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瓷器的特點,及鑒定方式

明代瓷器的特點,及鑒定方式

明代瓷器的斷定方法

一、從明代瓷器的胎釉進行斷定

明代瓷器胎體迎光透視,都顯肉赤色而清代及民國仿品則為青白色。如以皎白細潤著稱於世的成化胎體,迎光透視顯超卓彩深淺不一樣的牙白或粉白色,具有如脂似乳的瑩潤光澤。如聞名的永宣細砂底器,露胎處均可見到金屬天然氧化構成的黑褐色星點或火石赤色。明代前期和晚期的圓器足底,常有塌底,沾砂,放射狀刮削跳刀痕,到晚期更為明顯。器足形狀有直圈足,內斂圈足,卧足,台階式圈足,外傾內斜削式圈足,直切圈足,壁形足,平削圈足,深圈足,淺圈足,刮削平足等,民窯略顯粗糙,簡略辨認。

二、從明代瓷器的外型進行斷定

明代瓷器的外型,是區分真偽的首要依據。這是因為各類器型多能得當表現本時代的生活習慣、審美標準、風俗相貌和技術成果。若能熟練並善於辨認其形狀和神態,就掌握了一種比照牢靠的斷定方法。明代外型總的特點是豐滿,淳樸,古拙,器型線條柔和,圓潤,給人以樸素,嚴肅之感。 永樂、宣德年間瓷器,史稱「永宣瓷」。它的首要外型特點是:在掌握各時代瓷器種類的特徵及時代面貌的一同,應側重對器型的古拙、寬厚、粗笨、秀美、小巧、綺麗等不一樣特性進行研討,詳加分析比照,摸清其演化規矩。明代永樂年間的器型古拙秀美,宣德時期外型種類明顯增多,並且製作精細,獨出心裁,有些是空前絕後之作,若不具有很高的技術水平,難以複製成功。至於成化時期,宮庭喜歡首要選用纖巧,精美的器型,碗、把杯、罐等,大的器型宮廷較少選用。餘下的和大多數大的器型面向民間商場。但大多都超卓地代表了當時輕盈秀致的特性,並為仿品所望塵莫及。弘治、正德時期雖器型種類不多,但卻正派秀逸。嘉靖、萬曆今後,器型漸趨雜亂,又有許多立異之作,特性上厚重古拙與輕盈綺麗兼而有之,只是比起永宣時期的著作難免粗糙。 明代瓷器的外型除承繼前朝的以外,產生了壓手杯,雞心杯,倭角瓶,卧足杯,斗,水注,鏤空瓷器等。例如成化時期則以鬥彩雞缸杯、「天」字蓋碗等為典型器物。關於外型,要從以下幾點去查詢:器口、頸、耳、柄、腹、底、足、流、系、以致器里。

三、從明代瓷器的色彩進行斷定

明初洪武時期的青花瓷色澤暗黑,這首要是元末明初戰爭頻頻,蘇青料進口間斷,運用國產青料形成的。明代青花瓷器,在元代基礎上,又不斷立異,不論從數量和質量上都有很大進步,變成當時瓷業出產的幹流。明代青花瓷器的一大特點是青花料有很大改動。一般可分為三個時期,前期以永樂、宣德為代表,運用進口蘇青料,色濃重、艷麗、艷麗;中期以成化為代表,運用國產對等青料,色澤談雅幽靜,晚期以嘉靖、萬曆為代表,運用是回青料、色彩蘭中泛紫。除青花外、還有甜白、鮮紅、寶石紅、孔雀綠、孔雀蘭、淺黃等單色釉都很成功。到中期前後,彩瓷有了展開,出現了鬥彩、彩色等釉上彩與釉下彩相聯繫的瓷器。

四、從明代瓷器的瓷器紋飾進行斷定

明代瓷器紋飾裝飾首要以繪畫為主,也有刻花、劃花、印花、鏤雕等方法。從繪畫特性上看,不論人物、花鳥、飛禽走獸都極為生動豪宕、富於畫意,線條舒展流轉;加之釉色質樸淳樸、五光十色,就更增加了畫面的美感。 明代官窯瓷器的紋飾比照規整、翔實,民窯器物的紋飾筆法洒脫、安閑豪放,生動地表現了對實踐美好生活的期望。畫面體裁很豐厚,人物、花鳥、飛禽走獸無所不有,有些畫面取材於錦緞上的紋飾,或受小說木刻插圖影響,或取材於戲曲、民間故事傳說等。有些內容尤其是在官窯器物上,反映了當時封建統治者的思想意識,有些則帶有封建迷信色彩。明代所畫的人物比照挺立,小孩兒頭比照肥胖,不合比例,前額及後腦凸出,明代前期龍鱗畫得比照精細,晚期有的龍鱗畫得草率,龍爪畫得比清代簡略,但龍爪雄壯有力。畫龍比照窄瘦、龍咀較長,一般都稱為豬咀龍。此刻八寶紋的擺放多為輪、螺、傘、蓋、花、魚、罐、腸。後仿品有時忽略此點,在斷守時應留意查詢。明代瓷器上有以文字作為紋飾裝飾內容,如梵文、阿拉伯文、壽字、福字等。紋飾多為雲龍、雲鳳、纏枝花卉,後來出現人物、飛禽走獸、八仙、人物故事等。官窯瓷器比照規整翔實,民窯比照粗豪、生動。

五、從明代瓷器的款識進行斷定

明代瓷器款識一般以書寫為主,很少有刻印的。前人總結的明代瓷器款識規矩是:永樂款少,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雜。明代瓷器各代款識千差萬別,憑款識特點來斷代和辨偽也就恰當首要。體會各代款識的不一樣特性,首要能夠從研討筆法下手,然後將真假什物款識,互相比照,聯繫什物,重複審度其字體的構造、擺放的方法、落款的部位,以及款字色澤的深淺濃淡等。

明代帝王擁有 官窯瓷器,你見過嗎?

明代時期,隨著景德鎮官窯的建立和發展,瓷器上的款識趨於系統化、規範化。民窯瓷器的款識則多種多樣,紛繁複雜。以下介紹一些明代瓷器的款識特點。

>

明洪武 釉里紅纏枝牡丹紋玉壺春瓶

洪武:洪武一朝,未發現任何帶年款的官窯器。民窯也極少見,僅見有青花書寫「福」、「壽」款者。此外,江西省玉山縣發現「洪武七年二月二十七日造此」紀年款的青白瓷罐,藏品出手諮詢:腰無零零零傘腰無零腰無./款識刻劃在罐腹,系罕見的具有明確洪武年款的器物。

明永樂御窯青花仰覆牡丹大折沿盤

永樂:明清兩代,在瓷器上書寫帝王年號作為款識,始於永樂。款式僅見有「永樂年制」四字篆書款一種,未見有楷書款。上海博物館收藏一方明永樂時翰林學士沈度的端視,硯底刻「永樂乙未秋翰林沈度識」十字篆文,經仔細比較,與瓷器上永樂款識字體相似。因此,永官款可能由當時的翰林學士沈度書寫後,再交工匠臨摹寫在瓷器上。永樂官器署款者不多,僅見有青花、白釉、青釉及紅釉等瓷器上。青花器物中寫帝王年號款的只見於壓手杯上;此外,早年流失日本的一對永樂青花蓋瓶,器身書「內府」二字,顯系宮內用器。單色釉器,有刻款和印款兩種體式。民窯青花器上有書寫「福」、「祿」、「壽」等字的。

明宣德御窯青花四季花卉紋罐

宜德:宣德時期,帝王年號款激增,大多數為楷書,也有與永樂一脈相承的篆書款。款式僅見有「大明宣德年制」和「宣德年制」兩種。大多數是六字二行「大明宣德年制」楷書,「宣德年制」四字款少見。刻款有楷有篆,以楷為主。未見有印款。款識外常圍有單線圈、雙線圈、長方框及長方框外加雙圈等,也有無框圈的。宣德瓷器落款位置比較隨便,底足、口沿、耳部、柄流、里心、器蓋等處都有落款的,因此,曾有「宣德款識滿器身」的說法。款識還見有「大德吉祥場」、「敬權」等,民窯青花中見有「福」、「壽」等字款。

明天順 青花波斯文三足筒爐

正統、景泰、天順:正統、景泰二朝未見任何帶年款的官窯器。正統一朝,迄今僅見民窯器楷書「正統元年」和「正統捌年」款二例。景泰朝一件未見。天順朝僅見四件:一件印「天順年造」款卵釉雲鳳紋瓷盤,為官窯器,現收藏於英國達維護特基金會。另兩件書「天順七年大同馬氏造」;一件書「天順年」三字,三件器物都是青花三足筒爐。

明成化青花人物故事紋罐

成化:以青花楷書「大明成化年制」六字二行款為主,款識外,有的加雙圈,有的加雙方框,也有無圈框的。官窯罐類,還有在底足寫「天」字款的。民窯款識有寫「大明成化年造」、「大明年造」的。

明弘治 嬌黃釉葫蘆瓶

弘治:以青花楷書「大明弘治年制」六字兩行款為主。另有「弘治年制」四字篆款,多為刻款。尚有以紅彩寫「弘治年制」和「上用」款的,亦系官窯器。民窯器有寫干支年款的,如「壬子年制」(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也有寫「金玉滿堂」、「長命富貴」等吉語款的。

正德:正德官款主要有「大明正德年制」六字楷款和「正德年制」四字楷款,其中以四字款居多。有書寫款,也有刻劃款。除了用漢文外,此時亦有用阿拉伯文和紅彩梵文書寫的款識。民窯器常見「正德年造」、大明年造」楷款,還有「長命富貴」、「天下太平」等吉語款。

明嘉靖紅綠彩開光花卉八棱罐

嘉靖:嘉靖官款一般都在底足書寫「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兩行楷款,並帶有雙圈;器口邊書寫六字橫款者少見,但大盤、大缸等的口沿處也見有。款式有青花、紅彩、刻字塗金等數種,均為楷書,未見篆書。款字的排列形式,有兩行直款、單行橫款,也有環形和十字形六字款的。民窯器中有寫「嘉靖製造」、「大明年造」年款的。出現堂名款,如「滋樹堂」、「東書堂」等。人名款激增,如「陳守貴造」、「鄧奎自造」等等。吉語款也增多,如「富貴佳器」、「福壽康寧」、「國泰民安」等等。另有寫「金大蘸壇用」款的器物,系當時的道教用器。

隆慶:所見官窯年款都寫「大明隆慶年造」六字兩行楷款,「隆慶年造」四字兩行款少見。款外常圍以雙圈或方框。隆慶款識有青花和紅彩兩種,紅彩款多用於彩器上。

明萬曆青花外「清廉禮貴」魚藻圖內雲鶴大碗

萬曆:官款以「大明萬曆年制」六字兩行楷款為主,四字兩行款少見。有的款外帶雙圈,也有不帶圈的,或六字款呈環形。有青花和刻劃款。堂名款、人名款、吉語款增多,如「徐慶堂」、「純思堂」、「程廷梓造」、「萬福攸同」等等。

天啟:官款以「大明天啟年制」六字兩行楷款為主,也有書「天啟年制」的。民窯中書紀年款的見有「天啟元年」、「天啟八年」、「天啟三年唐氏制」以及「大明天啟米石隱制」等等。堂名款、吉語款有「竹石居」、「白玉堂」、「同樂佳器」、「仁波佳器」等等,還常見圖案款,如兔子、靈芝、方勝等等。

崇禎:崇禎時期署官款的器物少見,有「大明崇禎年制」及「崇禎丁丑」(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等。民窯盛行堂名款、人名款、吉語款,如「翔鳳堂」、「甲戊春孟趙府造用」、「富貴佳器」等等。

中國的原始瓷器與明「空白期」青花瓷器

大約在商代(公元前16-前11世紀),中國人在燒制白陶器和印紋硬陶器的過程中,不斷摸索並積累經驗,通過對原材料的選擇改進,提高燒成溫度,並在器表施釉,終於燒制出了原始的瓷器。瓷器在一定意義上也被認為是中國文明的象徵,以至於在英語中,「中國」和「瓷器」使用的都是同一個單詞「china」。

在數千年中,中國的瓷器大致經歷了原始青瓷、青瓷、白瓷和彩瓷等發展階段。在唐五代之交,瓷器開始由民間生活日用之器,升級為貴族和皇室的消費品。先是地方官吏將一些上好的瓷器作為土特產呈進宮禁,隨後又有了「奉御督燒」的貢品。五代時期,吳越國錢鏐、後周柴榮先後以帝王之尊下令其地瓷窯專門為皇室燒造「御用之器」,此應是所謂「官窯」的濫觴。

由於官窯燒造不計工本,惟求以上乘質量和精美工藝贏得帝王的歡欣,因而歷代官窯精品都普遍高於同時代生產的水平。其中宋汝、官、哥瓷,元、明官窯青花瓷,明成化鬥彩瓷、正德和嘉靖五彩瓷與清琺琅彩等稀有品種,歷來是收藏家夢寐以求的珍品。

一般說來,瓷器須具備的幾個基本條件是:(1)含鐵量2%左右的瓷土為原料;(2)1200℃以上的高溫燒成,胎質燒結緻密,不吸水分;(3)器表施釉,胎釉結合牢固,厚薄均勻。從中國各地出土的商、周瓷器看,已基本具備了以上條件,應屬於瓷器的範疇。但因為它們還是由陶器向瓷器過渡時期的產物,處於瓷器的低級階段,所以又稱原始瓷。從出土物看,原始瓷器多為豆、罐等容器,表面粗糙欠規整,釉色呈青灰或青中泛黃。由於瓷器較陶器有著更高的隔水性能,因此首先被人們用作水器

明「空白期」青花瓷器「大明天順年制」是贗品

明正統、景泰到天順三朝,因政局不穩,經濟衰落,景德鎮的瓷業生產受到很大影響,人們把這個階段稱為中國陶瓷史上的"空白期"。上期,本報"話說收藏"介紹了這個時期瓷器的部分鑒賞要點,今日,中國古玩收藏鑒賞研究會會長盧鶴壽繼續為讀者講解餘下要點。

紋飾:這個時期的青花瓷多採用元代和明代早期常見的一筆點畫技法,繁簡有序,筆意粗獷飄逸,風格隨意率真,畫面布局簡潔,疏朗。常見的有人物故事、商人逸士、仙山樓閣、琴棋書畫等內容。紋飾中孔雀牡丹、纏枝蓮菊、松梅竹雲龍、麒麟紋比較多見,蕉葉、蓮瓣回紋和水波紋是這一時期常見的輔助裝飾紋樣。另外,這個時期的瓷器釉層較厚,青花顯得朦朧、圖案不太清晰,青花色澤時有暈散現象。

款識:目前絕少發現"空白期"有確切紀年款識的官窯瓷器。廣東省博物館館藏有一件署"正統捌年款"的青花形筆架,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署"天順年"楷書款的青花波斯文三足爐。用筆中鋒,筆法率真、洒脫。在傳世品中常看到的"大明天順年制"紀年款,應為嘉靖、萬曆或天啟、崇禎時期的偽托款識。民窯中有天順年款的器物書"大明天順年制"或"大明天順年造"的兩行六字款,有學者認為是明後期的仿品。

推薦閱讀:

愛的另一種方式
幾款經典的膝關節相關肌群力量練習方式
男人心疼女人的經典方式
老人養老方式有哪些
全美最頂級的22名醫學營養專家公布:世界上最好的3種飲食方式

TAG:瓷器 | 方式 | 鑒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