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郭松民 | 快刀細切「小鮮肉」

當下中國最有人氣的「小鮮肉」之一鹿晗8日中午發了一條微博:「大家好,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是我女朋友@關曉彤」。關曉彤隨即做了回應。

這條微博引起了「令伺服器一度崩潰」的驚人反響。截至筆者動手寫這篇文字時,鹿晗微博下的點贊高達500多萬,評論250多萬,轉發100多萬。「小鮮肉」之深受歡迎,由此可見一斑。

不要以為「小鮮肉」只是受到粉絲的追捧。在我看來,不久前為了紀念建軍九十周年而拍攝的獻禮片《建軍大業》【點擊閱讀】,就是一部主流文化界(官方文化界)向「小鮮肉」致敬的電影,也是「小鮮肉」登堂入室進入主流的加冕式。

製片方似乎有些泄氣地承認:蕩氣迴腸的英雄史詩,也要靠「小鮮肉」的嵌入才能被年輕觀眾所接受。

葉挺將軍的後人,電影導演葉大鷹敏感的發現了問題,但沒有清晰的指出:問題不在於是不是啟用了「小鮮肉」扮演角色,而在於不該把「建軍大業」變成「小鮮肉」的狂歡。

「小鮮肉」作為一種文化現象,發端於日韓。最早是2014年中國粉絲對韓國男性明星的稱呼。一般是指年齡在18-30歲之間的性格純良,感情經歷單純,沒有太多的情感經驗,並且長相俊俏、嫵媚的男人。中國當紅的「小鮮肉」,差不多都有在韓國發展的經歷。

直觀上看,「小鮮肉」可以用「完美無瑕」來形容,也就是說,他們所有的細節都是一絲不苟,這正是日韓文化的特徵。

在歷史上,日韓處於中華文明的邊緣地帶,主要靠吸收中原文化來建立自己的文明,近代以來,又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始終缺少自己的原發文化。由於主流文化都來自外部世界,日韓文化精英對是否真正理解了這些文化的實質並沒有把握,為了平衡這種不確定的心理,他們選擇將一切細節做到完美無缺,對細節的追求到了用中國人眼光看起來簡直「變態」的程度。

「小鮮肉」們極其精美的外形,就是這種對細節「變態」追求的產物。在「小鮮肉」們浮出水面之前,中國「大老爺們」的特點恰恰是對細節的無視,是「糙」!其所傳遞的暗示是既然具有一切優良品質(比如仗義、忠誠、擔當等等),那麼鬍子拉碴什麼的並不重要。

現在問題是,「小鮮肉」們為什麼這麼受歡迎?各種調查,以及網上的反應都證明了一個簡單的事實,迷「小鮮肉」的,基本是女性。

這一點,一向敏感的「老炮兒」們早有覺察。馮小剛在《老炮兒》的一次宣傳活動上,就直指「小鮮肉」這個稱呼,「有點色情,有點調戲,是上了歲數的女人才會說的」,而有尊嚴的稱呼應該是「小爺」。馮小剛還身體力行,帶領全場觀眾一起向和他配戲的「小鮮肉」吳亦梵谷呼「小爺」。

馮小剛是想害人了。如果「小鮮肉」變成了「小爺」,就像鮮美的奶油蛋糕放餿之後長出綠毛,誰還會有胃口呢?

「小鮮肉」現象的本質,是女性主體對男性審美的新風尚,是女士專用餐桌的時尚新菜品。基本特點是:長相精緻、年齡偏小、會撒嬌賣萌。這樣的花樣美男,天生的優勢滿足了女性對男性相貌的消費。

一直以來,由於女性的弱勢地位,「女色」才是被消費的對象,「男色」則不是(或基本不是)。「尤物」、「美人兒」等是對女性一種帶著挑逗意味的稱呼,是以男性為中心的詞語。

21世紀的今天,科技進步和辦公室工作的大量出現,女性獲得了經濟上的獨立乃至超越男性的地位之後,自然會在話語權方面展現出自己的需求和意志,於是「男色」作為一種與「女色」相對立、相併列的消費品出現了——「小鮮肉」則是「男色」的具體化,是一款正在流行的「男色消費品」。

既然是商品和消費品,那麼「小鮮肉」現象就符合市場經濟和消費主義的全部規律——對「小鮮肉」的需求,被商業化、市場化的媒體大量再生產,然後再銷售出去,以至於形成狂熱。「小鮮肉」們動輒上億的片酬背後,是包裝推銷他們的公司的更大利潤。

最近,經常有牢騷太盛的男性老明星抱怨「小鮮肉」們拿天價片酬,卻不好好拍戲,甚至靠「摳像」過日子。

這表明他們根本不能理解「小鮮肉」的賣點在「色」不在「藝」,這和人老珠黃之後「藝」雖然還在,但「色」早已慘不忍睹的狀況剛好相反。

在「小鮮肉」出現之前,不管是「大叔」的成熟寬容,還是「暖男」的體貼細緻,從女性對對男性審美的角度來說,還是囿於那種由來已久的男權意境之中,及男性是安全感的來源,扮演保護者的角色。

「小鮮肉」完全沒有這些「陳舊」的、「不合時宜」的附屬物,沒有以保護、寬容之名掩蓋的對女性的「貶低」。「小鮮肉」完全是以女性為中心的對男色的欣賞和消費,將男性的「顏值」置於審美的核心。

李北方一直困惑迷妹們為什麼喜歡鹿晗式的「小鮮肉」而不喜歡吳京式的肌肉男。北方不理解的是,傳統男性強壯的身軀在外型上以絕對的優勢壓制著女性,這會令女性產生一種強烈的不安全感。而在女性主義追求男女平等的社會意識的影響下,女性更願意接受無攻擊性、甚至反過來依偎在女性身邊需要保護的「小鮮肉」。

不可否認,這一撥以女性為主體的審美風尚正在從某種程度上重塑中國男性,90後、00後步日韓和我國台灣地區男生後塵,開始「小鮮肉化」、「草莓化」了,這對中華民族的未來是福是禍,我想是不言而喻的。

今天的「小鮮肉」雖然是近年來才從日韓傳入中國,但從極為豐富,無所不包的中國歷史角度來看,「小鮮肉」由來已久。一般來說,當「太后」、「皇后」等在宮廷當中處於主導地位,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生活時,「小鮮肉」就出現了。

比如女皇武則天身邊就有兩位「小鮮肉」張易之和張昌宗,他們都是二十歲左右的美少年,身材修長、皮膚白皙、貌美如花,更兼聰明伶俐、能歌善舞,不僅深得女皇的寵愛,也堪稱今天「小鮮肉」的祖師爺。

有人說,著名演員唐國強八十年代的就是「小鮮肉」,不過那時候叫「奶油小生」,這是一種誤讀。如前所述,「小鮮肉」首先是一種文化現象,但八十年代並不存在生成「小鮮肉」的文化氛圍。

作為文革失敗的後果(我不得不反覆指出這一點,否則很多現象無法解釋),和中國革命同樣波瀾壯闊的婦女解放運動也開始退潮,自主掌握命運,與男性平起平坐的「江水英、吳清華、柯湘、方海珍」與現實中的「鐵姑娘」一樣,受到嘲笑,女性回歸家庭與廚房成為潮流。

在失去了話語權、政策及制度安排的支持之後,女性對「保護」的需求急劇增長,在這樣的背景下,厚重少文,剛強堅毅的「男子漢」高倉健就碾壓「奶油小生」唐國強,成為時代女性的最愛。

現在看來,毛主席雖然沒有使用過「女權」、「女性主義」之類的辭彙,但卻最懂婦女解放運動。他深知,除非女性能夠在現實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中佔有和男性平等的地位,否則任何關於「女權」的喧囂都是空中樓閣!

所以毛主席提出「時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樣,男同志能做到的事情,女同志也一樣能夠做到」,以及「婦女能頂半邊天」的口號,這是婦女解放的根本之道。

無論商業化的媒體如何為「小鮮肉」辯解,但「小鮮肉」一詞所顯示的無非是對青春勃發肉體的覬覦和蠢蠢欲動的慾望。

今天,由於教育普及、科技進步和服務業發展,相當一部分都市女性終於在「生產力和生產關係」領域取得了和男性平等乃至更高的地位,但在後文革時代嚴肅主流文化缺位的情況下,女性有利的經濟地位以及主體意識的覺醒,沒有導致投身更有益於社會、更有創造性的事業,反而被資本誘導轉向了消費(包括「男色」消費),預示了某種不詳的未來。


快速支持通道


推薦閱讀:

老戲骨拼不過小鮮肉?原因可能是褲腰帶|各色人類研究中心
神馬都是浮云:漢哀帝為啥要讓位給政壇小鮮肉董賢
歐美「小鮮肉」比伯巡演奇葩要求知多少
西漢皇家貴婦死活不舍「小鮮肉」
小鮮肉究竟有沒有票房號召力?

TAG:小鮮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