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風情逐個數
我們常說,在廣東有三大民系,客家正是其中一支。客家文化,給人悠久深厚、獨特神奇的印象。要體驗客家文化,到粵東的梅州最為合適不過。梅州是客家人最集中的聚居地,被譽為世界客都。這裡既是客家人南遷的最後落腳點,也是明、清以來客家人衍播四海的主要出發地,是客家人的精神家園。
梅州客家圍屋
除了是世界客都,梅州還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文化名城。並不算遼闊的地域里,有著崇文重教的優良傳統,素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足球之鄉」的美譽,造就了葉劍英、宋湘、丁日昌、丘逢甲、黃遵憲、張弼士、曾憲梓、田家炳、李惠堂等一大批光耀中華的名人賢士。特別是辛亥革命以來,梅州孕育出了 25 名兩院院士、227 名大學校長、475 名將軍,他們在中華大地上創造了不平凡業績的同時,也是這座文化名城的重要名片。
A客家博物館展客家文化
梅州是歷史上客家民系的最終形成地、聚居地和繁衍地,從兩宋開始,中原漢民五次大舉南遷,經贛南、閩西到達梅州,最終形成相對成熟的、具有很強穩定性的客家民系。
黃遵憲的藏書樓
既然梅州被譽為世界客都,那了解客家文化,少不了要去中國客家博物館。這座位於梅州市區客家公園內、國內唯一收藏、研究、展示、傳承客家文化的專題博物館,主館有五個展廳,還包括黃遵憲紀念館、大學校長館、將軍館等分館。主館分《客從何來》、《客家風情》、《地標圍屋》、《人文秀區》和《客家騰飛》五大部分,通過多媒體生動展示了歷史上客家人五次大遷徙的艱難歷程。
作為國內著名的「文化之鄉」,自明清以來,梅州在經濟文化發展上後來居上,領先於其他客家地區。尤其在文化上,梅州除了擁有和保存著最典型的客家傳統文化,還湧現出無數的偉人和名人。在大學校長館就陳列了 228 位梅州籍大學校長的生平事迹、學術成就及主要貢獻,在裡面細細閱讀,說不準就有自己熟悉的校長。此外,將軍館陳列了 475 位梅州籍將軍的英雄事迹。
B東山書院人才輩出
梅州自古崇文重教,送子上學蔚然成風,是清代全國 114 個科舉發達市縣之一,廣東五個科舉發達市縣之一。據不完全統計,至清末廢科舉前,梅州有書院 24 所、義學 14 所、社學 20 所、官學 4 所,私塾遍及城鄉,而最具代表的地方當屬坐落於梅州城區周溪河畔的東山書院。
東山書院
東山書院是清代嘉應州(今梅州市)知州王者輔於 1746 年創建的清代梅州最高學府,是我國客家地區規格最高的重檐歇山頂式書院建築。它也是如今享譽海內外的重點學校——廣東梅縣東山中學的前身,東山中學培育了一大批有功於社會的棟樑之才。元帥葉劍英、中將蕭向榮、原全國政協副主席葉選平、原廣東省委書記林若、全國人大常委曾憲梓、中科院院士曾毅等都曾在東山中學的學習。
C名人故居憶先賢
梅州深厚的文化積澱孕育了眾多歷史名人,留下了具有濃厚教育、文化色彩的名人故居,值得我們細細地欣賞參觀。
取意於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名句的人境廬,是中國客家博物館的一部分。它是我國著名愛國詩人、傑出的外交家黃遵憲的故居,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這座老宅佔地面積雖不大,但建築精巧,布局合理,裡面有會客廳、書房、卧室、藏書室、無壁樓、五步樓、十步閣、息亭、花壇、假山等,藏書室內有黃遵憲的各種著作和讀過的書共八千多冊。黃遵憲晚年蟄居人境廬,創作了大量詩歌,並自選和編訂了《人境廬詩草》。
黃遵憲故居——人境廬
葉劍英紀念園則位於梅縣雁洋鎮,是全國 100 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和廣東 3 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國家 4A 級旅遊景區,早已經廣為人知。該園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葉劍英元帥故居和紀念館原有基礎上,對資源進行整合、擴充、配套和完善擴建而成,展館分四個展廳,陳列展覽了大量珍貴的照片、手稿、題詞、文獻、文物等一批實物,向人們展示了葉劍英元帥偉大光輝的一生和崇高的革命風範。紀念園門前左側的台基上聳立著一座葉劍英元帥的全身銅質塑像,像座上鐫刻著中共中央撰寫的碑文。
葉帥故居與紀念館相連,是一座普通客家民間農舍,泥土實惠混合結構,共有 15 間房子,其中 4 間為葉帥家所有。右側第一間是廚房,第二間為葉帥父母親的卧室,牆上懸掛著葉帥雙親的遺像,卧室里擺著古典風格的木床、木桌、木椅等,左側后角兩間分別是葉帥少年時代的卧室和書房。
D圍龍屋聚數百年人氣
提到客家文化,不得不提客家民居,它是客家人南遷後的歷史文化遺產,風格獨特,是中國民宅建築瑰寶,堪稱世界建築一絕。梅州的客家圍龍屋,是一種富有中原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築,遍佈於全市各縣(市、區),一般都有二三百年乃至五六百年歷史。宗祠和住宅合一的建築風格,歷經數百年,依然發揮著聚攏客家人的作用。
仁厚溫公祠是客家典型的圍龍屋
有五百年歷史的仁厚溫公祠,位於梅縣丙村鎮群豐村,是典型的客家圍龍屋,宗祠和住宅合一的民居建築,由堂屋、橫屋、圍屋、化胎、池塘五部分組成。整座建築的外沿是一個橢圓形,由前至後漸次升高,有「步步高升」之寓意。堂屋在正中間,分上、中、下三堂。除了廳堂,還有 48 間堂屋間。左右兩邊是橫屋,兩面各四橫,共有八橫 240 間房。北面是半圓形的圍屋,形似長龍,美如彩虹。圍屋有 102 間房。圍屋和堂屋的中間是化胎,化胎的正下方設有一個「龍神伯公」。南面則是半圓形的池塘。中間有一中軸線,兩邊對稱。五部分之間,組成一個複雜而又緊湊,精巧而又獨特的橢圓形建築。
仁厚溫公祠的化胎上,有兩墩罕見的巨型古蘇鐵,蘇鐵古樸蒼勁,枝繁葉茂。每墩直徑有 12 米,分支幹有幾十條,佔地 100 多平方米。要三十個人手拉手才能圍攏。據說,蘇鐵已有 450 多年的歷史,記載一段溫氏祖先的神奇傳說。
E騎樓老街見證繁華
作為梅州歷史文化的重要見證,坐落於梅城江北梅江橋旁側的凌風路老街處處展現著梅州發展的歷史痕迹。這裡有古色古香的騎樓,「站」滿了整條街道。老街雖老,卻仍商鋪林立,有各種各樣韻味十足的百年老字號,大到電器,小到紐扣,各種商品應有盡有。除了有騎樓外,老街上的建築風格,還融匯東西,建築形式可謂保守與前衛並存。而且還保存許多中西合璧的客家民居,有樓有院、組合多樣靈活,表現出閩西和粵東民居等相互滲透和影響。
梅州騎樓老街
推薦閱讀:
※我家的家風
※家孝之禮(家風家訓)
※農家風味招牌菜——迷蹤地鍋雞
※家風家訓故事【父教子,子效父】
※十招教你巧妙化解居家風水 讓家人更健康聚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