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鵝事件接連出現,這個世界會好嗎?
2016年也很獨特。1968年,革命是流行語;2016年,憤怒是關鍵詞。英國人用脫歐公投,表達了對歐盟移民政策、一體化的憤怒。土耳其的軍事政變,惹怒了埃爾多安的支持者,國內政治隨之而變。美國人對政治精英的憤怒,把政治門外漢特朗普送進了白宮。閨蜜打著朴槿惠總統的旗號變相索賄,導致朴槿惠遭彈劾而停職。
1968年的撞擊,猶如巨浪拍打岩石,泡沫散盡後一切基本恢復原樣。東西方的政治制度都沒被撼動,冷戰的對抗格局也未見鬆動。但2016年之後,世界很可能會發生明顯變化,甚至會大不一樣。
憤 怒
2016年的第一個撞擊,發生在朝鮮半島。1月6日,朝鮮進行了第四次核試驗。平壤近10年來一直把核試驗作為表達憤怒的方式,但2016年尤為不一樣。平壤提升了憤怒的級別,在9月9日進行了第五次核試驗。平壤通過擁核來衝撞東北亞安全格局,威脅越來越具有現實性。在局勢劇烈變動的背景下,韓國、日本核武裝的聲音,即便不是主流,也不再像此前那麼邊緣。
韓國人這一年也很憤怒。近在咫尺的朝鮮頻繁核試驗,給韓國人造成的恐懼感自不待言。打著信任政治旗號上台的朴槿惠總統,以跟閨蜜「分享」權力的離奇方式,徹底摧毀了國人對她的信任。截至12月8日,多達6次的百萬人遊行示威,讓朴槿惠的執政合法性蕩然無存。韓國需要一個轉折點,來終結總統政治的悲劇。修改憲法雖還未提上議事日程,但呼聲已日漸高漲。
崔順實的女兒被梨花女子大學「破格」錄取引發學生和教授的強烈抗議,2016年8月10日梨花女子大學學生們聚集在本校廣場上參加集會,要求校長辭職。
朝鮮半島的衝擊更多局限在東北亞,歐洲發生的事影響更為深遠。英國脫歐公投結果6月24日出來後,支持蘇格蘭獨立的蘇格蘭政府首席大臣妮古拉·斯特金表示,2014年蘇格蘭獨立公投時的英國「已不復存在」,如果蘇格蘭舉行第二次獨立公投,將不會是當年公投的重演。英國人有多大的不滿,才會冒著讓大不列顛萎縮成小不列顛的風險,毅然決然地棄歐盟而去?
英國脫歐公投成功,之所以被稱為黑天鵝事件,因為在此之前,歐盟一體化不僅被視為政治常識,還是政治正確。但2016年之後,這一切將不再被視為理所當然。
12月4日,義大利修憲公投失敗,雖與是否脫歐沒有直接關係,但反對歐盟的義大利五星運動黨的崛起,可謂是英國脫歐公投的餘震。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領導人勒龐,聲稱當政即舉行脫歐公投。這一切都在撞擊歐盟一體化這項史無前例的政治工程。
禍兮福之所倚,這句話用來形容埃爾多安總統再適合不過了,至少在2016年。敘利亞局勢日益惡化,與俄羅斯因此而生的對抗陷入焦灼,難民如潮水般湧入,安卡拉本已進退維谷,但7月15日一場奇怪的未遂軍事政變,讓埃爾多安瞬間化被動為主動。
軍事政變失敗後,數百萬埃爾多安支持者遊行示威,不僅宣洩了對軍事政變的憤怒,還讓外界見識了土耳其宗教與政治結合的威力。這種結合,撞擊的不僅僅是土耳其,而是整個大中東地區。
本年度最大的黑天鵝事件,毫無疑問當屬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特朗普當選,被認為是民粹主義的勝利。歷史地看,民粹主義在美國政治中時不時會冒泡,但在2016年卻掀起了巨浪,掀翻了美國政治建制派,使政治精英希拉里的總統夢如肥皂泡般破滅。
有項調查顯示,即便在特朗普的支持者中,也有多達26%的人認為其不適合當總統。這些美國人對政治精英有多憤怒,才會給他們認為並不合適的人投上一票?
兩次黑天鵝事件,都發生在西方國家的心臟地帶,隱藏其後的民粹主義現象,對國內與國際政治的影響,怎麼強調都不為過。用印度作家潘卡吉·米舍爾的話說,這全是因為經濟全球化導致的經濟、社會的巨變,催生了「憤怒的全球化」。不少學者都認為,英國脫歐、特朗普問鼎白宮,表達了大眾對現實的不滿,在這個由政治精英統治的世界裡,政策與民眾所感知的現實嚴重脫節。
瓦 解美國《時代》雜誌把今年年度封面人物的「榮譽」給了特朗普,但對他的稱呼是「美利堅分裂共和國總統」。沒有什麼比這個隱喻更能體現這次大選所反映的美國社會分裂了。不過,把特朗普認定為撕裂美國的罪魁禍首顯然言過其實,他只是美國社會變遷的風向標,充其量只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根據皮尤調查中心今年9月的一份報告,對比1992年與2016年的結果,傾向於共和黨與民主黨的人群,在受教育程度和年齡段上,比例變化都不太大。最明顯的變化發生在人口的民族、種族構成上。1992年,傾向於共和黨的人群中,白人佔93%,2016年這一比例降為86%,僅下降5個百分點。而傾向於民主黨的人群中,白人所佔比例從1992年的76%,下降為57%,西班牙裔、亞裔、黑人等族裔群體的比例從24%上升到43%。針對特朗普反移民、種族主義言論,有人把其競選口號「讓美國再次強大」嘲笑為「讓美國再次變白」(Make America White Again)。現在看起來,這個嘲笑也沒那麼像笑話了。美國大選結果,反映了占社會主流的盎格魯﹣撒克遜裔美國人,在身份認同危機上的焦慮。同樣,近年來歐洲反移民、反歐盟、反全球化的民粹主義政黨氣勢如虹,原因本質上與美國並沒有差別。
Make America White Again 諷刺漫畫
美歐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化,預示著民粹主義浪潮不會只是茶壺裡的風暴,必將對傳統政治生態構成實質性的衝擊。美國威爾遜中心學者傑瑞·哈爾認為,與此前歷史上的情況不同,美國目前的民粹主義運動,或者至少是普遍的民粹情緒,可能變成美國政治生態中顯著和永久的組成部分。相對於美國來說,歐洲人的身份焦慮更甚,政治板塊變動的幅度可能更大。
除了可能的政黨路線轉變甚至政黨分化組合,更深刻的變化或許在「政治哲學」上。一方面,倡導文化多元、宗教寬容、種族包容,主張自由貿易、擁抱全球化等,這些「政治正確」將會面臨重估,如果不是質疑的話。
此外,從美歐這一年的公投、大選中政治人物的表現來看,傳統的政治遊戲規則也發生了變化。法國學者尼古拉斯·當澤爾在最近的文章中提到,製造恐懼、尋找替罪羊、污名化政治精英,這些現象導致了「沒有克制的政治」。
沒有克制的政治,結果就是對抗性的增強。在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學者約翰·朱迪斯看來,民粹主義不是一種意識形態,它是一種政治邏輯——思考政治的方式。
這種政治邏輯,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強調對抗,即「人民」與「精英」的對抗。制衡是西方政體的基本原則,如果這個原則變為對抗,民粹主義即便不會成為碾壓一切的巨石,也不會再是偶爾翻起的浪花。
「2016年才是21世紀的真正開端」,尼古拉斯·當澤爾認為,特朗普勝選、英國脫歐,與自由主義遭受質疑同時發生,並不是巧合,而是漸變的結果。他認為,一個沒有規則和界限的國內政治秩序,一個缺乏預防無序狀態所必需可靠標準的國際新秩序,可能會成為這個世紀的新常規。
重 構12月6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在一次演講中,呼籲禁止穆斯林女性穿戴「遮面長袍」。做出這番表態的默克爾,與此前歡迎穆斯林難民的她簡直判若兩人。
默克爾的態度轉變,當然是出於明年競選連任的需要,但也是德國執政黨危機下的路線調整。也就是說,德國建制派,開始部分地吸納右翼民粹主義政黨的主張。這種吸納本身就意味著政黨色彩的變化,而且這種變化絕不會只發生在德國。
更深刻的變化,將發生在國際秩序領域,而且幾乎都會是因特朗普當選而起。主張「美國優先」的特朗普,對美國過度介入外部事務的批評向來直言不諱。俄羅斯遠東聯邦大學教授阿爾喬姆·盧金判斷,特朗普政府很可能讓美國扮演「離岸平衡手」的角色,而不是做世界警察。「離岸平衡戰略強調美國需要在海空領域具備戰略優勢,這正好與特朗普提升海軍實力的主張高度一致。」
離岸平衡戰略,意味著美國將把戰略著力點,從維持區域秩序轉向防止出現區域霸權。由此產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亞太和歐洲。特朗普揚言不再確保對盟友的安全承諾,被某些人解讀為意在施壓盟友增加軍費,以減輕美國的軍費壓力。
情況或許沒有那麼簡單,生意人特朗普本能地會考慮成本最小化、利潤最大化的邏輯。如果離岸平衡戰略既能減少美國的負擔,又能維護美國霸權,何樂而不為?
盟國們對特朗普勝選的憂慮,顯然不是杞人憂天。比利時前首相居伊·伏思達近日撰文稱,特朗普當選總統,將會引發1941年以來首次地緣政治的巨變,歐洲不能再依靠美國的安全保護傘了。「歐盟應該把特朗普勝選當作為自己命運負起責任的警鐘。」
澳大利亞前外長加雷斯·埃文斯也表達了類似觀點:「對於澳大利亞以及美國的其他亞太盟友和夥伴來說,美國總統選舉結果更清楚地表明,我們不能再把美國的英明領導視為理所當然了。」
不管怎樣,靴子還沒有落下,特朗普的美國也不可能把盟友棄之如草芥。但特朗普在貿易問題上,已給盟友造成了現實的恐慌。特朗普把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稱為潛在的災難,而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卻將其視為澳未來繁榮的基石。
美國的亞太盟友和夥伴,大多在TPP上投入了巨大的賭注,要麼是頂住了強大的國內政治壓力,比如安倍晉三首相,要麼是把國家的未來寄託於其上,比如李顯龍總理。「這是你們作為盟友的可信度問題,別人以後如何再相信你們?」李顯龍的焦慮可見一斑。
大國關係可能是變化的另一個領域。阿爾喬姆·盧金教授認為,如果特朗普採取離岸平衡戰略,將會在很大程度上緩解目前緊張的美俄關係,甚至會迎來一個兩國和解的新時代。在他看來,鑒於美國降低對盟友的安全承諾,日本將尋找更多的夥伴對沖崛起的中國,而俄羅斯就是一個明顯選擇。「特朗普當選後,我們會看到安倍首相將加倍對普京示好。」
特朗普治下的美國,短期內或許會給俄羅斯更大的國際行動自由,但長期來看,普京的「讓俄羅斯再次強大」,與特朗普的「讓美國再次強大」,如何像跳探戈舞那樣協調,難度係數會非常高。澳大利亞學者休·懷特認為,特朗普集恐嚇性的好鬥與「美國優先」的孤立主義於一身,這預示著他在使用美國實力時,要麼用力過猛,要麼用力不夠。「所以不能依靠他的領導,其他國家在未來數年,在美國的世界角色問題上,將不得不設法達成更有持續性的共識。」
作者 | 南風窗高級記者 雷墨 lm@nfcmag.com
編輯 | 謝奕秋 xyq@nfcmag.com排版 | Iris推薦閱讀:
※平民版解讀黑天鵝,灰犀牛和房間里的大象
※怎麼預防職場上的突發(黑天鵝)事件
※白銀價格變數大 投資者需重點關注以下資訊
※黑天鵝獵殺記: 紀念被打爆的對手盤
※圖解:「黑天鵝」與「灰犀牛」到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