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的矛vs最強的盾!自相矛盾中不斷進步的古羅馬武器

自相矛盾的成語故事中國讀者都是在幼兒園都已經知道的,大家一般只是將它當做一種比喻相互悖逆事物的語句來講的。其實,古代的兵器研發與進化往往就有以一種「自相矛盾」的極端方式進行的例子。

中國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南北朝時期以殘暴著稱史冊的大夏國國王、匈奴軍閥赫連勃勃。就用極端刻毒的方式,刺激大夏兵器質量迅速提升。

網上對大夏龍雀刀的配圖

他命令一部分工匠製造鎧甲,威脅鎧甲工匠說:鎧甲必須堅固不能被擊破,否則殺死鎧甲工匠;另一方面他又逼迫製造武器的工匠:必須能擊破各種鎧甲,否則同樣殺無赦。

這種殘酷而自相矛盾的命令面前,無數鎧甲兵器工匠付出生命,製造出一大批如「大夏龍雀刀」一樣質量精湛上乘的兵甲。

投槍可謂人類使用最久的遠距離殺傷武器之首

同樣,在西方,也有大量武器研發是在這樣自相矛盾的相互刺激下飛速發展的。這裡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古羅馬軍團。

古代軍隊中素以懸殊巨大的戰損比著稱於世的當屬古羅馬軍團,歷史上許多次能夠在己方傷亡極小的情況下取得壓倒性勝利。

這歸功於古代希臘羅馬公民社會制度下講求科學民主的治軍、練兵方式。不僅軍隊的建制方面運用幾何學研究軍陣的設置,而且不同兵種的協助作戰、軍團武器的配置等等,都是非常講求科學的。

古羅馬軍團的作戰王牌戰術就是自相矛盾刺激下各自不斷完善發展的兩大亮點:一個是足以驚駭摧垮天下所有精銳部隊士氣的「投槍」戰術,一個則是幾乎能防禦住絕大多數武器打擊的「龜陣」戰術。看似矛盾,其實卻是一對非常具有鞭策力的相互激勵機制。

先說投槍,投槍也叫「標槍、梭標」,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遠距離殺傷武器,在弓箭方面之前是人類最有效的遠距離殺傷武器。

即使弓箭誕生之後,投槍依舊具有許多弓箭不具備的優勢:最大優勢就是無可匹敵的穿透力!一支空中飛舞落下的標槍,其具有的物理動能足以刺穿冷兵器時代所有的鎧甲,和絕大多數的盾牌!

投槍的威力驚人,足以洞穿幾乎所有盾牌鎧甲,所以,對士兵的精神震懾力遠大於它的實際作用。

古希臘軍隊就格外重視投槍的配備使用,最初投槍與長矛是沒有區分的,後來馬其頓時期就出現了專門的投槍兵,標槍也明顯短於長矛

第二大優勢就是標槍可怕的殺傷力,又具有非常強烈的震撼力,即使最勇敢的勇士,面對迎面飛馳而來的標槍,也會驚懼膽寒,只不過他還能夠頭腦清醒的做出相應戰術動作來抵禦。而普通士兵,則只能倉皇躲避。

那麼,如果是面對的是滿天飛舞的「標槍雨」,那麼即便訓練有素的軍隊,也會瞬間土崩瓦解,給敵人可乘之機。

所以,標槍在古代希臘羅馬,一直是一直「摧鋒陷陣」最有效的手段而得到長久保留(其他地域的軍隊則以弓箭取代)。也正是這種倚重,才使得標槍作為古代奧林匹克競賽項目一直保留到今天。

標槍作為古代奧林匹克項目被保留至今

標槍也有不足,第一就是只能以人力投擲,所以,殺傷距離畢竟有限(現代科學訓練下的男子標槍「永久世界紀錄」也只是104.80米,何況古代)。

第二個不足,就是準確精度不夠,無法像弓箭一樣具有可操縱性精度。所以,只能依靠集體投資所產生的「覆蓋面」殺傷,以及由此產生的強悍震懾力,使敵軍陣地短時間內陷於「崩潰狀態」。而為己方製造衝鋒良機。

儘管如此,投槍的巨大威力還是不容小覷,所以成為古羅馬軍團重要的取勝法寶。古羅馬標槍不同於世界上其他地區的標槍,大多數地區的標槍其實是和普通長矛沒有什麼區別,這樣就有兩個問題,一個是製作成本高,另一個更要命,就是普通長矛投出去後,就會成為敵人可利用的武器!反過來投向自己!這是任何治軍嚴謹的軍隊不能容忍的。所以,羅馬投槍,從設計上,就與搏鬥用的長矛不同。

古羅馬標槍不同於長矛,而是專門設計的

一個是柄短於長矛,一個是槍頭是細長的含有鉛錫元素的槍頭,投出去如果落地,槍頭就會斷掉或者嚴重彎曲,失去作用。完全是一次性武器。這樣的設計,也降低了成本,所以,羅馬士兵可以隨身攜帶多支標槍,增強打擊力。

古羅馬標槍矛頭細長,而且含鉛錫等軟金屬,所以只能一次性使用,不會被敵人繳獲

知其厲必防其害,古羅馬軍隊同樣千方百計設計研發抵禦敵軍投槍雨的有效防禦戰術。這在冷兵器時代,只有在盾牌上大做文章了。

考古發掘的古羅馬大盾,有些變形蜷曲,金屬護手部分也缺少,不過還是非常清晰的讓今人一睹保佑古羅馬軍隊「零損傷」的神器真容

古希臘羅馬軍隊科學非常發達,各種學科的知識都應用與武器研發(這也是西方文明一貫的作風),幾何學與仿生學在軍陣設計上運用最為顯著。他們覺得面對既有極大殺傷力又要無比「震懾力」的標槍雨。

軍隊既要保護士兵安全,又要保證軍陣的堅固完整不被摧垮,就必須使軍團像置身於一個密閉堅固「軀殼」之中,像龜殼一樣。

希臘羅馬都極其注重集體團隊的密切協作精神,要求每個軍陣中的士兵都要把自己作為一堵牆上的一塊磚一樣,與其他士兵「嚴絲合縫」。

所以,在此理論下,羅馬軍團研發出一種「標準化」的豎方形大盾,大盾尺寸厚薄都統一,甚至同一軍團的大盾外表塗繪都一致,並會有軍團徽標,猶如千百面軍旗一樣,體現著高度協和原則。

古羅馬大盾是製作十分精良考究,數層木板合成,外表塗漆繪畫,用途廣泛,不僅僅是防禦作用

其應用同樣是最大程度上強化士兵之間組織起一道盾牌架構的「城牆」「堡壘」的意識。所以,士兵的協同訓練是非常嚴格的。

羅馬盾陣顯現出希臘羅馬軍隊自古就重視科學訓練的作風,陣法多樣,訓練嚴格,是保障「零損傷」的基礎

此圖很好的顯示了羅馬盾陣的優良,不僅嚴絲合縫無懈可擊,而且對一些低矮一些的城牆,甚至不用專門登城器械,單單憑藉獨特盾陣,就可以製造「人工坡梯」,這些都是長期科學嚴格訓練的結果

不僅要熟練多種「盾牌陣」,根據不同敵情、地形,和己方兵力,組成圓形、方形、大小不一的各種陣型。更重要的,是要求這種陣型必須「堅不可摧」,猶如「鐵板一塊」。

這樣嚴苛的要求下,許多「令人髮指」的訓練方式被發明出來。最經典的就是讓沉重的馬拉戰車行使在千百人高舉的盾牌上!!有一塊紕漏,有一人的不支,都會使此處成為破綻而遭受「崩塌」。

在這種極為殘酷苛刻的訓練下,羅馬的盾陣怎能不「堅若磐石」?!有了這兩種大殺器,羅馬軍團屢屢在己方「零傷亡」情景下,大敗敵軍殺敵千萬也就不足為奇了。

註:本文為微信公眾號中華冷兵器原創,投稿作者弓旗鎧戈。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獲取更多冷兵器知識,可鎖定微信公眾號:中華冷兵器

本文為一點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成真:泡學水平快速進步的8個基本點
進步派從2016年大選中得到了什麼?
「五四運動」是進步還是反動?
鞋的進步
中國的減貧行動與人權進步

TAG:武器 | 古羅馬 | 羅馬 | 矛盾 | 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