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風》片斷賞析
07-10
長期以來,語文教學陷入了一種師教生學,照本宣讀的狀態。這種教學,根本沒有把活生生的學生當作學習語文的主體,忽視了人的個性發展,漠視著人的個體差異,更談不上文學語言在心靈深處的獨特體驗。21世紀科技迅猛發展需要富有個性和創新精神的一代。為此,教學理論和實踐正在進行著由單一的認知性教學向多維的體驗性教學轉變。 所謂體驗教學,是指在教學中教師積極創設各種情境,引導學生由被動到主動,由依賴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創造性地對教學情境進行體驗,並且在體驗中學會避免、戰勝和轉化消極的情境和錯誤的認識,發展、享受和利用積極的情感與正確的認識,使學生充分感受蘊藏於這種教學活動中的歡樂與幸福的同時,達到促進其主體性充分、自由地發展的目的的教育實踐活動。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以「體驗」為核心,對教學提出了「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等要求。《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要:「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此,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地接觸語文材料……」這些基本理念清晰地告訴我們:語文具有很強的「體驗性」,語文教學要從學生體驗出發。筆者以此理念為指導,進行了《畫風》課文的教學。 《畫風》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4組入選的一篇課文,學習本組教材的目的,是培養學生愛動腦、勤動手的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本篇課文以人物對話的形式,講了三個小朋友一起動腦想辦法,把無形的風生動地展現在畫紙上的故事。課文題目「畫風」一開始就引起了學生的思考,也引起了我們的思考。風看不見,摸不著,怎麼畫呢?三個小朋友,你一言我一語,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相互鼓勵。人物多,對話多,又是三個人的相互交流,這樣的課文,二年級學生還是第一次遇到,學生不易理清課文中人物的態度,觀點、做法。因此,筆者認為: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三個小朋友開動腦筋畫風的過程及方法。 [片斷一] 一、課文導入 課件出示謎語:花兒見它點頭,雲兒見它讓路,小樹見它招手,禾苗見它彎腰。 師:猜一猜它是什麼? 生:風 (師板書「風」字) 師:誰能用古詩吟一吟風?用歌曲來唱一唱風? 生: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生:風吹草低現牛羊。 生: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 師:同學,我們能歌唱、吟誦風,能不能畫風呢 (板書課題畫風) 二、初讀課文,教授生字(略) 三、講讀課文 (課件展示主題圖) 師:請你默讀2-8自然段,你喜歡誰畫的風? (學生默讀2-8自然段) 師:你最喜歡誰畫的風?為什麼?和小組的同學說一說。 (小組交流;個別彙報) 生:我喜歡趙小藝。因為她畫了兩種方法。 生:我也喜歡趙小藝,因為她愛動腦筋。 生:我也喜歡趙小藝,因為她是第一個想出辦法畫風的。 生:我喜歡陳丹。 師:說說看,為什麼最喜歡陳丹呢? 生:他開始不會畫,但是,別人畫出來後,他也動腦筋想了,也會畫了風。 生:我喜歡宋濤,因為他愛提問題,而且他也畫出風。 生:不對,宋濤他早就知道怎麼畫的,他是故意來考考大家的。 師:你喜歡的小朋友到底是怎麼畫風的呢?請你從課文中找出描寫他們畫風的句子,用波浪線把它划出來。再在小組裡交流。 (生自由讀課文,邊找邊畫,小組交流) 生:我喜歡趙小藝,因為她畫出了飄動的旗子和轉動的風車。 生:我喜歡宋濤,因為斜斜的雨絲,有小風吹來。 …… 教師相機板書: (課件展示,我會說) 師:你們能用「風來了,風把____吹____了,風藏在______里」這樣的句式說一說嗎? 生:風來了,風把雨絲吹斜了,風藏在斜斜的雨絲里。 生:風來了,風把小樹吹彎了,風藏在彎彎的小樹里。 師:不看黑板還能怎麼說? 生:風來了,風把頭髮吹亂了,風藏在頭髮里。 生:風來了,風把帽子吹跑了,風藏在帽子里。 …… 師:課文中的小朋友都說了些什麼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出他們的話用橫線划出來。 (師課件出示對話) 誰能畫風? 風,看不見,摸不著,誰也畫不出來。 我能! 我也會畫風了。 我還能。 師(手指課件):誰能來讀? 生:我能! 指名生讀 師:說一說讀的怎麼樣? 生:第一句是問句沒讀出問的口氣。 生:我覺得他第二句讀的很自信,聲音特別洪亮 師:還有誰會讀。 生:我也會讀。 指名生讀 師:讀得不錯,如果聲音再洪亮一點,會更好。你還能來讀嗎? 生:我還能。 (生聲音洪亮的讀文) 師:請小朋友四人小組分角色在下面讀一讀。 (生分小組練讀,小組競賽) …… 三、課後拓展 師:你們還能想出什麼方法來畫風?請你們把自己的奇思異想用五彩畫筆描繪出來。 (生畫風) [反思] 一、創設情境,誘發體驗 心理學認為:兒童的思維處於表象思維的階段,思維活動主要是運用表象來進行的,以後才逐漸向抽象的邏輯階段過渡、發展。創設情境,能讓學生從感受、體驗形象開始,而學生在感受、體驗的同時,語言及思維也必然隨之發展。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由於學生的情感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容易受事物的支配,所以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創設有關的課文情境,讓學生有種身臨其境的體驗。 「入境始與親」,讀書之前,教師就要綜合運用語言、挂圖、實物、音像等多種手段,創設一個恰當的閱讀情境,去吸引孩子們的目光,去撞擊他們的心靈,從而給他們鋪墊一個情感基調,讓他們由衷地關注、全身心地投入。 1、激活積累,誘發體驗 積累是體驗的先決條件。小語課文,大多是對生活情境的描述,語言生動形象,惟妙惟肖,教師可喚起學生回憶,以學生已有過的生活情境、事理感受、閱讀積累誘發學生真切的體驗。筆者開課時,請孩子們猜一猜風謎語,用古詩吟一吟風,用歌曲來唱一唱風。學生小手直舉,發言積極。通過這一環節,激活了學生已有的閱讀積累,誘發了他們的原有體驗。 2、激發興趣,誘發體驗 就情感態度而言,首先強調養成閱讀的興趣和習慣,在低年級的教學中這一點尤其重要。學生知識經驗相異,興趣愛好有別,內心需求也不盡。在本課中筆者設計這樣一個環節,「找到你喜歡小朋友到底是怎麼畫風的?他們說了些什麼?請你從課文中找出描寫他們畫風的句子,用波浪線把它划出來。找出他們的話用橫線划出來。再在小組裡交流。」讓學生選擇自已喜歡的內容重點精讀,只有學生能自由地把學習的精力放在自己感興趣的學習內容上,時間充裕,挖掘也就比較深入,再通過小組交流,對文章的理解相應就更到位。 二、進入情境,引導體驗 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說:「教學一旦觸及學生的情感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便能發揮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心理學的研究也表明,兒童的情感易於被激發,且兒童一旦有情感參與,他們的體驗會更生動,更豐富,更深刻。可見,兒童的學習動機更多地被感情驅使,他們需要通過對教學情境充分、自主地體驗獲得相應的認識和情感。由此,通過引入情境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促進學習動機與情境之間良性的互動,可引導學生主動、積極的體驗。 1、藉助問題,引導體驗 在學生自由讀文後教師創設情境「你最喜歡誰?為什麼?給小組的同學說說?」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學會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感受各種各樣的體會,從而使學生走進了文本,超越了文本,張揚了個性,形成了富有創意的獨到的見解。達到了心靈與心靈的碰撞,情感與情感的交流,生命與生命的對話。讓孩子在閱讀中自主感悟。我們喜歡宋滔,因為他敢想,善於提出問題;我們也喜歡陳丹,她敢於修正自己的錯誤認識,善於向別人學習;我們也喜歡趙小藝,你瞧她,「眨眨眼睛,想了想」,她敢於迎接挑戰,善於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在有閱讀中,去體會文中三個孩子的思想;去學習他們敢想敢做、相互協作的精神;想出別的、更多的畫風的辦法。 2、藉助語言,引導體驗 語言能創設情境,激起共鳴,使學生入情地參與到體驗之中。在分析課文中三個孩子的對話時,為了有利於學生理解、朗讀。在學生讀文環節中,課件出示三個孩子的對話,教師藉機用「誰能來讀?」「還有誰會讀?」「你還能來讀得更好嗎?」讓學通過回答,體會文中的「能……也能……還能……」這一遞進句式的用法。引導體驗,達到「水到渠成」功效。 三、優化情境,豐富體驗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我一千次確信: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情感和審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智力發展。」因此,教師要努力優化教學情境,激活學生的生活積累,激起學生的內心感受,努力使學生在文本形象與他們的生活世界中豐富體驗。 1、激發想像,豐富體驗 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假如在教學中,我們的教師能抓住兒童想像力豐富的特點,依據教材所提供的某一支點作為啟發想像的發散點,激發學生的想像,放飛學生想像的翅膀,定能較好地誘發學生內心體驗:讓他們在想像中鞏固知識,在想像中接受愛憎美醜的教育,在想像中培養思維能力……如教學時,教師理解課文中的小朋友是如何畫風後,並適機出示板書。同時設計了說話環節「風來了,風把____吹____了,風藏在______里」,先讓學生對著板本說一說書上,再讓學生結合實際生活,發揮自己的想像來說一說風來了還有什麼現象。「風來了,風把頭髮吹亂了,風藏在頭髮里。風來了,風把帽子吹跑了,風藏在帽子里。」由此可見教學中不斷激活學生豐富的想像,無疑是在想像的情境中為體驗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2、動手操作,豐富體驗 閱讀教學中,教師利用學生好奇、好動的特點,有目的地、適當地安排學生動手操作,有利於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良好的情境,使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體驗、思考,從而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敘述條理,培養學生思維的嚴密性、邏輯性,慢慢豐富體驗,發展思維能力,真正保證學生的個性發展。在課後,教師布置「你們還能想出什麼方法來畫風?請你們把自己的奇思異想用五彩畫筆描繪出來。」的作業來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豐富學生的個性化體驗。 總之,沒有體驗的教學如一杯清淡的白開水,學生是品不出味兒來的。我們有義務引導學生入乎其內,「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華」,揚長避短,使學生身臨其境,受到感染,撥動情感之弦,使抽象語言文字的學習變得情趣盎然。有了體驗,才有接納、認可、感悟、共鳴,也才有了生髮和拓展。在這個以人為本的教育大潮中,撥響體驗這根弦,讓學生「真情告白」,任學生在文本中自由翱翔,拉近與課文的情感距離,讓學生透過語言南昌市進賢門小學的外殼尋找到理性的內核,一次次去完成深層次的哲理感悟、人文內涵的升華。
[2010-05-04] 〖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
推薦閱讀:
※課外詩歌賞析專題訓練及答案
※"詩中之詩" 春江花月夜賞析
※元曲賞析《十一》
※清新自然 秀麗明媚 ——謝脁《游東田》賞析
※古代國畫賞析:竹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