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記住那歷史瞬間

記住那歷史瞬間

李 松

《 人民日報 》( 2015年09月01日 24 版)

  《勝利榮光——芷江受降》一書以200多幅照片為經,以美國軍官約瑟夫·德和中國軍民的口述為緯,多視角、細緻化地展示了抗日戰爭時期中美盟軍在湖南芷江的軍事活動和日常生活。內容包括日軍在芷江投降的歷史場景、美軍在芷江的通訊工作、芷江的風土人情等。

  這本書的出現緣起於我在哈佛大學訪問研究期間的一段經歷。經朋友介紹,我結識了美國退役軍官約瑟夫·德先生。在交往中,約瑟夫·德向我講述了他在中國芷江的抗戰經歷,以及在昆明、北京、上海等地的遊覽體驗。隨後,他展示了200多幅珍藏了60多年的高清彩照,並向我詳細地敘述了每一幅照片的時間、地點、事件、人物等關鍵信息。這些歷史照片具有相當重要的文物價值,尚未以任何形式展示於眾,其內容之豐富令人驚嘆。

  近3年來,我根據這些照片的主題進行了編排整理,根據照片的內容進行了辨析考證,根據約瑟夫·德的口述還原了照片背後的故事,收集了關於抗戰時期芷江的大量歷史文獻,與照片進行互文闡釋。關於芷江抗戰的研究成果已經相當豐富了,這本書的獨特價值是什麼?約瑟夫·德的照片和現有的歷史文獻、敘述,何者為主,何者為次?

  照片圖像的內容和拍攝者的口述、記憶,作為歷史研究的多重證據之一,是對世界範圍內二戰歷史的豐富和補充。我們固然要重視約瑟夫·德個人敘事視角的獨特性與圖片內涵的多義性,但對於圖片的解讀應該尊重基本的歷史事實。這就決定了本書的歷史敘述應該是在歷史事實的框架之內確立敘述的主線。我在芷江的中國人民抗戰勝利受降紀念館看到了大量珍貴的黑白照片,這些照片與約瑟夫·德所拍攝的內容彼此補充、互為說明,形成了一條歷史細節的鏈條。在體例上,雖然本書採取圖文參照的方式,但文字並非完全圍繞照片而存在。照片與文字相互補充、相得益彰。在材料和觀點上,我避免預設立場,不下武斷的結論,在尊重事實的前提之下,多元並舉。我希望能夠在本書中建立各種材料和看法的對話平台,由讀者自己去選擇、分析,並得出結論。因而,本書的敘述強調開放性和流變性。

  (《勝利榮光——芷江受降》:【美】約瑟夫·德口述,李松編,劉蘋圖片翻譯;北方文藝出版社出版)

推薦閱讀:

岳飛的兒子是誰?歷史上岳飛的兒子後代都有誰
亮起終止上山下鄉的紅燈 (步履維艱及歷史轉折)
漢服,穿在身上的歷史( 二)
權力場|陌上花開說錢王

TAG:歷史 | 瞬間 |