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校本教研體系 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高效課堂是課堂教學的理想追求,為了進一步打造高效課堂,我校形成了「研、講、思、診、學、引、提」七步校本教研模式,給教研組提供了進行校本教研的操作指引,也為廣大教師搭建了交流的平台。

  一、七步校本教研模式的具體操作程序

  1.研。「研」就是集體研課、磨課的過程。學校根據各教研組申報的教育科研課題,為其設定不同的研究主題,並在學期初把安排好的各教研組的研究專題安排表印發到各教研組。主持活動的教研組先在組內進行集體研課,然後,教研組所有成員進行個性備課。在個性備課的基礎上以教研共同體的形式同伴互助、相互交流,重點結合教研組研究的課題進行交流研討,對每位教師所備的課進行研究,綜合眾家之長,達成共識,形成初案。最後,教研組指定一名教師對研討出來的教學方案進行試講。教研組其他成員聽課,並針對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的實際情況進行研討,對初案作進一步的修改,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案。

  2.講。「講」就是對集體研課的成果進行展示。學校採用教師抽籤的方式確定作課教師,然後進行展示,並組織本學科所有老師聽課。

  3.思。「思」即反思。這個環節分三步實施。第一,作課後教研組長向聽課教師介紹該組集體研課情況,要求是:(1)介紹本組的學習內容。(2)介紹本組研究的課題內容及研究特色。(3)介紹本次活動重點要突破的問題。(4)結合課程標準介紹本組對教材的把握情況。(5)研課的過程中設計有哪些方案,本節課採用了哪些方案,為什麼?(6)最終的方案是如何形成的。第二,教研組成員對教學方案的實施情況進行反思,並作進一步改進與調整。第三,作課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

  4.診。「診」即對集體研課和課堂教學進行診斷。聽課教師根據組長對集體研課過程的彙報,結合課標對教學目標的定位、集體研課的環節、集體研課的過程、研課成果展示情況、作課教師課堂教學把握情況等進行同伴互動式診斷。

  5.學。「學」在此模式中指的是學習課程標準。為了讓老師們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能夠更好地把握教材和教學目標,要求各年級事先學習本年級有關這個專題知識領域的內容以及教學目標,然後由各教研組長在研討會上彙報,最後將本領域的知識按照從低到高的順序進行分析,使老師們在教學中明確每一部分內容的知識生長點以及知識的延伸方向,進一步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6.引。「引」就是專業引領。根據研究的專題,學校指定在本專題研究中有一定成績的各級骨幹教師作專題發言。專業引領的要求是:(1)自己在教學實踐中對這部分內容是如何把握的,教學中的一些成功的經驗。(2)自己是如何學習並借鑒別人的成功經驗的。(3)自己對這個專題教學模式的研究情況。(4)形成有特色的發言稿。

  7.提。「提」即提升。在前六個步驟完成後,教師在理論認知上均有不同層次的提高,進而形成實用而高效的課題研究方法或某種課型的教學模式。

  二、七步校本教研模式的特點

  「研、講、思、診、學、引、提」七步教研是提高教師的教研意識、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具備以下特點。

  1.高效性。「研、講、思、診、學、引、提」七步教研模式,打破了以往研討活動就課論課的局限。利用跳出課堂來研究課堂的方式進行專題研討,拓寬了教師的視野,提高了教師教學研究的水平,促進了教師的專業學習。通過一系列的研究,能夠形成一個切實可行的課題研究方法或某種課型的教學模式,進而提高了校本教研的效率。

  2.實用性。該模式在磨課研課、作課、課堂診斷、探討的過程中,藉助教研共同體的力量,解決實際教學中及課題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凸顯了此模式的實用性。

  3.開放性。該教研活動模式開放性的特點尤為顯著,參與面較廣。全體學科教師介入活動之中去思考、去拓展,對教學中某個問題進行更深入的分析和探討,並且形成共識,進而在教師的教學實踐中產生更科學的教學行為。

  三、七步教研模式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校本教研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我校在運用這種教研模式以來,教師的多種意識發生了可喜的變化。

  1.教研意識提高了。因為教研專題與教師的課題研究緊密結合,培養了教研即科研、科研即教研的研究意識,使教研逐步走向日常化。再者以抽籤這種小遊戲的形式決定作課教師,不僅使教研活動多了一份趣味性,也能夠引起每一位教師對研課、磨課的足夠重視。這種方式給每位教師均等的展示機會,有效地調動了教師的教研積極性,提高了教師的研究意識,使每個教研組都有一種濃濃的、輕鬆的研究氛圍,。

  2.自覺學習的意識提高了。這樣的校本教研活動不單單是研究一節課,而是要站在課標的高度研究一個專題。研討過程中的互動式診斷也從對一節課的診斷變為對專題研討和專題研討階段性成果的診斷,最後綜合研討成果和集體互動式診斷、評價,提升出一種基本的教學模式。

  3.科研創新能力提高了。通過這種常規的活動使教師在不斷學習的同時進行不斷的思考,對如何扎紮實實地做好課題研究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激發了他們的科研創新意識。比如,四年級教研組圍繞解決問題教學進行研究,在網上建了一個主題帖,為更多的老師、孩子和家長搭建了一個交流的平台,建立了一個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課題研究共同體。

  研究校本教研的模式是研究如何提高教師教研意識和教研能力的有效載體,能夠在潛移默化中使教師成為反思型教師、研究型教師。(焦作市山陽區東環路小學康新芳)

  高效課堂是課堂教學的理想追求,為了進一步打造高效課堂,我校形成了「研、講、思、診、學、引、提」七步校本教研模式,給教研組提供了進行校本教研的操作指引,也為廣大教師搭建了交流的平台。

  一、七步校本教研模式的具體操作程序

  1.研。「研」就是集體研課、磨課的過程。學校根據各教研組申報的教育科研課題,為其設定不同的研究主題,並在學期初把安排好的各教研組的研究專題安排表印發到各教研組。主持活動的教研組先在組內進行集體研課,然後,教研組所有成員進行個性備課。在個性備課的基礎上以教研共同體的形式同伴互助、相互交流,重點結合教研組研究的課題進行交流研討,對每位教師所備的課進行研究,綜合眾家之長,達成共識,形成初案。最後,教研組指定一名教師對研討出來的教學方案進行試講。教研組其他成員聽課,並針對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的實際情況進行研討,對初案作進一步的修改,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案。

  2.講。「講」就是對集體研課的成果進行展示。學校採用教師抽籤的方式確定作課教師,然後進行展示,並組織本學科所有老師聽課。

  3.思。「思」即反思。這個環節分三步實施。第一,作課後教研組長向聽課教師介紹該組集體研課情況,要求是:(1)介紹本組的學習內容。(2)介紹本組研究的課題內容及研究特色。(3)介紹本次活動重點要突破的問題。(4)結合課程標準介紹本組對教材的把握情況。(5)研課的過程中設計有哪些方案,本節課採用了哪些方案,為什麼?(6)最終的方案是如何形成的。第二,教研組成員對教學方案的實施情況進行反思,並作進一步改進與調整。第三,作課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

  4.診。「診」即對集體研課和課堂教學進行診斷。聽課教師根據組長對集體研課過程的彙報,結合課標對教學目標的定位、集體研課的環節、集體研課的過程、研課成果展示情況、作課教師課堂教學把握情況等進行同伴互動式診斷。

  5.學。「學」在此模式中指的是學習課程標準。為了讓老師們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能夠更好地把握教材和教學目標,要求各年級事先學習本年級有關這個專題知識領域的內容以及教學目標,然後由各教研組長在研討會上彙報,最後將本領域的知識按照從低到高的順序進行分析,使老師們在教學中明確每一部分內容的知識生長點以及知識的延伸方向,進一步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6.引。「引」就是專業引領。根據研究的專題,學校指定在本專題研究中有一定成績的各級骨幹教師作專題發言。專業引領的要求是:(1)自己在教學實踐中對這部分內容是如何把握的,教學中的一些成功的經驗。(2)自己是如何學習並借鑒別人的成功經驗的。(3)自己對這個專題教學模式的研究情況。(4)形成有特色的發言稿。

  7.提。「提」即提升。在前六個步驟完成後,教師在理論認知上均有不同層次的提高,進而形成實用而高效的課題研究方法或某種課型的教學模式。

  二、七步校本教研模式的特點

  「研、講、思、診、學、引、提」七步教研是提高教師的教研意識、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具備以下特點。

  1.高效性。「研、講、思、診、學、引、提」七步教研模式,打破了以往研討活動就課論課的局限。利用跳出課堂來研究課堂的方式進行專題研討,拓寬了教師的視野,提高了教師教學研究的水平,促進了教師的專業學習。通過一系列的研究,能夠形成一個切實可行的課題研究方法或某種課型的教學模式,進而提高了校本教研的效率。

  2.實用性。該模式在磨課研課、作課、課堂診斷、探討的過程中,藉助教研共同體的力量,解決實際教學中及課題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凸顯了此模式的實用性。

  3.開放性。該教研活動模式開放性的特點尤為顯著,參與面較廣。全體學科教師介入活動之中去思考、去拓展,對教學中某個問題進行更深入的分析和探討,並且形成共識,進而在教師的教學實踐中產生更科學的教學行為。

  三、七步教研模式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校本教研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我校在運用這種教研模式以來,教師的多種意識發生了可喜的變化。

  1.教研意識提高了。因為教研專題與教師的課題研究緊密結合,培養了教研即科研、科研即教研的研究意識,使教研逐步走向日常化。再者以抽籤這種小遊戲的形式決定作課教師,不僅使教研活動多了一份趣味性,也能夠引起每一位教師對研課、磨課的足夠重視。這種方式給每位教師均等的展示機會,有效地調動了教師的教研積極性,提高了教師的研究意識,使每個教研組都有一種濃濃的、輕鬆的研究氛圍,。

  2.自覺學習的意識提高了。這樣的校本教研活動不單單是研究一節課,而是要站在課標的高度研究一個專題。研討過程中的互動式診斷也從對一節課的診斷變為對專題研討和專題研討階段性成果的診斷,最後綜合研討成果和集體互動式診斷、評價,提升出一種基本的教學模式。

  3.科研創新能力提高了。通過這種常規的活動使教師在不斷學習的同時進行不斷的思考,對如何扎紮實實地做好課題研究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激發了他們的科研創新意識。比如,四年級教研組圍繞解決問題教學進行研究,在網上建了一個主題帖,為更多的老師、孩子和家長搭建了一個交流的平台,建立了一個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課題研究共同體。

  研究校本教研的模式是研究如何提高教師教研意識和教研能力的有效載體,能夠在潛移默化中使教師成為反思型教師、研究型教師。(焦作市山陽區東環路小學康新芳)

  高效課堂是課堂教學的理想追求,為了進一步打造高效課堂,我校形成了「研、講、思、診、學、引、提」七步校本教研模式,給教研組提供了進行校本教研的操作指引,也為廣大教師搭建了交流的平台。

  一、七步校本教研模式的具體操作程序

  1.研。「研」就是集體研課、磨課的過程。學校根據各教研組申報的教育科研課題,為其設定不同的研究主題,並在學期初把安排好的各教研組的研究專題安排表印發到各教研組。主持活動的教研組先在組內進行集體研課,然後,教研組所有成員進行個性備課。在個性備課的基礎上以教研共同體的形式同伴互助、相互交流,重點結合教研組研究的課題進行交流研討,對每位教師所備的課進行研究,綜合眾家之長,達成共識,形成初案。最後,教研組指定一名教師對研討出來的教學方案進行試講。教研組其他成員聽課,並針對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的實際情況進行研討,對初案作進一步的修改,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案。

  2.講。「講」就是對集體研課的成果進行展示。學校採用教師抽籤的方式確定作課教師,然後進行展示,並組織本學科所有老師聽課。

  3.思。「思」即反思。這個環節分三步實施。第一,作課後教研組長向聽課教師介紹該組集體研課情況,要求是:(1)介紹本組的學習內容。(2)介紹本組研究的課題內容及研究特色。(3)介紹本次活動重點要突破的問題。(4)結合課程標準介紹本組對教材的把握情況。(5)研課的過程中設計有哪些方案,本節課採用了哪些方案,為什麼?(6)最終的方案是如何形成的。第二,教研組成員對教學方案的實施情況進行反思,並作進一步改進與調整。第三,作課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

  4.診。「診」即對集體研課和課堂教學進行診斷。聽課教師根據組長對集體研課過程的彙報,結合課標對教學目標的定位、集體研課的環節、集體研課的過程、研課成果展示情況、作課教師課堂教學把握情況等進行同伴互動式診斷。

  5.學。「學」在此模式中指的是學習課程標準。為了讓老師們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能夠更好地把握教材和教學目標,要求各年級事先學習本年級有關這個專題知識領域的內容以及教學目標,然後由各教研組長在研討會上彙報,最後將本領域的知識按照從低到高的順序進行分析,使老師們在教學中明確每一部分內容的知識生長點以及知識的延伸方向,進一步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6.引。「引」就是專業引領。根據研究的專題,學校指定在本專題研究中有一定成績的各級骨幹教師作專題發言。專業引領的要求是:(1)自己在教學實踐中對這部分內容是如何把握的,教學中的一些成功的經驗。(2)自己是如何學習並借鑒別人的成功經驗的。(3)自己對這個專題教學模式的研究情況。(4)形成有特色的發言稿。

  7.提。「提」即提升。在前六個步驟完成後,教師在理論認知上均有不同層次的提高,進而形成實用而高效的課題研究方法或某種課型的教學模式。

  二、七步校本教研模式的特點

  「研、講、思、診、學、引、提」七步教研是提高教師的教研意識、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具備以下特點。

  1.高效性。「研、講、思、診、學、引、提」七步教研模式,打破了以往研討活動就課論課的局限。利用跳出課堂來研究課堂的方式進行專題研討,拓寬了教師的視野,提高了教師教學研究的水平,促進了教師的專業學習。通過一系列的研究,能夠形成一個切實可行的課題研究方法或某種課型的教學模式,進而提高了校本教研的效率。

  2.實用性。該模式在磨課研課、作課、課堂診斷、探討的過程中,藉助教研共同體的力量,解決實際教學中及課題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凸顯了此模式的實用性。

  3.開放性。該教研活動模式開放性的特點尤為顯著,參與面較廣。全體學科教師介入活動之中去思考、去拓展,對教學中某個問題進行更深入的分析和探討,並且形成共識,進而在教師的教學實踐中產生更科學的教學行為。

  三、七步教研模式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校本教研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我校在運用這種教研模式以來,教師的多種意識發生了可喜的變化。

  1.教研意識提高了。因為教研專題與教師的課題研究緊密結合,培養了教研即科研、科研即教研的研究意識,使教研逐步走向日常化。再者以抽籤這種小遊戲的形式決定作課教師,不僅使教研活動多了一份趣味性,也能夠引起每一位教師對研課、磨課的足夠重視。這種方式給每位教師均等的展示機會,有效地調動了教師的教研積極性,提高了教師的研究意識,使每個教研組都有一種濃濃的、輕鬆的研究氛圍,。

  2.自覺學習的意識提高了。這樣的校本教研活動不單單是研究一節課,而是要站在課標的高度研究一個專題。研討過程中的互動式診斷也從對一節課的診斷變為對專題研討和專題研討階段性成果的診斷,最後綜合研討成果和集體互動式診斷、評價,提升出一種基本的教學模式。

  3.科研創新能力提高了。通過這種常規的活動使教師在不斷學習的同時進行不斷的思考,對如何扎紮實實地做好課題研究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激發了他們的科研創新意識。比如,四年級教研組圍繞解決問題教學進行研究,在網上建了一個主題帖,為更多的老師、孩子和家長搭建了一個交流的平台,建立了一個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課題研究共同體。

  研究校本教研的模式是研究如何提高教師教研意識和教研能力的有效載體,能夠在潛移默化中使教師成為反思型教師、研究型教師。(焦作市山陽區東環路小學康新芳)
推薦閱讀:

TVB這六個魅力男人伴隨很多人成長 如今依然活躍
我的成長曆程:一路耕耘一路歌
推薦成長書目
2018 ,永遠年輕永遠幸福
每一次磨難,都使自己成長1年

TAG:成長 | 教師 | 專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