放手帕的口袋,因為手帕用別針別在衣服上不安全,也容易扯壞衣服。當然也可以使用一種特製的安全別針。 另外準備一二套內衣褲,因為孩子年齡小,換了環境容易緊張而尿褲子。 鞋子: 為孩子挑選一雙舒適合腳的鞋子,因為幼兒園戶外活動較多。可在鞋子上貼上卡通圖片,幫助他分清左右。如左鞋貼上猴子的左半臉,右鞋貼上猴子的右半臉,穿對了合在一起就是一個完整的猴子臉。這樣特徵明顯的鞋子還能避免孩子之間穿錯鞋。 手帕: 由孩子親手挑選小手帕,買四五塊輪換用,最好是同一花樣的,以便識別。 玩具: 一般幼兒園都允許初入園的孩子帶一兩件自己特別喜歡的玩具。手裡拿著自己熟悉的東西,孩子會有一定的安全感。讓孩子挑選自己喜歡的、體積適中(小於幼兒腦袋,大於幼兒拳頭)、無尖銳突起、表面光滑或柔軟的玩具2~3個,輪流帶去玩。 注意,一開始不宜帶圖書和可拆卸的玩具去幼兒園,因為孩子整理、管理起來不方便。也可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準備其它物品,如有的孩子仍用奶瓶喝水,有的孩子有定時喝奶的習慣,媽媽可以準備奶瓶和適量的奶,使孩子的生活習慣不被完全打破。 所有帶去幼兒園的私人物品都應標明班級、姓名,萬一遺失可及時找回。
給新入園家長的建議 孩子上幼兒園了。孩子能否儘快適應新環境,能否每天高高興興上幼兒園是許多家長最為擔心的。孩子對新環境的適應是需要時間的,倘若父母在期間能很好地發揮"作用"的話,那麼就能大大縮短這個時間。作為家長,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我從自己孩子成長的經歷和那麼多學生身上、家長身上所看到的,給大家一些建議。另外,二期課改以來提出了"大教育"的概念,這是因為我們意識到了環境在孩子成長中的作用,環境有物質、精神、心理等,社會、家庭、學校構成了大教育,構成了影響孩子成長的一個大環境,缺一不可。對於3-6歲的幼兒來說,由於他們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家庭是他們生活的主要場所,是影響孩子成長的最最主要的環境。家長是孩子最最主要的教養者。教育孩子的責任是需要我們家園攜手共同來承擔。
重視孩子入園適應期的教育 對於孩子入園適應期的問題,家長反應也是各異。有家長認為,孩子上幼兒園哭幾天是會好的;有家長看見孩子每天乖乖地去了就不以為然了。那些哭鬧家長的反應就截然不同了,心事重重,又是心疼又不知所措。其實,孩子來到一個新環境都會有一個適應期,只是每個孩子的表現不同罷了。因此,作為家長,無論孩子怎樣的表現,您都必須重視孩子入園適應期的教育,通過家園配合,幫助孩子順利地度過這個階段。要知道,孩子能否適應新環境,是否真正適應新環境了,對孩子的心理影響,對孩子日後的發展影響是很大的。
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 曾經看過一個電視節目,有一位家長在介紹自己的教育心得時說:"家長要教育好一個孩子,必須從孩子出生後認認真真做17年演員",當然這個演員是打引號的,所有要求孩子做到的你自己首先應該做到。所以我們常說,家長要跟隨孩子一起成長,道理就在於此。我一直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孩子,我們究竟應該教給他們一些什麼?我們許多家長花費了很多的精力、財力教孩子學這學那,可是最容易、最應該學的卻沒有學好,那就是最基本的做人的道理卻沒有學會,可悲嗎?現在犯罪越來越多的是高智商犯罪,怎麼會的?心智發展不平衡,心理不健康,價值觀、人生觀不正確造成的。我做了23年教師,常常會感嘆,現在純真、善良、厚道的孩子越來越少,而精明、功利、刻薄的越來越多,這個問題要引起我們的重視,因為我們都只有一個寶貝。現在的家長對老師要求很高,對孩子要求很高,惟獨對自己沒有要求。在這裡我還想強調一點,父母要承擔起教育孩子的主要責任,很多家長不願意、或者說很害怕、或者說沒有能力來承擔教育孩子的責任。越來越多的家長希望把孩子寄宿,希望由祖輩來承擔這個責任。現在祖輩來承擔這份責任的越來越多心理學實驗證明:父母帶的孩子強於祖輩帶的孩子;父親帶的孩子強於母親帶的孩子、離異家庭的孩子強於家庭不和睦的孩子。還有就是教育的理智性問題:包辦、對待批評與表揚、客觀地認識自己的孩子。我們有許多家長比孩子還要孩子,經受不了一點點事;希望家長積極理解教師的教育行為。 幼兒園的一日活動均為課程 幼兒園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都是幼兒學習的內容,這種課程的設定是根據3-6歲幼兒的年齡特點而定的。今天想和家長溝通:3-6歲的孩子到底學什麼是最重要的?這個年齡階段最要培養的是什麼?對一切事物的興趣,習慣的培養,良好的性格(逐步從自我為中心中走出來、自信、樂觀,初步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知識上的要求是追求知識的廣度而不是深度。我們許多家長認為"上課"是學習,那你對學習的理解太狹窄了,上課或許更多的是知識的學習,生活活動所獲得的行為、生活、衛生等習慣上學習。不同的學習形式、學習內容保證了幼兒的全面發展,身心和諧、心智平衡地發展。不要為了滿足家長的心理,一味地追求知識的堆積,忽視孩子其他的發展。
教師是學校的第一環境 幼兒園教師真的很辛苦,承擔著教與養的雙重責任,要把每個孩子教好,保證每個孩子在原有基礎上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師真的很辛苦。我們幼兒園的教師更加辛苦,都承擔專業輔導工作,因為我們的老師更了解孩子、教的方法更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說到教師的辛苦,3月底將開設家校網;除了工作之外教師要進修;家庭(上有老下有小)。我很希望家長理解教師、愛護教師。由於孩子小,他們自我保護的意識與能力都是比較差的,因此教師在工作中所要承受的壓力也更大。讓我們共同努力,使教師這個環境的作用發揮到及至。
家園合力,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 努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這中間也包括老師與家長的關係,這種關係會直接、間接地影響到我們的教育質量。教育質量要提高,那麼有非常重要的前提,那就是老師與家長之間能夠坦誠地交流,能夠讓老師客觀、全面、真實地分析每一個孩子,那是需要一個很好的大環境的。首先,孩子對老師的喜歡程度將會直接影響他們的學習狀態和學習結果。孩子因為小,他們是非常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容易受心理暗示的作用。許多孩子的厭學就是從不喜歡、反感老師開始的。所以,我是非常希望家長為了您的孩子更好地學習,一定要在孩子面前樹立老師的正面形象,我曾經看到這樣一則報道,教育現在的獨生子女需要"六個捨得",其中就有"捨得讓孩子吃虧""捨得讓孩子受苦""捨得讓孩子受教育"等。總之,要捨得讓孩子自己成長。很多事情在家裡可以,可是在集體中就不行了。教師的愛與母愛最大的區別是:教師的愛是理智的、博大的,是具有教育成分的。目前有家長不理解、不配合。老師們著急呀,因為由於家長的不配合,這些孩子在集體中特別隨便,各個方面的能力發展也受到了影響,所以我要強調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這種關係對幼兒、家長、教師都是有益無害,一舉幾得的事,我們何樂而不為呢?而且這種關係還能大大地保護老師的工作積極性,當然最受益的是孩子。因為促進每個孩子原有基礎上最大限度的提高,這個目標是要靠老師去做的。是要靠老師憑著自己的良心-責任心去做的。
化解初入園孩子的任性 3歲的楠楠上幼兒園了。這本來是件好事,現在卻讓爸爸媽媽憂心忡忡。 原來,開始時楠楠只是在早晨因為不願意去幼兒園而哭鬧一會兒。可後來卻一天天變得越來越任性、煩躁和固執了。比如在媽媽接楠楠回家的路上,如果楠楠的某個要求沒有馬上得到滿足,楠楠就會趴在地上大哭大鬧,還又踢又打地讓媽媽走開,怎麼哄她都無濟於事。有一次媽媽有事請別人去幼兒園接她,楠楠為此"耿耿於懷"了好久,甚至半夜醒來從床上縮到地上,還要媽媽一遍又一遍地"過家家"一樣扮演"從幼兒園將她接回來"。再後來,楠楠每天都會找到"理由"歇斯底里地哭鬧一兩次,鬧得全家人束手無策。 [專家分析] 像楠楠這樣3歲多的孩子正處於第一個心理逆反期,他們初步有了自主意識,有了自尊感的萌芽,非常想獨立做一些事情,但自我控制的能力還很弱,有時會用頂嘴、跺腳、哭嚎、打人甚至毀壞東西等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意志。這就需要家長更加耐心地了解 [現場報道] 孩子、教育孩子,幫助他順利地度過這一時期,為今後的發展打好基礎。據調查,這一時期里,約50%的孩子在一周內至少發一次脾氣,11%的孩子一天內至少發一次脾氣。 【1號"病因"】教養方式過於溺愛 孩子任性、亂髮脾氣,往往是父母的"好脾氣"造成的。所以家長首先應檢查自己對孩子的教養方式,平時是不是對孩子過分溺愛、放任?是不是會忽視甚至默許他們的不良行為?是不是會對孩子無條件地滿足和妥協? 孩子大哭大鬧→父母屈服讓步,屢試不爽之後,孩子就會形成一種"折騰父母"的行為模式,並愈演愈烈。在這場與父母的拉鋸戰中,孩子成為百戰百勝的贏家,並在一次次的命令父母、戰勝父母中享受快樂。 解決之道:建立規則 對於處於首次心理逆反期的孩子,父母不僅要無微不至地關心照顧他們,還要為他們建立規則,讓孩子知道什麼要求是合理的,什麼事情是不能做的,逐漸讓孩子養成聽道理、講道理的習慣,學會自我控制。 建立規則的過程需要家長的耐心加恆心。當孩子提出無理要求時,堅決不能答應。如果孩子不聽道理,依舊哭鬧,家長可以冷處理,讓他哭鬧直至安靜下來,再來講道理。這種回合會反覆發生多次,但家長一定不能心軟。如果堅持了五次,第六次孩子鬧得太凶太久,您心一軟又妥協了,那就前功盡棄了。所以,無論怎樣必須堅持,孩子最終會發現無理取鬧是不能達到目的的,他就會逐漸放棄這種做法。 【2號"病因"】入園後的心理落差 進入幼兒園,對孩子來說是環境發生了巨變,父母要理解孩子的心情。在家庭里,孩子是中心,是掌上明珠,有父母溫暖的呵護,在幼兒園裡,他只是幾十名孩子中的普通一員,甚至可能是不受歡迎的一員。兩種環境的對比之下,孩子容易產生很大的心理落差,於是,孩子就可能以任性、胡鬧的方式表現這種心理上的失落感和受挫感。 解決之道:更多的關心和鼓勵 在這個階段,父母要多關心、體貼孩子,並在孩子有良好的表現(如出現講禮貌的行為、幫助父母的行為)時,及時給予明確的言語和行為上的獎勵,強化他的良好表現,同時向孩子表明父母很愛他、在關注著他。 第一條和第二條的宗旨其實就是,作為父母,要忽視或懲罰孩子不好的行為,獎勵和強化孩子良好的行為。 【3號"病因"】不太友好的幼兒園氛圍 父母要到幼兒園了解一下孩子所處的環境,接觸一下老師,看看老師是否對孩子過於嚴厲或冷漠,孩子是否懼怕老師;同時,也看看孩子周圍的小朋友對他是否友好,有沒有欺負他的現象;也可向老師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具體表現。 解決之道:改變孩子的處境 如果原因在老師或小朋友身上,就要考慮改變孩子的處境。 【其它可能的"病因"】情緒發育?焦慮?生理? 一些心理學研究發現,有些孩子的無理取鬧是因為情緒發育不健全造成的;也有的孩子突然的情緒改變、大哭大鬧是因為某種原因造成的焦慮引起的;還有的是因為生理上的某種變化造成的。 解決之道:帶孩子看心理醫生 如果您需要確定孩子是否有上述原因,就請找兒童心理專家進行諮詢和檢查,必要時進行一些專業檢測。
如何穩定新入園幼兒情緒 上幼兒園是幼兒從家庭生活走向社會生活的第一步。到幼兒園後,一切都陌生得難以接受了,幼兒就必然會產生不安感,由於這個時期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差,他們稍不合意就會發脾氣、大聲喊叫、哇哇哭鬧。因此,如何讓新入園幼兒儘快適應幼兒園生活,是幼兒園教育中所不可忽視的。在實踐中,筆者總結出以下幾種方法,對新入園幼兒情緒的穩定,效果較為明顯。 做好家訪工作 新生入園前的家訪,一是了解幼兒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個性特點和家庭環境、父母素養以及他們在對待幼兒教育問題上所持的觀點等;二是通過家訪與幼兒接觸,初步建立感情。所以入園前,教師儘可能對每個幼兒都能上門家訪或電話聯繫。具體做法是:親切自然地進行自我介紹,允許幼兒稱呼自己阿姨,因為"阿姨"比"老師"更容易讓孩子感到親近;叫叫幼兒的小名,牽牽他的手,通過身體的接觸使幼兒對教師產生好感;和孩子一起玩他們喜歡的玩具,談他們感興趣的話題,還可採取送小禮物的方法縮短彼此間的距離;向家長了解孩子的一些生活習慣及飲食愛好,以便教師在幼兒園做好孩子的護理工作。
幫助幼兒做好入園準備 入園前,可邀請幼兒來園熟悉環境,讓幼兒在父母的陪同下參觀幼兒園,認識班上的老師,讓孩子看看幼兒園有滑滑梯、可以騎木馬、哥哥姐姐怎樣唱歌、跳舞、做遊戲,他們就會覺得幼兒園有一種無形的吸引力,產生"想上幼兒園"的慾望。同時,可建議家長在家幫助幼兒進一步認識、了解幼兒園,另外,還可指導家長培養幼兒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服、洗臉、上廁所等;提前按照幼兒園的作息制度安排幼兒生活,使幼兒的生活規律與幼兒園的作息時間相吻合。
讓幼兒對教師產生依戀感 在陌生的環境里,幼兒最容易失去安全感,而讓幼兒對教師產生依戀感,則是形成安全感。首先,老師要始終在幼兒身旁細心照料,讓幼兒感到時時刻刻有老師存在,這樣他們會感到安全一些,幼兒早期觸覺較為敏感,多與幼兒肌膚相親,如拍拍幼兒的小腦袋、拉拉幼兒的小手、抱抱他、和他說幾句悄悄話等,都讓幼兒對教師產生深深的親切感和依戀感。其次要用最溫柔、最親切的語言勸導幼兒。孩子有哭鬧行為,應和顏悅色地加以勸導,決不能用尖利的甚至惡狠狠的語言去恐嚇孩子,如"再哭,把你送給公安局叔叔";"再哭,把你一個人鎖到一間屋子裡去"等恐嚇性語言是必須防止的。這樣做或許一時也能奏效,但要知道這會造成不利於孩子心理健康的不良後果,使孩子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對老師抱有畏懼感和不信任感。另外,教師應盡量滿足孩子的一切合理要求,如孩子喜歡什麼樣的遊戲,喜歡玩什麼玩具,喜歡和誰做朋友,能讓他們做的事情,盡量讓他們去做,並在其行動中盡量能給予表揚和鼓勵,孩子一旦受到表揚,就會很高興,很得意,孩子也會順從老師的教育,服從老師提出的要求,逐漸對老師產生依戀感。
開展豐富有趣的活動 新入園的幼兒不習慣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喝水、吃飯、洗手、大小便、玩玩具,都不能像家裡一樣隨心所欲,一切都要遵守規矩。這對於任性、一切都以自我為中心的三歲左右孩子來說,是比較困難的,老師不能遷就孩子不正當的要求,要適當地進行教育,教給他們一些生活技能,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和遊戲,讓幼兒在愉快的情緒下學到本領。此外,教師要根據幼兒的興趣愛好,多開展豐富有趣的學習活動,"玩"是幼兒的天性,滑滑梯、騎木馬、唱歌,跳舞、畫畫是幼兒最喜歡的,因此教師可多帶幼兒去玩滑滑梯、騎木馬,教一些孩子喜歡的且容易接受的歌曲、詩歌、故事、舞蹈,這樣既可以激發幼兒的求知慾,又可以利用這些遊戲活動轉移幼兒想家想父母的情緒,讓幼兒在寬鬆、自由的氛圍中愉快地生活、學習。
鼓勵家長共同配合 幼兒園教育固然重要,但家庭環境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孩子們在幼兒園時已逐漸適應集體生活,但每當晚上或是周末回家後,再回幼兒園,孩子們又是哭鬧成群,所以,教師要積極鼓勵家長配合幼兒園的教育,在家時可多給孩子們講講幼兒園有趣的事情,給他們玩一些好玩的玩具,配合老師指導孩子按照幼兒園的要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動,千萬不能包辦。如對不肯午睡、一個勁兒要找媽媽的幼兒可讓其父母早點下班來幼兒園陪孩子熟悉幼兒園環境等。
新入園幼兒哭鬧、情緒不穩定是普遍存在的,但我們應盡量讓孩子較快地穩定情緒,愉快地上幼兒園,這要靠我們老師用心去做,相信只要我們用愛心設身處地地去理解和關心幼兒、教育幼兒,孩子們會很快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的,出現在我們面前的將是一張張活潑可愛、天真爛漫的笑臉。
選擇合適幼兒園注意的細節 臨近九月,媽媽們一定正在為寶寶入園的問題發愁吧?也許在你心裡已經有幾個合適的選擇了,但是你還拿不定主意,那麼就讓我們下面的文章引導您選擇合適的幼兒園吧! -細節1:路途遠近是基本的考慮點不要為了好學校而捨近求遠,這樣做將帶來接送孩子的難題,也會使得孩子在今後的生活中不得不早起,以至於對他(她)的健康有負面影響。 -細節2:不要盲目追求幼兒園等級有些幼兒園因受場地限制無法達到示範園,但辦學嚴謹、教師工作踏實、服務意識強,在園孩子的家長滿意率高。這樣的幼兒園是最值得選擇的。 -細節3:根據經濟條件量力而行幼兒園每月的管理費收費標準存在較大的差異,收費標準的高低與教育質量的優劣並不一定成正比,所以家長不必為此背上沉重的包袱。 -細節4:選"特色"幼兒園須慎重幼兒階段處於生理和心理發展諸多方面的關鍵期,孩子需要通過廣泛接觸周圍的環境,促進語言、認知、社會交往、運動、情感等各方面的發展。如果在此階段花大量的時間用於練習某一技能,孩子其他方面的發展會受到影響 -細節5:盡量不要選全托幼兒園學齡前兒童處於感情發展的關鍵期,非常渴求家人的關愛,如果此時送進幼兒園全托,孩子缺乏與親人親昵的接觸,無法體驗常人的感情,長此以往,他們會失去安全感、信任感。除非萬不得已,家長不要"忍痛割愛"。 -細節6:盡量不要進比孩子實際年齡高一級的班級。理由一:正常的孩子智力年齡隨生理年齡同步增長,一個聰明的3歲孩子進入4歲年齡段的班級,他的能力顯得平平,還有可能事事不如別人,這對孩子自信心、好勝心的培養十分不利。理由之二:當孩子大班畢業該進小學時,由於年齡的問題無法入學。孩子將面臨"留級"的打擊。 入園勿進行"定性培養" 孩子進入幼兒園前,興趣愛好、個性特長等各方面都沒有定性。因此,家長不要過早地對孩子進行所謂的"定性培養"。沒有必要要他(她)學這學那。幼兒園在招生時是不允許考試的,面試無非為了看看兒童的健康狀況(有無傳染病)、是否認識數字(1,2,3……)、顏色辨別(紅、綠……)等。至於某些心急的家長有目的性地強迫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孩子的生理健康與心理健康才是最重要的。讓兒童對周圍的環境產生興趣,以開朗的心態面對困難,是家長當務之急要解決的問題。 如何為寶寶選擇合適幼兒園 歡歡是個兩歲零六個月的小女孩兒,媽媽在家專職帶歡歡有三年整了,爸爸是進出口公司的一個部門經理,整天在外面出差。媽媽早就想工作了,這不,歡歡到夏天就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了,媽媽開始考慮女兒入園的問題了,和歡歡的爸爸一商量,結果爸爸居然不太同意這麼早送孩子上幼兒園,爸爸的理由有兩條,第一,國外有的專職媽媽在家裡帶寶寶一直帶到孩子上小學,孩子的情感發展得好,而且親職教育比幼兒園教育對孩子更為細緻,更適合孩子,家長更能照顧到孩子,更能做到因材施教;第二,爸爸工作實在是太忙了,根本不可能分出身心來和媽媽一起接送歡歡,雙方老人年齡又大,身體又不太好,不可能讓老人帶孩子,恐怕還能由媽媽照顧歡歡。
媽媽聽後不太高興了,孩子是兩個人生的,為什麼你就不能分出一些精力接送歡歡呢?你有事業,我也有工作呀,都是大學畢業,誰願意就甘心在家裡閑呆著呢?再說,在家裡帶孩子其實比工作一點兒都不輕鬆,而且特別悶了,媽媽早就想出去工作了。歡歡的爸爸還是比較明事理的,最後做了讓步,同意為歡歡找幼兒園,自己也可以抽出一些時間照顧歡歡,協議達成之後,兩個人開始考慮選擇幼兒園了,兩個人開著車轉了一些幼兒園之後,又發現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各種幼兒園林林總總,從哪些方面考察每個幼兒園呢?到底為歡歡選擇哪個幼兒園好呢?
最近,象歡歡的父母這樣在為自己的寶寶考慮選擇幼兒園的問題的家長還都遇上了這個問題。此外,這些父母們還提出要了解一些相關的事情,在這裡,我們一併進行解答一下。
一、幼兒園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邁好走向社會的第一步
有的家長主張把孩子放在家裡,有些老人更是這麼主張,的確,家庭教育對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家庭對孩子個性化教育,情感教育,自由感的培養都是其他教育所不能替代的,那麼,而且家庭教育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是任何教育所不能取代的。那麼,幼兒園教育對孩子獨特的重要性在哪裡呢?
當孩子從一個軟弱無能的個體發展到會走路,會初步地遊戲,會與周圍的人簡單地交談後,便開始進入了幼兒期。這個年齡的孩子已不再只滿足於家庭的小天地,局限於同家庭中的成員打交道,而開始產生了參加社會生活與活動的需要,這就具備了進入幼兒園的能力與條件。3歲是孩子進入幼兒園的最佳年齡,家長應及時地送孩子進幼兒園,讓他們在幼兒園過集體生活,接受 全面發展教育。習慣集體生活,這對幼兒身心發展大有益處。當孩子跨進幼兒園大門時,就邁出了走上社會的第一步,因為幼兒園是孩子的世界,為孩子提供了豐富多彩的集體生活環境,孩子在這們的生活環境中可以積累初步的經驗,初步形成與人分享、合作、尊重他人等一些品質,有利於培養集體意識,形成合群、開朗的性格,並且可以彌補現實生活中獨生子女缺乏夥伴、"孤獨"的缺陷,促進幼兒成為一個能夠適應社會生活的人。
孩子進入幼兒園時面臨著雙重任務:第一,他必須樂意來園,願意和幼兒園裡的人來往,並喜歡使用那裡的物質材料;第二,他必須克服一些矛盾心理,減少對父母或其他撫養者的依賴,愉快地在幼兒園為他提供的新天地里生活,並在那裡追求可能得到的新的滿足。他必須適應與親人分離,能夠自由行動,高高興興地去探索那些可能成為他新的快樂源泉的新的人和與他們之間的關係。幼兒離開家庭進入幼兒園,是他成長過程中跨出的一大步,如果幼兒能很快地適應幼兒園的新環境,他對自己的自信心就會增強,對大多數孩子來說,上幼兒園可以鞏固他們在家庭和鄰里中已經培養起來的信任感。而對少數孩子來說,入園也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寶貴的機會,可以使他們通過設法解決以前的難題,而逐步重建對他人的信任感。
除此之外,更何況幼兒園還有受過專門訓練的老師,還有幼兒教學課程,分健康、自然、社會、語言和藝術五大類,採用的教學方式都是寓教於樂的遊戲課程,相信寶寶們在快樂的遊戲中一定能健康成長的。
因此,建議家有寶寶初長成的家長們及時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幫助孩子走好邁向社會的第一步。
二、什麼樣的幼兒園算是好幼兒園?
家長在為寶寶選擇幼兒園時,往往不知從哪裡入手進行考察,雖然有的幼兒園硬體都不錯,但家長總認為還應該有一個較為系統的評價。家長若要了解幼兒園的具體情況,可以從以下4個方面對幼兒園進行考察:
1.向園長詢問幼兒園的工作宗旨,工作目標,制度建設等問題。從了解這些情況的過程中,能審查幼兒園整體的發展方向和園長的管理水平,如果園長信心百倍,精神抖擻,思路清晰,說明這個幼兒園是一個有朝氣的,人氣旺的幼兒園,因為從園長的精神面貌上就能反映出來。如果她充滿了創造力,充滿了追求感,那麼,我們的孩子在這裡絕對錯不了,即使收費較低,硬體一般也不會耽誤孩子的發展。這些對孩子的發展有著整體的影響,不能掉以輕心;
2.和幼兒園教師員工交流:家長要在與園長、老師交流過程中體會對方的敬業精神、責任心,宜人性,教育思想,教學方法,也要觀察對方的精神面貌,是不是眼光有神提出一些類似於人事招聘時的一些問題考核對方,比如:"您認為幼兒工作者最重要的品質是什麼?"如果對方回答的是"有愛心,尊重兒童",這是最令人滿意的,如果是"提高教學水平,要嚴謹認真"則也不錯,但略欠柔和。寶寶只有喜歡老師了,他才會喜歡上幼兒園;
3.看看廚房,了解一下課程:家長在幼兒園要觀察周圍環境的衛生,尤其是廚房衛生間的衛生情況,還有,向老師了解一下孩子都上一些什麼課,做一些什麼遊戲,孩子在外面活動的時間有多長,對幼兒是怎麼保健的,這些對我們的孩子有最直接的影響;
4.家長還要詢問一下幼兒園對家長的工作。幼兒園與家長的聯繫代表幼兒園對孩子教育的重視程度,如果幼兒園定期舉辦家長學校,制定家園聯繫手冊等活動,說明幼兒園真正把孩子的教育納入一個整體教育的範疇。
三、如何選擇一家適合孩子的幼兒園
現在幼兒園種類繁多,有公立的、私立的,有全日制的,也有寄宿的,有大型的,有小型,有遠的,有近的,此外還有各種有特色的幼兒園,比如跳舞特色,鋼琴特色,京劇特色等等,費用自然也就參差不齊,那麼是否昂貴的、有特色的幼兒園要比普通幼兒園好呢?這也是許多家長感到困惑的問題。
孩子上幼兒園之後硬體條件好、接觸的東西多當然較好,但要有幾個標準可以供家長參考:
1.是否適合孩子,比如離家較遠的寄宿幼兒園,因為在三歲左右,正是孩子安全依戀發展的關鍵期,這個期間,如果能和媽媽天天見面,盡量還是全日制的合適;但也分什麼樣的孩子,如果孩子情緒發展得本身還不錯,也喜歡與人交往,也有自理的願望,上寄宿制的學校也可以嘗試;
2.是否適合家長,如果離家較遠,收費又較昂貴,家長會很辛苦,也會造成經濟緊張,畢竟,這只是幼兒園期間,以後孩子還要上小學中學大學,教育經費開支是很大的;
3.和老師配合非常重要。孩子送到幼兒園後,主要還是家長的影響最重要。家庭教育仍不可少。即使沒有為孩子選擇一個高標準的幼兒園也不要緊,幼兒園一旦能招生,就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條件,師資、設備都能達到最低的要求。只要家長能盡心地去培養孩子,以最大的合作精神與幼兒園一塊努力,就能達到孩子健康成長的目的。
四、幼兒園分類標準及收費標準問題
北京市教委對幼兒園劃分有三級三類,級代表硬體,即設備,場地等,比如每個孩子平均佔有場地是多少以上是一級的標準,多少以上是二級的標準,類是軟體,即保教質量,師資力量,課程等,如現有教師學歷是大專的有多少以上是一級的標準等等,現在基本上是二上一,三上二,沒有得到級類評價的幼兒園基本趨勢是劃分為三級三類再向上走。一級一類代表最好。
至於幼兒園收費標準問題,現在正處於幼兒園收費制度改革階段,雖然對各幼兒園收費有所放開,但國家目前是對公立幼兒園和機關幼兒園還是有限度,但沒有固定的統一標準,各幼兒園按照自己的特殊情況制定相應費用並由教委和財政局統一管理,並受物價局監督。費用仍包括保教費和一定的贊助費,贊助費高低不等。私立幼兒園則採取較為放開的態度,但也會受工商局、物價局、教委的監督。具體詳情請與所考察幼兒園及上級主管部門詢問。
因此,家長要全方面考察幼兒園的情況後,根據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以及家長的精力和經濟承受能力,最後一定能為孩子選擇一個合適的幼兒園。 如何選擇幼兒園 1、 親自走訪 無論哪種途徑,最後總要親自去拜訪一下,畢竟"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嗎!這是家長在選擇幼兒園的過程中最為重要的方式,通過親自拜訪,您會對幼兒園的環境、幼兒園管理者、幼兒園的具體情況有所了解。 2、 向幼兒園老師或者專家 了解(比如北京學前教育網) 同行中人相必是最好為你判斷、出主意的佳選。如果你有這樣的朋友千萬別錯過呀! 3、 上網查詢 去網上看看,利用最先進的信息工具,你一定能察找到許多品質一流的園所。另外建議你私立的、民辦的也去看看,他們的服務也不賴的。 4、 借鑒他人經驗 多聽聽已入園家長的反映,從他們那裡可以得到第一手資料。除了向同事、親戚、朋友了解外,還可以找鄰居、街道、甚至慕名前去向那些家長誠懇諮詢,或許會令你喜出望外。 以上,是以一個幼兒園大致的全貌為線索,提出了幾點有關家長如何選擇幼兒園的建議。 但一個幼兒園總有其成熟或不成熟的方面,家長擇園時不必以一弊而蓋全。更何況每個幼兒園都在不斷地繼續發展,向著更高的目標前進。總之,在"合適的才是最好"的基礎上,家長可以根據自已的需要,選擇以上一、二有用之建議,為自已的孩子選一個適合的幼兒園。 十大關鍵詞全面考察幼兒園 關鍵詞1:快快樂樂 要讓孩子無憂無慮地度過幼兒園生活,家長應關心的是孩子每天在幼兒園裡是否開心,是否喜歡上幼兒園,是否喜歡他的老師和同學。快樂是一種心裡的感受,只有孩子們最清楚他們在幼兒園裡快樂不快樂。一些幼兒園推出了"快樂教育"的理念,各式舶來的"蒙特梭利"、"吉瑞歐"、"奧爾夫"教育法,正是用這個理念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家長和孩子。 關鍵詞2:愛心+專業 幼兒園教師除了要有一定的資歷外,最重要的是個性溫柔,有耐心,喜愛跟孩子在一起,天生就具有當老師的氣質,盡責和有愛心,讓孩子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下學習,以免產生"上學恐懼症",影響學習成績。家長只需到園內觀察教職員是否和藹可親、言談有禮,便可略知該園的教師素質了。 同時,善於和孩子及家長交流,能把幼兒園照顧和教育幼兒的經驗與家長分享的幼教,他們能夠提升家庭的教育功能,有不斷進取和探索的精神,更能幫助孩子學習與成長。比如,老師面對不同的孩子,要能發現他們各有什麼樣的問題,需要什麼樣的幫助,會與家長一同討論找出原因,提供多元的解決方法,並且制訂出符合孩子氣質與各項發展的期望和目標。 關鍵詞3:硬體設施 寬敞明亮的環境讓孩子心情開朗。適合孩子年齡特點的設施,會減少孩子出現危險事故的可能性。孩子們的玩教具一類來自於室外,是否有滑梯、鞦韆、轉椅、攀登架等。另一類則來自教室里的布置,教室的四周是否裝飾了老師和自己製作或繪畫的作品,這可看出老師的業務水平和對孩子的耐心。教室里是否為孩子準備了各種學習角落和用品,這能反映出孩子在幼兒園裡是否有真正主動學習的機會,和老師對工作的熱愛程度。 關鍵詞4:營養衛生 園方應提供給家長們孩子每周的飲食安排表,使家長對孩子每餐所吃的食物有所了解。全體工作人員必須沒有傳染病,並且每一年或半年做一次體檢以查看身體是否健康。每天對孩子的用品如毛巾、茶杯等消毒一至兩次。廚房衛生清潔,孩子餐具每次用過消毒一次。 每個孩子有自己專用的放在固定位置的茶杯、毛巾。能為孩子們提供足量的開水,保證孩子口渴時能隨時喝到。玩具每周消毒一次。 關鍵詞5:安全第一 幼兒園裡是否經常出現有關孩子安全的重大事故,有無丟失孩子的記錄,這標誌著一所幼兒園的管理者與老師對孩子安全意識的強弱。有的幼兒園不能合理地建章立制,沒有嚴格的門衛制度、飲食衛生制度、交接班制度、安全制度等,致使管理出現漏洞、造成嚴重後果。有的幼兒園設備陳舊、老化,大型玩具年久失修,造成傷害隱患。 除了遊戲、樓梯等設施的安全外,還應重點考察門衛把關是否嚴格,接送孩子的交接班是否完善。家長在與園方聯絡後,可以去幼兒園走一圈,看看園舍建築是否穩固,樓梯與設備是不是專為幼兒設計,樓梯、桌角、柱子與遊戲設施是否有防護的裝備,以保護幼兒的安全。為符合孩子喜愛活動的特性,幼兒園的空間要寬闊,能讓孩子盡情地跑跳玩耍,此外,消防設備、飲水、用電安全也是家長要注意的。家長在參觀幼兒園時要記住去廁所、廚房走一走,看看是否符合衛生的要求,和活動室的距離是否恰當。 關鍵詞6:教學活動 目前幼兒園教學內容主要以語言、常識、音樂、計算、繪畫、體育等6門教育活動和各類遊戲為主,在一日生活中貫穿思想品德、人際交往能力、勞動能力、語言發展能力的教育。不少幼兒園還開設了識字、英語、電腦、藝術等教育活動,以提高孩子們的智力發展水平。在教材選擇上,國家教育機構沒有具體的規定,各個幼兒園有較大的自主空間。如果幼兒園裡採用的仍舊以小學化或成人化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容易讓孩子對學習產生厭惡感。 活動教學是以孩子為中心,老師定主題,然後通過遊戲、討論或小組活動,來啟發孩子的創意,誘發他們學習興趣的教學方式。家長可留意幼兒園的環境,教室里是否掛滿了孩子們的傑作,是否設有家庭角、美勞角及其他啟發幼兒創意的因素。 選擇幼兒園關鍵看是否有好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好的硬體設施固然可以發揮一定作用,但不是決定性因素,更重要的還是要看幼兒園提供的服務和教育。 關鍵詞7:離家遠近 選擇幼兒園當然離家越近越好,提倡"就近入園"。一是節省接送時間,尤其在雨季或寒冷的冬季,離家近的幼兒園會讓你和孩子方便不少,減少意外發生;二是因為離家近,經常就會看到幼兒園,因此孩子就不容易產生陌生感。幼兒園如果靠近工地,白天建築的喧雜聲響,會嚴重影響孩子們的一日活動和身心健康。如果路途遠的話有校車接送就最好了,而且車程不宜超過1小時。否則,若孩子睡眠不足,再經舟車勞頓,會沒有精神學習。 關鍵詞8:師生比例 每班師生的比例最好約在1:20,否則教師難以兼顧到每個孩子的個性需要。每個班級幼兒人數的多少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該集體各方面的質量。根據國家規定,全日制幼兒園每班應配設2名教師、1名保育員。寄宿制幼兒園每班應配設2名教師和2名保育員。 小班(3至4歲):每班人數為20-25名。 中班(4至5歲):每班人數為20-30名。 大班(5至6歲):每班人數為30-35名 關鍵詞9:收費情況 家長可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擇私立園或公立園。私立園一般硬體設施較好,但收費相對較高,一般每年在1.5-3萬元之間。公立園有級類之分,一級一類日托三歲以上大約每月管理費300元左右,三歲以下每月350元左右;二級二類幼兒園日托三歲以上大約每月管理費200元左右,三歲以下大約每月250元左右。寄宿制幼兒園每月多100元左右的費用。 關鍵詞10:園校口碑 選擇幼兒園時,需要同已在這所幼兒園就讀孩子的家長進行交談,聽取他們對該園的口碑,這樣會對心目中的幼兒園有進一步了解。你可以利用幼兒園晚接時間,與幼兒園遊樂場里正帶孩子玩耍同你年齡相仿的家長攀談,儘可能獲取你所想要的信息。除了向同事、親戚、朋友了解外,還可以找鄰居、街道、甚至慕名前去向那些家長誠懇諮詢,或許會令你喜出望外。 向幼兒園老師了解:同行中人是為你判斷、出主意的最佳人選。如果你有這樣的朋友千萬別錯過呀! 無論哪種途徑,最後總要親自去拜訪一下,畢竟"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最後,為孩子選幼兒園要及早定目標,有了目標便儘快準備,不能三心二意,否則苦了孩子,也累了自己。 直接了解幼兒園絕招 1、要了解一所幼兒園的情況,最好打電話,或者當面同園長談談。一般來說,園長不會拒絕一個想讓孩子入園而進行諮詢的家長。提問的面愈廣,愈會讓你了解深入,愈能幫助你做出正確的選擇。 2、同已在這所幼兒園就讀孩子的家長進行交談。你可以利用幼兒園晚接時間,與幼兒園遊樂場里正帶孩子玩耍的家長攀談,儘可能獲取你所想要的信息。 3、帶孩子一起去參觀幼兒園,問問孩子是否喜歡這個新學校。 在面對面的談話中,可以問如下幾個問題 1、幼兒園有哪些附加活動嗎?(比如:外語、音樂、體育等) 2、一個老師照顧多少個孩子?(通常一個老師照顧7個孩子比較合適) 3、過去兩年中幼兒園職工的更換頻率為多少? 4、經常會組織郊遊嗎?(比如:去動物園、博物館等) 5、會不會有些外人(比如:觀摩團的老師)來參觀幼兒園,還是說孩子會生活在一個相對獨立的世界裡? 6、幼兒園會不會注意健康飲食、有沒有專門的營養師? 7、幼兒園會不會經常給家長彙報孩子的成長狀況?如果孩子有了困難或其它不良的表現時,幼兒園是否會主動同家長聯繫? 8、幼兒園是否經常讓家長參加一些活動?比如:如家長開放日、家長會、節日慶祝活動等。 9、這家幼兒園是不是比較擅長兒童教育?它是怎樣教育孩子的? 10、孩子的適應期將是多久?(專業人士建議,至少6天到3個星期)
新生兒入園不哭的妙招(開心氣球) 今天是開學的第三天,很多小朋友媽媽再見後開始挑選自己有趣的玩具;可是有的孩子還是哭鬧不止,我抱著他們,心裡在想"怎麼才能讓他們不哭呢?""有了!" 我打開了抽屜,在抽屜里找到了幾種不同顏色的汽球,於是開始了小朋友的第一次活動--我請孩子們把座位排成半圓形,再向孩子們提問:"老師手上拿的是什麼呀?"孩子們紛紛回答:"是汽球!""是什麼顏色的汽球?""紅紅的!""那老師把它吹大好嗎?你們為老師喊"加油!"" 汽球漸漸地變大變圓了,這時孩子們高興地手舞足蹈。有的拍手、有的踏腳,還有為老師喊"加油!"的。然後,我又請孩子們觀看了"汽球跳舞"。因為汽球一漏汽,它會有一股推力使它在空中旋轉。只見"噓"的一聲,紅汽球在空中旋了幾圈,飛到了孩子們的椅子下,他們驚訝地張著小嘴,眼睛緊緊地盯著汽球,就在汽球落地的一剎那,教室里傳來了一陣歡呼聲! 接著,我想讓孩子們學習辯認顏色,我又選擇了一隻藍汽球,重新開始了遊戲,還讓孩子們學說"藍色"、"藍汽球"、"我喜歡藍色"、"藍藍的天空"……此時,我靈機一動在汽球上印了一個笑臉標誌,向孩子們展示:"你們看,汽球娃娃的嘴巴彎彎的,它在笑呢!"我們也笑一笑好嗎?看誰笑的開心!一瞬間,教室里一片歡聲笑語:張正陽咧著嘴巴哈哈大笑;爍爍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條線;掛著眼淚的姍姍也露出了小白牙……這幫小傢伙真可愛,說哭就哭,說笑就笑。哈哈!我的心也在笑。
邁好入園第一步 每年的9月1日,是許多孩子第一次告別爸爸媽媽,走進幼兒園去過集體生活的日子。無論是對孩子還是對他們的父母來講,這個變化都是人生道路上非常重要的一個轉折點。有人把孩子第一次離家入園,比喻為僅次於孩子出生的第二件人生大事,是孩子割斷"精神臍帶",再一次與母體分離,成為一個獨立個體的時候。可想而知,這種分離可能為孩子和父母帶來的困擾,不亞於孩子初次降臨人世時的震撼。孩子小的時候,得到父母、祖父母或親友無微不至的照料,是全家人關注的中心。可上幼兒園以後就不一樣了。想想看,孩子一下子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里,和陌生的老師和小朋友們相處一室,他要適應幼兒園裡的日程,遵守幼兒園的常規,跟小朋友們一起分享老師的注意力和教室里的玩具、書籍……這一切,對於一個兩三歲的孩子來說,的確是非常不容易的。 要幫助孩子高高興興地邁出入園的第一步,讓孩子在最小程度上感受分離焦慮,盡情享受幼兒園裡的快樂時光,父母親幫孩子做好入園準備是非常重要的。其實孩子不願和父母親分離、拒絕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里去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就是我們成年人,要去一個自己從未去過的陌生地方,也會感到緊張,更何況是個兩三歲的孩子。所以,家長在遇到孩子初入園有哭鬧行為時,千萬不要責怪孩子。 要幫助孩子儘快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父母可以做這樣幾件事。 一是入園前經常對孩子講起幼兒園,講幼兒園裡有趣的事,講自己小的時候上幼兒園的故事,讓孩子感到上幼兒園是一個正常的、令人嚮往的、有趣的事情,讓幼兒園這個概念成為孩子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如果有可能,父母還可以帶孩子去要上的那個幼兒園參觀,看看那裡的環境,看看小朋友們做遊戲,看看自己未來的老師。這一切都會使孩子對幼兒園產生積極的情感,使幼兒園成為自己嚮往的地方。許多兒童心理學家發現,使兒童產生焦慮、產生消極情緒、產生適應不良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孩子感到對自己和自己周圍的環境失去了控制、不知道將來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情。很多時候,只要成人對孩子稍微"預告"一下下一步要做什麼,就可以避免孩子的很多行為問題。這就是為什麼有必要做入園前的準備。 不論父母親怎樣努力幫助孩子做入園的準備工作,由於孩子們的個性和氣質差異,還是不能使所有的孩子都避免產生分離焦慮。其實,孩子想家、想爸爸媽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與其要求孩子不想家,不如讓孩子把家、把爸爸媽媽"帶"到幼兒園去。很簡單的一件事,就是把幼兒園和家裡的某一件東西聯繫起來,比如媽媽的一個手絹,孩子的一個小枕頭,還有"全家福"照片,把這些可以滿足孩子心理要求的東西帶到幼兒園,使孩子感到家、感到爸爸媽媽時時都在自己身邊。當然,隨著孩子對幼兒園生活逐漸適應,父母要幫助孩子逐漸脫離對這些物體的依賴,成為一個真正獨立的人。 解決孩子的入園適應問題,其實很大程度上是解決家長的"入園適應"問題。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很多家長,尤其是獨生子女家長,自己對孩子的依戀性很強。孩子一下子離開家,家長心理上調試不過來,就反映在他們的情緒和行動上了。孩子們雖小,他們對成人的情緒和行為的變化卻格外地敏感,而且會受到感染。當家長感到緊張、感到無助、感到難過和戀戀不捨時,孩子很自然地會產生同樣的情感體驗。我班上曾經有一個很可愛也很大方的男孩兒,根據我對他來園參觀時的觀察,我預見他不會有入園適應的問題。可入園那一天,他家的成人幾乎全來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小姨小姑,一大群人。到了要分手的時候,全家的大人依次與孩子告別,不停地抱他、親他、安慰他,奶奶更是眼淚汪汪地不肯放手。結果,本來挺高興的一個孩子,在大人的囑咐中越來越緊張,最後終於大哭了起來。其實這個男孩的適應性非常強,他的入園焦慮完全是被成人引起來的。所以說,父母親要解決孩子的入園適應問題,首先自己要調適好才行。 還有,每天從幼兒園把孩子接回家以後,家長可以和孩子輕鬆地談談孩子在幼兒園一天的生活,比如都做了些什麼遊戲啦,交了什麼朋友啦。不要只關注孩子在幼兒園認了多少字、學了什麼歌,因為,愉悅的遊戲活動是幼兒階段學習的最好方式,早些學會與同伴交往更會使孩子受益終生。 好的幼兒園的評價標準 在這樣一個幼教市場混亂的時代,我們的家長往往迷失於幼兒園的選擇之中。要想選擇到一所好的幼兒園,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個好的幼兒園總是有一些標準或者參數的。希望我們認可的這些參數將有助於您的選擇。
1、管理者:管理者是一所幼兒園的靈魂所在,正如一個好校長是一所好學校一樣,一個好園長是一所好幼兒園。因為園長的素質和觀念直接影響著整個幼兒園的教育取向、觀念。一個好的園長應該具備親和力,應該具備豐富的育兒經驗(包括衛生保健和家庭教育的經驗),一個好的園長也應該是開放的,能夠接受新的事物,以確保幼兒園跟隨教育改革的步伐。園長的資質、專業、經驗,創新、開放的意識,以及很強組織能力、人際溝通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評判因素。 2、教育理念及課程:不同的幼兒園會提出很多很多不同的教育理念,然而隨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及其新一輪課程改革,尊重幼兒的自主性,尊重幼兒園遊戲的權利,重視幼兒社會性情感及科學探究精神的培養是一個好的幼兒園應該具有的教育理念,如果連這種意識都沒有,說明管理者的教育觀念存在著問題。從教學形式上講,分組、區域活動逐步成為主導的形式,不再是集體活動一統天下;從課程模式上講,主題活動(包括方案教學、綜合主題等)逐步取代分科教學成為最主要的課程模式。 3、幼兒教師:幼兒園的教師是直接的教育者,當然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根據我們的最新調查顯示,47%的幼兒教師認為"自己選擇幼兒教師後,現在已經後悔自己的選擇",只有27%的教師認為無悔於自己的選擇。一方面確實是因為幼兒教師是最辛苦的教師,但卻是待遇最低的教師,且不受社會重視。而另一方面確實是幼兒園管理者存在的問題,在人文、民主等園所氛圍上不重視,讓教師在幼兒園體驗不到自我價值。 4、環境與材料:幼兒園的環境氛圍室外環境和室內環境,室內環境可以從光線、色彩、便利性、教育性、安全性來評價,好的室內環境應該是安全的,色彩柔和的、溫馨的,室內的環境布置應該是具有潛在教育價值的。室外環境主要是有綠化、寬敞、安全等標準來衡量。材料包括室外的大型器械和室內的玩具。室外的器械應該是多樣化的,涉及到幼兒的爬、鑽、跳、跑、平衡等各種動作的發展;室內的玩具更應該是多樣化的和良好分類的,一個玩具匱乏的幼兒園是典型的灌輸式幼兒園,因為對玩具材料的操作是幼兒學習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 5、家長工作:是否重視家園共育,是否有專門的家園聯繫冊,是否定期開放,是否有定期的家長講座和親子活動。因為家長(家庭教育)在某些時候比幼兒園的教育更為重要,定期與家長溝通,提高家長的育兒觀念和育兒技能,將使孩子的教育事半功倍。 6、教育研究:是否重視幼兒教育科研。因為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一個好的老師只有在參與教研的過程中才能不斷進步和發展,才能真正提高教育技能。好的經驗是需要一定時間的積累的。 7、衛生保健:是否有完善的衛生保健制度,醫務室各項器械是否齊全,消毒工作,膳食的帶量計算是否規範。
"媽媽不要離開我……" 新的學期開始了,新小班的幼兒情緒非常不好,尤其是未滿三歲的睿睿。第一天,媽媽抱著睿睿來園,睿睿的小腦袋使勁往媽媽懷裡鑽,手緊緊抓住媽媽的衣襟,腳不停地亂踢,嘴裡還不停的嘀咕:"媽媽不要走,媽媽不要走……" 我試著去親近她,邊摸她的頭邊說:"來!童老師喜歡你,我抱抱!"不管我怎麼說都無濟於事。我想這樣僵持下去也不是辦法,最後,硬是把她從媽媽手中接過來,她邊哭、邊跳、邊用兩個小拳頭朝我亂打,撕聲裂肺的聲音讓躲在旁邊的媽媽心疼地直掉眼淚;睿睿也老想著媽媽。我示意媽媽悄悄離開。 晚上,我給睿睿媽媽打了電話,告訴她:睿睿的這種哭鬧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孩子離開與自己朝夕相處的父母、家庭和熟悉的環境來到了幼兒園這個新環境,心裡的安全感會被打破,就會產生強烈的焦慮不安情緒,這種情況可能還要持續一段時間,請她的媽媽放心,老師一定會儘力使睿睿早日有上幼兒園的安全感和對老師的親近感、信任感,這也需要家長的全力配合,把睿睿送來後迅速離開幼兒園,這樣,有利於穩定睿睿的情緒。還可以多給睿睿講點幼兒園裡的事,睿睿媽媽高興地答應了。 第二天,睿睿還是一直哭,媽媽把她放到我手裡就走了,我一邊抱著睿睿一邊叮囑睿睿媽媽:"第一個來接睿睿喲!"我把哭鬧不止的睿睿抱在懷裡,東走走、西走走,我們來到了大班教室外的自然角,睿睿的哭聲沒有了,紅紅的眼睛目不轉睛的盯著魚缸里的金魚,睿睿對這個很感興趣,於是我把她放下來,觀察起金魚來轉移她的注意力,還和她聊天:"睿睿喜歡金魚啊?"她點點頭。"金魚漂亮嗎?"她還是點點頭。這時她說:"金魚餓了,我們給她吃東西吧!"睿睿的情緒稍微穩定了一點。 一周來,睿睿的情緒有了明顯的變化,哭鬧的次數減少了,哭鬧的時間縮短了,喜歡跟著我去看小動物,不時,還與我聊天;但是,睿睿的情緒不是很穩定,時好時壞,只要沒看見我,又會驚恐地哭著到處找我,於是我又帶她去看她的朋友---金魚,她才不哭了。與睿睿相處幾周後,她已經接受了我,情緒也基本穩定,願意上幼兒園了。 我利用離園時間把睿睿這段時間在幼兒園的表現與她媽媽做了交流,媽媽又高興又苦惱,高興的是睿睿終於肯接受除她家人以外的人了,苦惱的是睿睿的一些不良習慣都是家裡人給慣出來的,睿睿在家裡是被婆婆爺爺、外公外婆捧在手心的寶貝,什麼都替她做,什麼都依著她、順著她;爺爺奶奶怕睿睿吃虧,也很少讓她和小夥伴玩;家裡來客人了,她躲著理都不理,她媽媽也拿她沒辦法。 通過一段時間的跟蹤觀察,加上入園前的家訪,與睿睿媽媽的交流,我了解到睿睿依賴性強,膽小;在活動中注意力難集中,自控力差,容易興奮,也容易抑制;怕苦,有較多嬌氣。針對她的性格特點和她的家庭教育,我制訂了家園合作教育計劃。除了在班上營造愛的氛圍,縮短焦慮期,適應集體生活外還做好家長工作,努力爭取家園配合,以達成家園教育的共識。 於是,我邀請睿睿媽媽來看孩子半日活動,了解她在幼兒園的情況,並給他分析原因,指出:什麼是原則性問題,要堅持到底,不給孩子"鑽空子"的機會,什麼是非原則性問題,要和她一起商量,讓她懂得,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還要多鼓勵睿睿與小夥伴友好交往,學會謙讓,多給睿睿鍛煉的機會。睿睿媽媽意識到自己以前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不正確,看到自己的孩子與別的小朋友有很大的差距,產生了緊迫感,表示一定要努力配合幼兒園的教育。 經過我們家園的密切聯繫、通力合作,睿睿有了很大進步。睿睿學會了聽道理、講道理,願意與小朋友玩,好吃的、好玩的東西還和小夥伴一起分享,還成了老師的小幫手,對老師和小朋友有了很深的感情;聽媽媽說睿睿在家裡也很具有禮貌,懂事多了。 這次"五一"長假回來,睿睿早早地來到幼兒園,媽媽說都鬧了幾次要來幼兒園看老師了,睿睿興奮地拉著我的手說:"童老師,我好想你、好想小朋友啊!" 讓哭鬧的新生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婷婷是我們班級中的一位小女孩,小巧玲瓏,挺惹人喜愛的。開學一來園,她的表現就是哭:吃飯哭,午睡哭,不願午睡,一有空或遊戲一停,她就"奶奶,我要奶奶"地哭叫。不管老師採用什麼方法,都不能讓她停止。為了不影響全體小朋友的來園情緒,我們暫時順從她:她硬要坐在教室靠門口的座位上,說是要向外看媽媽;午睡時,她坐在椅子上不睡,這些都一一滿足她。平時我便注意耐心親切地多與她交談、陪她滾滾球、做做遊戲、抱抱摸摸她、孩子一有進步就馬上表揚並與她的奶奶反饋在園情況、利用"五角星、小紅花"等小獎品鼓勵她、請班級中活潑膽大的幼兒和她交朋友等,來慢慢消除她的陌生感。這樣過了兩星期,她已經不哭了,對老師比較喜歡,在家中能主動講講幼兒園的事情,但就是不肯午睡。這時,我一面以"幼兒午睡後照樣可回家"的事實打消她的顧慮,一面與家長取得聯繫,交待下一步的措施,我們慢慢讓她學會午睡。為了照顧全體幼兒不被吵醒,讓她有個慢慢適應的過程,我精心設計,採用了"哄睡五步法":第一步:讓她跟其他小朋友一樣做好睡前小便的準備工作,坐在午睡位置旁邊的椅子上,要求不離開椅子,嘴裡不發出聲音。 第二步:脫掉鞋子,坐在床上。不能離開椅子,口頭提醒"如果累了,可以躺一會兒" 第三步:脫掉褲子,允許坐在被子里,但不能有聲音。第四步:要求孩子必須躺下。一開始,她不習慣,躺半小時又坐起來,老師一提醒,又躺下去。這樣坐坐、躺躺、趴趴,過了午睡時間。 第五步:老師搬凳子坐在她身邊備課,她的頭一抬,馬上讓她睡下去。這時候,孩子已經比較老練,不容易哭了。老師的要求要嚴,不再"心軟"。至此,婷婷的"哭鬧病、不願午睡病"終於治癒,完全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 分析 小班的孩子從家庭到幼兒園,面臨新的環境,除了情感上的不適應,還有新的生活方式的不適應。老師對於那些母子分離焦慮情緒特別嚴重的孩子,需要耐心細緻的教育,並付出更多的愛心。要讓孩子熟悉環境,覺得老師、小朋友可親可愛,幼兒園真好玩,然後尋找教育的鍥機,制定有效的個別教育措施,才能逐步讓他們融入幼兒園大家庭,適應幼兒園生活。因為只有你愛孩子,才會去注意觀察孩子的一言一行,急孩子所急,想孩子所想,同時也只有了解孩子才能根據每個孩子不同的性格特點和喜好,採用各種不同的方法來止哭。愛哭愛鬧是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老師只有付出愛,才能贏得孩子們的笑容,這笑容是給我們最大的安慰! 如何穩定新入園幼兒情緒? 上幼兒園是幼兒從家庭生活走向社會生活的第一步。到幼兒園後,一切都陌生得難以接受了,幼兒就必然會產生不安感,由於這個時期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差,他們稍不合意就會發脾氣、大聲喊叫、哇哇哭鬧。因此,如何讓新入園幼兒儘快適應幼兒園生活的穩定,效果較為明顯。 一、做好家長工作 新生入園前與家長溝通,一是了解幼兒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個性特點和家庭環境、父母素養以及他們在對待幼兒教育問題上所持的觀點等;二是通過家訪與幼兒接觸,初步建立感情。所以入園前,教師儘可能對每個幼兒都能上門家訪或電話聯繫。 具體做法是:親切自然地進行自我介紹,允許幼兒稱呼自己阿姨,因為"阿姨"比"老師"更容易讓孩子感到親近;叫叫幼兒的小名,牽牽他的手,通過身體的接觸使幼兒對教師產生好感;和孩子一起玩他們喜歡的玩具,談他們感興趣的話題,還可採取送小禮物的方法縮短彼此間的距離;向家長了解孩子的一些生活習慣及飲食愛好,以便教師在幼兒園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二、幫助幼兒做好入園準備 入園前,可邀請幼兒來園熟悉環境,讓幼兒在父母的陪同下參觀幼兒園,認識班上的老師,讓孩子看看幼兒園有滑滑梯、哥哥姐姐怎樣唱歌、跳舞、做遊戲,他們就會覺得幼兒園有一種無形的吸引力,產生"想上幼兒園"的慾望。同時,可建議家長在家幫助幼兒進一步認識了解幼兒園,另外,還可指導家長培養幼兒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服、洗臉、上廁所等;提前按照幼兒園的作息制度安排幼兒生活,使幼兒的生活規律與幼兒園的作息時間相吻合。 三、讓幼兒對教師產生依戀感 在陌生的環境里,幼兒最容易失去安全感,而讓幼兒對教師產生依戀感,則是形成安全感。 首先,老師要始終在幼兒身旁細心照料,讓幼兒感到時時刻刻有老師存在,這樣他們會感到安全一些,幼兒早期觸覺較為敏感,多與幼兒肌膚相親,如摸摸幼兒的小腦袋,拉拉幼兒的小手、抱抱他、和他說幾句悄悄話等,都讓幼兒對教師產生深深的親切感和依戀感。其次要用最溫柔、最親切的語言勸導幼兒。孩子有哭鬧行為,應和顏悅色地加以勸導,決不能用尖利的甚至惡狠狠的語言去恐嚇孩子,如"再哭,把你送給公安局叔叔";"再哭,把你一個人鎖到一間屋子裡去"等恐嚇語言是必須防止的。這樣做或許一時也能奏效,但要知道這會造成不利於孩子心理健康的不良後果,使孩子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對老師抱有畏懼感和不信任感。另外,教師應盡量滿足孩子的一切合理要求,如孩子喜歡什麼樣的遊戲,喜歡玩什麼玩具,喜歡和誰做朋友,能讓他們做的事情,盡量讓他們去做,並在其行動中盡量能給予表揚和鼓勵,孩子一旦受到表揚,就會很高興,很得意,孩子也會順從老師的教育,服從老師提出的要求,逐漸對老師產生依戀感。 其次,開展豐富有趣的活動。新入園的幼兒不習慣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喝水、吃飯、洗手、大小便、玩玩具,都不能像家裡一樣隨心所欲,一切都要遵守規矩。這對於任性、一切都以自我為中心的三歲左右孩子來說,是比較困難的,老師不能遷就孩子不正當的要求,要適當地進行教育,教給他們一些生活技能,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和遊戲,讓幼兒在愉快的情緒下學到本領。此外,教師要根據幼兒的興趣愛好,多開展豐富有趣的學習活動,"玩"是幼兒的天性,滑滑梯、唱歌,跳舞,畫畫是幼兒最喜歡的,因此教師可多帶幼兒去玩滑滑梯、玩玩具、教一些孩子喜歡的且容易接受的歌曲、詩歌、故事,這樣既可以激發幼兒的求知慾,又可以利用這些遊戲活動轉移幼兒想家想父母的情緒,讓幼兒在寬鬆、自由的氛圍中愉快地生活、學習。 四、鼓勵家長共同配合 幼兒園教育固然重要,但家庭環境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所在孩子們在幼兒園時已逐漸適應集體生活,但每當周末放假後,再回幼兒園,孩子們又是哭鬧成群,所以,教師要積極鼓勵家長配合幼兒園的教育,在家時可多給孩子們講講幼兒園有趣的事情,給他們玩一些好玩的玩具,配合老師指導孩子按照幼兒園的要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動千萬不能包辦。如對不肯午睡、一個勁兒要找媽媽的幼兒可讓其父母早點來幼兒園陪孩子熟悉幼兒園環境等。 新入園幼兒哭鬧、情緒不穩定是普遍存在的,但我們應盡量讓孩子較快地穩定情緒,愉快地上幼兒園,這要靠我們老師用心去做,相信只要我們用愛心設身處地地去理解和關心幼兒、教育幼兒,孩子們會很快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的,出現在我們面前的將是一張張活潑可愛、天真爛漫的笑臉。 什麼樣的幼兒園適合你孩子 如何為孩子選擇適合的幼兒園?誠然,家長為孩子選擇幼兒園,有很多影響因素,比如家庭對孩子的期望目標、經濟條件、認識水平、地域關係等,選擇幼兒園的檔次和類型也就各不相同。但無論選擇什麼樣的幼兒園,有兩點是家長必須把握的:一是早期教育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選擇幼兒園一定要慎重。二是家長要深入了解將把孩子託付給的幼兒園是否達標。心理學和教育學的實驗發現,兒童受教育越晚,越不利潛能的發展。所以,孩子入幼兒園,不只是解除家長的後顧之憂,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錯過了這一關鍵期,以後無論如何也是無法彌補的。但是有些家長一提到早期教育,就想到了教孩子識字、計算、背古詩等。一些幼兒園為迎合家長要求,開辦了上述特色班,採取小學教育的方法,有的甚至使用小學教材。這種重智力、輕興趣味激發、能力培養的"超前教育",違反孩子的天性,不利於孩子以後的發展。
家長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選擇幼兒園: 一、考察幼兒園的周圍和園內環境。 幼兒園的園舍應該設置在安全區域內,園內無不安全隱患,周圍環境無危險、無污染和無嚴重雜訊。園內環境優美,有足夠的綠草地,室內外環境布置兒童化、教育化和美化。
二、考察幼兒園的設備條件 (1)幼兒園的房屋應安全、適用、通風,採光照明度好。內部設置齊全合理,面積達標。 (2)設備齊全,包括大小型玩教具、教育挂圖、兒童讀物、風琴、電視、幼兒床等。 (3)有供孩子實踐種植餵養的場地,包括植物園、動物飼養角等。
三、考察師資隊伍 日托幼兒園一般是兩教一保,全托幼兒園教兩保,配備有保健兩保,配備有保健醫師、保健護士或保健員。幼兒園的班額要求為:小班每班25人,中班30人,大班35人。
四、考察幼兒園的管理和園風 幼兒園要有良好的管理系統,教職工要有一切為孩子的意識。應主動向社會開放,接受社會、家長評判。家長可重點考察各項規章制度是否落花流水到實處,而不是流於形式。如體格檢果制度,可查看師生體檢表、幼兒生長發育分析表等;衛生消毒制度,可查看幼兒被單、毛巾、口杯等消毒情況,廚房清潔情況等。 優秀幼兒園的10標誌 美國幼兒教育專家提出一個優秀幼兒園的10個標誌:
1.孩子們在幼兒園裡玩玩具或與別的孩子玩,而不是無目的地四處活動或被迫長時間地安靜坐著。
2.一天中孩子們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搭積木、扮演角色、看書、塗顏色等。而且他們不是天天在同一時間做同樣的事。
3.孩子們從學習數字和字母、探索動植物世界、烹飪、做服務工作、準備快餐等獲得有意義的日常生活經驗。
4.教室用孩子們自己創作的藝術作品裝飾。
5.教師根據孩子們的不同經驗和背景進行指導,課程表只適用於那些比別的孩子強的孩子和需要額外幫助的孩子。
6.只要天氣許可,孩子們每天有機會到室外活動。戶外遊戲決不被太多的室內教學時間所佔用。
7.一天中老師分別與單個孩子、小組以及所有孩子進行接觸,跟他們一起活動。
8.全天任何時候老師都可以讀書給孩子們聽,不只限於講故事的時間。
9.填寫工作表不應是老師的基本活動。
10.孩子們和他們的父母期待上幼兒園。送孩子上幼兒園父母感到安全
推薦閱讀:
※做足準備,懷男寶不是難事
※「存量房」時代漸行漸近 你準備好了嗎 浙江日報
※最遲到懷孕36周,這件東西就必須準備好了!
※下調準備金率難擋丁蟹效應 港股恆指繼續下挫
※人生的四個藍子(獻給做父母的或準備做父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