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客家人與鄰居和睦相處的習俗
(資料圖片) 客家人在遷徙過程中深深懂得,每到一個地方安居,都必須注意搞好鄰里關係,和睦相處,求得安定的生活環境,以便更好地開闢自己的家園。因此,客家人用和藹、仁愛的心善待他人,營造友好相處的氛圍。 熱心接待客人。客家人以一片熱心善待客人,不論是本村鄰居,還是外村人,過往的挑擔夫,賣糖客,閹雞、補鍋、理髮者,甚至走江湖賣膏藥的人,只要進了家門,一律當成自己的客人,送上一杯熱茶或開水,請客人坐,然後閑聊或暢談。 有病有痛獻愛心。村中的人平時見面便噓寒問暖,當有什麼困難時,共同排憂解難,如有病有痛,三長兩短,做到及時獻上愛心,第一時間去探望、慰問。 修橋築路送善心。村中的道路橋樑不通或毀壞,路中的茶亭(風雨亭)受損,本著修橋築路有公德的觀念,做到有錢出錢,無錢出力,同心協力共同修築平安路、避雨亭。 辦喜事送祝福。村中的人結婚辦喜事,必請親朋好友、左鄰右舍。對於來的親朋好友、左鄰右舍,新郎、新娘必須用雙手送上糖果、香煙,有的還要敬上一杯好茶。喝完喜酒後,送上一包包裝精美的喜糖讓客人帶回家,讓眾人共同祝福甜蜜的婚姻。 宰豬分豬血。以前一家人,一年到頭才養上一兩頭大豬,宰豬後把豬血煮好,給近鄰親朋送上一大碗,對長輩老人,加送豬肝、瘦肉等,做到一家宰豬,鄰里都能分到一份豬血嘗嘗。 摘果子送仁心。每年摘枇杷、柑柚的時節,給鄰居親朋送上這些水果,借這些水果內的仁,表達友愛之情。 打魚時送富心。客家人一般都有用來養魚的魚塘,打魚時都會放乾魚塘的水,打起塘中放養的魚後,塘主會把最大的魚送給鄰居長輩老人,並送上一句「年年有餘(余與魚同音)」。與此同時,對於打魚後塘中餘下的各種小魚,讓四鄰的村民下塘中去捉起來,讓「戶戶(戶戶與富富諧音)有餘(魚)」。 此外,平時做湯皮、做豆腐等,大凡每做一件事,不論大小,有什麼好吃的鄰里都能分到一份嘗嘗。 這些幾百上千年來形成的客家人的良好習俗,在民間一直傳承延續,成為客家人十分寶貴的文化遺產。 |
推薦閱讀:
※相處一個月,識別一個人
※外媒稱習特通話穩定中美未來:兩國謹慎務實相處
※與各種人相處的秘訣,讀懂後頓悟,受益一生*
※如何跟曾經是你同學的領導相處
※與孩子相處的最佳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